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教育困境问题5篇

教育困境问题5篇

教育整顿 时间:2023-07-02 1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困境问题5篇教育困境问题 青春岁月10乡村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发展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然而80年代开始,乡村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困境问题5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困境问题5篇

篇一:教育困境问题

岁月10乡村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发展乡村基础教育的重要责任。然而 80 年代开始,乡村教育开始遭遇困境。计划生育使得我国的新生儿数量锐减,城市化进程又吸引着大量乡村人口进城谋生,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出现了教育资源过剩的问题,原本每一个村庄都至少有一所乡村小学,现在这些学校却招不够学生,教育资源需要整合后重新分配。90 年代开始,全国开始施行“撤点并校”政策,这项政策基本终结了“泥孩子,土台子”的农村教育状况,然而也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1、教育硬件资源有限,师资力量匮乏由于教学点被合并,学生和教师都在段时间内集中到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初中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与繁重的教学任务,这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与此同时,并校使得部分学生就学距离变远,需要改进和跟进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却滞后,以校车为例,其配备和监管很不到位,全部出行与安全责任由学生家长本人承担,2011 年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原核载 9 人的普通中巴被随意改装并塞进了 46 个孩子,事故最终造成了 20 多个幼小生命的消失,类似隐患对农村家庭的代价是巨大的。除此之外,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支出也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成本,辍学率在此期间有所回弹。随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加剧,乡村学校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等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乡村学校优质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在“城挤”、“乡弱”、农村学生流向城镇读书的趋势下,还留在乡村读书的多半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这些处于不利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本身就存在着多方面的特殊需求。乡村教师在艰难的条件下,除了承担着多个科目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较高比例的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繁重的工作负担和现有的资源限制使得教师极易丧失教育热情,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难以创新,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俞敏洪在西南教育考察时说过,“老师的文化素养、精气神、眼界决定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未来的发展乡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张晶晶(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摘要】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乡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本文旨在分析乡村教育面临的生存困境,思考走出困境的对策,期望乡村学生能够饱受乡土的滋养,以更好的姿态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展翅高飞也懂得反哺厚土。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是乡土教育软环境的流失。而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构建乡村学生所需的教育模式才是乡村学生教育走出困境的路径。【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困境;乡土社会潜力。现在农村的孩子可能不会再缺吃少穿,他们缺的是关注、微笑和拥抱,以及有人鼓励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向往,去勇敢做梦。”然而当下乡村教育的环境,根本不足以支撑紧缺的教师资源去合理关切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另外,乡村教育课程设计并非按照乡村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教科书的内容与乡村学生的生活及乡土文化距离相去甚远。大部分乡村学校的教学重点只聚焦在提高学生成绩之上,忽略了乡村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及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广播站、阅览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在乡村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几乎完全缺席,短期支教的公益组织或大学生群体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乡村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知识与活动,有的学校阅览室里堆满了捐赠的书,却落了层层的厚灰,这样的教育死气沉沉,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成绩也难以提升。2、教育软环境退化,乡村发展无后备力量2000 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为 44.03 万,教学点数量为 15.75 万,到了 2018 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仅为 9.06 万,农村教学点数量为 8.88 万。在乡村学校未合并之前,村办学校扮演着普及基础教育的重要角色。村里有所小学,对村里的文化氛围是有积极影响的,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文化、文明传播站。小学本身的消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村庄文化氛围的消失。随着村办学校的消逝,一种颓废、失落与涣散也慢慢在村民心中弥漫,这种无形的教育软环境退化,却以巨大的破坏力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有形的创伤。乡村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淡薄,整个乡村弥漫着一种失望与厌学的情绪,乡村教育发展在这种软环境中举步维艰。1926 年,陶行知对中国教育弊端做出了尖锐批评:“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往城里跑。”目前的乡村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逃离乡土”的设计,脱离了乡土背景,把青少年从乡土社会中剥离开来,让他们在以城市导向的教育设计中成为无根的浮萍,既难以将自我存在的根基扎入乡土社会之中,又没有办法融入城市环境主导的期望之中。正如钱理群所说:“当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生养、培育自己的这块土地一无所知,对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厮守在其上的人民,在认识、情感以至心理上产生疏离感、陌生感时,就在万方数据

 2020 年 06 月下青春岁月11实际上失落了不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家园。”学生们失落了精神家园,不知为何读书,随父母进城务工后也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变成了游离在乡土与城镇之外的无根之人,这不仅掏空了乡村发展的后备力量,增加了城镇负荷,对每个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生发展也是损害。二、乡村教育重建的对策与思考1、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教育资源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前提,使乡村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唯有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部门要继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尽最大可能帮扶贫困户,改善贫困情况。其次,加快本地的经济发展,增加本地的就业岗位。正是因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外出打工,才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政府应该抓住乡村本地特色,发展旅游业,扶持本地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当地劳动力,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就业,这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于教师数量有限的学校,当地的政府应当给予学校更多的投资,让学校招收有能力、肯吃苦的老师给孩子们上课。从经济待遇上来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国家或者当地政府也应当对老师及大学生进行相关补贴资助,尽最大可能保障乡村教育的师资力量,留住师资,留住人才。鼓励志愿者到乡村教书育人,出台实实在在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另外,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为乡村教育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师资。同时学校要加强课程资源的丰富度。很多乡村小学只有语数英三门学科,连一节体育课都没有。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难免会有厌学心理,因此需要增添更多兴趣课程,并适时的举办运动会,文娱汇演等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天性得以释放,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课堂上获得快乐和自信,帮助他们对学习建立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2、构建乡村学生所需的教育模式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绝对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学校以及周边地区乃至更广阔场域相联系交错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当地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最好的教育,永远要从当地的泥土中来。办乡村孩子所需要的教育,关注和理解乡村孩子的教育处境和需求,乡村教育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立足本土文化,农村的中小学应充分发掘乡村的地方特色优势,将乡土资源与村落文化转化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校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帮助学生认知乡土知识与文化,促进学生主观能动地学习,潜移默化中也完成了乡土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费先生在《损蚀下的乡土》一文曾言:“现代的教育,从乡土社会论,是悬空了的,不切实际的。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乡村人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任重道远,因此要培育志愿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服务,能够肩负起乡村教育特殊使命的优秀师资,理解乡村教育的特殊意义,关注乡村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够取材于乡土,传递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乡村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本土的力量,要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爱家爱乡的种子,办有根的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教育应当着力于为孩子们培养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能够持之以恒帮助他们改变人生的关键所在。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本质上都是育人的教育,乡村教育最终的目的不在于学历,而在于对乡村孩子独立人格和健全信念的培养,让他们能以更好的姿态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展翅高飞也懂得反哺厚土。让乡村教育真正承托、点亮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我们在路上。基金(项目)名称:乡村教育的人文失守与重建,项目编号:X20190188【参考文献】[1] 崔铭香 , 吴颖 .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及化解策略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10):86-90.[2]吉标,刘擎擎.乡村教师乡贤形象的式微与重塑[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2018.[3] 刘铁芳 . 乡村教育的问题和出路 [J]. 读书 ,2001(12):19-24.[4] 费孝通 . 乡村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15.【作者简介】张晶晶(1998—),女,汉族,安徽亳州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教育。>> (上接第13页)[7] 蓝晓霞 , 张安梅 . 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的思考 [J]. 北京教育·德育 , 2016(5).[8] 罗双燕 . 新时期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保障体系探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14(4).【作者简介】赵青青(1974—),女,壮族,浙江诸暨人,本科学历,职称:讲师,单位:北海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万方数据

篇二:教育困境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的农村教育理论起源较早,但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随着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新一代农民的文化水准得到了普遍提升。如今,我国的农村教育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农村教师队伍也在持续地增强,农村教育体制正在成功转型。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清当前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乡土意识薄弱,农村教育仅仅“跳板”;农村教学缺乏实践,“死读书”现象严重;农村教师待遇较低,师资流失量大;农村教育功能较为单一,社区文化落后。

  (一)乡土意识薄弱,农村教育仅仅“跳板”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城乡二元结构永远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虽然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乡户籍改革也在实行中,但城市与农村之间所存有的“鸿沟”,短时间内是难以抹平的。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所具备的优势巨大,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地理位置、居民保障制度、人均收入水平等,农村都远远比不上城市,在一定水准上,农村甚至是“落后、封闭、保守、贫穷”的代名词,加上城乡户籍改革尚没有完全到位,农民若要落户城市,除了在城市购买商品房之外,另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送孩子上大学,利用教育打开通往城市的“门”。鉴于经济水平,很少有农民能够在城市买得起商品房,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教育几乎是通往城市的唯一途径。城乡二元结构不打破,这个现象将一直存有,同时也是农村传统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考

 上大学,当上城市人”是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子女教育的头号信条,但也造成了农村子女乡土意识薄弱,农村教育仅仅是一块“跳板”,而很多农村学校只强调升学率,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以升学为目的,很少有涉及乡土本身的,这也是农村学生乡土意识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可能了解全国各地的人情风貌,对一些著名城市、山川风景了如指掌,但不一定了解本土的情形,缺乏本土文化的传承,甚至有一些农村大学生落户城市之后,很少再回农村,甚至看不起农村。

  (二)农村教学缺乏实践,“死读书”现象严重在教育领域,理论结合实践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理论需要实践来验证,实践需要理论来指导,两者是统一的。但农村教学通常偏重升学率,“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普遍存有,加上农村子女的重要目的就是通往城市,对于必考的教材,他们通常能够倒背如流,为了应试而读书,实践操作极度缺乏,“死读书”现象严重。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方面,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中小学生的接受水平,重理论的做法还不至于让学生偏离人生成长轨道,但高中教育甚至职业教育还采取这种做法,则在一定水准上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使得他们实际动手水平低下,社会立足本领不足。而当前我国城市的就业形势严峻,并非每一位农村大学生都能够在城市里找到工作,如果无法在城市立足,很可能要重回农村。因为这些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只会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严重,就算回到农村也不一定能快速掌握劳动技能,这就给农村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反过来防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农村教师待遇较低,师资流失量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决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因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尊师重教”成为社会上的一种良好风气。但是农村教师跟城市教师相比,待遇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甚至有扣发工资、延期发放工资、发放不足额等现象发生,加上农村教育的行政干预较多、教师缺乏培训和交流、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教师的娱乐设施匮乏、升职涨薪机会较少等因素,使得一些农村教师难以安心工作,如果有转行或工作调动的机会,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外面的世界,这在一定水准上造成了农村师资的流失量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农村教育功能较为单一,社区文化落后农村教育不止为城市输送人才,还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农村教育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就当前的情况看,很多农村地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功能较为单一,教育定位和教学模式很少涉及培养农业人才方面,这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脱节。基础教育实行的基本上是单一型的理论教育,完全脱离了劳动生产,素质教育不多,创业教育几乎没有,而职业教育也大多以理论为主,缺少培训基地与实践课程,绝大部分学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文凭。农村教育功能的单一化,跟农村社区文化落后也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农村劳力基本都进城打工,仅仅依靠留守的老

 人孩子,是难以繁荣农村社区文化的,这间接造成了农村文化培育的滞后,如何脱离农村成为绝大部分孩子的向往,他们能做的是勤奋读书、考高分、上大学,这与一些农村学校应试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甚至有些学校相互间还会攀比,送出去的学生越多,越以此为荣,使得农村教育功能难以朝多元化发展。

篇三:教育困境问题

农村教育 发展的困境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积极推动农村教育问的解决,推进城乡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我国文化复兴以及新农村建设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镇率越来越高,农村适龄儿童逐渐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农村学校教育的格局改变,学校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探寻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农村教育形态的转变,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民族复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村 教育概述 农村教育是基层群众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农村群体享受知识的特色需求,也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必要力量。在这里,这些服务于农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学校教育,是对附近学生的开放的入学保障,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更是我国农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举措,为我国固本强国做出重大贡献。

 虽然这些年国家城镇化进程快,但是广大农村的人口比例依旧很高,农村学校依旧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可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传统思维的束缚,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经济水平发展滞后等劣势,导致农村教育下的学校,出现班级少、教师少、设备不足,学校偏远等特点。在高速发展的教育经济体下,种种不利因素的长期干扰,导致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许多困难,也让农村教育面临非常艰难的局面。

 二、农村 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学生群体少且多为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这也造成了我国留守儿童的增加,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留守儿童约有 5800 万,占据农村儿童的 28.29%,而其中 14 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占据留守儿童的 70%。而这些留守儿童多是当前农村学校在生源上面临的共同特点。学校中一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并没有起到陪伴的作用,而爷爷奶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也无计可施,对小孩子的管理与学习生活无法提供相应的支持,这让留守儿童与同父母的沟通与得到的关爱都十分有限。以外,除了自身能力的有限,许多家长要外出务工等

 原因,还有不少家长对由政府主办义务教育的实施有所误解,许多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大撒手的情况,单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义务,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关心与帮助,完全解除责任。这也造成了农村小学中家长教育的缺失。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村的学校教育,目前还存在基础设施差的现实情况,许多学校没有功能性教室。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只能提供最基础的黑板教学。学校中还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少学校还没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而且,学校的基础设施也完善,器材少,场地小,甚至许多学校只有楼中的一块空地,无法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提供足够的场地。

 除了功能性教室与运动场地的设施薄弱以外,教学一些基础器材也配备不全。比如音乐、美术等教学器材,即使有也只是老旧的、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工具,无法提供给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条件,更不要说像城市小学那样的器材室、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提高教学质量的硬件设施,大多数农村学校还都不具备。

 (三)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我们必须承认,截止目前,我国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还十分薄弱,这无疑限制了无果农村教育的发展。从教师数量上看,接近 40%的学校没有能力教授学生英文、舞蹈、音乐等学科,师资团队相对老龄化。从教师水平上看,大多数在职的教师,教学古板,思想散漫,甚至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严重偏离教育理念。从课堂教学上看,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落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定式的影响,这里的老师采用还是以强行灌输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懂得提升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没有组织教学方式多样性的能力。

篇四:教育困境问题

2现代大学教育20 10 年第1期教离浸诱路在何方:

 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黄正泉摘要:

 大学是诗意栖居, 是精神家园。

 中国改革三十年来, 最值得反思的是高等教育。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十大困境:

 理念与现实的困境、 学校与政府的困境、 学校与社会的困境、 教师与学生的困境、 教学与科研的困境、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困境、 自主权与体制的困境、 师道与官商之道的困境、 腐败的学校与学校的腐败的困境、 中学与西学的困境。关键词:

 困境; 高等教育; 自身中图分类号:

 G 6 4 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1—16 10 ( 20 10 )0 1—0 0 4 2—0 5大学是诗意栖居, 科学是朝圣之路, 在栖居、在路上, 我们一道唱响鸿蒙之歌。

 中国改革三十年来, 最值得反思的是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三十年中的近15年更是“败象丛生” 。

 【lJ6峙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此下去, 路在何方?每年获诺贝尔奖者的公布,国人大发议论, 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获奖者?武汉大学腐败事件的曝光, 更使我们忧心忡忡。

 许多专家学者奋笔疾书, 慷慨激昂。

 刘道玉先生《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 , L 2o 曾一时响彻大学校园,然而终归是一声哀叹!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陷入了层层困境之中。

 这里讲的困境主要是指学校自身的困境, 即学校自身的问题, 而不是指社会的问题, 如教育公平问题就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学校自身的问题。

 我们将高校自身的问题概括为十大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学者一次发言就能解决的,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是“道, 可道” , 领导道。

 “名, 可名” , ” 1学者名。

 学者们讲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 涛声依旧,领导才是根本( 道), 然而“非常名” 吧!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 理念与现实的困境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件( 不是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 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现实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是在场。

 而理念是不在场, 是精神性的普遍范型。

 理念源于现实, 是现实的呈现——事件和现象而形成的范型。

 事件和现象千差万别, 所以理念也就各不相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 理念是自在自为的真理, 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统一。

 L 4 1理念决定行动。

 没有理念就没有灵魂。

 大学要有大学的理念, 某一大学有某一大学的理念。

 凡是理念总带有某种理想色彩。

 理想是一种追求, 追求的是精神家园。

 大学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大学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指南, 没有大学教育理念就没有大学发展的方向。

 人们对大学的认识是神圣的, 大学是理念的发源地,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许多大学是没有理念的。

 校长掌管一个学校, 然而校长是当官的, 校长也有校长的难处, 现在的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就业, 大学成为了“职业教育” 与岗前培训, 而不是人才的摇篮。

 教育部对大学评估, 有一个高不可攀的指标体系( 北大、 清华都达不到), 学校就只能缺什么补什么, 学校还谈什么大学理念。

 大学的理念何在, 即使有理念也被指标体系撕扯得血淋淋的。

 教育部的评估者( 家), 大部分是现任或先前的学校官员, 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对这些评估专家有没有理念上的评估。

 …6 14 现在的大学也是很难形成自己的理念, 学校是政府的, 校长不是选的, 学生是为今后的就业而来的, 教育理念与谁都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 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之子课题“高等农业校院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 . 课题批准号:

 F IB 0 7 0 335一A 13—17 。收稿日期:

 20 0 9 —1l一20作者简介:

 黄正泉( 19 52一), 男, 湖南湘阴人。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哲学、 教育学研究;长沙, 4 10 128 。 万方数据

 黄正泉:

 路在何方:

 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4 3无关, 还谈什么教育理念, 即使有理念, 它与现实也是脱节的。学校与政府的困境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是学校领导层议论最多的,也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大学是造就精神、 培养人的知识共同体。

 大学是教育与科研的圣地, 政府是行政机关, 大学与政府在本质上是有差异的。

 然而在我国现实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 大学相对政府而言是从属关系, 大学只是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

 大学是政府的一个机构, 政府会自然而然对学校进行严格管理。

 政府对学校严格管理的确制约学校的发展, 学校没有自主权怎么办学。

 但是在现实的条件下, 政府( 上一级)不对高校进行控制, 恐怕高校的问题更多。

 武汉大学某些校领导的腐败,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天高皇帝远, 他们手中的权力过大。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校领导在埋怨政府管理太死, 但另一方面自己却在追求行政化模式,自己就将学校构建成一个政府。

 科级干部、 处级干部何其多, 校级领导( 正、 副厅级乃至副部级)的宝座更是令许多人梦寐以求。

 这是为什么?凡是机构与职位都是受利益支配的, 山头有会有山头费。

 政府管理太死是因为学校相对同级别的职位权力太小, 学校自己就是政府, 政府就要有政府的权力。三、 学校与社会的困境长期以来, 人们对学校有一种误解, 认为学校是脱离社会的, 学校与社会完全不同。

 学校是科学的殿堂, 学校是一方净土, 大学是一些教授们口若悬河, 侃侃而谈地教书, 带领学生们埋头搞科研。大学是“诗意栖居” , 人间“世俗栖居” 何止千万, 只有大学才是精神乐园, 只有大学才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人们的认识错了, 中国现在的大学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 在近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非常现实。

 大学既是大学, 又是政府、 企业、公司。

 从而使学校的行政人员、 商人及其他人员何其多, 真正的优秀教师、 名师们又何其少。

 现在社会对大学充满美好愿望中既要求过高, 同时又全盘否定。

 大学城中的大学人也不以为然, 我搞我的.“寻租” 就是目的。

 由此, 许多人就说学校没有什么搞头, 没有钱, 是净土, 言下之意是想搞腐败也没有条件。

 实际上中国的高等学校从来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从来就没有离开社会, 社会上有的学校从来没有少。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对学校评价过高, 同时也交给了学校更多的任务, 如学校就很难使学生就业。

 但正是在这里, 学校不少的领导就拿社会上的评价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作为自己的光环, 然而结果是苦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 他们才是真正站在净土上。四、 教师与学生的困境人间自有真情在, 校园情, 纤纤结。

 人生天地之问, 无论你有多伟大, 教师曾哺育了你的心灵。师生之情应是纯洁的, 也是神圣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虚假的前提, 人类进入等级社会以后, 师生之间的纯情当然存在, 但同时这种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也在变化。

 今天的师生关系就变成了“法人” 关系, 甚至在某些方面变为了金钱关系。这种变化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有学者在给学生作报告, 先问学生当今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缺德” 。

 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师生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情感还是利益关系, 或兼而有之的关系。

 既然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徒” 关系, 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所谓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体现了血缘关系乃至等级关系。

 “政教合一” 包括了师生的等级制, 所谓“门生” 就是等级的别名。

 如果说昔日的师生关系自有真情在, 今天的师生关系变了,昔日炳生关系已不复存在, 今天的学生走出校门就拜拜。

 自学考试纯粹就是做生意, 学生也知道我出了钱你要给文凭。

 招研究生比较容易考试的, 如不考数学的或不是全国统考的( 硕士、 博士点)要录取还有私下交易。

 现在的学生太多, 师生之间互不认识。

 学校还在提倡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再加之现在许多独生子女, 他们唯我独尊,有的对父母亲都不尊敬况且你这个站在讲台上念经的人。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师生关系必然要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在今天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心灵都是不平衡的。

 学生要维权, 老 万方数据

 黄丁F 泉:

 路在何方:

 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师要尊严。五、 教学与科研的困境现在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也是天、 地、 人的关系, 天时、 地利、 人和才能进行教学与科研。

 没有宽松的环境教师难以教好书, 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

 教书是一门艺术, 不是人人可以当名师。

 科研也不是所有的人能搞。

 所谓天才出于勤奋这只是激励而已。

 我每天练习唱歌也成不了歌唱家。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 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成为学术江湖中的侠客, 但今天“江湖夜雨十年灯” 的人何在。

 天时、 地利都不利于搞科研,因搞科研并不能个个能成功, 人生几十年何苦。

 十年不评职称, 不去搞一个科级、 处级、 校级领导,今后会有什么希望、 前途。

 既要搞科研又要搞教学, 压力过大, 前途渺茫。

 科研要课题、 要经费,经费、 课题需要“上帝” 画圈, 上帝不会给一般人画圈。( 否则上帝就不需要, 不需要上帝了。

 )你既不是名家, 专家不知晓你, 你也不是领导, 手上又没有资源, 算了吧。

 有经费的不搞科研, 搞科研的没经费。

 大学教师不容易, 要讲好一堂课不只是熟悉教材就能上好的。

 三尺讲台, 万里乾坤。

 没有渊博的知识怎能“解惑” 、 “答疑” , 没有科学研究怎能“传道” 、 “授业” 。

 应试教育使学生知识单薄, 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大学教师也是受应试教育走过来的。

 要现在的大学教师旁征博引, 侃侃而谈, 不少的教师实在很困难。

 现在的文、 史、 哲不仅分家, 而且还七零八落。

 孔夫子教育他的儿子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51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思想家不通晓文学的, 诗是人类的母语, 诗歌从语词中激荡起原始世界的反响。

 诗往往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但是今天有几个教师能达到这种境界。

 当然我们的教师有责任, 有不少教师仅仅把教学视为完成课时, 自己身兼数职。

 朱自清的日记, “19 36 年某一天的日记, 那时候, 朱自清已经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了20 年书。

 日记说, 半夜惊醒, 梦见学生追着他, 他躲到大钟寺的厕所。

 出来时被学生抓住, 学生说, 你不读书, 没学问, 还不赶快回家。

 他说,我承认, 我承认, 最近备课不认真, 学业上没进步。

 只要你们放了我, 明天就卷铺盖走人。

 ” 【61但话又说回来, 我们许多领导、 大学者在要求教师忠于教席, 提高教学质量, 不要去追求名利。

 请问不追求行吗, 你自己没有追求怎么会成为领导、 学者的, 难道你是天生的吗?六、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困境自19 8 0 年代之后, 教育学得到了恢复, 教育界和非教育界的学者写了大量的论文, 出版了大量的著作, 虽然这些论文半真半假、 半洋半土、 半古半今, 但对所谓教育学科群落的构建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这些学者个人也出了名, 评了职称、 升了官、 成了名家, 有的还成了评估专家。

 今天的所谓教育学也非常繁荣, 什么“教育经济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政策学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学科后来居上, 成为教育领域的强势学科。

 ” [ 7 ]有“一批新兴” 的就意味着还有大量“旧” 的。今天的教育学是什么学科, 教育学在“败象丛生”中起了什么作用。

 教育学中有“强势” 学科吗?怎么是“强势学科” , 教育学出现了危机还有什么强势学科。

 如果说出现了“教育学危机” , 这危机是不是学科危机。

 在我看来, 今天的教育学既不是从实践中来的, 也无法面对现实, 更不用说超越了。

 教育学只是自己在“学” , 只是教育天幕上划过的流星。

 教育学面对的最大现实一言难尽, 我们的社会发展了, 国民的子女都想送到大学学习, 而子女们经过高考来到学校, 几乎家长们都设想好了学习什么, 今后要干什么。

 极少数高官、 富人子弟则要出国, 所以我们今天的大学不是纽曼的“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 【8o 传授普遍知识在大一、 二学生中还起一点作用。

 由此说明整个社会不需要普遍知识, 普遍知识不管用, 太抽象。

 接受教育的主体不需要你的普遍知识, 许多文科专业现在招不到学生就足以说明了教育的现实状态。

 现在的教育已经行政化, 校长、 书记的权力永远大于教育学。

 校长、 书记的权力在今天是国家意志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强大国家行政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这些是教育内部最大的最真实的现实, 你的教育学不是另立山头, 也不是“圣旨” , 而只能为这个现实作说明。教育行政化可以通过资源的配置、 分配、 管理以及学术成果的评估等操作, 而教育学凭什么进行操作。

 不能操作的就是没有用的, 不能操作的往往是多余的。

 简单地说社会不需要你传授的所谓普遍知 万方数据

 黄正泉:

 路在何方:

 中同高等教育的困境4 5识, 教育内部无法实现教育学的设计, 当前的教育学与教育实际相脱节, 教育问题也不是教育学的问题, 教育学在今天是无力回天的。七、 自主权与体制的困境自主权与体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体制决定自主权, 自主权在体制中才能实现。

 高校的自主权是上个世纪8 0 年代教育讨论的热点。

 这个热点是上个世纪8 0 年代政治变革讨论热点的“辐射” , 高校办学的自主权、 党政分开、 校长负责制等, 伴随着政治变革而跳动, 一时间成为了高等学府的“乐府诗” 。

 这种乐府诗在今天已经变体了。

 在我看来, 现在的大学是既有自主权也没有自主权。

 没有自主权是受“计划经济” 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国家意识的行政化, 通过各种评估、 检查、 报告、验收等使学校围绕国家意识转。

 校长、 书记也难于应付, 他们也非常辛苦。

 但学校真的没有自主权吗?为什么说有什么样的校长、 书记...

篇五:教育困境问题

URISM TODAY

 当代旅游- 292 -偏远地区的教育困境以及解决办法——以和田皮山农场为例■许珊珊摘要:十九大指出文化兴国的政策,在我国的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情景,本文通过对和田地区的皮山农场中学调查,以此来阐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关键词: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笔者于 2018 年 3 月到 7 月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皮山农场中学义务部教学,现就皮山农场的情况做一些说明:皮山农场位于和田地区皮山县城东北 20 公里处,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典型的旱荒漠性气候。皮山农场中学一共包含四所教学部:义务教学部,第二小学部,第三小学部,幼儿部。皮山农场中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环境都与普通义务教学阶段的学校有较大的差距,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薄弱,小学部只有语文数学老师,其他科目的课程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正常上课,只能依靠语文数学老师来代理,每位老师的每周课时都是 20 以上,老师是极度匮乏,同时大部分老师都认为目前的教师工资较低,希望国家能够对此做出相应的补贴(因为地域问题,食材都是需要外地火车拉运,费用较高)。地理环境比较恶劣,教师工资相对消费水平较低,是大多数老师不愿来此就业的原因。教学设备落后,班级的桌椅板凳很多都是损坏的;粉笔少,教师书写板书时大多依靠一些粉笔头;黑板擦经常是用抹布代替;多媒体白板教室中都是有的,但是大部分是不能使用的,极少数可以使用,但是灯光效应不是很好;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是没有的,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跳皮筋、跳绳、篮球、乒乓球还有足球等。教学环境恶劣,由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的旱荒漠性气候,经常会有沙尘暴到来,滚滚黄尘铺天盖地而来的景象频率是挺高的。自然环境中的地貌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均制约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办学成本,教学计划等。对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改: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师生正常工作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以及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就皮山农场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视野极窄。所以应加强以校本教研为主,定期组织教学业务学习,开展集体备课、赛课、听课、评课活动和课堂小问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例如国培),并承担各级教研任务,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撰写论文、制作课件、总结反思以及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种活动来进行自我反思、同行互助、骨干引领等途径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培养渠道。同时,重视教师的师德、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教师发展性考评,努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量变和质变,切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在加强教师的个人培养中,也应提高并完善新教师的录入标准,以此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二、教学设备的完善如果要在根本上优化完善自身现有的教学设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应当政府切实落实资金的投入。由于缺失基础教育所需的各项资金作为根本支撑,所以学校很难为学生们购置日常教学设施,甚至是一些根本性的教学硬件都没有,所以资金的投入是需要抓紧落实。同时我们也需要规范教学设备维护流程,同时注重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维修工作,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良好利用率,满足教学使用。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档案和信息资料的建设,加强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对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教学设备的完好率、以及维修保养,并对其进行信息统计。同时需要保障教学设备的安全管理,就应该加强对管理员思想安全教育 , 提高其安全意识 ; 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 ; 加强日常检查和记录工作。三、政府、社会对教育体制的完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建立一些方案来完善。如: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加强素质教育;办学体制的多样化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是民办高中等);对教师的福利政策完善等。基础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家庭以及社区等各方面的配合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并非孤立存在的 , 而是需要和社会其他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2 。所以,发展基础教育就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力量。四、结束语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若想走出教育的困境,不仅仅是片面的努力就能成功,单就依靠学校的努力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注才可以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发展。(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作者简介:许珊珊,1995 年生,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参考文献[1] 王远伟. 杜育红 .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2] 王秀波 . 王秀娟 . 新疆和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10).万方数据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