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手屈肌腱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

手屈肌腱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7 08: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目的:观察手屈肌腱损伤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56例,共97指,采用心理干预、物理治疗及运动疗法等综合性的康复治疗。结果:综合康复治疗后,按TAM系统评价标准,手指和肌腱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结论: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训练能较好地改善手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关键词 手外伤 屈肌腱 康复治疗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手外伤后恢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从一般的外科形态学的修复,深入到功能修复的新阶段。医学观念也由单纯依赖手术治疗向康复治疗、功能与职业训练方向的发展[1]。现代研究表明,影响手功能恢复的因素不仅仅与手术的成败有关,还与术后能否进行规范而及时的康复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对56例手屈肌腱损伤的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手部屈肌腱损伤后的患者56例97指,男79指,女18指。年龄16~45岁,平均30.02±7.51岁。其中锐器伤23指,复合型肌腱损伤60指,非开放性损伤14指。肌腱的吻合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进行修复。术后使手保持功能位,腕关节60度屈曲,掌指关节45度屈曲,近侧指间关节10度~20度屈曲,远侧指间关节0度~10度屈曲,用石膏固定制动。术后康复治疗20~90次,平均52.75±19.66次。

综合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 术前为患者提供与手术过程相关的信息,并教病人如何配合手术,应对可能发生的痛苦与不适。术后分散患者对消极情绪的注意力,鼓励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训练,制定容易达到的目标,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患者康复的动机与信心。同时,发动家人及社会增加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

运动疗法 术后24~48小时,即在严格指导下开始功能锻炼,此时的锻炼主要以被动运动为主,用轻手法帮助患手作各关节小范围的活动,以后逐渐加大至全范围活动,每日1次,每次6~8遍。3~4周后祛除固定,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作患手各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屈伸练习,如对掌、对指、拇外展、握拳及前臂旋前旋后等运动,每日2次,每次3~5遍。6周后增加主动及被动活动力。当肌力达到3级时增加抗阻力运动和作业训练,根据患者损伤、功能缺失的情况和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作业训练内容。

物理疗法 超短波电疗:术后即可进行,尤其适用于伤口周围组织肿胀较明显时。将电极放置在患手关节处,无热~微热量,每次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20次为1个疗程。

蜡疗:在运动疗法之前,将50~C~60~C的蜡饼敷在患部,30~40分钟,每天1次,10~15次为1疗程,一般需1~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2] 依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方法,按患指主动活动范围(TAM)系统评价。优:屈伸活动正常,TAM>220度;良:功能为健指的75%以上,TAM为200度~220度;中:功能为健指的50%~75%,TAM为180度~200度:差:功能为健指的50%以下,TAM<180度。

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优23例(41.07%),良18例(32.14%),中10例(17.86),差5例(8.93%)。总优良率为73.21%。

讨 论

手外伤后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手康复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术后粘连和僵硬,最大程度的恢复手的功能。术后康复治疗的早期(创伤修复后1周),应以减轻水肿,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和增加抗感染能力为主,同时维持修复组织的稳定性和防止肌腱粘连。5~6周为粘连期,应以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为主。9~12周为恢复肌肉力量训练期,可行自主屈伸运动,逐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家务工作和模拟职业训练[3,4]。肌腱缝合后早期活动,可以使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很快在断端处形成新胶原,促进肌腱缝合处细胞的增殖活动,减少周围组织粘连,使其表面光滑,并与鞘管保持间隙[2]。研究表明,石蜡和超短波电疗均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的通透性,提高新陈代谢,有利于水肿和血肿的消散,促进炎症的吸收,增加皮肤的营养,加速损伤愈合。超短波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石蜡的油脂成分对皮肤及结缔组织有润滑、软化及恢复弹性的作用,并且液蜡和半固体蜡在冷却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对皮下组织有压迫作用,也可以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并能防止组织中的血液与淋巴液的渗出。因此对于手外伤术后的患者,进行蜡疗后再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可以更好的改善各运动器官的功能[5]

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多学科的复杂协作,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功能的简单康复,而是融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运动疗法为一体的综合过程。当一个人被宣布患了疾病之后,角色行为就会发生变化,常会感到茫然、焦虑,甚至烦躁和愤怒。作为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生活事件的手术而言,则亦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压力,以至于产生手术焦虑,进而影响手术结果和术后功能康复。因此,对于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6]

另外,康复训练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训练方法的正确性与开始时间的早晚,一般主张康复训练应当尽早开始。即在急性期,当生命险兆基本消失,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着手,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早期被动活动应在严格监督及指导下进行,避免在锻炼时发生肌腱缝合处断裂;②术后功能锻炼要适度,以患者训练结束后无过度疼痛为标准,运动时动作要柔和到位,逐渐增加运动量:③由于绝大部分锻炼是在家中完成的,需要毅力与坚持,除了交给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外,帮助患者建立起信心,完成规律训练同样是治疗关键。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手外科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1):1—2。

2 王澍寰,主编,手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4—466。

3 刘育凤,黄金龙,章庆国,等,复杂性手外伤的急诊处理及康复治疗江苏医药杂志,2004.30(8):607—608.

4 徐立录,曹卫权,王贵清,等,全程康复治疗断腕断掌再植与手功能康复,中华纤维外科杂志,2005,28(4):361—362。

5 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1984:115—129。

6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195。

读者热线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

您好!

我是《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忠实读者,现在我的家乡正赶上打流脑疫苗,我的孩子接种了,但我的父母说: “年年疫苗都要接种,可村卫生院连接种乙肝疫苗也不化验检查。”对此我感到吃惊。而且群众普遍反映的疑问是:疫苗是否需每年接种?怎样接种?在接种前需要检查吗?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范湖乡 唐医生

2006年12月13日

唐医生:

您好。在此,我们仅就乙脑疫苗相关问题给予简短回答,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简称乙型脑炎疫苗)是一种灭活的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是夏秋季节常见病之一。乙脑在我国的流行表现有严格的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发病数的80%~90%。华中地区流行高峰在7~8月份,华南提早1个月,华北推迟1个月。其原因主要是蚊虫繁殖及活动特性,温度在25~C以上,雨量适宜,始有流行。

目前,儿童乙脑疫苗接种被列入计划免疫程序中,以6~12个月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初种2次,每次0.5 ml,每次间隔12周。到2年后和6周岁时再分别加强注射1次。所以,凡当年出生的6个月~1岁的婴幼儿均应使乙脑流行前1~2个月,即5~6月份到防疫站或社区进行疫苗接种,做好主动预防,减少发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方法:在小儿出生后6~8个月期间接种最好。因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灭活疫苗,其免疫力不及活疫苗,所以基础免疫接种时需要连续注射2针,在第1针注射7~10天后再注射第2针。1岁后还要进行多次加强免疫。

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后,大多数小儿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仅个别的小儿可在接种24小时后,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和微热,均属于正常反应,经过1~2天即可自愈。极个别的小儿可出现过敏性皮疹。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医生应在给计划接种的小儿进行体检。在小儿患有发热、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活动期时,均应暂缓接种,待身体恢复后再补接种。患有脑神经疾病和严重过敏体质的小儿不能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编辑部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