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明清江南家族性曲家群体

明清江南家族性曲家群体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8 0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代戏曲和散曲往往并不明晰地分开,统称为曲,本文所言曲家即立足于此。曲文学在元代攀上了第一座高峰,然后到中晚明是又一韶华盛极之时,特别是古典戏曲的又一重要形式传奇于此期全面压倒杂剧,成为中晚明文学最璀璨的成就。之后因明清易代的动乱、清代的思想文化专制等,盛况难逾前代,但清代前期曲家、曲作的数量、质量仍很可观。从地域来看,明清曲文学的重镇显然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本文江南是狭义概念,即苏南、浙北一带),所谓“四方歌曲,必宗吴门”(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而明清江南地区的家族文学亦堪称盛况空前,有不少文学家族尤热衷于曲文学,在家族内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曲家群体,因此颇有必要从家族角度去考察一下明清曲文学。

明中期为时虽短,却是明文学重要的转折,通俗文学领域实绩格外显著,就曲而言,传奇、杂剧、散曲俱有可观,而且此期发生了我国文艺史上的一件大事——昆曲借助《浣纱记》粉墨登场,开启了几百年的辉煌历程。也正是在昆山,顾梦圭及其两子一女首先形成了家族性的群体创作。顾梦圭为明嘉靖二年进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工诗文,善制曲,惜仅存一篇套数。顾梦圭长子顾懋仁,原名允默,屡试不第,以诸生终,失意之余居家精研音律,曾作《五鼎记》传奇,全剧已失传,仅存三出佚曲。次子顾懋宏,原名允焘,明万历十六年中举,官至山东莒州知州,后辞官归隐,曾作《椒觞记》传奇,亦仅存少量佚曲。顾氏兄弟与当时执曲坛牛耳的梁辰鱼皆交好,后懋宏还曾接继梁辰鱼主持过当地的度曲、审曲。顾梦圭之女顾采屏亦有才情,受父兄影响,善诗文、通音律,王国维《曲录》把已佚的《摘金园》传奇列其名下,存疑。此期长洲文征明及其长子文彭都有散曲传世。一代传奇人物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于明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后辞职归里,他诗文书画兼擅,间作散曲,今存小令五首、套数四篇。文彭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深得家传,尤工书画篆刻,今存套数一篇,另有一篇存疑。

进入晚明,明文学迎来了高潮,戏曲成就格外引人瞩目。此期应予特别关注的是吴江沈家,沈家自晚明沈璟岿然屹立于曲坛,其后数代皆有家族成员染指,虽无法望肩先人,但也不乏名家。沈璟概况这里从略,璟同辈中,其弟沈瓒为明万历十四年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佥事,后辞归,今存小令二首、套数六篇,从弟沈珂困于科场,布衣终身,曾著《沈巢逸散曲》(巢逸为其号),然仅余小令一首。

下一辈中,曲家颇盛,有沈自昌、沈自晋、沈自普、沈自继、沈自征、沈君谟,其中自昌曾作传奇《紫牡丹记》,已佚,自普存套数三篇,自继存套数一篇,君谟曾作传奇五种,仅存《一合相》、《风流配》两种抄本,散曲亦仅存小令一首。自晋、自征则甚为可观,当时亦颇负声名,与沈璟合称“沈氏三凤”。自晋长于音律、深得家传,曾作传奇《望湖亭》、《翠屏山》、《耆英会》,前二种皆存,后一种仅余残曲,另有《一种情》存疑,他的散曲集为《鞠通乐府》(鞠通为其号),他对曲学还有一项重要的理论贡献,也就是增补、修订了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成为《广辑词隐先生南九宫十三调词谱》,简称《南词新谱》。自征擅长杂剧,今存《霸亭秋》、《鞭歌妓》、《簪花髻》、《冬青树》,前三种合称《渔阳三弄》,散曲存小令二首、套数六篇。时人对《渔阳三弄》极为推重,认为可与徐渭比肩,还以渔阳先生呼之。女性作家中,沈璟幼女沈静专擅长小令,虽然仅余五首,但“情词兼到,可谓得家学之真传”(王端淑《名媛诗纬》)。

接下来的“永”字辈中,已无耀眼人物,沈永瑞、沈永令、沈永启、沈永馨、沈绣裳、沈雄各存小令一首,沈永昌存套数一篇,沈永隆存小令三首、套数二篇,沈永乔曾作传奇《丽乌媒》、《玉带城》二种,均佚。女性作家中,沈惠端存小令五首、套数一篇,沈自征的甥女,也就是著名才女沈宜修与叶绍袁之次女叶小纨有杂剧《鸳鸯梦》传世,幼女叶小鸾存小令一首,叶小纨也是目前确凿可考的最早的女戏曲家。另,沈自晋的外甥顾来屏、梅正妍亦加入曲学行列。顾来屏是沈惠端的夫婿,曾助沈自晋纂《南词新谱》,并曾作传奇《摘金园》,惜仅余残曲(《曲录》将《摘金园》归于顾采屏,可能是来屏、采屏容易混淆之故,也可能有过两部《摘金园》),散曲存小令四首。梅正妍是沈自晋的次女婿,存小令一首。

再下一辈中,曲家、曲作寥寥,沈世楙、沈辛楙、沈宪楙各存小令一首,沈曰霖存小令六首。此后几乎绝响,个中原因甚为复杂,但家族的衰微必是重要原因之一。

华亭(今上海)宋家于明末清初声誉鹊起,成为耀眼一时的文化大族,宋存标、宋子璧、宋征璧、宋敬舆、宋征舆兄弟、堂兄弟五人,宋存标之子宋燕舒、宋思玉二人,皆有文名,且皆爱好词曲,宋家兄弟、父子还热衷于词曲唱和,其中所作散曲结集为《棣萼香词》,是极具家族色彩的唱和集。宋存标居长,他和宋子璧、宋征璧为亲兄弟,明崇祯十五年副贡,明亡隐居不出,著述颇丰,曾作杂剧《兰台嗣响》,并选评过元曲百种,均佚,散曲存套数二十四篇。宋子璧,今存套数四篇。宋征璧,原名存楠,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曾官广东潮州知府,他写过《寄愁轩杂剧》四折,虽已失传,但宋征舆为其所作的“小序”保留在征舆的文集中,散曲今存套数二十三篇。宋敬舆和宋征舆为亲兄弟,宋敬舆曾作杂剧《周美成》,已佚,散曲存套数七篇,宋征舆明末时为诸生,入清后于顺治四年中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今存套数七篇。宋燕舒为宋存标长子,今存套数一篇。宋思玉为宋存标次子,以诸生终,幼而颖悟,童年即能诗文,被目为神童,他受父辈影响特别留意词曲,所作也深得父辈好评,今存套数十五篇。

太仓王家虽未出现大规模的群体创作,但也代有曲家。王锡爵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累官位极首辅,持如此尊贵身份,王于诗文之余亦留意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另有一篇套数存疑。王赐爵归隐乡里后,设立了家班,在当地颇有名气,昆腔改革家张野塘即为王赐爵门客,而《牡丹亭》甫问世,王家家班就将之搬于场上,后王衡、王抃的戏曲作品都曾由其家班演出。王锡爵之子王衡为明万历十六年进士,廷试获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奉使江南,后以养亲辞官,居家著述。王衡颇热衷于戏曲,作有杂剧数种,存《郁纶袍》、《真傀儡》、《长安街》三种,《裴湛和合》一种已佚,《再生缘》一种存疑,时人赞其大得金元本色。王衡之子王时敏蒙祖荫仕途顺达,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后隐居不出,诗文甚工,山水画尤为一时翘楚,其文集《王烟客先生集》中有散曲《西庐诗余》。王时敏之子王抃工诗,然入清后科考不顺,遂于中年绝意进取,居家以编写戏曲为务,曾作杂剧《侯夫人玉阶怨》、《戴花刘》二种,传奇《舜华庄》、《筹边楼》、《鹫峰缘》、《浩气吟》四种,晚年自编剧作为《巢松乐府》(巢松为其号),惜大多已佚,仅余《筹边楼》。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明清之交及清代,出现数对兄弟曲家,且都是亲兄弟,虽然今天已不确知他们爱曲、擅曲是否出于浓厚的家族氛围,但他们自身显然存在着类同华亭宋家那样的兄弟示范、唱和等因素。

明末武林(今杭州)张琦、张旭初兄弟。张琦精于音律,生平情况不甚详明,他的号为“骚隐”,另有很多别号如“骚隐居士”、“松臞道人”、“西湖居士”、“白雪斋主人”等,他大概是位不求功名、甘老江湖的才士。张琦今存传奇《明月环》、《金钿盒》、《诗赋盟》、《灵犀锦》、《郁纶袍》、《题塔记》六种,前五种合称为《白雪楼五种曲》,散曲存小令六首、套数一篇,还撰有《南九宫订谱》,又与人合编曲集多种。张旭初存套数三篇,还曾助其兄辑录《吴骚合编》。

明末清初无锡邹式金、邹兑金兄弟,邹式金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历官南京户部主事、郎中,南明时曾参与抗清并任泉州知府,后辞归,明亡隐居不出,今存杂剧《风流冢》,还辑有《杂剧新编》,又称《杂剧三集》,是比较重要的杂剧选集,共选明末清初三十四种杂剧,卷首有吴伟业序。邹兑金为明崇祯三年举人,今存杂剧《空堂话》。

清初吴县朱翯、朱佐朝兄弟,他们都是苏州派剧作家群体的重要成员,布衣终身,生平情况流传很少,然创作甚丰,堪称专业戏曲家。朱翯曾作传奇十九种,今存十种,即《十五贯》、《未央天》、《秦楼月》、《翡翠园》、《锦衣归》、《聚宝盆》、《文星现》、《朝阳凤》、《万年觞》、《龙凤钱》,其中《十五贯》最负盛名,还曾与李书云合编《音韵须知》,助李玉校订《北词广正谱》。朱佐朝更是高产,曾作传奇三十多种,今存十七种,即《渔家乐》、《艳云亭》、《吉庆图》、《朝阳凤》、《夺秋魁》、《九莲灯》、《五代荣》、《石麟现》、《血影石》、《牡丹图》、《乾坤啸》、《御雪豹》、《万寿冠》、《莲花筏》、《锦云裘》、《双和合》、《璎珞会》,其中《渔家乐》亦是久演不衰的名剧。另外,兄弟二人都参与了苏州派《清忠谱》、《四大庆》、《四奇观》三种传奇的合作。

清前期无锡顾彩、顾彬兄弟,俱颖悟、疏阔,喜读书而不求仕进。顾彩为贡生,诗文、词曲俱工,孔尚任在淮扬治河时,二人相识、交好,后与孔尚任合写传奇《小忽雷》、《大忽雷》,并改《桃花扇》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桃花扇•本末》),还曾作《楚辞谱》、《后琵琶记》,但和《南桃花扇》均不见传本。顾彬布衣终身,亦诗文、词曲俱工,今存杂剧一种《齐人记》。

清中期吴县沈起凤、沈清瑞兄弟。沈起凤少有才名和狂名,乾隆三十三年举人,后屡应会试不第,遂放弃科考之途,游幕多年,落魄失意,最后客死于北京。沈起凤诗词曲俱工,尤擅戏曲,所作据说达三四十种,然传世仅四种传奇,即《报恩缘》、《才人福》、《文星榜》、《伏虎韬》,合称《渔四种曲》(渔为其号),另有一种《云龙会》存疑,存目有《泥金带》、《千金笑》、《桐桂缘》、《黄金屋》。沈清瑞也是早慧的天才,博闻强识,名闻乡里,乾隆五十二年进士,著述颇丰,其散曲集为《樱桃花下银萧谱》。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表亲,特别是舅甥之间的传承或影响。比如宜兴吴炳、万树,万树为吴炳外甥。吴、万二人都是明末清初比较重要的曲家,万树被认为深得吴炳真传。吴炳是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江西提学副使、福州知府等职,明亡后随桂王朱由榔(永历帝)至桂林,擢为兵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清顺治四年被俘,自缢于衡阳湘山寺(一说绝食而死)。吴炳向来颇受推重,一般将他归入临川派,但又认为他能合吴江和临川两派之长,“正玉茗之律而复工于琢词”(吴梅《中国戏曲概论》)。今存传奇《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粲花斋五种曲》或《石渠五种曲》(石渠为其号)。作为当地名门望族,吴家亦蓄有家班,吴炳在家乡时曾命其家班演出上述剧目。万树后来曾撰文回忆自己少时随母亲归宁,耳濡目染,生发了对戏曲的爱好。万树少有才名,曾为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将其延至幕下。万树遂于公务之暇作剧供吴府家班演出,共二十余种,其中杂剧八种:《三茅庵》、《玉山宴》、《青钱赚》、《珊瑚球》、《焚书闹》、《舞霓裳》、《骂东风》、《藐姑仙》,均未刻不传,传奇九种:《空青石》、《念八翻》、《风流棒》、《十串珠》、《玉双飞》、《金神凤》、《黄金瓮》、《资齐鉴》、《锦尘帆》,亦仅存前三种,而且都是写一个才子娶两个佳人的故事,合称《拥双艳三种曲》。宜兴诸多文化世家往往互为姻娅,其中还有不少长于曲者,并形成了较有规模的曲家群体,目前尚需进一步发掘梳理,笔者将单独撰文予以介绍。

武进钱维乔、吕星垣,吕星垣为钱维乔外甥。钱维乔有一显赫的哥哥钱维城,是清乾隆十年状元,工诗文之外尤擅绘画,钱维乔本人也是诗文、绘画兼擅,然科场困顿,六应会试不第,入赀为杭州总捕同知,乾隆四十七年调任鄞县知县,有政声,后因病辞归,曾作传奇《碧落缘》、《鹦鹉媒》、《乞食图》,合称《竹初乐府三种》(竹初为其号),其中《碧落缘》已佚。吕星垣早年曾与黄景仁、洪亮吉等交往并结文社,称阳湖七子,后以廪贡生入国子监,历官赞星、河间知县,今存杂剧《康衢新乐府》十种。

钱塘(今浙江杭州)洪昇家族在明代数世荣显,洪家与明清钱塘著姓黄、钱等均有联姻,洪昇众多的表兄弟、表姐妹中不乏擅于曲者,比如表弟钱肇修,为清康熙三十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较有政声,他诗词曲俱工,惜仅存传奇《芙蓉峡》一种的残本。钱肇修妻林以宁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蕉园诗社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洪昇、钱肇修的表妹,工诗词、书画,今存散曲套数十一篇,还曾为吴吴山三妇评点的《牡丹亭》作序。另有一说《芙蓉峡》为林以宁所作或夫妇合作。钱肇修的姐姐钱凤纶也是蕉园诗社的主要成员,才名卓著,其作品集《古香楼集》中有散曲一卷,惜仅存四篇套数。这种表亲之间在创作上的共通、呼应,虽不无深广的地域曲文化的影响,但与家族网络环境的熏染、浸润实有更大的关系。

以上是目前可考的明清江南地区带有家族性的曲家群体(少量亲缘关系疏远的曲家及近代曲家未列入),考虑到戏曲作品容易散佚,因而当时家族性曲家群体应不止于此,然上列名单已然可观。此外,明清曲文化的另一比较兴盛之地越中也曾出现不少尚曲家族。这不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明中期到清中期江南曲文化的繁盛及其生存状态,更反映了曲文学经过中晚明文化精英阶层的热情揄扬及参与,已深入人心,以至成为江南文化家族文学创作的一个醒目的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欲明曲韵者,先须识声、音、韵三说。盖一字之成,必有首有腹有尾。声者出声也,是字之首。孟子云;“金声而玉振之。”声之为名,盖始事也。音者,度音也,是字之腹。韵者,收韵也,是字之尾,故曰余韵。三者之中,韵具殿而最为要。凡字之有韵,如水之趋海,其势始定。故古来律学之士,于声于音,虽讨论至精,而唯审韵尤兢兢焉。

(吴梅《曲学通论•论韵》)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