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6篇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6篇

读后感 时间:2023-07-12 15:5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6篇《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近日,我学习了《百年大党面对面》。这本论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6篇

篇一:《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近日,我学习了《百年大党面对面》。这本论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 13 个重大问题。

 再次读罢恢宏党史,我不禁思绪万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列举了三种人生境界,“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新时代青年同样要达成“立”“求”“悟”三重境界,以“青春词话”大声答出新历史时期的时代命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重境界为“立",在坚守内心中立定志向。古语云,“人无志不立。”个人志向需早立于青年之时,方可以把好人生的舵盘。“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留学远航途中立下的报国志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卫国戍边牺牲前写下的报国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青年成才之路上,唯有耐得住寂寞,时常反躬自省,方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在困难考验中行稳致远。新时代青年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早立报效党和国家、服务人民群众之志,遵循百年党史的光辉足迹,时刻准备响应时代的号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重境界为“求”,在追求理想中一往无前。“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中华民族是始终有梦、勇于追梦的民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而今的“复兴号”巍巍巨轮,中国共

 产党人始终都是脚踏“奋斗路”的“追梦人”,“脱贫梦”“航天梦”“奥运梦”等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正在一代代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干部要勇于“啃最硬的骨头”,甘于投身最艰苦的环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路架桥”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在追梦路上干事成事,履职尽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重境界为“悟",在反复探求中总结经验。“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青年干部有幸生逢伟大时代,在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当反复探求“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不断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从建党初期的 50 多名党员到而今拥有 9500 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从箪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到如今政通人和的康庄大道,一代代革命先辈在学中悟,在悟中进,总结出一套宝贵丰富的工作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笃行不怠、陣厉奋发。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山河为证岁月为名(百年大党面对面)》的文章。《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自出版发行以来,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通过这本书中再一次回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温初心使命,更坚定奋楫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自信,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中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救亡图存点燃“星星之火",镰刀锤头劈出“崭新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历史,尤其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不忘党的百年历史,才会始终清楚自己“姓什么”。小小红船点燃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上红旗高高飘扬,南昌起义打响反抗第一枪,五万里长征让工农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国民党反动派不会想到、侵略者们不会想到,“星星之火”能在神州大地上迅速燎原,镰刀锤头能劈开一个旧世界,让中华民族走向新生。迈入新时代,我们要时刻回望“来时路”,始终以身体力行践行在党旗照耀下所孕育的至臻信仰,继续保持革命斗争精神,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丹心辉映掀起“建设高潮”,披荆斩棘铸造“民族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面对新中国的一穷二白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没有陷入迷茫,反而激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自信。从“一五计划”到“三大改造”,从“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奋发前进的充足干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斗,历经艰

 难困苦,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造“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成就,产生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精神。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依然要不忘曾经箪路蓝缕的艰苦,继续传承发扬伟大的建设精神,辟厉奋发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凝心聚力绘就“复兴宏图",金风浩荡助推“巨轮远航"。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用百年时间,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谱写出一部经典史册。百余年来我们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壮烈事迹,也见证了无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人民群众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从不迷失方向,从不怕吃苦受累,用劳动创造一个个辉煌成绩。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凝心聚力吹动民族巨轮前进的风帆,迎风破浪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百年风华的恢宏映象 —— 读《百年大党面对面》有感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多的历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业,成就了璀璨夺目的百年风华。刚刚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聚焦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选取了 13 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不仅为其呈现的党百年风华的恢宏映象而心潮澎湃,也为其叙述历史的学识风范所由衷敬佩,它确实称得上一本集“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浓度”为一体的党史经典之作。

 一部成功的史学著作,往往内蕴着不同寻常的才、学、识、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观点,认为叙史不仅要有精深的写作才能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还要有统领两者的历史观点。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强调写史要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标准。如果从史学著作的角度看,《百年大党面对面》可谓以“四长”良史的笔墨书写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从始至终贯穿充沛自然的情感流露,提笔落处都是对世事兴衰的哲学思考,俯首拾来皆成文采飞扬的韵律之美,读来似饮甘露、如沐春风,令人酣畅淋漓、激情壮怀、回味悠长。

 一是这本书饱含着浓郁的政论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也有强大的感情力量。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只有带着丰富、深刻、博大的感情去写作、去抒发,才能把那种深沉浓烈的情感表现出来,让人民在共鸣共情中受到感染,把

 对党的领导的认同从理性自觉润化为情感自发。《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不仅以纵论古今的宏大叙事、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实事求是的故事讲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而且以深厚热烈的感情抒发、感同身受的情感带入,展现了我们党为民族、国家、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境界,升华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奋斗历程的情感认同。翻开这本书,“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以我血荐轩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感人至深的话语处处都是,读后让人直击心灵深处、戳到情感触点,使读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二是这本书诠释了深厚的历史哲思。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著作的生命力所在。但凡流传久远、历久弥新的作品,其中必然蕴含着不朽的思想智慧和审美价值。《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非常耐读,值得细细咀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就事论事,而是揭示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分析社会运动蕴含的历史规律,做到既说其然更说其所以然。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深刻阐释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客观规律,贯穿着“我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等本原问题的考察。比如,在第二章论述党的初心使命时,该书强调“建党为了谁、建党为什么,是对一个政党立党兴党强党最缘起的叩问,本质上揭示了政党安身立命之本和存亡发展之道”,进而论述党为了践行初心使命所作出的不懈牺牲和努力,说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民族的重托”的历史结论。又如,在第十二章论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时,强调这是关于建党目的、意义、价值的本原问题,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付之于行,持续奋斗、不懈奋斗,去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

 正是由于这本书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才使它具有了不一般的厚重感和丰实感,留给读者许多值得反复琢磨的学理哲理道理。

 三是这本书呈现出壮丽的复兴史诗。一百年来,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尽艰险、千回百转,迎来了伟大复兴旭日东升的万丈曙光,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以小体量展现大历史,用 190 多页、12 万余字的篇幅,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恢宏篇章。在问题选取上,该书 13 章坚持总论和分论、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既有整体上的呈现也有阶段性的阐释,既有重大意义的论述也有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往的深情回顾也有对前景的无限展望,全景式将百年党史铺陈开来,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在写作视野上,该书站在历史和现实、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的坐标点上,循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我革命史;在呈现方式上,该书嵌入大量“知识通鉴”“史海钩沉”“今日史记”“党史一页”“问与答”“数说决议”等补充说明,增加了知识性和信息量。可以说,这本小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是一部史诗般呈现百年辉煌党史、百年民族复兴史的精华版展览。

 四是这本书内蕴着隽永的文学气韵。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质与文双修,才能写出上乘的好文章。但要兼具二者不是件容易的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这些年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秉持这套书一贯特点和风格,在理论阐释、问题意识、新闻视角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文学表达上更是炉火纯青、匠心独运。全书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叙述党史,把理论的严谨

 性与表述的生动性很好结合起来,可谓有质有文、丹青妙笔。书中大量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增加了全书的韵味和节律;广泛采用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读来不仅有理论的味道,也有艺术的美感;恰当使用当下流行语、网络热词,使文章很领风、很潮流。凡此种种,让这本严肃的理论历史著作如同优秀文学作品一样,不仅带给人触及灵魂的内容之美,也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形式之美。

篇二:《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 2022 年通俗理论读物《百年大党面对面》近日面世。该书全面系统地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民族危难中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使一个虽历经百年沧桑却仍生机蓬勃的大党形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受命于民族危难之时,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征程,并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在百年奋斗史上,党分别在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如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为党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提供了基本判断、价值遵循和理论依据。奋斗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还要善于总结学习。《百年大党面对面》系统回顾了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

 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从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来时道路中体悟历史规律。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成功地“跳出历史周期率”,造就了党龄超过一百年、连续执政超过七十年而且继续在执政的“世界唯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找到这个百年大党奋斗的成功密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百年大党面对面》鲜活呈现了我们党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的历程,深入解读了这个历程当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全面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向读者阐明,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拥有坚定信仰和坚强领导核心、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由此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在探寻百年大党成功密码过程中积蓄实干力量。

  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改变着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都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百年

 大党面对面》立足国际与国内发展环境与矛盾的深刻变化,言简意丰地向大众读者讲清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很强的现实说服力和理论感染力。再一次向读者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遵循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正确决策,对保证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具有决定性意义。由此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中提升理论自觉。

篇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读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一书,已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全国发行。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的历史。组织建设的质量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从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为组织建设“铸魂”“造形”“塑心”,不断开辟党的建设质量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理论武装“铸魂”,高扬党的“思想旗帜”。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重视理论学习,才能从理论学习中探寻真理,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从革命战争年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理论武装的实践中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历史飞跃。时代在发展,理论在创新,思想无止境。要站在时代高度和政治高度,把握理论武装新形势和新使命,用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灵魂”、补足“精神之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教育的成果突破干事创业的难

 题,用党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新征程。

  以严密体系“造形”,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如果说思想是组织建设的“魂”,那么组织体系就是组织建设的“形”,只有二者合一,组织建设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更加稳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只有整个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全面领导的根本目的,树立统筹布局、一体推进的系统思维,坚持聚焦薄弱环节、补齐劣势短板的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党的严密组织体系的巨大优势。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要塑造坚强的组织队伍、使组织体系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要构建有效的组织制度,切实提升组织体系运转效能;要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有效融合,把牢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根与魂”,夯实党执政理国、发展事业、服务人民的根基。

  以为民情怀“塑心”,彰显党的“价值导向”。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和人民天然的血肉联系决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离不开人民。从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存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唤醒

 沉睡的广大人民群众,到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再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无畏牺牲、砥砺奋斗,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立场和为民情怀。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中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党的组织覆盖、制度建设还是党员队伍建设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聚焦发力,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组织建设成效的标准。

篇四:《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9 篇

  第一篇 初心不变 星火传承 平凡岗位创佳绩

 这是一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的百集微纪录片,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 100 个重要事件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反映了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上学的时候都在书本中有所了解;这部视频中通过沙画、动画等图像效果,生动呈现历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反思了平时生活学习中不足。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星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1 年 2 月,在学习强国中我看

 到过一篇文章《春暖中国:与青年说,奋进正当时》中,复旦大学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志愿服务队就取名“星火”,代表队员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心意。每一位队员都是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尽已所能传播“真理之光”“信仰之源”。文章当中提到,习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中,勉励大家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在学思悟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使命初心。

  同理,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名党员都是散落漫天的星星,我们心中的理想、信念和初心指引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用辛勤的汗水、进取的动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灿烂明天,开创南高齿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一百周年华诞这一辉煌的时刻。

 第二篇 100 年前,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一点火光,冲破旧军阀和反动派的严厉迫害与血腥镇压,给予人民以光明和希望;黄土高原上矗立的延安宝塔,成为了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照亮最终胜利的引航灯塔。即便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依旧秉持初心

 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全力追寻伟大复兴前景,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不断书写时代精神、昂扬民族志气。

  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重温党的历史,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城镇化的健康推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满意为标尺,这是初心所在、使命所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点。比如我们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就要以人民的幸福感提升为标尺。在我们的房屋征收工作中,一定要做的就是坚持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省政府93 号令和《泰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严格执行“十项规范”“窗口受理”操作流程,让一切在阳光下运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人民群众放心。

  今天,房屋征收事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我们既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胜利喜悦,也面临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难风险。我们的“阳光征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市场评估、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诚信和谐”的征收工作新常态,但也面临了房源不足等新问题,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去解决问题。对照泰州主城区的

 应有位置,对照“幸福之区、品质之城”的目标要求,对照海陵群众的迫切愿望,我们的征收工作还有许多不足,还没有能真正解决群众“宜居难”的问题。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年,也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 10 周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置身奋进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发扬“三牛”精神,争做头牛向前“犇”。以时不我待的牛势、精益求精的牛劲、勇争第一的牛气,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阳光征收”的品质和内涵,为打造“幸福之区、品质之城”贡献更多的征收力量。

  第三篇 6 月 24 日和 25 日生产基地全员在培训室观看了《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微纪录片中的 8 集,回顾了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 27 集《舍生忘死保和平》在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党中央和毛主席以非凡的魄力和胆略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极不对称、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

 战士没有后退一步,只因他们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和人民决不能退后一步。

 无数“最可爱的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为战友冲锋开路堵抢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邱少云等等等等。这种以用生命为代价体现出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使我动容,革命先辈用生命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下去“牢记危机、勇担责任、互帮互助、奉献升华”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带来的和平与美好的生活,向英雄的先辈们致敬!

 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扁舟”成长为“一艘巨舰”建立了新中国。强国之路在探索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为了人民的事业,无数革命先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为我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伟大的国度感到自豪!

  第四篇 通过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学习党史。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成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漫漫长路中的艰辛。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 100年的风雨。在党的 100 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

 更多的是感激。我们是身处在这个和平年代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残酷,但我们明白如今身处的这个物质丰裕、人民幸福的年代,背后必定是由我们伟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才有的现在的繁华盛世!

 观看《百炼成钢》,既能让我们回望历史,梳理党史,还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党受的苦难中,历经的坎坷中,所受的曲折中,我们能获得许多启示,助我们坚定迈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启示一: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党是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诞生的,也是在挫折磨难中成长的。现在的国际形式不容乐观,面对潜在的危险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够在困难来临时从容应对。启示二:不忘初心,永葆革命本色。在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中,我们一次又一次依靠人民度过难关,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想万家灯火,念百家忧乐,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中国今非昔比,不同于近代初期的兵荒马乱,今日中国国泰民安,国家实力日益强盛。中国新青年在一片祥和美好中成长,没有了断壁残垣的荒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的繁华。许是今日之中国带给新青年的生活过于美好,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了今日之昌盛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看到《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的第六集,北洋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

 拒绝,林祥谦说:“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最终惨遭杀害时,我心中的感慨万分。

 学百年党史,忆先驱伟大。波澜壮阔的建党百年历程中,少不了的是坚定刚毅的党员们奋进的背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之一,李大钊,宛如一位撞钟人,撞响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黎明的晨钟,唤醒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共产主义。亢慕义斋是李大钊等先驱们开启马克思主义学习的地方,虽只是两间小小的房间,却是马克思主义之火燃起之地,一幅对联“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向我们展示了李大钊带领中国共产主义奋勇前进的魄力。先驱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完原著以后又对其进行翻译,以便让更多追随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学习,广泛传播共产主义。

 第五篇 回望党史,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 1978 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就是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发端和标志。

 改革开放的征程,历尽了道路的曲折。面对一度袭来的改革质疑声,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笼罩在人们心头。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他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段谈话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大胆思路。自此,改革开放如大江之水不可阻拦、奔涌向前。

 改革开放的硕果,彰显了大国的智慧。40 多年来,改革巨轮破浪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7 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13 亿多人奔小康,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0 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中国成功开辟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彰显出可供世界各国借鉴的“大国智慧”。正如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第六篇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

 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身处伟大时代,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要做改革开放的支持者。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作为一名市场监管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立足岗位,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办实事,开新局。通过学习党史,融会贯通,学思践悟,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市场监管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建设,时刻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敢于迎难而上,突破攻坚,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奋斗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大潮当中,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推动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七篇 回顾这一段历史,我们不难体会到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

 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开拓创新,不仅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四十余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今天,我们依然谈开拓创新,就是要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就是要学习邓小平同志身上那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就是要细心观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尊重地方、尊重基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作为新时代市场监管事业的年轻干部,更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的优良传统,敢破敢立、敢闯敢试,初心不改、使命长存,义无反顾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第八篇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

 党曾遭受过挫折。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百炼成钢》历史转折、恢复高考、联产承保责任制等篇章,讲述的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该说“如果没有拨乱反正,没有恢复高考,没有知青返城,没有联产承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我们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我们党,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习重温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自信。

 第九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篇五:《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p>

 录

 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近日,我学习了《百年大党面对面》。这本论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 13个重大问题。

 再次读罢恢宏党史,我不禁思绪万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列举了三种人生境界,”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新时代青年同样要达成“立”“求”“悟”三重境界,以“青春词话”大声答出新历史时期的时代命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重境界为“立”,在坚守内心中立定志向。古语云,“人无志不立。”

 个人志向需早立于青年之时,方可以把好人生的舵盘。“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留学远航途中立下的报国志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卫国戍边牺牲前写下的报国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青年成才之路上,唯有耐得住寂寞,时常反躬自省,方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在困难考验中行稳致远。新时代青年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早立报效党和国家、服务人民群众之志,遵循百年党史的光辉足迹,时刻准备响应时代的号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重境界为“求”,在追求理想中一往无前。“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中华民族是始终有梦、勇于追梦的民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而今的“复兴号”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是脚踏“奋斗路”的“追梦人”,“脱贫梦”“航天梦”“奥运梦”等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正在一代代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干部要勇于“啃最硬的骨头”,甘于投身最艰苦的环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路架桥”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在追梦路上干事成事,履职尽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重境界为“悟”,在反复探求中总结经验。“不忘来时路,方

 知向何行。”青年干部有幸生逢伟大时代,在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当反复探求“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不断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从建党初期的 50 多名党员到而今拥有 9500 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从隼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到如今政通人和的康庄大道,一代代革命先辈在学中悟,在悟中进,总结出一套宝贵丰富的工作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笃行不怠、阵厉奋发。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 X 在《文心雕龙• 史传》中,提出史书撰写“三美”原则:文质相称之美、要约之美、整体之美,其核心要旨就是历史叙述中必须举要治繁、有血有肉、浑然一体,从而达到以史启智、以史鉴今的目的。近日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读来就有这种纵横裨阖的大格局、充塞天地的大气魄、汪洋恣肆的大才情。

 历史之思,世纪回响。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人类民族复兴史上的一道奇观,其气势之壮阔、道路之曲折、历程之艰辛、影响之深远、精神之浩然,令人叹为观止、感慨系之。如何把握百年党史的鸿篇巨制,写出学识高远、大德弘道、文采斐然的大党“良史",使人们穿越时空隘道、走进历史深处,与一个百年

 大党的每个历史风华相遇,感受她创造的伟大历史和卓越功勋,这对理论和史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件极富挑战而又很有意义的事。《百年大党面对面》深入历史其中,又跳出历史之外,为我们回顾历史、叙述历史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学习历史、致敬历史指引了方向。

 一是回到历史原点,看清楚历史为何开始。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的结果,但最终一定是必然的。这种历史必然性,是多种因素、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给人们的往往是纷繁复杂的表象。只有回到历史事件开始时的场景,才能准确、全面把握产生这种必然性的环境条件、力量消长和主动因素等,也才能看清楚历史事件与过去相比开端性的伟大意义。《百年大党面对面》开篇卷首语就把这种“回到原点”的历史自觉表达得十分充分,“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时代先锋就从哪里出场”,迅速将读者拉回到一百年前旧中国的历史场景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必然性。本书紧紧锚定这一历史原点,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鲜明主题、历史任务、理论创新、实践探索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论述随之铺展开来,深刻阐释了建党为什么、建党干什么、怎样兴党强党、怎样复兴强国的缘起之问。开卷起笔,《百年大党面对面》就以一种历史的穿梭感、时空的交错感、事件的现场感,让现在的人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百年前的伟大历史开端,对党的诞生和历史作用产生刻骨铭心的亲历感,激荡起至真至诚的

 认同感。

 二是抓住历史经纬,看清楚历史如何演进。历史不仅是历史活动的时间排列,也不仅是历史现象的简单堆砌,更是历史大势的发展演变,是历史主动的逐渐呈现。《百年大党面对面》不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抓住驱动历史大势前进的主脉,循着这条线索条分缕析、层层推进,只为突出重点、不求事事点到,达到执本末从、纲举目张的效果。比如,在阐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历史时,本书紧紧抓住“如何找到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一线索展开,深刻分析了中国不能照搬无产阶级革命“城市中心论”的理论和现实原因,深入阐释了毛泽东同志以伟人的远见卓识深刻洞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正确性的历史经过,把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来“寻路”的非凡历程呈现在读者面前。翻阅全书,《百年大党面对面》像这样拎得起放得下、大开大合的行笔之法处处皆是,读后有一种站在山巅纵览风云变幻、洞穿世事变迁、执住大道经纬的宏阔历史观,让人眼界大开、豁然明朗。

 。

 三是还原历史细节,看清楚历史怎样发生。细节最生动具象,真实最能拨动心弦。《百年大党面对面》重现许多历史事件的生动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立体丰富的历史画面。本书在阐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时,通过还原决胜脱贫攻坚中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访贫问苦的感人场面,还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坚决果敢指挥一

 场场阻击战、保卫战、防控战的难忘镜头,还原在解决民生难题的“大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困难群众、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暖心情景,真切展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深情厚谊。此外,本书还设置了“史海钩沉”“党史一页”等小栏目,把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延展开来,增加了历史的丰富性和知识性。释卷回味,《百年大党面对面》不是沉寂的而是鲜活的,一帧帧激荡人心的历史画面历历在目,一个个刀光剑影的历史场景浮现眼前,一幅幅如沐春风的伟人形象跃然纸上,逝去的历史恍然如昨、虽远犹新。

 。

 四是触摸历史余温,看清楚历史何以鉴今。“往事并不如烟”历史在社会存在上已化为灰烬随风飘散,但在社会意识上还留有余温经久不散。当我们回望一段历史的时候,不能单纯纠结于历史的具体事件,而要从历史深处汲取那些历经岁月洗练的智慧菁华,以便启迪现在和未来。正如《百年大党面对面》所说的,“回味百年奋斗的历史大剧,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的,是那些无数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历史之花,是穿越时空、烛照当下、远观未来的智慧之光本书以百年时间进度为纵轴,以人类命运走向为横轴,讲清楚了中国经验超越时空、跨越国度的伟大意义,深刻论述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鲜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百年风华正茂、中华民族何以实现命运蝶变的奥秘所在。掩卷而思,《百年大党面对面》犹如饱经沧桑、洞悉世事的哲人智者,好比空灵幽谷、余音

 绕梁的洪钟大吕,给人以触动灵魂、击穿心灵的道理哲思、智慧真谛,使我们在重温党的历史、领悟党的经验中,强烈感受到内心的无比澎湃和脚下的无穷力量。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多的历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业,成就了璀璨夺目的百年风华。刚刚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聚焦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选取了 13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不仅为其呈现的党百年风华的恢宏映象而心潮澎湃,也为其叙述历史的学识风范所由衷敬佩,它确实称得上一本集“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浓度”为一体的党史经典之作。

 一部成功的史学著作,往往内蕴着不同寻常的才、学、识、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观点,认为叙史不仅要有精深的写作才能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还要有统领两者的历史观点。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强调写史要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标准。如果从史学著作的角度看,《百年大党面对面》可谓以“四长”良史的笔墨书写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从始至终贯穿充沛自然的情感流露,提笔落处都是对世事兴衰的哲学思考,俯首拾来皆成文采飞扬的韵律之美,读来似饮甘露、如沐春风,令人酣畅淋漓、激情壮怀、回味悠长。

 。

 一是这本书饱含着浓郁的政论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也有强大的感情力量。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只有带着丰富、深刻、博大的感情去写作、去抒发,才能把那种深沉浓烈的情感表现出来,让人民在共鸣共情中受到感染,把对党的领导的认同从理性自觉润化为情感自发。《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不仅以纵论古今的宏大叙事、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实事求是的故事讲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而且以深厚热烈的感情抒发、感同身受的情感带入,展现了我们党为民族、国家、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境界,升华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奋斗历程的情感认同。翻开这本书,“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以我血荐轩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感人至深的话语处处都是,读后让人直击心灵深处、戳到情感触点,使读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二是这本书诠释了深厚的历史哲思。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著作的生命力所在。但凡流传久远、历久弥新的作品,其中必然蕴含着不朽的思想智慧和审美价值。

 《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非常耐读,值得细细咀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就事论事,而是揭示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分析社会运动蕴含的历史规律,做到既说其然更说其所以然。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深刻阐释党领导人民

 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客观规律,贯穿着“我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等本原问题的考察。比如,在第二章论述党的初心使命时,该书强调“建党为了谁、建党为什么,是对一个政党立党兴党强党最缘起的叩问,本质上揭示了政党安身立命之本和存亡发展之道”,进而论述党为了践行初心使命所作出的不懈牺牲和努力,说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民族的重托”的历史结论。又如,在第十二章论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时,强调这是关于建党目的、意义、价值的本原问题,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付之于行,持续奋斗、不懈奋斗,去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正是由于这本书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才使它具有了不一般的厚重感和丰实感,留给读者许多值得反复琢磨的学理哲理道理。

 三是这本书呈现出壮丽的复兴史诗。一百年来,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尽艰险、千回百转,迎来了伟大复兴旭日东升的万丈曙光,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以小体量展现大历史,用190多页、12 万余字的篇幅,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恢宏篇章。在问题选取上,该书 13章坚持总论和分论、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既有整体上的呈现也有阶段性的阐释,既有重大意义的论述也有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往的深情回顾也有对前景的无限展望,全景式将百年党史铺陈开来,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在写作视野上,该书站在历史和

 现实、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的坐标点上,循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我革命史;在呈现方式上,该书嵌入大量“知识通鉴”“史海钩沉”“今日史记”“党史一页”“问与答”“数说决议”等补充说明,增加了知识性和信息量。可以说,这本小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是一部史诗般呈现百年辉煌党史、百年民族复兴史的精华版展览。

 四是这本书内蕴着隽永的文学气韵。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与文采是内...

篇六:《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0 100 年》观后感

  第一篇 最近,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江苏省委联合摄制的《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在央视网、芒果TV 等平台上已经更新到 70 集了。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我之前没想到,自己还有热衷“追剧”的一天。这档 8 分钟一集的微纪录片,我一集都没落下,因为它太精彩了!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摘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采用纪录影像、动画、沙画、情景再现等各种创作方式,用 100 个历史故事,全景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历史、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历史,生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为人民解惑的同时,充分展示了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第一集《亢慕义斋》开篇就令人印象无比深刻:由 100 年前八本德文原版马克思主义图书上的“亢慕义斋图书”印鉴引出,讲述了当时北大蔡元培、李大钊、邓中夏等一批杰出知识分子以匡扶天下、救民族

 危亡为己任的大智大勇,他们以“共产主义”英文原音翻译,成立“亢慕义斋”,研究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辛秘史实。令人看到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艰难出生时的羸弱、幼小。谁能想到,百年后这个幼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世界东方的一片巍峨风景?整集微纪录片“以小见大、窥一叶知秋”,娴熟运用各种声画语言,尽显“国家队”风范!也让我们电视人,在交流、碰撞中学到了更多业务知识。

 还有第六十六集《万众一心》,聚焦震惊世界的 2008 年“5.12 汶川大地震”。记得当天我正在电视台 12 楼办公室里,突然感觉脚下一晃,以为是错觉,但周围同事都有同感。有位女同志怀疑的问:不会是地震了吧?五分钟后,记得是新浪网,弹出第一条消息“四川绵竹地区发生地震!”整个办公室都震惊了——四川到江苏有多远?地震波能传几千公里?震级有多强?后来,震区不断有消息传出……举国一致,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当时,我所在的《关注》栏目“关注助学资金”迅速吸纳数百万扬州市民的爱心善款,通过慈善总会捐赠地震灾区,用于灾后重建,援助绵竹九龙小学新建一座“关注希望楼”。我和关注的同事们都是当年救灾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即便如此,在观看《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年》第六十六集时,我仍心潮澎湃。这一集,把伟大的战胜特大自然灾害的进程,浓缩到短短 8 分钟,观众泪目的同时,更为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灾区民众坚强勇毅的英雄气概折服!我明白了——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危险的力量源泉就在身边!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全景回顾了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思想精深、意义重大。精炼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必然。我还要继续追下去,以后的内容一定更精彩!

 这次,中国视协遴选了一批近年播出的、制作精良传播深远的、全面展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优秀纪录片,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观摩学习资料,开展“百年影像纪录--党史学习教育纪录片观摩活动”。我将认真观看更多优秀作品,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任务,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动力。7 月 1 日,在庆祝建党 100 周年大会上,总书记首次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正是我们中国共

 产党人伟大的政治灵魂。在喜迎我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我收看了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 100 年》,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与仁人志士一道,重新体会在漫天黑暗中真理火种为大家带来的光明。

 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政党更具先进品质,一个有崇高追求的政党更显坚强有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一批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纷纷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探求救国自强的良方。然而一直到 20 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虽传入多种“主义”理想、出现多种政治力量、历经多次改革革命,却没有任何面貌性实质性的变化。鸦片战争失败后,谭嗣同写下两句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可说是字字血泪、字字彷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救亡图存的道路屡屡碰壁。当“诸路皆走不通了”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百炼成钢》的第一集就讲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亢慕义斋”。1920年 3 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 19 人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马克斯(今译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成立,研究会便找北大校长蔡元培要了两间屋子作为活动场所,一间是办公室,一间当图书室,叫“亢慕义斋”,意思即为“共产主义室”。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当年 29 岁的陈望道在老家的柴房里,废寝忘食两个月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毛泽东同志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来同志视之为“贴身伙伴”,朱德同志临终前仍在重读,邓小平

 同志喻之为“入门老师”。即便是最为艰苦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也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吃小米饭,攻理论山”。为什么?因为里面有思想的武器,有正确的道路,有真理的力量。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是因为我们党有这份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才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艰辛求索,带领亿万人民,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一大批革命先辈用生命诠释了毫不动摇的理想信念。大革命失败后,从 1927 年到 1934 年,南京地方党组织接连 8 次遭遇重大破坏,7 任党组织负责人毅然决然、慷慨赴任,先后壮烈牺牲(第六次破坏中牺牲的南京市行动委员会书记李济平,1930 年 7 月 15 日任职,29 日被捕,时间不到半个月)。2014年 12 月,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 1519 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作为一名老党员,也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当从百年党史中学到了这些感人的故事、震撼的精神,对我的心灵是一种极大的冲击。走好前行路,必须要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毫不动摇高举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思想修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理论,就是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坚决维护者、忠实践行者。要进一步做到“两个维护”。百年党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要做到对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中央路线方针决策部署心中有数,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进一步保持政治定力。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因为有什么样的信仰;而道路能走多远,则要看信仰有多坚定。日常工作中,我将经常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南京实践的新境界。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