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研究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5 19: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结构的进一步扩大,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学习综合型大学,尝试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建立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本文从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多学科为理论基础,剖析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模式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在尝试新的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需要厘清校级管理层、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组织架构、决策与运行机制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以推进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改革。进而对探索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213-02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和层次,是与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国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的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一线实用性技术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职业技能教育。

内部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宏观政策逐步到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能否抓住机遇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内部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因此,高职院校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需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就需要建立起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需要深入到二级学院、教研科室,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二级管理制度,使得校(院)系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得以明晰,使得不同部门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现状

1.1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架构情况分析

学校的内部管理模式,无论是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建设院校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还是国家其他骨干高职院校,其组织架构的特征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类型是高职院校——学院(系)——教研室(所);第二种类型是高职院校——学院——教研室(系所);第三种类型是高职院校——学院——系(研究中心)——教研室。第一种类型的院校所设立的院系比较多,学科门类较为专门化,但学校总体规模不大;第二种类型的院校办学规模较大,在专业学科资源整合中,比较注重专业群的建设,管理较为集中。第三种类型的学校一般是专业技术较强的院校,在组织架构方面比较强调的是分工。

1.2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情况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实力较强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采取的模式是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按照此种管理模式,学校层面主要是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能,二级学院(系)是办学实体,承担着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功能。在管理及分配制度方面,二级学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经费分配方面,学校按照学生人数、教学工作量、科研建设经费以及综合考核等费用,进行切块分配,独立核算,每个学院可以有不同的分配方案。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学校主要推行以二级学院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基于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升格和规模扩大以后,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来,有的则是几所院校合并而来,有的是定位比较明确的地方高职院校,因此目标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办学权力的下放,要真正达到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权力的下放必须全面体现在决策、人事、财务以及学术等各个方面。

1.3二级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模式

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的主要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在校长和主管副校长指导下,具体管理全校教学工作。院(系)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为在招生、学科设置、人才培养、学系调整等方面拥有决策权。其主要内容包括:贯彻执行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组织各专业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执行、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统筹学校教务工作和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

高职院校因在科研方面呈现弱项与特色并存的局面,二级管理模式如何改革与创新科研问题已成为其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二级科研管理是指科研项目(课题)申报与实施、科研经费、结题评审等环节中校级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形成的关系模式。教学与科研已经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涉及面广、关系复杂。

可见,建立二级科研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可以灵活运用校企合作这一方式,充分整合市场、科研的资源,利用科研打造专业技术的特色,为社会经济提供有效的服务。

2.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在实施校(院)系二级管理中,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但却最终因为管理理念没有及时转变,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监督机制单一、责权利分工不明晰以及机关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致使高职院校的发展非但没有带来积极的作用,反而因发挥不当,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1存在认识误区,目标定位不准

许多高职院校在实施学校内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方面认为只要实行二级学院建制,出台二级管理的相关文件,实现管理权限下放,便可以通过二级学院的建立缩小管理幅度,以此减轻职能部门事务性负担,便可以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提高管理绩效。但是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总是寄希望于学科优势或者特色专业,却不注重全面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二级管理的模式毕竟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必然面临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相对缺乏,而且由于各院校的发展历史不同,办学目标和情况不相同,各高职院校之间没有完全可借鉴的案例,大多根据自身的实际来开展管理,所以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的现象。

2.2组织架构不完善,规范化不足

虽然一些高职院校通过了二级管理的建制,下放了相应的管理权限,诸如人事、财务、教学与科研,学生管理等权限,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二级管理模式,但是还处在二级管理初级阶段,缺乏完备的组织架构。尤其是各项工作制度不够规范,在院(系)的具体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无章可循的现象。同时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突然从管理客体突然转变为管理主体,存在着诸多不适应,很多时候,凭借个人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管理才能实施相关工作,导致责任不清,各岗位对工作相互推诿,降低了工作效率。

2.3执行力欠缺,运行机制不顺

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是指一个学校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以及与学校系统运行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方式。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方式决定了学校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其功能的发挥。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二级管理模式,但在实践上依然沿用原有的管理方法,其管理理念与二级管理模式难以融合,既不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也不注重发挥学术权力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二级管理往往不能持续进行,导致建立制度这一系统性的工作沦为一种文字游戏,最终致使二级学院无力承担起管理的责任。

2.4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管理风险

监督机制,是对督查事项的跟踪监督,以便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办学资源,高职院校也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以此提升二级学院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学校二级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使得院(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但如果职责不明确,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则可能出现学院滥用权力乃至管理失控的现象,最终阻碍了学校管理的正常运转。因此,在确定分权程度的同时,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监控、教学科研考核等监督机制。

3.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展望未来,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依靠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路径。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内部二级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定的思考建议。

3.1提高认识,夯实内部管理目标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与学校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提高管理者的认知水平,转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与管理观念是高职院校内部二级管理的基础。总而论之,如何将二级管理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一的理念深入到学校领导、深入到每一位普通的教职员工内心,并能做到高效便捷的执行,是二级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为此,内部各项管理的展开都要以服务基层教师,服务全体学生这一目标为宗旨,满足他们的工作与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厘清各级的责、权、利关系,夯实内部管理基础。

3.2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

为了实现从科层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提升职能部门和院(系)的专业化。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化为主导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院(系)的自主性,转变院(系)角色,促使院(系)主动抓教研、找市场、寻求产学教研的契机。从高职教育本身的规律出发,构建高职院校的新架构,减少中间层次,使管理组织结构设计趋向进一步优化。总的说来,自主与独立是二级管理模式的本质要求。唯有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的发展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挑战、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

3.3畅通二级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营机制,强化监督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既有学术性又有行政性的复杂组织,内部存在着二元性的特点,完全以行政或以教授团体为主来决策运营都是不恰当的。简而言之,院校的治理不是单纯靠某一群体为主就可以实现最佳效果的,而是需要有效协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发挥各自优长,才能使院校的决策更加科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两种具有不同含义和性质的权利,有不同的运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行政权力是与职位相联系的制度化了的权力,学术权力是指学术管理的权利,主要指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管理权力。因此,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应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权力都不能越俎代庖。

3.4建立与强化高职院校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提升质量,办出学校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特色包括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特色、教学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以及行业发展特色、区域发展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与市场接轨,加大对市场的研究力度,主动借鉴企业的一些管理思想与方法,优化高职院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以促进办学资源的高效运营。

只有把学校资源管理的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才能拉近管理者与市场的距离,使其能够快捷、准确地接收到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并充分利用其手中的教学、科研自主权,建设起自己的特色,从而也成就学校的特色建设。

结语

鉴于国内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模式基本是采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是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以培养生产、服务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

高职院校要想发展自己特色,形成品牌,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要改变传统的“金字塔”模式,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决策层和执行层的组织建设,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性,增强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强化全体教职员工的市场意识与质量意识,要将培养的学生质量与市场需求接轨,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李克强,职业教育改革要跟上社会步伐,2014-03-01

[2]宋丽娜,基于目标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3(4)

[3]赵凌,适度分权与激发活力: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体制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2(32)

[4]邓果丽,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设置原则及实施策略[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5]高飞,史新民,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工作探析[J].职教通讯,2012(20)

[6]柳琼,高职院校管理的探讨[J].大众商务,2010(04)

[7]杨曦,学科专业设置政府需向高校让渡权力[N].光明日报,2014-02-25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