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网络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解构与重塑

网络新媒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解构与重塑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2 17: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互联网时代,广大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事关长远。教育者要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拓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新方式、新体系、新经验。

【关键词】网络 新媒体 青少年 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1]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广大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再单向度地依赖教育者的话语,学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不同程度地出现话语主体影响力削弱、内容说服力虚化、渠道穿透力肤浅等问题,这对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事关长远。教育者要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拓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场域、新方式、新体系、新经验。

一、新时期互联网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2]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思想环境日益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加紧了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围攻力度,他们企图以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消解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和民族自豪感,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庸俗文化腐蚀青少年的道德操守和精神世界。

第一,青少年人生观的问题。青少年处于走向成年期的重要关口,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网络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形成产生了潜在的巨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一是拜金主义倾向明显,易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生活态度;二是发布信息过度商业化,造成青少年人生理想的错位;三是公众话语的极端化,模糊了青少年的是非观念;四是网络恶搞的错误引导,导致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3]

第二,青少年价值观的问题。“泛娱乐化”信息、恶搞、网络暴力盛行,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的低俗化,诱使青少年审美低俗化;二是错误的舆论导向,引起青少年价值观扭曲;三是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弱化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社会责任的认知。

第三,青少年学习观的问题。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价值观是衡量学习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学习观产生一定影响:一是沉溺于虚拟社交,青少年现实人际关系淡漠化;二是虚假信息泛滥,造成青少年知识来源错误;三是信息获得的便利,使青少年学习自我效能感降低。

二、网络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解构

传统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被控制在学校、老师、家长等少数人手中,相关新闻议题的设置、信息和来源被严密把控,青少年的思想和认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得到引导和控制。网络媒体的出现并盛行之后,话语权开始向大众转移,各类社交媒体、APP可直达青少年,且没有被筛选及有效管理,这无疑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今,“曲高和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像“空中楼阁”,突出地表现为对新生代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够、感染力不强,在青少年中使用不多、传播不广、认同不高,面临日趋“式微”甚至“失灵”的严峻挑战。

第一,话语方式从“言传身教”到“自说自话”。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习惯使用单向度的“是什么”“要怎么”的灌输,忽视双向度、多向度的讨论。我说你听,缺乏对青少年需求、体验的关照,缺乏与青少年平等交流和对话的互动,缺乏与青少年个体经验和意义建构的结合。话语权的不平等必然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者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窘境,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整个过程陷入“沉默的螺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缺少对象回应的单向度的无效教育。[4]

第二,话语关系从“知无不言”到“话不投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效交流沟通的前提是需要同在一个话语体系中。事实上,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青少年话语却常常互不交融。在中小学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成为“难题”,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成為“最难做的工作”。网络和学校“两个舆论场”,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青少年话语两套话语体系相互背离的现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难以进入青少年的话语体系、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精神世界。

第三,话语场域从“师道尊严”到“人去楼空”。现今,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仅仅局限在政治课堂教学,停留在教科书上、班会课上、教师嘴上,进而造成“人去楼空”的现象。然而,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4.5个小时,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得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场域和渠道,成为青少年休闲娱乐的虚拟社区。这就使得建立在学校、教师的知识、社会的认知基础上的教师话语权威正在快速消解。新时代青少年在面对思想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从百度、知乎、贴吧上寻求答案,而主动求助于学校、教师的比例则在急剧减少。

三、网络新媒体时代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少年儿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掌握思想政治话语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钥匙”。如果学校、教师所说难以真正进入青少年的话语体系,处在“漂浮”和“真空”状态,教育针对性、亲和力、实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5]

(一)创设话语主体互动模式,实现话语内容的立体整合

一方面,话语主体要“动起来”。面对多元开放的网络交往新时代,青少年群体已经从传统的接收者向制造者、传播者转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霸道”的表达方式亟须改变。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应遵循这一改变,变“独白”为“对话”,构建“共建共享”的话语模式。所谓的“共享”,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平等对话方式。形成“双主体”话语的沟通环境,尊重青少年群体的话语表达权,从而引导青少年群体主体人格的建立,最终实现双向交流。

另一方面,话语内容要“活起来”。青少年趋向于追求个性平等的利益诉求,多级交往主体间的关系正趋于形成。学校、教师要重视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和輿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要以政治导向为基础,紧密结合各学科,从而实现话语地位、话语场域、话语内容的多维度立体整合。

(二)营造温情活泼的话语氛围,创设“生活化”的话语体系

一方面,话语体系要“接地气”。青少年思政话语语境的大众化、生活化反映了青少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体现了青少年群体普遍关注的道德、价值、利益、思想观念等问题。在话语体系表达上“四要四不要”:(1)要平等对话,不要高高在上;(2)要轻松时尚,不要陈旧保守;(3)要昂扬明快,不要消极悲观;(4)要具体丰富,不要抽象单调。要使话语要素源于青少年,话语表达贴近青少年,话语传播吸引青少年,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

另一方面,话语体系要“有魅力”。教育者发挥话语的“共情”功能,运用生动、有吸引力的表达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寓情于境、以情动人,增强话语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营造温情活泼的话语氛围。情感功能的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者不仅要通过语调、肢体、表情等外在手段,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话语拉近与青少年群体的距离。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语言,激活青少年的情感细胞,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苍白话语范式向富有特点、蕴含活力的情感话语范式转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魅力”。

(三)强化主流价值话语传播,实现话语价值复归

第一,坚持主流价值“航向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第二,打好舆论斗争“反击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现今,网络已经成为西方各股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重要阵地。教育工作者必须扛好信仰大旗,打好舆论斗争“反击战”。一方面,以网络为宣传阵地,巩固青少年的思想阵地堡垒。把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植根在青少年心中;加大宣传力度,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以网络为思想武器,及时戳穿反驳诽谤言论。对意识形态的虚假宣传,要及时进行全面彻底地揭露,进行有理有力地反驳批判,引导青少年正确、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当代社会格局。

第三,创设思政教学“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了16字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青少年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从小就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走出工具理性带来的困境,须从青少年群体日常生活和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将“家国情怀”“传统文化”融入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互动,以满足青少年群体全面自由发展的诉求。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表达良莠不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传播渠道进行合理评估,强化青少年群体对新媒体的认知,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打造符合青少年群体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思想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话语,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网络对于意识形态的冲击形势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了我国当前互联网发展后,作出了“过不了网络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重大论断,把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摆在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6]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意识形态状况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思潮走向,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青少年网络生存的新常态,要求学校、教师同步进入网络空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进而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用科学的方式和理念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并变革“思想引领青少年”话语主题和表达体系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朱蕴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应急管理,2016(4):12-16.

[2]严仍昱.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思路[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5):13-19.

[3]涂敏霞, 刘艺非. 新媒体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嬗变——对广州青年价值观的趋势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6,31(1):85-96.

[4]刘宏达.理性回归:思路政治教育对新媒体的创造运用与价值提升[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3):15-21.

[5]侯惠勤. 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5-12.

[6]张利英.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过好互联网这一关[J].红旗文稿, 2017(5):39.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