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峨眉山月歌》教案3篇【通用文档】

《峨眉山月歌》教案3篇【通用文档】

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12 12: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峨眉山月歌》教案3篇【通用文档】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1)

——峨眉山月歌教案10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2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5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8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为何写“峨眉山月”?

  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借助工具书自学,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2)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案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

  影入*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

  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4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的教学反思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诗后,我请学生读读古诗。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第一、二行,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峨眉山半轮秋月”,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这个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颂月的诗歌,补充了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理解诗人借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写法。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峨眉山月歌教案7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1、CAI 2、本诗的朗读录音,配合简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呀!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学习复习以前的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竹里馆》《望洞庭》《宿建德江》等,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

  2、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3、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请同座同学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字音互相纠正。

  生:互相检查。

  师:这几个字大家都会读吗?谁来读:指名

  1、 检查字

  2、 检查诗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大家结合起来插图、注释再读古诗,教师提问:想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读完后,说说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利用插图和课后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意,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古诗)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第一次远离故土,难免恋恋不舍,可他心怀伟大事业大抱负,毅然决然地顺江驶向渝州。

  三、读中悟情境之美

  1、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再来逐字逐句体会诗的意境。大家一边自由读第一句,一边脑海里浮现出画面。

  你们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一幅画吗?

  2、①和半轮 ②江水流

  3、半轮秋月挂在空中,陪伴作者顺流而下,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月亮走,我也走,我顺流而下,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多美的月色啊!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江水的哗哗声。

  4、齐读,过渡语?诗人顺江而下,他从哪儿出发,又到哪儿去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名读第三名著重交流:思君不见教师可问学生:诗人在这里思念谁呢?

  预设:如有学生说李白在思念亲朋好友,教师可追问:这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仍不能理解,教师可举一些李白把月亮当作好朋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曾经写过这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月亮诗人就把他当作了故乡的亲人、朋支。透过这月亮,诗人看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这怎么不让他依依不舍呢?

  多么有意境的秋夜远行图啊!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舍之情啊!

  A.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B. 指名朗读这句诗,学生评读。

  C. 学生自由诵读这句诗,注意体会李白愉快的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读整首诗。

  2、配乐再来指名读。

  3、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4、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5、读着读着,诗的语言活了吧,来,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五、小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唐代诗歌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歌,流传至今,我们为能够生在这样诗的国度而自豪。古代诗人很喜欢把月亮写入诗中,他们把月亮当作朋友亲人来歌颂,你们课后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写月亮的诗歌,读一读吧。

峨眉山月歌教案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3)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峨眉山月歌教案1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峨眉山月歌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㈣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㈤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案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

  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

  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

  1.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

  (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

  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

  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

  影入*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去

  夜发清溪向三峡——一叶轻舟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

  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

  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

  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

  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

  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

  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做一做: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峨眉山月歌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的教学反思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诗后,我请学生读读古诗。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习第一、二行,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峨眉山半轮秋月”,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这个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颂月的诗歌,补充了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理解诗人借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写法。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峨眉山月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峨眉山月歌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案9

  【学习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1、CAI 2、本诗的朗读录音,配合简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呀!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学习复习以前的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竹里馆》《望洞庭》《宿建德江》等,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

  2、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3、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请同座同学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字音互相纠正。

  生:互相检查。

  师:这几个字大家都会读吗?谁来读:指名

  1、 检查字

  2、 检查诗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大家结合起来插图、注释再读古诗,教师提问:想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读完后,说说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同学们很会学习,知道利用插图和课后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意,这就是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古诗)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第一次远离故土,难免恋恋不舍,可他心怀伟大事业大抱负,毅然决然地顺江驶向渝州。

  三、读中悟情境之美

  1、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再来逐字逐句体会诗的意境。大家一边自由读第一句,一边脑海里浮现出画面。

  你们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一幅画吗?

  2、①和半轮 ②江水流

  3、半轮秋月挂在空中,陪伴作者顺流而下,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月亮走,我也走,我顺流而下,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多美的月色啊!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江水的哗哗声。

  4、齐读,过渡语?诗人顺江而下,他从哪儿出发,又到哪儿去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名读第三名著重交流:思君不见教师可问学生:诗人在这里思念谁呢?

  预设:如有学生说李白在思念亲朋好友,教师可追问:这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仍不能理解,教师可举一些李白把月亮当作好朋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曾经写过这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月亮诗人就把他当作了故乡的亲人、朋支。透过这月亮,诗人看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这怎么不让他依依不舍呢?

  多么有意境的秋夜远行图啊!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舍之情啊!

  A.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B. 指名朗读这句诗,学生评读。

  C. 学生自由诵读这句诗,注意体会李白愉快的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读整首诗。

  2、配乐再来指名读。

  3、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4、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5、读着读着,诗的语言活了吧,来,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五、小结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唐代诗歌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歌,流传至今,我们为能够生在这样诗的国度而自豪。古代诗人很喜欢把月亮写入诗中,他们把月亮当作朋友亲人来歌颂,你们课后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写月亮的诗歌,读一读吧。

峨眉山月歌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习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4)

——峨眉山作文10篇

峨眉山作文1

  在我国的四川乐山,有一座雄伟的山峰,它坐卧在这养育了无数棵苍翠欲滴的绿树,让长年生活在这里的猴子有了一个欢乐的天堂,猴子们依靠丰富的资源与游客供养的食物,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它们一个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如果有人敢去捕捉它们,峨眉山爷爷就会让猴王带领它的子子孙孙,给猎猴的人一个严厉的惩罚。

  记得在我7岁那年,家人带我来到这令人神往,充满神奇的峨眉山,一睹猴子的风采。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好的环境,使猴猴们有一个好的心情,它们就会因为抓不到彩虹而异常气愤。娥眉山的确能称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树木一棵挨着一棵,树叶一簇挨着一簇,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在灌木中绽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奇斗艳,还有的已果实累累,各自都散发属于自己的独有的那片芳香。还要告诉你们,峨眉山最著名的又可爱又调皮的猴子叫作“灵猴”,它们的体重在18公斤左右,出生时的颜面是肉色的,幼年是白色的.,成年后才变成红色的。灵猴在山里以野果、嫩叶植物、昆虫为食,它们是群居生活的,也被称为峨眉酋猴、大青猴。

  峨眉山的猴子都被称为见过世面的“老油条”,猴子在树干间跳跃,时不时朝游客做个鬼脸,调皮的吐吐舌头。游玩时看到一只很可爱的猴子,在游客对它拍照时,它们总是一动不动的表现出很配合的样子,游客给它们喂食的时候,总会逗一逗它们,伸了两次手都没拿到,也会静静的蹲在台阶上,眼里没有愤怒,只会闪烁一种让人难以拒绝的渴望的眼神,但是,一旦它得手后,刚刚装可怜的神情就会荡然无存,立刻跑到了一个你绝对抓不着,打扰不到的地方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相信很多人都对它们充满好意,而我却恰恰相反,它们那顽皮的模样,就一直印刻在我脑海里,我就一直想拍一部电影《峨眉山强盗》,小猴子们就去扮演“强盗”。记得我们游玩的那天,妈妈也给我买了一只蓝色的玩具猴子,我把它挂在脖子上,抱在我的胸前,还没有来得及细看我的毛猴子,就感觉有种被拽走的力量,低头一看,是一只真猴子在拽我的假猴子,我就跟它抢,还不停的说:“这是我的,这是假的,和你们长得颜色都不一样“,其他的猴子看到了,也都兴奋的过来帮助真猴子一起抢,好像我是抢猴子的强盗一样。好像在说:”快点把我们的兄弟还给我们啦!“我也不断的在喊:”这是我的玩具,不是你们的兄弟,不可能给你们的。“就这样,我们双方展开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当然是我赢了,但我的猴子胳膊被拽的开了线。

  即使有这些经历,我还是很喜欢猴子的天堂,更喜欢住在里面活泼可爱的小猴子,那里也是我记忆的长廊,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

峨眉山作文2

  都说峨眉山的雪景是美的,因为经不住这样的美景,终于拉上朋友去了一次峨眉。我想峨眉山的雪景一定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当那一片洁白映入眼帘,还有金顶的日出映照在雪上的美。如果你不亲自走一次,我想是不会体会到的吧,白雪、古刹、日出、云海。还有什么能阻我的去峨眉山的脚步呢?

  去年冬天踏上了峨眉山乐山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峨眉山的雪景却已经映在了我的心里!

  第一天我们先先乘车经成乐高速公路至乐山,去到乐山自然是不能错过乐山大佛的呢,以前曾在照片上看过乐山大佛,却不曾想到真正看见乐山大佛时,还是被他所震撼了呢,此外还有凌云寺,大雄宝殿,下九曲栈道、观三江会流、德美化工点呢。在法物流通处佛缘堂自行参观完后,便乘车前往佛教圣地休闲天堂——峨眉山。

  峨眉山的雪景分外妖娆。冬季的峨眉布满山银装素裹,玉树银花,晶莹剔透的冰枝、银光闪烁的树挂,斑澜夺目的山峰……峨眉山奇观乍现,宛如仙境一般,令人留连忘返。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峨眉山因特殊的地理和不同的海拔气候条件,通常被分为高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三大游览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哦。

  来到了峨眉山的半山腰,我往窗外一看,雪白的雪花随随风飘扬,被冰包裹住的一些植物,组成了那美丽的图案。一些树枝上堆积着雪白雪白的、厚厚的积雪,弯着腰,好像在向我们敬礼呢!我们到了雷洞坪下车时,我被眼前美丽的景物惊呆了:雪白的雪花飘扬着,落到了我们的身上就化成了水;我们吐出来的气,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在地上捡起几堆雪,似乎在才感觉冬天的韵味更浓了呢。

  我们才走了一段路,忽然听到有个人说:“看!那里有几只松鼠!”顺着声音望去,“哇!真的有几只松鼠!”我们看到有两只松鼠在一个雪白的屋顶上面吃着几颗松果,我仔细一看,就看到那松鼠站着得不是屋子,而是几棵交叉在一起的,难怪我看错了,是因为那几棵树交叉的太密了,雪花落下来的时候,就把它们连成了一片,实在是太美啦!!

  在清音阁的右边有一条小路才是到万年寺的,顺着这条路开进,发现越来越陡,越来越吃力,就这样一边赏景一边前行,看时间允许坐车来到雷洞坪。白茫茫一片,到处是积雪,感觉好爽!准备好晚上在山上住宿,决定上金顶去滑雪。不久看见一个破败的小庙,前面有一个大大的雪堆,突然出现了一群猴子,有几个游客在观猴,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管理员,为了避免猴子伤人,他把猴子吆喝跑了,猴子很怕这些管理员的。

  在峨眉山的雪,是我今年冬季看过的最美的景致了,那些雪白的风景,不知不觉早已映在了我的脑海呢。

峨眉山作文3

  20xx年8月4日,我们昨天住在太子坪的房间到处是蚊虫,洗脸上厕所都不方便,所以今天早上一起床我们连脸都没洗就直接下山了。这时才早上6点多,天上下着毛毛雨,雾蒙蒙的,我们穿着雨衣冒雨向雷洞坪走,中间停下吃早餐时雨下得很大。这时离雷洞坪很近,上山的人也越来越多,原来是天气又打雷又下雨,接引殿到金顶的缆车停运了,要上金顶的人只能选择走路上山。看来我们昨天就上山是对了,要不我们昨天去乐山,今天上金顶,没准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在雷洞坪坐观光车到万年寺,除了我们,车上其他乘客都是今天跟着旅游团上峨眉的,但是到了雷洞坪才知道缆车关闭又选择坐车下山。途中有个老人很生气地跟导游说:我这辈子也就这次来峨眉,为什么什么都没看到就要我下山,我是来上金顶的。虽然导游解释说缆车停了自己走路上金顶还要2个多小时,而且按今天的天气上金顶也是什么也看不到,现在坐车是去看峨眉半山的风景,但老人还是非常生气。我听了他们的对话,感觉我们非常幸运,我们昨天傍晚上到金顶可是看到了金像和和云海,人又很少。车到了万年寺停车场,那个老人终于明白了导游的话,不再闹了。

  从万年寺停车场到万年寺这段路较*,而且还有小溪流,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大家状态都好了起来。这条山路有些地方有小碎石滚得一地,估计是今天下雨有点山体滑坡。

  很快我们来到了万年寺,在那里参观休息后,我们按计划来到了清音阁,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按计划我们今晚就要住在清音阁寺庙里。爸爸妈妈登记住宿,把老人安顿下来后就带着我们小孩向自然生态猴区进军。来峨眉山我最期待见到的也是猴子。这段路风景很美,我们沿着溪流和瀑布上行,经过一个很窄的一线天景点,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的路就来到了自然生态猴区。

  我们买了猴粮,经过一座铁索桥,我看到前面的山路有的挤满了人,有的却被封了,变成猴子的活动区域。爸爸带着我走过人多的地方,又经过一座铁索桥来到了溪流的对面,这里也有很多猴子,它们都不怕人。爸爸用手机给我和猴子拍照时,我看到一只很大的猴子来到了我前后吃猴粮,我便静静地走开,但我不敢叫站在我旁边的姐姐,我怕她会惊叫吓到猴子。可是这时后面又来了一只大猴来抢这里猴子的猴粮,这只新来的大猴还从我姐的背后窜到我姐的前面,把我姐姐吓了一大跳。后来我看爸爸拍的照片,还拍到猴子一只毛茸茸的手靠在我姐姐的肩膀呢。此时又来了一只猴子,妈妈把猴粮给我,让我整包给它吃,因为如果你打开给它,猴子会来手上抢容易抓伤。就在大家都没有留意时,我看到一只小猴突然跑过来,顺着我妈妈的腿爬了上去,一下就拿走了我妈背包上插着的一瓶矿泉水。小猴拿到矿泉水瓶后用牙去咬水瓶,很快就咬出个缺口,便张开大嘴喝起水来。呵呵,原来猴子还是还会这样喝水呀!我用来喝水的水杯也是插在我妈妈的背包另一侧的,我很庆幸小猴抢走的不是我的水杯,要不我就没水喝了。

  在猴区,我还看到一个人被一只大猴给劫持了,大猴就抱着他的腿向他要猴粮,这人抛出去了一袋,猴子很快吃完又向他要,他又抛出去一袋,但是猴子依旧是吃完又要,一连好几次吃过就马上过来抱住他的腿不放,这人没办法,又向别人买了几袋猴粮,猴子吃了至少6袋猴粮,终于才放走了这个可怜的人。

  看完猴子,我和姐姐一路都兴奋,返回清音阁的路上还在不停谈论刚才发生的有趣的事。回到清音阁天已经很晚了,游客也变得很少。我们先去斋堂吃了斋饭,然后过来观赏峨眉山有名的“双桥清音”风景。清音阁的前后都被瀑布包围着,双桥清音在清音阁的前面,这里有两股瀑布汇成一股,两边又有对称的桥,中间还有个亭子,风景很美,空气也很好。

  一天下来,我也很累了,我们早早洗漱完回寺庙休息。在房间里,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听到瀑布的流水喧哗声,但我困了,瀑布的流水声无法给我现在的心情伴奏,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快进入梦乡。

峨眉山作文4

  今天,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开心,因为我们要去峨眉山玩了。

  到了峨眉山,我们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因为为先来的人说要爬两天才能爬上去。但妈妈说:“如果不爬上去,不久半途而废了吗?”就这一句话,让我们开始了峨眉山之旅!在路上,我和两个弟弟打打闹闹的,而大人们却一边聊一边走,说来也怪,走了十多公里路我们竟然不觉得累!我们遇到亭子或小卖部就休息一下,我们去买书的时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里一瓶矿泉水就要六元。在路上,我们看到猴子一边走一边小便,把我们晓得了呵呵的……

  第二天我们终于爬上了金顶。我在金顶上大声的说:“金顶,我爱你!”

峨眉山作文5

  前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到峨眉山游玩。峨眉山海拨有3100米,是*的四大名山之一,向来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那天很早,我们就进了山门,妈妈买了一根拐杖,我还在心里纳闷:“买拐杖有什么用?”我们上山了,一路上崎岖难行,我才爬了一会儿就觉得累了。还好山路两旁绿树成荫,不时还有阵阵山风,景色不错。正好拐杖派上用场了,我柱着拐杖一边走,一边欣赏周围的风景。看到天色已晚,我们才走到半山腰!于是我们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了。

  第二天,我们又一早上路,经过了笔陡的钻天坡和雄伟的洗象池,我们来到了雷洞坪。在雷洞坪我们看到了一群猴子。这一群猴子大约有二十多只,有大有小,有的坐在路边,有的在树枝头倒挂金钩,有的在树枝上荡秋千,还有的在山谷里蹦来跳去,弄得树枝“嘎嘎”作响……多有趣啊!我们经过猴子面前时,把口袋里的花生拿出来,那两只“枝头猴”扑过来抢,吓得我赶紧扔掉花生跑走了。那些猴子有了吃的,就在路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理我们了。

  我们终于在傍晚时分爬上了金顶。站在峨眉山的最高峰,看到脚下的群山都变小了,我突然觉得自己真了不起!

  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没能看到有名的金顶日出。不过没关系,下次我还可以去峨眉山!

峨眉山作文6

  早就听说峨眉山美丽极了,这次我们终于可以见识一下了.我们还在高速路上时,我不禁这样想.大约过了两三小时,我们到达了峨眉山的山脚下.

  我从山脚向山上望去,只见半山腰全都被云层覆盖着,山顶上还有一个亮晶晶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我情不自禁地说:“峨眉山真是又巍峨又壮观呀!”于是,我叫妈妈给我照相,拍下了这罕见的一幕.

  拍完照,我们就跟着登山大队向金顶走去.走了近四十分钟,我看见了一片茂密的树林,过了一会儿,天空变成了碧蓝色的,又过了一会儿,天空变成了橙色,一转眼,又变成了绿色,像一只变来变去的蝴蝶.我们继续向金顶走去,又过了十分钟,我们终于登上了金顶.只见金顶上有个镀金佛像,阳光照在它的身上发着金光,原来这就是那闪闪发光的东西呀!

  我们跟着登山大队找了一家宾馆,放了包,然后又吃了饭,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就去舍身崖观日出.舍身崖真高呀!下面全是云,就像进入了人间天堂一样.早上七点钟左右,太阳露出了半脸,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顿时,人声鼎沸,有许许多多的人用照像机拍下了这难忘的一幕,当然,我也不例外.又等了几分钟,太阳将它的闪闪金光放了出来,照在镀金佛像上,佛像被照得闪闪发光,似乎都笑了.这时,人群又沸腾起来.这次,人们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峨眉山真漂亮,果然是天下罕见的自然景观呀!

峨眉山作文7

  人们都说“峨眉是一场世界秀”。我第二次有机会来到峨眉山,观赏峨眉山美丽的自然风光。

  我参观过宁静的青城山和陡峭的西山,但我从未见过“世界上最好的”峨眉山的美丽风景。峨眉山真高!连绵起伏,飞进云层,从山顶往下看,云层似乎漂浮在脚下;峨眉山真的很危险!危险的山峰笔直挺立,悬崖陡峭如削,岩石水*如折,近乎90度的垂直石阶让人恐惧。似乎有一个人滑倒了,立即从悬崖上跌落到山谷里,摔成了碎片。峨眉山真的很美!早上,你可以看到日出,红色的山战胜了火。晚上,你可以看到一万朵圣洁的鲜花照耀在峨眉上,冬天,你可以看到广阔的银色世界和金色屋顶上壮丽的云海。

峨眉山作文8

  峨眉山风景秀美,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那里的猴子,这些猴子被游客戏称为“强盗”,去年我和爸爸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在那里我们就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强盗”。每位游客在登山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这些猴子的拦路抢劫,据说峨眉山上的猴子由于长年累月在登山的台阶上,向游客强行讨要吃喝,游客带的大多是薯片、面包、蛋糕和果汁等高热量食物,结果使这些猴子个个都吃成了“肥猴”,他们膀大腰圆,如果不看脑袋,你真的会以为它们是“熊”呢!知道了这些登山的要领之后,为了防止猴子“打劫”,于是我也提前带好鸡块、薯条、火腿肠等美味食品,跟在爸爸的身后兴致勃勃地上山啦!

  在爬山的过程中,感觉好累呀!大家“呼呼”地喘着粗气,来到半山腰的凉亭前,只见台阶旁有许多猴子都聚集在这里,这就是峨眉山大名鼎鼎的“强盗”喽!只见它们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讨来的果汁,有的在悠闲地剥着橘子,还有的正在伸手向游客要吃的……还好,目前还没有猴子向我“打劫”。于是我快步向上登着,但是腿脚却越来越沉重了,我只好坐在一层台阶上休息,这时我身后的双肩背包突然有下坠的感觉,我急忙回头一看,结果大吃一惊!因为有一只肥肥的猴子,正在拉我背包上的拉链行窃呢!“啊!”我忍不住尖叫起来,想马上站起身甩掉这只猴子,结果周围有经验的游客纷纷叫喊着:“小朋友不要动,这样猴子受惊会伤着你的!你不要动弹,它拿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走开的。”于是,我只好僵坐着不敢动,结果这个“小强盗”硬是从我的背包里抢走了一瓶果汁和一袋面包。

  然而,在前面走的爸爸其实遭遇比我更惨呢!一只大肥猴把爸爸的手机给抢走了。它还以为是坚果类的食品呢,就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狠狠地敲着手机,然后一看敲不掉那层“硬壳”,索性它又要用石头砸,爸爸此刻非常焦急,赶紧拿出事先买的熟玉米和猴子交换,猴子这才老老实实地把手机还给爸爸,结果爸爸的手机接收信号已经受到了影响,唉!这些“强盗”真是“秃子打伞——无法无天”呀!

  从峨眉山回来后,我总会想起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猴子“强盗”来。

峨眉山作文9

  今年寒假,妈妈带我去峨眉山玩。峨眉山是佛教名山,风景非常好,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上的猴子、山中滑雪、山下泡温泉。

  先来说说山上的猴子吧!这儿的猴子胆子可真大,竟然拦住游人要吃的。我把吃的递给它,它就毫不客气地从我手里把东西抓去吃。妈妈没有吃的东西给它,那猴子先是像小孩子似的抱住她的腿摇晃,见妈妈还不给它吃的,就去掏妈妈的包??它熟练的拉开了拉链,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拿了出来,统统扔在了地上,见里面还没有吃的,一气之下,它竟跳到妈妈肩上扯她的头发!幸好管理员拿着木棒赶来吓走了那只猴子。

  再来说说山中滑雪吧!我以前一直滑的是旱冰,现在要滑雪了,我有点虚。滑雪穿的鞋与滑旱冰的鞋完全不同,光是穿鞋就花了我15分钟。我以最快方式走到穿雪板的地方找了一双合脚的雪板,拿了出来,上面还配了两根金属棍子。穿板子我用了大约10分钟才搞定。第一次我是走到最高处才往下滑的,这个第一次竟然是一路顺风的。接来的几次真的都没有摔跤。下山后,妈妈给我说:“你不愧是学过滑旱冰的人。”

  最后来说说山下泡温泉吧!灵秀温泉里泉池很多,有大的小的、有有颜色的、还有和游泳池差不多温度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鱼疗”池。那池里有一种小热带鱼,是灰黑灰黑的。只要人坐在池里不动,不一会儿小鱼就会过来啄你的皮肤。开头几次只要一有小鱼来啄我,我一痒就动,鱼就跑开了。后来,我适应了,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一会儿,手上、腿上,就有了一大群小鱼了。那些小鱼啄得我的皮肤还挺舒服呢!妈妈告诉我:这种小鱼是在吃我们身体上的“死皮”呢!

  真希望下回还能来峨眉山游玩这些很好玩的地方!

峨眉山作文10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就一起去峨眉山品尝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天下秀。

  经过了一番长途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山脚下的报国寺、伏虎寺。远远望去,伏虎寺屋顶是一个巨大的三尖角,走进伏虎寺,里面立着十八尊罗汉个个面相严肃,而站在他们中间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高大威严。

  沿着蛇形弯道向前行,我们来到了一眼小泉水旁,极目远眺,那一丝细流正沿着一条小缝隙往西流淌,发出“叮叮”的声响,好像是在向游人私语。一路上,常翠欲滴的亚寒带植物不断映入眼帘,不时出现一道瀑布,顺着绝壁流下来,仿佛青龙吐涎,激起一朵朵水花飞溅在山涧。好一幅青山秀水的风景画。

  来到清音阁,有限地*在小亭子里,凉爽又惬意;亭下是条小溪,更增添了清音阁的幽静,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流淌着,水里的小鱼儿跳着欢快的舞蹈,溪底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静静地躺着,水泡似一串串珍珠抛在水面上泛起微微涟漪,小径旁边顽皮开放的一朵朵小黄花又给溪流*添几分婀娜。

  峨眉山水秀天下,峨眉山的野生猴子更是与众不同,因为每天游客众多,峨眉山的野生猴子也成了见过世面的“老油条”了,瞧到了猴区,猴子们正和游客在纠缠,它们冲四处涌来,从屋顶上跳下落在索桥上、道路上、甚至游客的头上,一场抢劫开始了:只见猴子们蹲在一对挤眉弄眼的“吱吱”商量后便分头行动了,有的翻看游客的包包里长有什么好吃的,有的抢夺游客手里的食物、矿泉水,有的游客头上的帽子都被猴子拿走了,正在游客们惊恐万分有乐得其所时,管理员一声大喝,猴子们立即以迅雷不急眼儿之势牵住旁边的树枝“唰”地荡到对面的树枝上去了,还有那几只贪婪的猴子还不愿意善罢甘休在继续兴风作浪,管理员拿着棍子才降服地逃走了。

  峨眉山,风景秀美,景色宜人,美不胜收!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5)

——游峨眉山心得5篇

游峨眉山心得1

  2月4日,我和爸爸妈妈在雪中游览了四川峨眉山,别有一番特殊的感受。

  我们坐上观光车,道路两旁都是洁白而纯净的雪,我不禁赞叹,真是“北风吹雁雪纷纷”。纷纷扬扬的雪从天而降,像一条洁白的被子,把山头裹住了。

  下了观光车,我们便坐上了缆车。缆车发动了,一层云雾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模糊中依然可见峭壁上那层终年不化的积雪。

  下了缆车,我们徒步前往金顶。那湿滑的冰霜像是给石阶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毯子,让我们寸步难行。在“登山杖”的帮助下,我们成功登顶。金顶就在眼前,阳光温暖地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从上往下看,洁白的云海,连绵的山川,湛蓝的天空,整齐的瓦片,干净的石阶。“啊!”群山在脚下,白云仍在身边,蓝天就在头顶。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突然就想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这壮丽的山色震撼了我。

  站在普贤菩萨的铜铸下,在峨眉之巅俯视山下,云涛滚滚,气势恢宏,群山峻岭尽收眼底。

  我喜欢雄伟的峨眉山,我更爱祖国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

游峨眉山心得2

  去年署假,我和一些小伙伴、哥哥姐姐去了峨眉山,这是我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次旅游,我们付出了艰辛,拥抱了自然,收获了快乐,留下了贵憾!

  我们从清音阁入山,一路上小溪清澈见底,四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小螃蟹在小溪慢步,大蚯蚓扭动着柔软的舞姿……我们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不时的发出尖叫和惊叹声。

  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兴奋得不停地拍照,我们几个小伙伴却激动得管不住自已的脚,看见石阶就一个劲的往上爬,我们边爬边玩,不到十分钟,我们就把大部队远远的甩在身后,正在得意之时,我们也明显的感到脚有些不听使唤了,脚上好象被捆上了沙袋,每爬一步都很费力,我们的体力渐渐吃不消了,有些力不从心,前行的速度也慢慢的降下来了。我们来到一座亭子里歇息,我们解开背包,拿出食物互相分享,连喝一口水都觉得清甜得浸人心脾。之后眺望远处,白云缭绕,云和雾混在一起,在山间弥漫,像一张无边的面纱,把远处的山围起来了,只露出山尖,难道我是误入仙境吗?可在山之上,在云之下,怎能不叫人感叹?

  我们在亭楼休息了一会,又继续爬山。可一想到蜿蜒盘旋连绵不断的山峰,我们有点想知难而退了。可是山上还有更美的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更好玩的事等我们去发现呢!一想到这些,我们又鼓足勇气登到了息心所与朋友相会了。我们再次眺望,风景又是别具一格,云在脚下,我们感觉像神仙一样,能自由自在地腾云驾雾。照了几张相以后,我们向洗象池出发。

  到了洗象池,我们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坐地就倒。趟了十分钟,我们又继续爬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雷洞坪,这时我听到车子发动的声音,撒腿就跑,猜对了,还真是雷洞坪,我再次望了望外面—峨眉山成了“帽儿山”了,整个峨眉山只露出了山尖,山身全部被云海淹没,活象一顶顶的帽子。

  到了雷洞坪,我们又座缆车上金顶。缆车就象一个小火车箱,里面能融纳30多个游客,坐在缆车上,像坐火箭一般直冲云宵,许多游客发出阵阵尖叫。我仿佛成了“齐天大圣”在山间飞跃,在云中穿梭,一眨眼的功夫就到金顶了。下了缆车,上金顶去还要爬十几分钟才能到达,浑身的疲倦又卷土重来,我们再也走不动了,更别提爬了。

  “就差一步之遥就到金顶了!”这是当地一个叔叔的声音。但这里满地都是游额,有坐着的,有躺着的,倚着树杆、靠着石头……我们中的一个伙伴一屁股就地坐下,接着我们都向被传染似的,不约而同的御下旅行包、仍下拐棍,一股脑儿往地上坐,没想到这一坐不要紧,地上象有万能胶把我们粘住了,我们再也没有往上爬的念头,哪怕就是一步之遥。

  虽然我们最终还是没能上金顶,但是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把童年留下遗憾弥补上的.。因为我们认认真真爬了峨眉山,在爬的途中我们很快乐!

游峨眉山心得3

  暑假,舅妈开车带我和妈妈还有外婆及表姐一家人去峨眉市的峨眉山游玩。

  峨眉山海拔高3099米,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山路很陡峭,沿途树木茂盛,生物千姿百态。途中也会有野生猴群向游人抢食物,而且峨眉山还是佛教普贤菩萨的道场。

  我们首先来到野生猴区。那里的野生猴子有成千上万个,有的猴子在抢游人的食物,有的猴子在树上荡来荡去,还有的猴子在打架。那里的猴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怕,爱是因为猴子很可爱,怕是因为这是野生猴子,有野性,容易抓伤人。有一位大姐姐就被抓伤了,伤口有四厘米长,一厘米深。我和妈妈还有表姐准备过桥跟猴子照相的时候,心里特别害怕,不敢过去。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还是走过去了。拍照时,猴子站在我手掌上,感觉又痒又痛。

  我们看完野生区猴子以后,坐上缆车到达金顶。那里真美啊!金灿灿的阳光照耀着金顶闪闪发亮,上面有四头大象,顶上坐着普贤菩萨,她有十六个头。峨眉山金顶的四大美景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这一回我们只看见了云海。云海一层层的,非常厚,对面的山峰若隐若现,真神奇!

  峨眉山还有白龙洞和一线天等景点还没来得及去,只有等下一次再去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回成都,峨眉山的风景真是天下奇观!

游峨眉山心得4

  由于选择的`是轻松线路,所以今天大家起的都比较晚。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峨眉山。

  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爬山。峨眉山有四大怪:第一大怪是峨眉山的猴子可以当猪卖,第二大怪是:峨眉山的枯叶蝶可以当叶子卖,第三大怪是:峨眉山的蚯蚓可以当裤腰带,第四大怪是:峨眉山的青蛙会谈情说爱。今天我来这里主要是想看看第一大怪——猴子。

  可是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还没到猴区,就见到了两只一大一小的猴子,只是这两只猴子好像刚睡醒,见到我们理也没理就走了。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喊:“有蚯蚓!”我们急忙上前,只见一只有大约三十厘米长的蚯蚓在地上蠕动。紧接着,我们又看到有树叶般大的枯叶蝶。到了万年寺,寺中有个水池,我们在水池边拍了拍手,果然听到池中有像弹古筝像弹古筝一样的声音。

  又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野生猴区。在这里我看见了六只小猴子,还喂了它们呢。

  看望猴子后,我们原路返回,游玩峨眉山,我的四川之旅也要结束了。

游峨眉山心得5

  去年署假,我和一些小伙伴、哥哥姐姐去了峨眉山,这是我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次旅游,我们付出了艰辛,拥抱了自然,收获了快乐,留下了贵憾!

  我们从清音阁入山,一路上小溪清澈见底,四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小螃蟹在小溪慢步,大蚯蚓扭动着柔软的舞姿……我们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不时的发出尖叫和惊叹声。

  大哥哥大姐姐们都兴奋得不停地拍照,我们几个小伙伴却激动得管不住自已的脚,看见石阶就一个劲的往上爬,我们边爬边玩,不到十分钟,我们就把大部队远远的甩在身后,正在得意之时,我们也明显的感到脚有些不听使唤了,脚上好象被捆上了沙袋,每爬一步都很费力,我们的体力渐渐吃不消了,有些力不从心,前行的速度也慢慢的降下来了。我们来到一座亭子里歇息,我们解开背包,拿出食物互相分享,连喝一口水都觉得清甜得浸人心脾。之后眺望远处,白云缭绕,云和雾混在一起,在山间弥漫,像一张无边的面纱,把远处的山围起来了,只露出山尖,难道我是误入仙境吗?可在山之上,在云之下,怎能不叫人感叹?

  我们在亭楼休息了一会,又继续爬山。可一想到蜿蜒盘旋连绵不断的山峰,我们有点想知难而退了。可是山上还有更美的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更好玩的事等我们去发现呢!一想到这些,我们又鼓足勇气登到了息心所与朋友相会了。我们再次眺望,风景又是别具一格,云在脚下,我们感觉像神仙一样,能自由自在地腾云驾雾。照了几张相以后,我们向洗象池出发。

  到了洗象池,我们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坐地就倒。趟了十分钟,我们又继续爬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雷洞坪,这时我听到车子发动的声音,撒腿就跑,猜对了,还真是雷洞坪,我再次望了望外面—峨眉山成了“帽儿山”了,整个峨眉山只露出了山尖,山身全部被云海淹没,活象一顶顶的帽子。

  到了雷洞坪,我们又座缆车上金顶。缆车就象一个小火车箱,里面能融纳30多个游客,坐在缆车上,像坐火箭一般直冲云宵,许多游客发出阵阵尖叫。我仿佛成了“齐天大圣”在山间飞跃,在云中穿梭,一眨眼的功夫就到金顶了。下了缆车,上金顶去还要爬十几分钟才能到达,浑身的疲倦又卷土重来,我们再也走不动了,更别提爬了。

  “就差一步之遥就到金顶了!”这是当地一个叔叔的声音。但这里满地都是游额,有坐着的,有躺着的,倚着树杆、靠着石头……我们中的一个伙伴一屁股就地坐下,接着我们都向被传染似的,不约而同的御下旅行包、仍下拐棍,一股脑儿往地上坐,没想到这一坐不要紧,地上象有万能胶把我们粘住了,我们再也没有往上爬的念头,哪怕就是一步之遥。

  虽然我们最终还是没能上金顶,但是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把童年留下遗憾弥补上的。因为我们认认真真爬了峨眉山,在爬的途中我们很快乐!


《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3篇(扩展6)

——峨眉山月歌语文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峨眉山月歌语文教学反思1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

  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又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峨眉山月歌语文教学反思2

  《峨眉山月歌》与《望洞庭》写的都是秋夜景色,但又有不同,《望洞庭》侧重于写景《峨眉山月歌》侧重于抒情。

  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思”字,让学生自学古诗,并从古诗的字词入手,深入理解诗意,并抓住文中的两个比喻,做到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古诗内容,感悟情感,读好诗歌,体会秋夜思人的意境,也体会28个字的诗歌包含5个地名的不着痕迹的写法。

  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

峨眉山月歌语文教学反思3

  拿到一首诗,我们要首先注意三点:一要注意题目;二要注意作者;三要注意注释。对于题目,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找题眼,以题眼入手学诗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峨眉山月歌》中,以“月”为题眼。那么如何抓住“月”创设情境呢?我觉得如果用上这样的方式就很不错——

  师说:“月”在李白的诗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你能背几句吗?(生背)李白有一种“明月情结”,从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知,李白用天上的明月来寄托他的思念;从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知,李白有时把明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经过这一番谈话,学生们渐渐进入思考,心想:《峨眉山月歌》诗题中的“月”确实给了我们一种提示。再来了解了解本诗的作者李白。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行文自然流畅,夸张绮丽,喜好喝酒,并且酒后作得一首诗,被称为“诗仙”。学生心中想着这样一个人物,再看题目,他会作一首什么诗呢?了解了这二点,再来看诗意。谢冕先生在《诗论》中说:“我以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懂字面上的意义。”咱们的教学用书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山”“月”“江”,教师要激发学生看图,积累“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层峦叠翠”“一叶轻舟”等词语,并用这些词语描述在图中看到的景象,展开适当的想象。

  欣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诗歌的意境,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应该多多思考,在教学古诗时,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情境。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