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6篇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6篇

振兴乡镇 时间:2023-07-05 16:30:12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6篇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XX县2021年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方案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6篇

篇一: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县 2021 年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方案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年。为及时挖掘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总结经验做法,宣传感人故事,推出一批优秀人物、先进典型,讲好 XX 故事,传播XX 声音,营造振兴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和安排部署,宣传总结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深入挖掘感人故事,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思想共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大力宣传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宣传习近平总书记

 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

 (二)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报道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会议精神,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

 (三)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宣传报道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举措、好做法及特色亮点。

 (四)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致富奔康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宣传社会各界支持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以及农村低收入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典型事例。

 三、宣传安排 (一)做好内宣工作 在县融媒体中心各平台开设专题专栏,采取动态报道、深度报道、评论、专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视角宣传报道全县乡村振兴工作。

 1.强化日常报道。及时报道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及时宣传中央、省、市、县的各项乡村振兴政策,广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反映各级各部门的行动、进展和成果。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融媒体中心)(排在前面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强典型宣传。各级各部门要挖掘乡村振兴工作中先进典型,浓墨重彩地宣传一批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者,大力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带头致富、产业发展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树立身边典型和学习榜样,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XX 生态环境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五大振兴责任单位)

 3.推进专题节目。推出“乡村振兴”专题栏目,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各乡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方面的新举措、新面貌、新成效。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五大振兴责任单位)

 4.善用新兴媒体。以“微 XX”微信公众号、“iXX”手机 APP等新兴媒体为载体,多形式多层次报道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进展动态和举措成效。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五大振兴责任单位)

 5.经验总结提炼。深入归纳总结全县上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形成经验材料,及时报送至中、省、市、县乡村振兴局,力求我县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复

 制和推广。同时,及时在我县乡村振兴简报上印发各乡镇、各部门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供其他乡镇和部门学习借鉴。(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XX 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6.宣传教育引导。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报道,用生动鲜活事例讲好乡村振兴 XX 故事;开展乡村振兴奖和振兴榜样评选表彰;创作生动、活泼、接地气、充满正能量的振兴类文化节目。(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五大振兴责任单位)

 (二)做好外宣报道。积极协调中央、省和市级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我县乡村振兴的特色和亮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我县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五大振兴责任单位)

 (三)营造社会氛围。县融媒体中心刊播乡村振兴公益标语。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板报、户外公益广告等平台,多形式、多载体开展宣传,有效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五大振兴责任单位)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乡村振

 兴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信息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增强责任意识,遵循“谁上报、谁审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专人审查,专人报送,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目标任务。

 (各单位目标任务详见附件 2)

 (二)把握导向,严格把关。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严格遵守宣传纪律,注意层层把关,着眼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力促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

 (三)严控质量,按时报送。各单位信息员原则上列席本单位乡村振兴相关的会议,做好信息的捕捉收集、挖掘整理和提炼工作。每条信息(小故事)字数不少于 300 字,每篇乡村振兴先进经验不少于 1000 字,信息和小故事须配有与内容相符的照片。信息报送应注重时效性、创造性,实事求是、主题鲜明;照片大小不低于 2M,不使用拼图,信息以“报送单位+题目”的形式命名,以 word 文档格式报送至指定邮箱。

 (四)强化考核,确保实效。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单位乡村振兴的宣传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各单位每月报送信息(包括小故事、经验材料)不少于 1 条。未达到规定字数的不纳入统计;有时限的信息力争当日报送,最迟第二天报送,否者不纳入统计;以文件、通知、图文拼图形式

 上报的材料不纳入统计;与乡村振兴无关的信息不纳入统计。

 五、信息报送途径及联系方式 (一)各乡镇和县级各相关部门将乡村振兴相关信息以Word 或 WPS 文档形式报送至邮箱:XX@XX.com。联系人:XX;联系电话:XX;联系地址:县乡村振兴局(县行政集中办公区X 号楼 XX 室);XX 县乡村振兴信息交流 QQ 群号:XX。

 (二)各单位于 7 月 25 日前将加盖公章的《XX 县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分管领导和信息员名单》纸质版报县乡村振兴局,同时报送电子版至 XXg@XX.com,各单位信息员和分管领导要及时加入 XX 县乡村振兴信息交流 QQ 群。

篇二: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振兴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汇报

 建强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首要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其组织力。

 基于此,X 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红色细胞工程”,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规范”,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星级创争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聚力“强作用”,探索建立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一突出四联动”机制,最大化释放组织正能量。

 锻造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汇聚“先锋动能”。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见效。X 市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突出“培强与推优”,创办“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提升干事能力、发展智慧与政治境界。开办融媒体直播专题访谈栏目,通过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

 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引源与疏流”,实施村干部“X”雁阵培育计划,拓宽“头雁”“强雁”“雏雁”来源,分层建库、系统培育、动态管理,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做实“+”文章,为乡村振兴厚植“惠民动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归根到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X 市积极运用“党建+”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兴办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靶向发力,推动“党建”与“惠民”相融共进,实现“X+X>X”效果。

 聚焦“党建+精准扶贫”,组建“决胜小康”群众工作团,分赴各乡镇街道,帮助后进薄弱村理思路、引项目、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改善落后面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聚焦“党建+基层治理”,深化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等“书记领题”项目,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聚焦“党建+特色产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支

 部+电商”等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产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缺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着力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

篇三: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振兴典型特色亮点材料思考建议

 一、建立城乡一体、协同均衡的市域城乡规划体系。启动新一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与路径,坚持“城乡共融”,推动城乡互动,创新业态,将美丽乡村打造为城乡功能中的重要节点。

 二、构建“镇—村”发展新格局,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在全市 X 个新城基础上,结合重点镇,形成一系列特色城镇圈,作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加快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向乡村地区转移,构建步行 X 分钟可达的乡村日常生活圈,促进各类资源集聚和共享。

 三、提高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总体规划为基础,优化居民点布局,同时对低效农村工业用地减量提质;采取相关补贴支持政策,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盘活低效建设用地相关联,推进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盘整,鼓励用地向现代化农业集中,向乡村公共服务转移。

 四、提高示范小城镇建设水平,保护乡村特色。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是近年来 X 推动农村“三化一改”的重要抓手,盘活既有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推动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示范小城镇建设水平,充分释放农民的主动性。

 五、加大乡村振兴政策及机制的研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政府层面探索建立形成资金投入、土地储备与流转、规划建设、实施管理、产业发展、运行维护的工作机制;制

 定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五位一体”统筹发展和党的建设。

篇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省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难点与突破点陈泽华,苏祖勤 ∗ ,赵玉亮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 湖北推进民族乡镇乡村振兴战略有不少亮点,如省直和一些市州县实施“1+1”对口帮扶工程、宜都潘家湾乡“飞地经济”、钟祥杨桥村“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难点是,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难落地、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且流失严重等。

 建议将精准帮扶、市场化助推、发展有机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实施乡村“绿卡”引才政策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突破点,加快民族乡镇乡村振兴。关键词 乡村振兴;民族乡镇;湖北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8-0268-05doi:10.3969/ j.issn.0517-6611.2019.18.07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Highlights,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s of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Ethnic Townships of Hubei ProvinceCHEN Ze-hua, SU Zu-qin, ZHAO Yu-liang (Research Center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bei Nationalitie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Hubei 430074)Abstract There are many highlights in promoting the rural township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Hubei. For example, the province directlyimplements the “1+1” counterpart assistance project in some cities and counties, the “enclave economy” in Panjiawan Township, Yidu, and“management of social governance points system”in Yangqiao Village,Zhongxiang;the main difficul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wnships is very uneven,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is difficult, and the totalnumber of rural talent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loss is serious.It is suggested that precision assistance, marketization boost,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green card” introduction policy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in the nextstep, and accelera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ethnic townships and villages.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National township;Hubei作者简介 陈泽华(1993—),男,湖北洪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村庄规划与村庄治理。

 ∗通信作者,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区域发展规划、行政学原理等研究。收稿日期 2019-04-04

 2018 年 8—11 月,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民宗委联合课题组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 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对全省 12 个民族乡镇展开了实地调研。

 课题组通过会议座谈、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加快湖北民族乡镇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对策建议。剖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湖北案例”,对当前全国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1 湖北省民族乡镇概况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聚居民族地区的恩施自治州和五峰、长阳自治县外,还有 12 个散杂居少数民族乡镇,其中回族乡镇 5 个、土家族乡和侗族乡各 3 个、白族乡 1 个,民族乡镇行政区划总面积 2 395.65 km 2 ,总人口 299 446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 156 753 人,约占民族乡镇总人口的 52%(表 1)。表 1 12 个民族乡镇基本情况统计(截至 2017 年底)Table 1 Statistic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12 ethnic townships(as of the end of 2017)序号No.乡镇名称Townshipname所属市县City andcounty成立时间Establisheddate面积Areakm 2人口数 Population∥人总人口Totalpopulation民族人口Nationalpopulation民族人口占比Nationalpopulation%地理区域Geographicalarea1 周郎嘴回族镇 赤壁市 2005-07-12 88.00 25 863 1 260 4.872 江汉平原2 沔城回族镇 仙桃市 1987-05-12 38.00 26 767 8 159 30.482 江汉平原3 老湾回族乡 洪湖市 1985-12-22 40.00 15 860 4 700 29.634 江汉平原4 九里回族乡 钟祥市 1985-12-22 99.80 13 086 2 980 22.772 江汉平原5 湖北口回族乡 郧西县 1986-04-03 251.62 21 665 4 463 20.600 鄂西山区6 卸甲坪土家族乡 松滋市 1997-12-08 110.30 14 717 9 272 63.002 鄂西山区7 潘家湾土家族乡 宜都市 2000-10-18 147.50 15 283 6 507 42.577 鄂西山区8 下谷坪土家族乡 神农架林区 1995-10-28 218.00 5 330 4 051 76.004 鄂西山区9 芭蕉侗族乡 恩施市 1986-04-16 303.43 64 732 43 320 66.922 鄂西山区10 长潭河侗族乡 宣恩县 1986-07-12 440.00 38 300 26 800 69.970 鄂西山区11 晓关侗族乡 宣恩县 1986-07-12 430.00 43 154 32 365 74.999 鄂西山区12 铁炉白族乡 鹤峰县 2006-09-08 229.00 14 689 12 876 87.657 鄂西山区合计 Total 2 395.65 29 9446 156 753 52.348

 概而言之,湖北民族乡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处偏远。

 除周郎嘴、沔城、老湾和九里 4 个乡镇外,其他 8 个乡镇均位于鄂西山区。

 如果按照湖北省有关部门确定的江汉平原、都市城郊、偏远山区、两江沿线四分法

  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 2019,47(18):268-272万方数据

 (湖北省以此作为乡村振兴分类施策的依据),则 12 个民族乡镇基本可以归为江汉平原和偏远山区 2 种类型。二是人口少、块头小,经济发展滞后。

 2017 年 12 个民族乡镇的地区生产总值为 98.36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 3.36 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21 万元)约少一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2 730 元,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 812 元)。三是贫困人口较多。

 截至 2017 年底,12 个民族乡镇的贫困人口有 65 990 人,占民族乡镇总人口的 22%,而同期全省贫困人口共有 293.3 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 5%。2 湖北省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及亮点湖北省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省市县政府对口帮扶,二是各民族乡镇主动作为。2.1 省市县帮扶举措及其亮点2.1.1 省级层面。2.1.1.1 政策法律保障。

 2007 年 9 月,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颁布《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2018 年 11 月7 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民族乡镇的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全省民族乡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且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1 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 10万元;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达到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

 《意见》同时从财政支持、对口支援、基础设施和特色村寨建设、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人才队伍建设及组织保障等 7 个方面作出安排和部署。

 这些政策法律为全省民族乡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1.1.2 项目与资金支持。

 从 1996 年开始,省政府设立了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民族乡镇发展。

 到 2015 年,资金额度已经从每乡(镇)每年 50 万元调增到 100 万元。2007 年,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等 15 个省直部门参与实施“1+1”对口帮扶工程,即帮扶部门每年为民族乡镇办成1~2 件实事。

 截至 2017 年底,15 个省直部门共为民族乡镇引进 461 个项目,直接帮扶资金 5.306 亿元,间接带动 17.3 亿元帮扶资金落地 [2] ,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2.1.2 所在市(州)县。

 恩施州自 2007 年始,每年安排 45 万元州级散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 4 个民族乡镇发展,2017年增至 90 万元;荆州市每年支持老湾乡和卸甲坪乡各 20 万元发展资金,并对老湾乡 7 个村居和卸甲坪乡 9 个村居分别按照“1+1”模式(即 1 个市直部门对口帮扶 1 个村)和“2+1”模式(即 1 个市直部门和 1 个企业对口帮扶 1 个村)进行帮扶。

 洪湖市委市政府还成立了支持老湾乡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小组,从市级战略高度推进老湾乡村振兴;仙桃市每年向沔城镇补助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资金,自 2016 年起补助金额由每年 30 万元调增至 80 万元;荆门市和钟祥市比照省“1+1”对口帮扶工程,联合对九里乡 9 村 1 场实施了“2+1”结对帮扶措施,到2017 年底共帮扶资金404 万元。

 赤壁市对周郎嘴镇实施实行了“零基数”税收分成体制,将所有税收分成全部返还,用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宜都市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按 5%的增幅逐年增加,同时支持潘家湾乡在宜都市沿江地区发展“飞地经济” [3] (潘家湾乡在宜都市城区借地兴办企业,税收归潘家湾乡)。2.2 民族乡镇主要做法与典型经验 民族乡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勇于创新,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其中有许多做法具有推广价值。2.2.1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特色。

 目前,12 个民族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

 如芭蕉、潘家湾、铁炉 3 乡镇以茶叶为特色主导产业,定位精准并已形成规模(其中以芭蕉最为典型)。

 沔城、老湾、周郎嘴的“农业+旅游”正在起步,卸甲坪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温泉度假产业,等等。

 此外,在宜都市相关部门支持下,潘家湾乡发展“飞地经济”,取得很好的效果。2.2.2 生态宜居。

 目前,12 个民族乡镇基本实现“组组通”(行政村之下各村民小组之间道路硬化),卸甲坪、九里、沔城等一些乡镇实现了“户户通”。

 同时,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厕所革命基本实现乡镇全域覆盖,如沔城、老湾、周郎嘴等乡镇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乡村垃圾处理长效运营机制 [4] ,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2.3 乡风文明。

 为使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民族乡镇都对本民族文化加大了挖掘和保护力度。

 潘家湾乡和长潭河乡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来展示和宣传民族文化;卸甲坪乡出版了 10 余套“土家文化”丛书,设立民族文化课堂;下谷坪乡聘请专家制定民间文化抢救性保护方案,开发了“皮影、唐戏、发财鼓、土家绣”等一系列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旅游文化产品;芭蕉乡和铁炉乡成立了文艺表演队,把本民族特有的文艺表演搬上了舞台;九里乡为当地居民筹建了农家书屋;周郎嘴镇开展了乡镇民族运动会;老湾乡积极支持楹联诗词协会“送联下乡”,等等。

 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业余生活,也促使乡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2.4 治理有效。

 社会自组织对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应坚持培育、促进和管控、监督并重的原则,以积极姿态进行扶持和依法管理,以更好地发挥各类社会自组织的作用 [5] 。

 目前,周郎嘴、沔城、老湾、九里等回族乡镇都成立了回民事务管理委员会(或寺管会),在帮助乡镇政府协调、处理回民内部或回汉之间的矛盾纠纷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他民族乡镇也都设有乡贤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楹联诗词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在规范村民行为、维护良好民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村规民约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的涉及村风民俗、社会公共道德、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它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是村民自治和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重要载体 [6] 。

 目前,12 个民族乡镇的所有乡村都制定有村规民约,不少地方还在村规民约的实施方面进行创新。

 如九里乡的杨桥村建立起“社会9 6 2 47 卷 18 期

  陈泽华等 湖北省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难点与突破点万方数据

 治理积分制管理”,将村规民约积分化,按照平安建设、道德建设、乡村建设三大板块对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参加公益活动等事项设置相应分数,并依户记录,村委会根据累计分数对每家每户进行奖惩。2.2.5 生活富裕。

 各民族乡镇主要是通过发展产业或者帮助村民创业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例如,周郎嘴、老湾、沔城、下谷坪、卸甲坪等乡镇集全乡之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长潭河、晓关、芭蕉以及铁炉等乡镇积极引导乡村建立茶叶生产合作社,村民以茶田入股并获得分红。

 此外,乡镇政府充分发挥省市(县)直有关部门的帮扶作用,协助村民创业,增强村民自身致富的内生动力。2.3 湖北省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 一是民族乡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截至 2017 年底,12 个民族乡镇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 98.36 亿元和 3.36万元(表 2),比 2012 年分别增长 68.5 亿元和 1.35 万元,增幅达70.15%和 67.16%,乡镇财政收入从 1.53 亿元增长到 2.93亿元,增幅达 91.5%。二是民族乡镇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2017 年,12 个民族乡镇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 730 元,比 2012 年增长 78.94%。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 92.1%;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89.56%,比 5 年前提高约 14 百分点。三是精准脱贫全面发力,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

 2012—2017 五年间,12 个...

篇五: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55 2020 年乡村振兴文明乡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经验做法亮点成效 行走在 x 省 x 市 x 区的乡村田园间,路净、村美、民富、人欢。时光沉淀出乡村的醇美与从容,演绎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隽永画卷。

 x 的美丽蝶变缘于乡村文明行动。

 一、美丽乡村有颜值

 好环境离不开人,好环境也在改变人。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美加净”的好生活。

 今年,x 的 x 镇 x 村实施“平清种增改”行动,村里 xx 多条胡同全部红砖硬化,xx 多个垃圾堆完全清理,添置了 xx 多个新垃圾箱,安排 x 名专职保洁员,将村里村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也调动起村民们的积极性,乱扔乱丢垃圾等现象随之消失。

 其他村庄的变化同样不小。短短 x 个多月的“平清种增改”行动,全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 xx.x 万吨,整修破损的房屋等 xxxx 处,平整各类空闲地 xxxx 亩,xxx 个村庄完成胡同硬化工程,新增铺设面积 xxx 万平方米。

 村容村貌美起来的同时,村集体“腰包”也鼓起来了。通过空闲地发包,全区 xxx 个村新增集体收入共 xxxx 万元,人均年收入 x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 xxx 个。

 改变一时的环境易,改变长期的习惯难。要让“平清种增改”

 带来的良好农村人居环境长期保持,必须建立有效机制。

 x 区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干管分离”的环卫体制改革,每 xx 户设置一个垃圾箱,每 xxx 户配 x 名保洁员,还选聘热心村民当“胡同长”“网长”,调动全民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热情,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全区 xxx 个村庄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得益于此,已有 x 镇 x 村等 x 个村入选 x 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贾寨镇耿店村入选 x 省美丽村居试点村,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满意率达到 xx.xx%。

 二、美丽乡村有文化

 xxxx 年圆铃大枣采摘节期间,x 镇 x 村的老枣园每天接待游客过万人,整个村都“红透了”。

 x 魅力的秘诀在“枣文化”上。x 是圆铃大枣之乡,全区 x 万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枣树,其中 xxxx 多棵在 x。乡村文明行动实施以来,x 区开始在 x 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纺车、织布机、石磨、石磙等被重新请进观光院落;xD 墙画、木栅栏、老酒坊再加上荷香鱼跃的方塘,尽情展示着传统乡村的自然生态;中国圆铃大枣博物馆、重耳“望晋台”、孝慈湖等成为承载乡愁的名片;枣园摘枣、竹竿打枣、刨地瓜、挖花生、蒸枣糕成为游客参与度很高的文化活动……

 田野长出“文化枣”,老枣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x 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公园”“x 省十佳精品采摘园”“x 市经济林示范基地”

 “x 市乡村旅游主要目的地”等称号。

 x 只是一个缩影,折射的是 x 美丽乡村建设对“内在美”的关注和提升。通过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美丽乡村建设对象进行精准施策,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建设风情乡村,x 乡村的文化味越发浓郁。

 在x铺镇x村,xxxx平方米的墙体xD立体喷绘引得人们驻足:飞机呼啸、帆船逐浪、功夫熊猫、沙漠骆驼……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一道景观。

 在 x 乡 x 村,一台刻有“x 村”字样的硕大石碾伫立村头,底座是一口饱经沧桑的石磨……昔日的农具成了“艺术品”。

 在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符号的同时,x 还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按照“步行 xx 分钟,能到本村文化大院;骑自行车 xx 分钟,能到邻村文化点;开车 xx 分钟,能到乡镇文化站”的要求,建设“xx 分钟文化圈”,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量与质的全面提升。

 文化的滋润,让乡村活力迸发。截至目前,全区组建起 xxx支秧歌队、高跷队等村级文艺队伍,全区常年参与文艺活动的群众达到 x 万余人,文艺骨干超过 xxxx 名,画功出色的农民画家孙印昌成了中国美协的会员。

 三、美丽乡村有新风

 走进 x 镇何庄村,村口的“四德榜”鲜活地述说着村里的新风尚。

 善行义举“四德榜”是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内容。x 区积极培育群众身边的典型,在 xx 个乡镇街道 xxx 个村设立“四德榜”,开展“榜上有名”先进人物评选活动,累计有 x.x 万人荣登善行义举“四德榜”,通过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倡导文明乡风。

 文明新风的形成,不仅靠道德模范的引领,还需要制度的规范。x 区以村规民约推进乡村治理,xxx 个村庄都有了村规民约,涉及宅基管理、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赡养老人等诸多内容,用村规民约“规”出了农村好气象、“约”出了农村新风尚。

 文明新风的形成,更离不开文明实践。x 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后建成 x 个中心、xx 个乡镇分中心、xxx 多个村级实践站,实现了文明实践中心遍地开花;成立 xx 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志愿人数达到 x.x 万人。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困难帮扶、“文艺基层行”“一村一场戏”、公益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一项项实践落地生根,一个个创举开枝散叶,让文明之风劲吹 x 大地。目前,全区有“x 好人”xx 人,“x 好人”xx 人;全国道德模范 x 人,x 省道德模范 x 人,x 市道德模范 xx 人,x 区道德模范 xxx 人。

篇六:乡村振兴宣传工作突破和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主要业绩和特色亮点的报告

 XX 省农业农村厅: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 X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主要业绩和特色亮点报告如下:

 一、顺势而为,“乡村振兴”成绩斐然。近年来,XX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XXXX 年获得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省级培育县、X 个省级示范村等成绩,渠南街道办大山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应势而动,“四个优先”保障有力。

 一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XXXX 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XXXXXX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本级财政支出XXXXXX万元,占比XX.XX%;XXXX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XXXXXX 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本级财政支出 XXXXXX 万元,占比 XX.XX%。

 二是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成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乡镇(街道)专职人员,行政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员、辅导员全覆盖。开展“人才下基层·智汇促振兴”活动,回引优秀农民工 XXXX名,选拔农民工村干部 XXX 名,纳入后备力量 XXXX 名。

 三

 是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安排 XXXX 年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 XXX.XX 亩,占上级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 XX.XX%;搭建“政银担”乡村振兴融资平台,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 X.X 亿元以上。

 四是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投入资金 X.X 亿元,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乡村大舞台 XX 个、文化综合达标站 XX 个,建成“留守学生之家”XXX 所。

 三、乘势而上,“日常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上下同欲添干劲。构建“X+X+X”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专班机制,建立“周调度、旬通报、月例会”推进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是精准谋划指航标 。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 年)》等文件,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X+X”规划、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X+X”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

 三是因地制宜壮产业。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三园齐发”,抓好“花果山、有机谷”,做大黄花首位产业,发展“X+X”特色优势产业 XXX 万亩, 四是强基固本优环境。开展“美丽家园• 亲清我家”活动,抓好“三清两改一提升”户居环境整治,建成农村卫生厕所 XX.X 万户,村(社区)“五美庭院”标准达 XX%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XX.XX%,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荣获全省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

 五是彰显特色育新风。深入开展“写村史、建村标、立家风、讲家训”活动,修订村规民约 XXX 次,XXX 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完成屏西乡杜家四合院、李馥镇杨家院子等 X 处传统古村落、

 古民居保护工作。

 特此报告。

  中共 XX 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XXXX 年 XX 月 XX 日

 2020 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总结

 xx 县位于 xx 东部、xx 州西南部,地处 xx 流域核心区,与 xx、xx、xx 山水相连,幅员 xx 平方公里,辖 xx 个乡镇(街道)、xx 个行政村、xx 个社区,总人口 xx 万,享有“xx之乡、xx 之乡、xx 艺术之乡、xx 之乡、xx 文化艺术之乡、xx之乡”等6张全国名片,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四年获评“脱贫攻坚先进县”,四度荣膺“西部百强县”。2020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xx 省县域先进县、乡村振兴示范区、xx 旅游名县”三大目标,补短强基,托底压舱,聚力赋能,示范引领,聚力 xx 县“7+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见名词解释,荣获 xx 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县,乡村振兴纵深推进,“三农”发展磅礴转型。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三农”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新局面。

 一、以健全体制为前提,稳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能级。一是深入调研早谋划。因地制宜研究谋划三农工作重点,出台《xx 县创建 xx 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工作方案》等文件,高质量完成 xx 县乡村振兴“1+6”规划、高水平编制xx 县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高起点完成“7+3”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二是科学决策早部署。坚持抓重点、补短板、

 强弱项,研究制定《xx 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xx 县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实施方案》、《xx 县“乡村振兴开局年”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对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思路目标、提出了推进措施。三是明确责任早落实。印发《xx 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把乡村振兴先进县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落实党政一把手抓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制度,落实农办专职副主任,创新成立 xx 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公室并配置正式人员,形成全县齐抓共管乡村振兴的格局。

 二、以固基促稳为基础,持续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底盘。一是稳定粮食播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示范工程,全县实现种植粮食作物 181.9 万亩、种植油菜 27.9 万亩,扩种粮食作物 4.9 万亩、油菜 2 万亩、花生 3 万亩,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二是扩大生猪供应。新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 18 个、德康家庭生猪养殖农场 85 户,建成生猪养殖场 695 个(其中:年出栏 500 头及以上的规模养猪场 185个)。前三季度累计出栏 55.1 万头(完成全省目标任务的66.4%,位居全市第一)。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保障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本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投入 27.83 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中 55%以上,有序扩大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建设债券

 6000 万元,确保亩均财政投入不低于 3000 元,全款拨付 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6939.25 万元,完成 2020 年度 4.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不少于 8%新增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新编县乡及国土空间规划均安排不少于 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

 三、以产业兴旺为核心,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突出特色兴产业。发展优质粮油、柑桔柠檬、黄花、花椒、辣椒、水产、竹林等“7+3”特色农业产业 150 万亩,实施 321111 品牌培育工程,持续挖掘“渠字号”内涵,打造“賨前味”品牌,认证“三品一标”认证 52 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 1 个,省著名商标

 2

 个,地理标志商标 1 个,省名牌农产产品 4 个,实现一产业总产值 120 亿元,实现增加值 70.28 亿元,形成中国黄花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项目,2020 年承办“xx 农产品主产区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二是内育外引共发力。充分发挥“院县战略合作”作用,与省农科院、xx 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柑研所等签订了“院企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推广新品种 18 个、新技术 7 项、新模式 4 个,推广面积 6.5万余亩。引进华西希望、中顺洁柔、帮豪种业等 500 强企业3 家以上,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4 家,建成现代养殖小区 723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597 家、家庭农场 976 家、种养大户 1130 户,构建“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专合社+土地租金”等经营模式,通过鼓励种植企业、大户和

 农户“抱团”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建园区。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先后建立1.5万亩“有庆-中滩”粮油、10 万亩李馥青花椒等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出现代农业高产基地样板,让山山沟沟披上了“绿被子”,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2020 年在“有庆-中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承办 xx 州市“农业多贡献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获得与会领导一致好评。四是夯实基础强保障。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 52.4 万亩,新建 95 座产地初加工设施,提升 13 个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物流静态库容达 10500 吨,推动华西德康 200 亿生猪全产业链暨川东北区域总部、温氏1000 万只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实现总产值达 300 亿元,全县农产品初加工率达到 57.5%,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四、以生态宜居为重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质。统筹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社保、住房等基础民生事业建设,基本建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完成2020 年新(改、扩)建农村公路 175 公里,建设 58 个标准化卫生院,完成 8 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污染防治规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房屋建设 395 户、危房改造 1135 户;在安北乡高桥村、涌兴镇群益村等乡村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

 源照明 320 盏,“六网”健全乡镇(街道)37 个,“六网”健全村达到 261 个、占全县行政村的 98.1%。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印发《xx 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行动实施方案》 《“美丽 xx 县•宜居乡村”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脏”“臭”“乱”“差”治理工作,配备垃圾收集转运车 60 辆,建有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场地 37 处,修建村级垃圾收集池等设备 568 个,配有保洁员 950 人,建立乡镇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 28 个,推行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畜牧粪污综合利用率 83.39%,落实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做好农用地分类管控,农药、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长。三是庭院卫生明显好转。坚持党建引领,妇联带动,村社发动,群众互动模式,以美丽家园“亲清我家”为打造契机,成立 266 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扎实开展“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发挥女党员、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持续打造“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家风美”的农家庭院,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62960 户,整村推进 50 个村无害化改造厕所 6370 户,建改农村公共厕所 27 座,2020 年全县 50%以上村社区达到“五美庭院”标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污水处理达到 50%以上,自然村生活垃圾90%以上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人人美、家家美、时时美、夜夜美。

 五、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提领思想认识,创新创造培亮点。通过开展“政策大宣讲”、“法

 纪大宣传”、“典型大培育”“风气大培育”“感恩大教育”等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弘扬真善美,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四好村、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中滩镇、中滩镇寨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李渡镇狮牌社区、天星镇长青村等 5 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xx 县涌兴镇、xx 县中滩镇天山村等村镇候选全国文明村镇、xx 县蜀东汽车驾驶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成功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二是建立规则制度,夯实制度保和谐。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 xx 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以培育践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俭朴节约、勤奋务实、和睦共处”的良好品行和“自强进取、忠诚正直、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为着力点,把“立规矩、扬作风、传祖训”作为规定动作,采取“一事一条,一条一事”形式,修改完善 522 次村规民约,265 个行政村建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制度,营造出“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完成屏西乡元通村杜家四合院、李馥镇凉风村杨家院子等 6 处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工作。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凝聚合力树正气。通过“城乡结对、文明共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扎实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三下乡”活动、“科技之春”等集中宣传活动 30 次、“群众讲坛”活动 50 余场次,开展法纪教育 1200 余场次,结合“法治宣传进乡村”“一村一法律顾问”“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等工作,放映农村电影 500 余场,发放文明礼仪知识、惠民支

 农技术等各类宣传资料 20000 余份,科技书籍 10000 余册,科普挂图 2000 余份,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1042 名,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持续增强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进程。

 六、以治理有效为突破,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坚持联动协作,统筹谋划增合力。按照“统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构建基层治理委员会—职能单位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1+2+2”联动治理体系,37 个乡镇(街道)配备 111 人专职从事乡村振兴工作,266 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任村庄乡村振兴指导员、规划员、辅导员,着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配合、整体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坚持对标对表,畅通治理拓路径。印发《xx 县城乡基层治理 2020 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以“基层治理模范县”创建三年行动为抓手,以“1234N”党群服务矩阵体系构建工程为载体,推进实施“院坝问事 135”基层协商议事行动、“三雁工程”、亲民工作法等,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实现 245 个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固化基层治理的城市、农村“双十条”等工作标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动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三是坚持抓点带动,引领示范建样板。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思路,持续...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