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5篇

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5篇

教育整顿 时间:2023-07-02 1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5篇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 关于中国教育的议论文,急! ! ! 我们的教育已经烂透了。 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残害青少年的制度。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糟糕的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5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5篇

篇一: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

中国教育的议论文, 急!

 !

 !

 我们的教育已经烂透了。

 我们的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残害青少年的制度。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糟糕的教育? 关键在高考, 高考是传统科举考试在当代的一个延续。

 而科举的源头在哪里? 在我们的儒家思想。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奴才。

 儒家思想始终是把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放在第一位的, 它是从来不鼓励个性发展, 也不注重社会进步。

 几千年来, 儒家教育的目的只是“明人伦”。

 “明人伦”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以这个宗旨培养出来的人, 只会有对上司的唯唯诺诺, 而不会有对社会进步的追求。

 今天的高考制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封建科举制度, 但显而易见, 它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很大的影响。

 它的主旨首先不是求真知, 它的主旨首先是要求学生做一个顺从社会的人。这样的教育目标, 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下面我们择其荦荦大者, 试做一分析。

 第一、 读书为了做官, 带来学生的人格分裂与道德卑下。

 儒家学说是一种伪善的学说, 它明明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却总是打着“仁义道德”的旗号。

 这样的伪善表现的教育上, 就是大家都知道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但人们却从来也不在公开的场合表露这一点。

 如果不是为了做官, 这样的书有什么好读的。

 绝大多数的知识对我们来说都是废物, 都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也用不着的东西, 教学方法又那么刻板, 不能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 我们学它只是为了拿到一块敲门砖。

 古人说“黄金屋”、 “颜如玉”这样的话, 就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做官。

 在中国, 一直到今天, 你不做官,你到哪里去拿到“黄金屋”和“颜如玉”呢? 而且还不能做清官。

 别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喝庆功酒的时候, 只听到大家祝愿贵公子前途无量, 没听说谁祝别人儿子将来做个包青天、 孔繁森的。

 为什么? 做个清官还到哪里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啊, 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

 但是这样的话却不能说出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中学和大学就入党的那些人了。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上真正追求社会正义与进步的人, 反正我遇见的几个都是品质上很龌龊的, 哪里是为了什么社会进步, 纯粹就是要寻找一种仕途上的终南捷径。

 他们说的和做的常常是正好相反的。

 这样的人, 就是我们这个教育制度下的优秀分子!

 目的是为了有一天去做贪官(也可以是个一般的官, 反正决不能做清官)

 , 而口头上又不能表现出来, 这就造成了中国学生在人格上的分裂。

 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 在众人面前拼命表现自己, 而实际上对社会却极为冷漠自私。

 在中国的教育中, 说谎是人生的第一必修课。

 你翻翻中学生的作文, 里面充满了虚伪的感情,空洞的大话, 和自己绝不相信的人生“哲理”。

 这是怎么来的, 从小学一年级就开

 始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就知道, 哪些话可以讲, 哪些话只能放在心里, 可以做却不能讲。

 中国孩子道德的卑下与心灵的麻木, 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2005 年中央电视台《对话》 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做一次访谈。

 这些学生都是两国高中生中的顶尖人物。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 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 权力、真理、 金钱和美的选项, 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

 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 其余全部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却没有一个人选择真理和智慧。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有的儒教徒说, 这说明我们更要抓道德教育, 要读经。

 这只能是屁话, 因为这些孩子的问题正是儒教的伪善造成的, 只要不能清除儒家的伪善, 我们就没办法真正搞一点像样的道德建设。

 第二、 教育的出发点是要求顺从, 所以不鼓励创新。

 中国的教育是极为刻板的, 因为在中国教育首先意味着对权威的顺从。

 在中国的这种教育制度下, 撑死也出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人的, 因为中国的学生只敢去想老师教过的知识, 老师没教过的知识, 那是从来不敢想的。

 如果你自己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一定想在试卷上显摆一下, 马上就会被打上一个红红的大叉。

 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 有许许多多的大笑话。

 比如中学的现代文阅读, 有一位作家 (好像是余华)他的一篇文章被选做了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 他的儿子被题目难住了,就让爸爸帮着做, 结果爸爸全做错了!

 真的, 各位如果不相信, 你们立马去弄一份高考的试卷, 把现代文阅读做一下, 凭你什么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的, 全部叫你人仰马翻!

 你就是鲁迅、 郭沬若来了也白搭。

 我有一个朋友参加过高考语文改卷的, 他对我说:

 “只要你没答出答案所给的几个关键词, 就判错, 这叫踩点给分, 你说你有自己的见解, 没用。

 ”老师的答案是不容争辩的。

 还有我们的政治课, 那哪里有一点严肃可言, 简直就是世上下流和弱智的同义词。

 真难为这些老师这么些年是怎么教过来的。

 就是自然科学, 它的死板与教条也让人难于忍受。只要是高考中曾出现过的题目, 只要是高考曾经定下的答题标准, 你就不能有任何改动, 明明你是对的都不行!

 真的, 真的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我有一个在高中当化学老师的朋友就给我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 我们怎么能出什么诺贝尔奖? 除了教出一大批亦步亦趋的蠢货之外, 这样的教育还能干什么? 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 就在于儒教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师道尊严的盲目提倡。

 而这又是儒教“明人伦”理念的恶果之一。

  第三、 体罚学生, 为适应将来的社会做准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接受老师的体罚, 这几乎是中国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学生?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培养顺民。

 我们小时候大人送我们上

 学, 就有一句话, 叫“三个钱买书, 七个钱买打”, 许多家长给老师的一句话就是:“没事, 你给我打!

 ”中国的课堂上除了老虎凳没有用上之外, 其它的刑具差不多都用上了。

 让孩子对暴力感到恐怖, 这也是中国教育的工作之一, 因为只有对暴力感到恐怖, 这样的人以后才不会走到异端的道路上去。

 这是封建社会恐怖统治在今天的一个余绪。

 好学生不挨打, 但他们心灵里面受的创伤一样重, 因为他们给吓坏了, 他们努力用功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来自于差生所得到的殴打。

 这样的人, 以后走上社会他是没有胆子坚持真理的, 因为他早就已经被打服了。

  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里挨打, 从另一方面讲, 也是对社会的一个适应。

 翻翻报纸,警察刑讯逼供之类的事不绝于耳。

 不服打的人, 可能就会成为孙志刚, 所以从小养成服从暴力的习惯也是一种社会适应能力,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嘴硬而成为张志新、 林昭、 孙志刚之类的冤魂。

  至于说到体罚可以提高成绩, 那是鬼话。

 西方人不体罚学生, 他们不是反而创造了比我们多得多的科学成果吗?

  体罚怎么来的呢? 不要告诉我是从马教那里传来的吧, 肯定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吧。

 实际上它是儒家过分追求社会秩序, 过分强调“礼”的结果, 儒家把尊卑秩序看成是自己的命根, 它一方面在口头上教化你, 另一方面, 你如果不服教化, 等待你的就是暴力打击了。

  第四、 课业负担过重, 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 也是当前教育界不可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只要有高考制度在,学生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仅从 90 年算起, 教育部就先后八次提出要减轻学生负担, 但是学生负担还是越来越重。

 一会儿要搞素质教育, 一会儿要搞新课改, 改来改去, 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给学生减负, 就有点像我们反对大吃大喝, 年年喊, 年年更厉害。

 你说不准老师给学生补课, 家长找到老师悄悄补, 你说学校双休日不能补习, 学校就说我们不是补习, 我们是素质教育辅导班, 自愿参加的。我记得以前有一段提出反对公款吃喝, 只能四菜一汤, 结果有的地方是菜盘如脸盆, 有的地方是先上十数个小菜, 美其名为味碟。

 这和学校搞的减负如出一辙。

  大家都在恶性循环地抓学生学习成绩。

 学生已经丧失了生活起码的乐趣。

 学习的压力不断下移, 现在已经压到小学一二年级的身上了, 有的小孩子, 才八九岁,二年级, 晚上做作业就要做到九点十点, 写错一个字, 罚抄几百遍。

 这叫教育吗?不是吧, 这叫残害青少年!

 看过一个报道, 一个小孩子, 才小学三年级就因为作

 业太多想自杀。

 每年, 我们都会听到一些因课业太重而自杀的事。

 你这哪里是教育者, 你这明明是杀人犯!

  为什么会有这样荒唐的事情存在? 关键还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对当代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科举考试它有一个特点, 它为了保障形式上的公平(真正的公平是从来不可能有的)

 , 它是没办法考察一个人多方面真实能力的。

 用今天的话来讲, 就是情商。

 你说这个情商怎么考, 没办法考。

 但它是一个人今后能否有所成就的最关键因素。

 不但我们没法子考, 就是外国人他也没法子考。

 因为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表现出来的, 也不可能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所以我们的高考,它都是只考一个书面的。

 西方它先考个书面的, 仍然有机会继续考察你其它方面的能力, 因为它们不存在一考定终身的事, 它们的大学里淘汰率就很高, 还有最关键的, 它们的学生是不存在学校包分配的, 没有真本事, 到了社会上也白搭。所以西方人也有学习压力, 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放在了身体发育成熟了的大学, 而且他们很注重情商培养, 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情商, 他们就算学得再多, 也没法找个好工作。

 而我们的科举呢, 它为了笼络人心, 只能是一考定终身, 如果它不能定终身, 它的那一点污七八糟的知识根本就没有人去学了。

 一考定终身, 是国家对于广大士子的一个诺言的兑现。如果不能兑现这个承诺, 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这是必须要做的。

 况且, 拿今天来说我们的整个社会高度集权, 你如果把淘汰权下放到大学里, 那大学的教授一定成了一个大红人, 贪污受贿必将接踵而至。而国家包分配的制度, 又让大家对人的情商的培养不可能有真正的兴趣。

  正是因为如此, 我们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是永远不可能解决的。

 我们就只能都往高考那一条道上奔。

 只好把课业负担往下压。

 只要有高考存在, 就不会有符合人性的教育。

 一旦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 大家就会一起陷入恶性循环中。

 高考很像以前给女孩子裹小脚, 你明知这是不对的, 可是当它降临到你的孩子身上时, 你却无可奈何, 只好服从, 因为如果全社会大家都包小脚, 就只有你的女儿一个人没包小脚, 那么你的女儿可能就永远也嫁不出去了。

  第五、 轻视劳动, 脱离生产实际。

  教育本来是为了追求真理, 改进民生的, 可以在我们这里它却异化为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大家都想爬到统治者的台阶上去,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

 我们读书与生产实际脱节, 有时甚至完全无关。

 樊迟问孔子种庄稼的事, 孔子就很不高兴, 称樊迟为小人。

 西方的理工科的学生个个都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实践者, 他们清楚自己想要在工农业中做些什么,

 所以他们注重能力的培养。

 我们虽然也提倡能力, 但很遗憾地说, 只要有高考存在, 就不会有真正的能力培养可言。

  第六、 收费高昂, 是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来源。

  刚解放时, 对贫穷人口的照顾还是比较好的, 穷人家的孩子还有书读。

 现在呢?

  从封建社会来讲, 他维持一个社会的最好办法, 就是增加学费。

 学费一高, 就可以保障只有地主阶级的人才能读书了。

 这可以进一步稳定这个社会。

  现在, 在社会分层逐渐明显的时候, 我们悲哀地看到穷人的子弟越来越多地被拒之于教育高贵的门外。

 这样的事, 如果在美国, 早就吵翻了天了。

 可在我们的身边却很正常。

  教育的问题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多谈了, 因为大家对现实也看得很清楚。

 我想说的只是如果我们不改变儒家思想对教育的控制, 我们肯定就没办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1 补充:

  中国的一些制度很奇怪啊, 教育、 医疗等等拽什么啊? 牛什么呀? ? 好像全世界都求着他们一样。

  其实学校是为学生提供教育的。

 我觉得应该把教育规划到服务类工作中去。

  你去酒店吃饭, 给了钱了, 服务员还敢大声吆喝你? 敢体罚你? 让你忙到三点半功课, 天天不是这个会考, 就是那个统考? ? 你见过吗? 反了他还!

 同理, 你去上学, 交了学费, 学校拽什么呀, 折磨你说是为你好, 其实是为了他的光环, 全区排名第几, 全市排名第几....搞什么, 学校啊, 进行教育的文化机构, 他以为是古代土匪水浒传呢, 还争排名, 第几把交椅? ? ?

 学生才是教育主角, 万事围绕学生, 从学生立场出发, 为学生教育啊!

  老师一般会说:

 “我们也没有办法嘛, 都是高考逼迫我们这样的啊”

  好多人会说, 高考分数高是中国教育严的表现, 是为你们好, 是让大学生更值钱!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最后我们发现大学生不但没有“更值钱”而且还在贬值? ? ? 中国教育制度是真的严厉? 还是在故意让进大学的门变窄, 让一些人从中谋取利润呢?

  我们来看中国教育是如何“囤积粮食, 哄抬物价”的

  你不知道, 现在教育部一直在搞“教育产业化”

 你知道这个“教育产业化”什么意思啊?

  说白了给你听啊, 就是说把教育当做在卖东西, 不是高考都打破头往里挤吗?

  挤不进去怎么办? 交钱!

 他们把文凭当商品, 还分好多种, 除了乱七八糟的民办学校不谈, 还有什么脱产、 成教、 自考、 远程好多好多, 去上吧, 其实啥也学不到的, 给钱就意思意思卖给你, 如果你是文盲, 但是你有钱, 不就文凭嘛!

 说,要几个? !

  我把中国教育体制掰开了, 捏碎了, 分析给你听, 你该知...

篇二: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

理论论文- 在‚说‛中磨砺思想、在‚辩‛中学会立论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听说训练中安排有 ‚辩论‛ 。

 但是在不少中学 ‚辩论‛训练往往是匆匆开场草草收兵教材设定的训练目标无法实现‚辩论‛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这是令人惋惜的。

 ‚辩论‛与‚议论文写作‛的血缘关系是一望而知的都要有知识的积累———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语言运用的知识议论文的章法技巧都要有能力的准备———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事例运用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 ‚辩论‛ 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成果的依赖 以致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辩论‛ 的顺利进行是以辩论者具备一定的议论文写作知识与技能为前提的。‚辩论‛区别于‚议论文写作‛的特点也是一目了然的因为这些特点又使‚辩论‛具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使它能反过来促进议论文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效率。‚辩论‛的这一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辩论中的思想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议论文中静态的‚写‛不同辩论取的是动态的‚说‛是辩论双方兵来将挡的思想交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争论中人的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思想的火花在争辩中不断闪现成串的妙语如泉水般涌出。因而经常开展辩论对青年学生磨砺思想 提高思想水平、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为准备一次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的辩论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立论写一篇议论文〃 结果正方的同学大多围绕 ‚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这一观点立论明显暴露出思维刻板僵滞的弱点。在辩论中这观点受到质疑远大理想与做一个好士兵有必然的联系吗一个好高骛远的人能做好普通士兵

 的工作吗只有想当将军才是具有远大理想吗在反方毫不留情的诘难面前 正方的思想被激活了几位同学分别从局部与整体、自觉与自发、胸怀全局与立足本职、 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互换、责任感使命感对干好工作的重要意义等不同角度论证了本方的观点成功地实现了由线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的转变。

 辩论中分析辩题、阐明己方观点、归纳对方见解并予以反驳的需要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而自觉地利用辩论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克服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 ‚写不出‛ 、 ‚理不清‛ 的毛病 实在意义重大。

 二、辩论中的两军对垒有利于发现立论中的错误与漏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立论。一个命题它是属于道德判断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它的真实的逻辑地位如何它的逻辑困难何在在静态的议论文写作中 学生对此往往考虑不多因而习作中每每出现‚观点立不起、道理说不透、结论推不出‛的毛病〃在动态的辩论中这些错误一露面就立即成为对方攻击的靶子。这便逼着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认清自己立论的逻辑漏洞从不断的尝试中学会正确立论。

 仍以上面提到的那次辩论为例。在抽签决定立场后正方的同学都很高兴觉得以拿破仑的名言为己方观点可以稳操胜券。待到正式辩论时反方以雷锋为例证提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可以是好士兵‛的观点正方才意识到己方立场的困是好士兵。引导学生对辩题进行‚必不然、不必然、必然‛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到正方观点的逻辑困难在于绝对化。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也说‘不想当

 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题作文不少同学都能辩证立论既肯定这句名言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积极作用 又指出其片面性绝对化的偏颇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并进而得出 ‚只有把远大理想与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方能取得成功‛的结论写出了立论正确分析透辟的好文章。

 另外 辩论中巩固己方立场的需要能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习惯辩论中说服对手的需要迫使学生追求例证的丰富与精当 辩论中打动听众的需要鼓励学生追求逻辑层次的明晰与语言的简洁流畅。凡此种种对于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 辩论中竞争的情境 及时的反馈 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 使学生乐于议论〃 在诸种语文基本能力中写作能力大概是最难于形成的而各种文体的写作中似乎又以议论文的写作最为棘手〃 因此学生从议论文写作中很难产生满足与成就感得到的多是失败的消极体验〃写不好便怕愈怕便愈写不好———这便是目前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辩论则不同辩论争胜的欲望可以充分调动辩论双方的积极性。如果说学生平常写议论文能为证明一个观点准备三个以上的论据就属难能可贵 那么在辩论中则可能准备个以上的论据。

 还是那场辩论反方的一个学生为了证明雷锋不想当将军连夜通读了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两本书从中找出多条论据真正是 ‚乐此不疲‛ 〃 另外 辩论直接诉诸公众的方式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发表欲望辩论中新鲜及时充满情绪感受的反馈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每句辩词一经说出就已公开发表 每种意见一旦发表立即得到热烈的赞成或反对。

 一番恳切的陈辞

 一段自然的归谬一个刁钻的诘问、一点小小的幽默都可以赢得掌声、称许会意的微笑〃在这样的氛围中来学习议论自然是积极主动事半功倍。

 以上谈的多是如何以‚辩论‛来促进‚议论文写作教学‛。但这并不表明我认为‚辩论‛只是或只能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附庸。恰恰相反我认为像‚辩论‛这样一项对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极高而又对听说读写能力有重大促进的活动 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也完全可以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余秋雨先生在担任’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评委后曾高度评价‚辩论‛的意义。他认为虚设一种人生立场和社会观点来进行辩论 以 ‚演示合乎理性原则合乎思维逻辑的公共话语对接‛ 是一种方法论的较量和训练它‚洗刷了凛然的学术庄严与具体的政治实用直指现代人全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生存素质其前途应该是十分远大的有了这种生存素质 无论是现代人还是现代社会 都会更深刻、 更健全‛ 。

 对照余先生的话反观中学‚辩论‛教学的现状显然还有很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篇三: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广西宾阳县高级中学

  白景恩 内容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 囿于旧教材的体系, 依附于阅读教学, 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原本作为高一的学生应该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上达到“过关” 的基本要求, 应能写各种文体。

 但根据笔者教学中发现, 事情并非如此, 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 这样就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无法跟上来。

 现在虽然高中教材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 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中的误区任重而道远。

 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反思。

 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没兴趣, 教学方法陈旧。

 作文教学是否还有路可走, 怎么走, 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切实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

 主题词:

 高中 作文 教学 现状 对策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

 “我就怕作文, 提笔就头疼, 总觉得没东西可写。” 有的干脆说:

 “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 从何写起。” 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 但仔细一看, 刚开个头, 敷衍几句, 就草草收场。

 内容空泛笼统, 不知所云。

 而在作文教学上, 我们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

 一方面, 由于高考中作文占 60 分, 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 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和考生都十分重视作文, 在高三特别是高考前一个月为作文几乎吃不好, 睡不着。

 另一方面,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却又对作文不重视, 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以至于写作的成效不大。

 作文似乎成了师生们的一块心病。

 高中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 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确阐释, 可以说, 作文教学有氛围、 有政策。

 目前需要的是反思——反思我们, 甚至是前几辈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留下的得失; 需要的是探索——探索我们、 甚至是前几辈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未经走的路。

 通俗讲就是总结作文教学“改什么”,探讨“怎么改” 的问题。

 现状及分析 (一)、 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无序性和功利性

  作文的重要性毋庸讳言。

 但从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和学生来说, 对作文教学的作用重视程度都不够。

 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对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经”。

 高考试题一出, 写作训练马上转舵,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随着高考作文试题的出现而大行其道。

 这种极强的功利性甚至波及初中的作文教学。

 现在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 慢慢淡化了文体, 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着淡化了, 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四不像”(即既不像记叙文、 议论文、说明文、 也不像散文), 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系统性, 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导致了十分恶劣的后果。

 从师生而言, 认为作文不用教, 能写出好文章是要有天赋的, 短短几年的几节课是很难训练得有成效的, 何况语文考试时作文分数相差不大, 拉不开距离, 与其花大力气下苦功去写作文, 不如将精力放在更能拉大总分距离的理科上。

 缘于这些观念上的偏误, 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划, 没有详细的作文教案。

 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 随心所欲, 只是有一个粗略的写作打算:

 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 或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 每周写几篇小作文。

 至于怎样写, 写什么, 只能凭一时的冲动或手头有一个好作文题目。一学期下来, 只是满足于作文的次数, 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学校对语文教师的考核、 评价也仅限于语文的卷面分数, 对其作文教学效果缺乏考核、 评价。

 这样的作文教

  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 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 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 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 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

 这样高耗低效, 导致了学生没积极性, 老师没主动性, 作文教学陷入困境。

 (二)、 缺乏公认有效的教学方法, 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

 认为这样利于批改、 便于讲评, 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 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 如内容上紧跟高考题,高考考什么样的作文就练什么作文; 形式上要求四平八稳; 主题上要求“放之四海皆准”,以便在高考指挥棒下以不失分为原则, 不要求新求异。

 大多数教师重行文、 轻过程, 重讲评、 轻操作。

 每次作文只剩下“知识——行文——讲评”的简单循环, 从认识始, 到认识终, 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 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严重的不一致” ①。

 这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成为闭门造车的假大空的典范之作。

 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 行文处于突击状态, 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果。

 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引下, 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认识上, 怎么有实际能力的提高呢? 更有甚者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这种传统的作文课教师当堂出作文题, 然后做些指导(有时连指导也免了), 接下去是学生写作文, 第二课时结束时交卷。

 卷子交上, 学生便没事了, 剩下的只是教师的事, 埋头批改, 辛苦讲评, 这种训练模式把学生“封闭” 于斗室之中, 大有科举考试的遗风。

 而一篇文章的产生, 首先要观察生活, 积累材料, 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接下去构思、 起草, 经修改最后定稿。

 而现在的作文却斩头去尾, 既不让学生有时间去搜集材料, 又不让学生修改定稿, 实际上只抓了“起草” 这一环节, 学生交给老师批改的, 严格说来, 仅仅是“草稿”。

 这样的教学环节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奉命作文” 之后的“疲于应付”。

 现在虽说有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 但是还没有哪一种为社会所公认, 像魏书生的“作文批改法”,“五环节作文批改法” 都是可借鉴的, 但并不是权威, 并没有被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广。很多优秀的作文教学法, 广大教师只是听说而已。

 而且可资借鉴的太多, 如果没有指导, 也就是没有借鉴。

 虽说新教材设有口语和写作课, 但这部分基本是被忽略的, 主要是因为它实施起来有困难, 也确实只有空洞的理论而已, 广大教师还是在黑暗中摸索。

 (三)、 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 方法单一, 没有落到实处, 讲评简单重复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

 “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给指点、 给讲说, 却随时准备少讲点, 最后做到不指点, 不讲说。”

 ②叶老说出了一个道理:

 教于学,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条原则。

 教为不教, 不教的前提是教, 而且必须教好。

 由于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 许多老师往往面对两座大山, 如果教师认真仔细地批改每一篇作文, 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

 正因为作文难批改, 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 纷纷用“阅” 和“分数” 来代替点评。

 有评语也毕竟是一家之言, 且因为受时间的限制, 又因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 写作动机等把握不准,其评语多是笼统空泛、 千篇一律, 带有“八股” 之气。

 因为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讲评时往往很简单, 指导不得要领, 流于形式, 讲评时往往重复讲评,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他想学的知识, 往往会对作文讲评失去兴趣。

 长此以往, 这种做法往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写作时也是应付了事, 写出来的作文多是“三无产品”, 即无兴趣、 无内容、 无自我。

 无兴趣是说学生视写作文为负担, 不能主动地完成; 无内容是说文章空洞, 缺乏生活实际; 无自我是说写作文没有创新意识, 人云亦云, 空话、 废话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

 从社会家庭来说, 学生缺乏生活实践, 抱大的孩子多, 因而感性认知少; 从学校方面来说, 升学率是最主要的, 分数第一位, 怎么会有时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质呢? 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学方法无创意, 命题无新意, 评改没落到实处, 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方面来说, 写好一篇作文远没有做一道数学题来得快, 写作中的功利性、目的性强, 不为写作而写作, 而为高分写作。

 (四)、 学生写作“无米下锅”, 语言干巴, 内容空洞, 缺乏写作素材 大部分学生成天埋头于数、 理、 化、 英题海中, 无暇光顾中外名著, 阅读面狭窄, 思维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 看问题不透彻, 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写起文章来, 语言干巴, 内容空洞,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五)、 学生书写能力差, 卷容马虎 原因一是学习任务重, 时间紧, 没有耐心写好字; 二是老师要求不严, 指导不力。

 这种毛病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卷采取无纸化阅卷, 很多卷面模糊不清, 不整洁的严重失分, 甚至得到零分。

 二、 对策 (一)、 提高认识, 改变观念,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教学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 协调学科关系, 搞好教学指导和评价工作, 提高教师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教学行政部门要建立一整套作文教学指导、 评价机制, 大兴科研之风, 切实做好指导工作; 改变作文教学无评价的现象, 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水平和积极性。同时各学校和教师要拓开思路, 广开门路,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社会实践时间。

 因为, 写好一篇文章不只是对语文有用, 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 在教学时不要只重分析, 轻写作。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其实最终的目的在于写, 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

 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 利用现代手段——多煤体, 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 取舍, 改造, 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 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 人才更多的本质在于创新, 而创新的工具就在于思维。

 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打开学生思维的“黑箱”, 立足于一个“创” 字; 植根于现实生活, 强调一个“新” 字;重视积累, 看好一个“活” 字。

 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像力, 使他们有创新意识。

 所以, 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 鼓励说和写。

 能让学生做的, 教师尽量不做, 学生还做不好的, 教师尽量少做。

 作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变中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 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

 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维, 在阅读中思维, 在采访中思维。

 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 写出初稿后如何修改、 如何加工定稿等等。

 我们要学习、 借鉴先进的作文教学模式, 比如“三段六步作文教学法”, 具体内容是:a、 识别文体 b、 初步作文 c、 接受指导 d、 再次作文 e、 参加研讨 f、 正式作文。

 其中 a、 b步为第一段, 属于初孕外观; c、 d 步为第二段, 属于沉思调整; e、 f 步为第三段, 属于强化创优。“三段六步” 紧密配合, 构成中学作文新的教学模式。

 (二)、 高度重视生活和知识的积累 张文德老师曾痛心疾首的坦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

 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误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

 ”③这段话道出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

 我们在许多综合考试的阅卷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令人无可奈何的文章。

 这种文章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想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

 这种作文要么千人一面,要么假大空,只是为了考试而

  赶制的一种次品。

 在这种文章中,你根本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所以, 指导学生关注生活, 多方面进行积累,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是势在必行的。

 王国维说过: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④这段话相当深刻地说明了文学就是创造这样一个道理。

 文学创作是如此, 中学生写作又岂有殊途?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还有人说:“文章的语言如同人的肌肤与衣饰”,“是给读者第一印象的东西”,“拙女全靠巧打扮”,“人饰衣裳马饰鞍” 无不说明了文章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的载体, 是作家赖以表现其对生活的认识、 领悟和评价的媒介。

 作者要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 丰富的内容, 独特的构思, 完美的布局, 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因此, 文章语言的优劣, 不仅决定文章价值层次的高低, 而且决定文章的成败。

 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做到:

 (1 )、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 是写作的源动力。

 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一方面多表扬学生, 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贴近, 使他们有东西可写, 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

篇四: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

语文教学的困境及拯救之路 太原市万柏林十一中

 马

 正

 讲座纲要 第一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情状的观照

 (一)

 中国语文教学情状的观照

 (二)

 语文教学绩效低下症结的审视

 第二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拯救之路的思考

 (一)

 回归语文的本然 、 回归语文教学的

 本然是语文教学的拯救之路( 语文是什么 )

 (二)

 语用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

 ( 语文教学是什么 )

 (三)

 语用学视野下语文教学内容的理

 性选择( 语文教什么 )

 (四)

 语用教学策略( 语文怎么教 )

  中学语文教学情状的观照

 中学语文教学印象

 高投入 、低产出

 高消耗 、低效益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 所花的时间最长 , 所下的功夫最大 , 所耗的精力最多 的一门课程。有句俗话叫 ‚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 ‛ ,然而让我们感到尴尬和失落的是我们语文教学却背逆了这条规律,虽 辛勤耕耘, 然收获了了 。

 水平较低、学程较长、教学容量较小、课业负担较重。

 — 周正逵

  吕叔湘 : : 《 人民日报 》 1978 年3 3 月 16 日

 中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很差 ,中学毕业生 语文水平低 ,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 少、慢、差、费 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 历来居首位。

 新近公布的 《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 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 9,160 课时,语文是2 2, 749 课时,恰好是 30 %。十年的时间,2,700 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 咄咄怪事! !

 语文是工具 , 语文水平低,影响别的学科的学习 ,有的数学老师、物理老师诉苦,说是得兼做语文老师。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课占用这么多时间,必然挤别门功课的时间。按 《 试行草案 》 规定,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五门合计是 1,076 课时。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可是 让孩子们只用稍多于十分之一的时间学科学,而有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收效不大的语文课上 。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

  语文教师

 是所有教师中最辛苦最忙碌最无奈的人群

 做语文教师,你累吗?

 我做了二十六年的语文教师,总觉得很累,现在更累!作业让人累。

 你看,六套作业:语文练习本,听写本,补充习题,评价手册,作文本,家庭作业本。还要有批改记录。

 学生使人累。

 近六十人的学生,基础参差不起,钻学的寥寥无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竟占半数之多,交上来的不是错的多,就是空缺的多,乱写一通,无法批改。

 教材叫人累。

 教材更新快,不是易懂了,而是更深奥了,一些习题连老师也忙不准啊,资料也没有少找。

 考试令人累。

 单元考试,月考试,不同级别的抽测考试,模拟考试,期中期末考试,90 分以上才算优秀,连合格都成问题,提优简直是做梦啊!每次考试都要有书面的分析资料。不说了, 说出来的都是苦啊,还是埋头苦吧。苦出来的黄瓜汤也只能是自己喝吧!!!

 顺口溜 举头望明月,低头改作业。

 少壮不努力,长大改作业。

 松下问童子,言师改作业。

 羁鸟恋旧林,想起改作业。

 晨兴理荒秽,带月改作业。

 故人入我梦,陪我改作业。

 生当作人杰,死亦改作业。

 何日平胡虏,不再改作业!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改作业。

 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改作业。

 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改作业。

 马上相逢无纸笔,借支红笔改作业。

 窗含西岭千秋雪,架个炉子改作业。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爷在改作业。

 风吹柳花满店香,惟有幽人改作业。

 有酒不饮奈明何?只因还没改作业。

 人生有酒须尽欢,喝完继续改作业。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起来改作业。

 一唱雄鸡天下白,那人还在改作业。

 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处只为改作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人千本改作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仍在灯下 改作业!

 语文教师的感慨 做什么也别做教师;做什么教师都行,千万别做语文教师。

 此生不幸当老师,三生不幸教语文

 流行语 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 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 上辈子得罪了各路神,这辈子来当班主 任。

 语文教学绩效低迷不振

 夙兴夜寐苦耕耘,效果评价少慢差;

 不是吾辈太无能,实为尴尬复尴尬!

 一个老师的论文摘要:

 :

  语文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科目之一,语文成绩拖了学生考试总成绩的后腿,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了制约其他科目成绩的‚瓶颈‛等一些不争的事实让每一个语文教师感到有些茫然,每周七节语文课占据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多数时间, 语文教师成了学校工作量最重、作业最多,工作最忙的教师,然而用投入与产出的理念来衡量的话,这其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矛盾,语文教师成了‚焦点人物‛,语文教学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 ‚ 如果认真检讨我国的学校教育,谁都会发见种种不满意处…… 而 国文教学尤其成问题 。他科教学的成绩虽然不见得优良,总还有些平常的成绩…… 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

 这并不是说现在学生的国文程度低落到不成样子的地步了,像一些感叹家所想的那样; 而是说现在学生能够看书,能够作文,都是他们自己在暗中摸索,渐渐达到的;他们没有从国文课程得到多少帮助,他们的能看能作当然不能算是国文教学的成绩。另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校里学习了国文课程,可是看书不能了了,作文不能通顺。国文教学的目标原在看书能够了了,作文能够通顺,现在实效和目标不符,当然是国文教学没有成绩。

 ‛

 —— 叶圣陶 《 认识国文教学》 》

 在基础教育的各学科中,从来没有哪一科 像语文这样饱受非议 ,也从来没有哪一科像语文这样被寄予如厚望 。虽然经历了如此长久的实践、摸索和改革,可是,语文教学还是 不尽如人意 ,甚至 饱受批评 。指责与批评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其中, 最为人不满的就是学生的写作 。谋篇布局尚且不论,最令人伤心、失望的竟然是 词语的表达 ,许多大学生不能准确流利地使用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实话,这实在是 语文教育的耻辱。

 材料一:

  2008 年,江苏省举办第八届高中生作文大赛, 30 余万学生参加初赛,最后选出近 250 名学生参加现场决赛。题目为 《“ 没有问题 ‛ 的问题 》 ,要求只限议论文体。结果让评委十分痛心。因为在评委们看来能入围的同学应该是作文基础相当不错的,但事实是, 90% 的参赛学生都没写成议论文,只有两三个人会提出像样的论点。而在写议论文的同学中能提出分论点的更是凤毛麟角。

 材料二:

  1996 年,以重视人文教育而备受称道的华中理工大学,对全校新生进行了首次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在这次稍稍高于中学语文水平程度的测试中,全校所有的 95 级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新生,达到及格线最多的是本科生,也仅有 60 %,最少的是博士生,只有 30 %的人达到了及格线。

 材料三:

 1997 年北师大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语文入学检测,原计划得分在 80 分以上的(满分 100 ),可以免修大学语文,不料一千多名新生中,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仅有六七人,无奈之下,学校决定,全部都要修大学语文。

 材料四:

 2008 年, 《 语文报 》 报社招聘新员工, 40多位报名者大都具有文科研究生学历,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

 考题一部分涉及语文基础知识,一部分考查写作能力。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标点符号、语法修辞和文学常识。从中学课本里挑出来的文言文,要求应聘者添加标点符号,结果错误连篇。写一篇呼吁报社员工救灾捐款的500 字倡议书,

 20 分的题目,及格的只是一小部分。要么表达文不对题,要么格式完全不对。

 语文课的笑话 题目:

 其中

  学生:

 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

  老师批语:

 你是蜈蚣吗?

  题目:

 陆陆续续

  学生:

 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的回家了。

  老师批语:

 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呀?

  题目:

 欣欣向荣

  学生:

 我的弟弟长得欣欣向荣。

  批语:

 孩子,你弟弟是植物人吗?

 题目:

 难过

  学生:

 我家门前有条水沟很难过。

  老师批语:

 老师更难过

  题目:

 又…

 又…

  学生 :我的妈妈又矮又高又胖又瘦。

  老师批语 :你的妈妈是变形金钢吗?

  题目:

 况且

  学生:

 一列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况且

  老师批语:

 我死了算了

 高考答卷中的奇葩:

 ‚ 鲁迅在 ‘ 四人帮 ’ 攻击他的时候,拿起手里的笔反抗,最后坚强地牺牲了 ‛ ;

 ‚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吟唱道:你是风儿,我是沙 ‛ ;

 ‚ 宋江拜把子兄弟张飞把他从狱里救了出来,然后一起亡命天涯 ‛ ;

 ‚ 孔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有一次进京赶考,终于考上了 ‛……

 概括大学生的母语水平的对联 上联:

 ‚无错不成文,病句错句破残句, 句句不堪入目‛; 下联:“ 有误方为篇,别字错字自造字, 字字触目惊心,‛ 横批:“ 大学生爬格子。‛

  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 ‚酷刑审问‛

 五四前

  《 教育公报 》 第六年第一期 《 拟请教育部召集国文教授会议,议定国文教法建议案 》 :

 ‚ 中等学校国文退化殆为教育界所公认。以本校招考经验而论,考生文理多不通,甚者至于字体讹误,国文考卷真可入选者什无一二。根底既弱,及毕业时程度仍虑其不够,数年而后,凡高等师范之毕业生将无有能教国文者,至为可虑。

 ‛

 五四后

 ‚ 现在的中学国文教育,糟,真是糟透了。

 ‛ (王森然 《 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自序 》 )

 ‚ 无论如何设法,学生的国文成绩总不见有显著的进步。…… 这原是历来中学程度学生界的普通现象,不但现在如此。

 ‛ (夏丏尊、刘薰宇《 文章作法· 附录三 》 )

 三十年代

  《 中学生 》 杂志发起历时八个月的‚ 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 ‛ 。孟起在《 中学生的国文 》 中指出,当时的国文教学是 ‚ 狭的笼 ‛ ,而学生是笼中缺乏‚ 滋养物 ‛ 的 ‚ 瘦的鸟 ‛ 。

 1939 年高考放榜后,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沈士远发表谈话,认为国文考试‚ 间虽有佳卷,然就一般而论,则甚属平庸,例如国文技术恶劣,思路不清 清……”

 四十年代

 1941 年9 9 月,蒋介石手令教育部通敕各校,‚ 现在中学国文程度低落,应令各中学校长切实注意,并设法提高;以后凡大学招生,如有国文不及格者,不准录取为要。

 ‛

 1942 年高考后陈卓如在 《 国文杂志 》 第二卷第三期发表 《 从 〈 抢救国文 〉 说到国文教学 》 , ‚ 我只希望现在从事国文教学的人…… 努力寻求教学上的缺陷与学生的困难,加以纠正。‛ ‛

 《 山东教育 》 1998 年第 23 期

  曾楚风 《 语文课,为何总让孩子们黯然神伤》 》

 每一个中国孩子的青少年时代,都要用大部分时间学习自己的母语—— 汉语。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学习,在今天会成为一件令人厌倦的事情。

 上学的路上,不少孩子心情黯淡,步履沉重。

 导致学生厌学的 ‚ 罪魁祸首 ‛ 之一,是语文课。

  上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 主要观点:

 误尽苍生是语文

 中小学语文教育是 ‚ 学生的桎梏

 、语文的

 扭曲、文学的悲哀 ‛ , ‚ 歪点子一意孤行 ‛ ,‚ 不

 止害一个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

 !

  “ 事实上,语文在中小学里所占课时最

 多,教学双方压力最大,问题最多,但效果最

 差。

 ‛

 ‚ 语文教育的误区最终有可能使学生所受

 的其它学科的教育变得苍白

 ,甚至误入途。

 ‛

 语文教学是 ‚ 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

 ‛

 2005 年,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

 《 中学语文 ‚ 无效教学 ‛ 批判 》

  ‚ 我就是跑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只狼 ‛ , ‚ 我就是要搅乱中学语文教学 ‛ 。

 “ 现代的语文教育不但是无效的,甚至是对学生的愚化,对现在的语文我仍然充满否定。

 ‛

 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最活跃的,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今天的语文教育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涌起求知的喜悦的语文课仍然不多。

 今日的语文教学正如 ‚ 煤的形成 ‛ ,无论教师和学生付出多少,到头来得到的只是 ‚ 一小块 ‛ 。

 语文教学其实存在两个基本问题—— 该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该教的教得又太多。

 叶开‚语文之痛”

 “ 语文的终极任务 ‛‚ 不是培育人,而是创造物 ‛ 。

 ‚ 语文不除,教育已死 !

 ‛

 ‚ 小学语文教材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 !

 ‛

 ‚ 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只能自我教育,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

 2011 年8 8 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 《 对抗语文 》

  提起中国语文教育,它是中华民族 难以向异族外邦启齿的族丑 ,是令 全体中国人苦不堪言的老大难问题 。中国语文教学的效率之奇低,是世界上罕见的;中国少年儿童的阅读量、写作量以及思维水平,与当今世界上美日等优秀民族同龄少年儿童相比,也是低得可怜。目前的中国语文教学,已事实上成为制约中国人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瓶颈之一,甚至有‚中国语文,误尽苍生‛之忧。

 — 胡登世 ...

篇五:教育困境一篇议论文

dquo;感动中国”事迹精选 1 大爱至朴 唐山十三农民兄弟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 2008 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2 捍卫圣火 大写尊严 金晶

  残疾人击剑队员29 届奥运会境外火炬手。

 【颁奖词】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金晶勇敢地用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这勇敢源自深深的爱国情。柔弱的你面对那环饲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 3.傲拓天疆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4.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受到美国政府迫害 历经 5 年于 1955 年才回到祖国。

 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5.丁晓兵20 多年来一直是英雄——真的勇士 【颁奖词】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6.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大爱无声 【团体介绍】

 “微尘” 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颁奖词】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7.忘我丛飞——向生命借贷的好“爸爸”

  他是一名实力歌手每场演出都收入不菲但家里一贫如洗。他有自己的亲生女儿却兼起了 183 名贫困孩子的“爸爸” 。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 400 多场义工服务时间 6000 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 146 人认养孤儿 37 人捐助金额超过 300万元。

 去年 丛飞罹患胃癌晚期 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 3 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 2 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8.挑战邰丽华——对生命的无声礼赞 在《感动中国》2005 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她是赢得掌声最多的一位然而这掌声她却无法听到。2005 年春节晚会人们通过舞蹈《千手观音》认识了这位无声世界里的舞者。与邰丽华相伴多年的手语翻译李琳说很多人在练舞练得很苦很累时都会流泪但邰丽华从来没有。“因为我对自己说 除了听不到声音以外 我不相信比别人差 我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 于是

 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语言对生命的礼赞看到了于无声处展现的生命的蓬勃。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9.英勇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留下龙的轨迹 谁 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 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 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巡天遥看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0.特别奖青藏铁路建设者——地球之巅的勇者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它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它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它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它克服了高原筑路的三大难题它融入了绿色环保和人文设计理念它实现了西藏“铁路、公路、航空”立体化交通的梦想它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 高原上的雪山、 冻土、 冰河 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那些建设者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11.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12.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 【事迹简介】2004 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000 多万人。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的我说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第二一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魂牵梦绕的却只有粮食问题。虽然已经 74 岁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3.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国家和社会的危难时期重塑人们信心、传递人们之间情感的著名影星成龙【事迹简介】成龙是演员但不仅仅是演员他更像一个民族英雄。他在好莱坞为中国人争了光还自愿当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大使利用各种机会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成龙每次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时候都坚持以唐装示人。

  【颁奖词】作为演员他以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演绎了精彩的艺术人生在国际影坛上展现出中国影人的形象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公众人物他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14.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颁奖词】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15.姚明篮球运动员 2002 年 10 月 16 日姚明在协议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承诺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 在一个强手如林的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 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

 【颁奖词】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

 对祖国的情感 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 NBA 的历史人物。

  36.青春

 (1)引言

 青春时代是人生黄金期。它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它使人充满着渴望和探索精神。

 “自古英雄出少年”  青年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青年朋友们 珍惜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吧 把握时机奋勇前进为创造美好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2)事实论据

 王勃少有奇才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岁就会写文章9 岁读颜氏《汉书》 写《指瑕》一文 指出颜注的错误 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

 14 岁举幽素科 授朝散郎 做沛王府修撰。

 二十余岁时他赴海南探望父亲路过洪州今南昌市 当时都督阎伯屿在新修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也应邀出席宴会。阎都督事先已要其女婿做好了序文。但为了表示谦恭假意请众宾客作序大家都谦逊推辞唯独王勃毫不客气提笔挥毫顷刻而就写成了《滕王阁序并诗》 满座皆惊。阎都督读到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子时惊奇地从座位站起来连说 “真是天才啊。

 ” 《滕王阁序》从此成为古今传育的名篇。

 王勃就在这次赴海南省亲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所仅 27 岁。

 华罗庚 25 岁成为知名数学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4 岁读初中时因家庭贫穷辍学靠刻苦自学取得极其优异的成就。20岁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受到大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调到清华大学任教。1934 年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 年去英国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其间在数论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引起全世界数学界的重视。25岁的华罗庚就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数学家。

 他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既广泛又具有开创性在数论、代数、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和卓越的贡献。著作有《数论导引》 、 《堆垒素数论》 、 《高等数学引论》等数十种专著及大量科学论文。

 萧邦 20 岁创作世界名曲《C 小调练习曲》

 波兰 19 世纪杰出作曲家、钢琴家萧邦他是浪漫乐派巨匠有“钢琴诗人”的美称。毕生憎恨沙俄对波兰的民族压迫和奴役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对被占领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期望和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当波兰反对沙俄奴役革命失败华沙陷落的恶耗传到维也纳时萧邦当时旅居维也纳 年仅20 岁的萧邦心中无限哀伤。于是创作了世界名曲《C 小调练习曲》 便是记录这时候的悲哀的所以此曲又名为《革命练习曲》 。

 爱因斯坦 26 岁创立相对论 现代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生于德国。

 1933 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 迁居美国 1940年加入美国籍。

 在他 26 岁时创立了“相对论” 突破了牛顿的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从而打破了万有引力理论的“万能”性。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 20 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 19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理论论据

 人世间比青春再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

 郭沫若 我们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

 巴金 虽然紫菀草越被人践踏越长得快可是青春越是浪费越容易消失。

 [英]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最爱青年的人可以保持最长的青春。

 [美]弗里登伯格《成年人的形象与感受》 幸福的年轻人这华丽的世界是你们的一切都属于你们——光荣的抚爱和花冠 [俄]格林卡《希腊的少女致少男》 青春即使在痛苦之中也闪耀着它的华彩。

 [法]雨果《悲惨世界》 青春从低低的地平线上飞吧像太阳一样地照临。

 [波兰]密茨凯微支《青春颂》 我认为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 这就是青春 充满着力量 充满着期街 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青春毫无原因地笔着。这正是它最主要的魅力之一。

 [英]王尔德〈道林·格雷的肖像〉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青春〉 青年饱经忧患老来不畏风霜。

 俄国谚语 有两种东西丧失后才发现他们的价值——青春和健康。

 阿拉伯谚语

 ...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