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努力打造图文并重的强势媒体

紧紧抓住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努力打造图文并重的强势媒体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6 17: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对石油石化行业实行战略性改组以来,《中国石油报》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目前,《中国石油报》为周五刊对开八版,期发行量达到13万份,与中国石油集团组建以前的1997年相比,在编采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报纸规模增长了150%。同时,接办了《中国石油画报》,创办了《石油商报》、《现代司机报》和中油网,形成了“三报四刊一网”的报系格局。

在推进新闻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坚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大力加强新闻摄影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报摄影作品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不含子报),12件摄影作品获得全国新闻摄影年度金、银、铜牌奖项,60多件摄影作品获全国专业报年度金、银、铜牌奖项,要闻版获得全国报纸好照片版面一、二、三等奖各一次,有一名摄影记者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一、认清信息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新的活力,在设备换装中长硬新闻摄影的翅膀

《中国石油报》自创刊以来就一直重视新闻摄影报道工作。但是,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摄影报道在时效性上的先天不足长时间得不到根本解决。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8月23日第一次视察塔里木油田时,我们的记者使用传统的胶片相机进行采访,刚一拍摄完就派人赶往乌鲁木齐,转乘飞机到北京,报社派人到机场取胶卷再到照相馆冲扩,虽然全力以赴,但等到照片见报也已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伴随着新世纪到来的信息产业革命有力冲击着各类新闻媒体。在报纸大家族中,原本为弱势媒体的全国性产业报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正是由于互联网络的崛起和数码照相技术的普及,全国性产业报的新闻采集传输的时间空间劣势被逐步消解。带上一部数码相机和一台能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就能走遍天下,摄影记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

我们感到,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作为全国性产业报一员的《中国石油报》,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改进摄影报道开始,促进办报质量的全面提高。

顺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我们首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逐年加大了对新闻摄影设备的投入。1997年,我们曾以12.8万元购买了一部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这部相机尽管早已因落后而退役了,但它曾经在江泽民同志第二次视察塔里木油田和大庆“九八”抗洪抢险等一系列重大报道中立过大功。1998年以来,我们在原先普及传统胶片相机的基础上,又投入100多万元,配备了10余套专业数码相机和50多架800万像素以上的普通数码相机,所有摄影记者都配齐了专业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所有文字记者都配备了普通型数码相机。

同时,报社两次发文与各企业协商,要求为所在单位记者站和特约记者、骨干通讯员配备数码相机,其中,记者站必须配备专业数码相机。随着报社网络建设的完善和报纸的增期扩版,数码摄影的优势充分显现,图片新闻稿件的来稿量和刊用量均大幅度增长。无论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还是西气东输长达八千里的建设工地,乃至万里之遥的海外石油基地,记者在任何采访现场所拍摄的图片都能保证在次日见报。2005年初,本报常驻哈萨克斯坦的记者奉命参加一项重要外事活动的采访任务,在零下50摄氏度的深夜,外国记者携带的相机都冻住了,唯有《中国石油报》记者的相机还能正常拍下大量珍贵的新闻资料照片,受到了我方公司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现在,《中国石油报》每年摄影来稿约两万幅,刊用5000幅左右,绝大部分稿件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每月刊用整版摄影画刊平均两期;新闻图片刊用量已占到报纸总版面的六分之一强。

二、迎接石油行业改革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队伍建设中延伸图文并重的要求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于1998年实施大重组。紧接着,石油、石化、海洋石油三大公司开始了内部重组改制、主辅分离和海外上市的历程,原先的“大而全”结构被打破,管理机构的数量和层次在减少,冗员过多的局面被改观,新闻宣传报道队伍包括摄影队伍也受到一定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摄影队伍建设上坚持了三条原则:

一是坚持“图文并重”的原则,加强新闻宣传队伍重建工作。我们感到,解决好新闻图片的来稿数量和质量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摄影部的几个记者。要通过图片新闻资源的整合管理,通过对文字记者配备摄影工具和提出图片新闻采访任务,通过记者站的摄影力量的整合和图片新闻通讯员队伍建设等措施,使图片新闻报道工作上一个较大的台阶。因此,我们在将部分优秀摄影记者选派到子报子刊承担摄影业务领导工作的同时,抽调优秀文字记者到摄影部来,鼓励和要求更多的文字记者学会用相机“说话”,成为文图双全的两栖记者。同时,要求有条件的记者站配备专职摄影记者,并规定了各类记者站不同的摄影稿件指标。目前,各记者站共有专职摄影记者17名、特约摄影记者48名。

二是坚持“重在能力”的原则,加强摄影队伍业务建设。针对重组改制之后摄影报道队伍新成分多的状况,报社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石油摄影研讨会,评选一次石油新闻摄影奖,举办一期摄影通讯员培训班,以提高兼职通讯员的业务水平。针对《中国石油报》改扩版、出彩报之后,对新闻图片稿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的实际状况,我们在选用稿件上进一步优先向摄影报道作品倾斜,鼓励广大通讯员在第一时间里首先运用相机来报道新闻。

三是坚持“三深入”的原则,加强摄影队伍作风建设。我们的摄影记者和通讯员,努力发扬光大石油行业精神和本报优良传统,深入到基层一线、会战现场、新闻的源头去,拼抢出更多更好的体现“三贴近”要求的新闻摄影作品。自去年以来,我们在新闻摄影方面组织了两大特别行动,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一是以与铁人王进喜一生密切相关的4月19日这个特殊纪念日为契机,连续组织了两届 “石油一日”新闻摄影比赛。“石油一日”摄影比赛是我国第一个“行业一日”摄影活动,每届平均来稿1300多幅(组),在全国新闻界较好地扩大了中国石油的影响,在石油系统加深了年轻职工对铁人事迹和铁人精神的认识。这一活动还将年年办下去,成为我报新闻摄影品牌。二是以“绿色奥运、绿色石油”为主题,组织了“石油记者迎奥运驾车万里行”的签名采访特别行动。年近花甲的摄影记者邵胜利于2006年“五一”节自驾车启程,克服路途遥远、路况不熟和高海拔、低气温及遭遇沙尘暴、暴风雪等困难,行程6万多公里,已经完成了东北行、西北行和西南行,先后发表200多幅(组)图片,共收集到7000名石油人为2008年北京奥运祝福签名。他计划到明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归来,争取征集到万人签名,进一步扩大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报》的社会影响。

三、适应“读图时代”所带来的新的要求,在理顺机制中增强新闻摄影的动力

一是调整版面结构,明确“用靓照擦亮报纸”的硬指标。我们要求一版以单幅大照片为主,四版以组照为主,其他版以两三幅单照为主,每月至少出一块摄影专刊。每季有一个摄影头条报道,让读者的眼球随着图片在报纸上停留更多的时间,让同一张报纸因为图片在更多的读者手中传递。每天编前会上,除了确定头条稿件之外,首先考虑的就是一版的主打图片。在一些重大报道战役的策划中,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同时研究、同时组织、同时落实、同时跟踪督查。报社要求编辑以版面上有一张(组)好新闻照片为荣,摄影记者也不要坐等头条,要以高质量的图片报道去争抢头条。如辽河油田红海滩的报道,铁人战友回故乡的报道等等,都是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而产生的。

2002年9月下旬,我们承办了由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中国记协主办的西气东输万里行新闻采访活动,先后有13家中央和首都媒体、20家地方媒体、3家石油媒体参加。从9月26日出发,到10月30日开始从新疆塔里木返回,整个采访历时35天,行程8000公里。这种中央、省市和行业媒体三方联手对一项国家重点工程进行全程式、长距离、大规模、立体化的报道,在石油新闻史上还是首次。《中国石油报》有三名记者走完了全程,其中两人是摄影记者,共刊发新闻图片162幅。这些图片绝大多数都是当日采访拍摄,当日上网传回编辑部,第二天就登上了报纸。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优秀图片稿件实行优质优酬。我们多次调整编采人员考核办法,在文字稿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上调摄影稿件的稿酬标准,无论是要闻版还是其他版面,同样面积的图片的稿酬超过了文字稿件。我们还规定了各种特别加奖的系数,对评上本报月奖、年奖和更高层次奖项的摄影作品,还可以重复得到奖金。

三是再造采编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图片运行系统。我们确立了“大采访、大通联、大图片”的理念,除了图片专用发稿信箱之外,利用网络环境建立了网上投稿投图系统,设立了图片编辑、版式监督等岗位。新闻采编系统从数据库版升级至文韬4.2版,排版软件从维思升级到飞腾4.2版,图片传版系统从依靠电子邮件升级至颐美系统。同时,加强后续制作力量,将图片扫描骨干从印刷厂调至总编室,派他们参加有关业务培训,与印刷厂人员共同研究,提高图片印刷质量。目前正在考虑借鉴兄弟报社的经验,进一步整合本社摄影力量,建立新闻摄影图片库,健全图片监督制度,统一管理包括《中国石油报》摄影部和《中国石油画报》、《石油商报》等子报子刊及各记者站的图片来稿。

(作者系《中国石油报》总编辑)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