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6篇

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6篇

教案设计 时间:2023-06-27 14: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6篇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6篇

篇一: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丙子年)2 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述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透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透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述、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资料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潜力。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吟咏、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2.正确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理解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雪》(课前板书课题),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蒋介石看到以后十分生气,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那么,《沁园春雪》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这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沁园春雪》是他的代表作。(翻)

 三、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1)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师配乐诵读,学生闭目静听,潜心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屏幕上的字音,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有困难吗(风骚作何解)

 2)、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3)教师强调字词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这首词,你喜欢这首词吗老师也十分喜欢这首词,想为大家朗读,能够吗教师范读(配乐范读诗歌)(激发学生)

 4)、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这首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同学们也想试一试要读出气势。(学生齐读)

 过渡:老师听到的是雄壮之音,感到的是豪放之情,可见这是一首壮词(板书:壮词)。那么,这首词到底壮在何处呢(学生答)壮在上阕的写景,壮在下阕的抒怀。(板书:写景抒怀)(翻)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后思考:

 (1)词作上篇主要写的是什么资料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2)诗人对雪景的描绘,有那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有哪些句子

 (3)本文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同学举例说明

 (4)下片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作者有何评价试品味惜的丰富含义。

 (6)你如何理解俱往矣的丰富含义,到底谁是真的英雄。

 (多媒体显示)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能对第(6)小题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可予以适当引导。

 6).品读语句,感悟艺术特色

 1.学生群众朗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的深长意味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不好为什么)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中的略输改为尽输,句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只识弯弓射大雕。(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诗人措辞的分寸感

 7).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词的写景议论抒情是如何结合的

 教师点拨:这首词熔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上片写景饱含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下片议论抒发诗人豪情壮志。

 四、感悟意象,探究情怀

 1、那么,景物如何之壮美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评学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举例(如果学生写的还能够就不必重复,也不必求全)

 ①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大地冰封凝然而安静;天空雪飘轻盈而灵动。(引导朗读词句)

 ②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雄壮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地之间。昔日波涛汹涌的黄河顿时被冰雪覆盖。(引导朗读词句

 ③群山与天相接,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愈发地高大巍峨,又如一条条银蛇舞动,高原上的山丘起伏连绵,似一头头白象在奔跑,它们是要和老天一争高下。(引导朗读词句)

 ④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须,等到之意。此刻是晴日吗不是。是大雪纷飞。由此可见,这是作者的完美的想象。应读出陶醉和向往之情。)

 综合同学们所描绘的画面,此刻我们能够想象展此刻诗人面前的和浮此刻诗人心中的是怎样的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景啊!(板书:壮丽的雪景)(翻)

 2、1000 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述过浑莽雪飞的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郁闷苦恼高洁清寒的诗人。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带到词句:千万里江山,长城大河)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他的感情充满喜悦,他的精神豪迈奋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翻)

 3、雪景是壮丽的,那么情怀又是如何地壮美呢(齐读下阕)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回答,先引到评论帝王)

 这五位帝王是英雄吗是,理由有三:一从史实来看(学生稍微阐述),二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见,三从惜字(美中不足)可见。

 可惜啊,惋惜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缺陷---只知武功,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文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弯弓射大雕代指武功)(略输稍逊只识可见对成吉思汗的否定大于前者,几乎是一种不屑的口气。)(引导学生朗读,从惋惜到不屑的语气)

 2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翻)

 联系写作和发表背景谈谈对风流人物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 1936 年 2 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发表背景:这首词发表于 1945 年 8 月,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作用心的努力。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如果学生说是毛泽东,先予以肯定,然后结合注释加以引导。注释: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功业,成立新中国,创造新的历史。)毛泽东当然是风流人物,而且是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这是人民的幸福,也是作为对手的蒋介石的悲哀。蒋先生可能也会仰天长叹:既生蒋,何生毛啊!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翻)

 这真是历代帝王竞自由,可叹赳赳欠风流。试问英雄今何在且看孺子占鳌头。胸怀天下,胸怀革命,胸怀人民,多么博大壮阔的胸怀啊!(板书:壮阔的胸怀)

 4、景是壮丽的雪景,怀是壮阔的胸怀,这就是毛主席的壮词,借壮丽之景抒写伟人壮阔的胸怀。

 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啊!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词来感受主席伟大的形象和主席诗词无穷的魅力。(翻)

 (时间允许,一生读,然后作评。最后齐读。展现我们盐中学子的风采)

 六、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流。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同样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在缅怀伟人的同时,让我们齐诵主席的诗句,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材反思

 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迈的情感并能透过多次朗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到达位本词所蕴含的感情。

 于是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安排了五次诵读,分别是教学刚开始的跟录音磁带的跟读;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带有感情的朗读;整体认识了上阕学做资料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并说明为何这样读,老师进行点拨后,全班群众诵读上去阕;分析完下阕资料,学生理解下阕所抒发感情后群众诵读下阕;全诗思想感情分析完毕,指出同学们才是未来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让同学们带有这种之后者居上的豪情再诵读一遍文章。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同学们确实透过多次阅读锻炼了自己的诵读潜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较好的到达了预期的效果。而且在诵读之中也透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一己体悟掌握了许多朗诵技巧,如想要更好的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感情,需要对诗人生平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有必须的了解;朗诵诗歌除了把握感情之外,还要学会停顿,把握语速和重音等,这样才能把诗歌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出来。个性是在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给大家介绍为何这样读的环节,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探究与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来的朗诵技巧,到达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课后反思了一下,了解背景之后的那次诵读是否需要安排还有待于商榷,文章写作背景对把握诗词情感是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诗词意思的状况下,仅仅透过写作背景能体会到多少思想感情呢毕竟有限!因此,最好是分析了文章资料后,在学生充分领悟到景语中所蕴含的情语后再进行诵读比较合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了传统教学对资料的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解释诗意为主的教授模式,尽量透过学生自己所读所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主要精神内涵。如在上阕教学中,了解了上阕主要描述的景物以后,就开始边读边阐明自己处理诵读的理由,这理由中也就饱含了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是一句双雕,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但是,我感觉自己在进行点评时候还不够机智,不够灵活,启发性还不够,这方面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加锻炼!

 另外一堂课下来,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一个问题提下去,很短时间后就开始找同学回答,没有顾及到一些程度中等偏下同学的感受,还没有等他

 们思考成熟便开始要求解答不利于学生系统、完整思考。这对于中等和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学习很不利,以后必须要多加注意,尽快纠正!

 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语文教学的天地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好学上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才能真正达向理想的境界,为此,我将在今后多听课,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努力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潜力!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透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状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资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职责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

 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

 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必须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十分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职责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在讨论中教师不能...

篇二: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园春 · 雪》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含义;

 过程与方法 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 教学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 教学 难点】

 】: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 课时安排】:1 课时。

 【 教学 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导入,播放作者毛泽东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毛泽东的认识,教师总结,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板书课题: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二、题解与背景 1、背景介绍

 《沁园春• 雪》写于 1936 年 2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2、复习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 初 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教

 师强调易读错的字音,如:分外(fèn)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

 2、学生齐声朗读读这首词,要读得正确,字正腔圆。

 3、提问,学习古诗词读准字音之后要干什么?(读出节奏)

 4、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请学生划分节奏,并找出需要重读的词语(千、万)。全班按照节奏再次齐读课文。

 5、学古诗词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三步是读出情感,请学生说出本词的感情基调(大气磅礴)。

 6、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出大气磅礴的感情基调,并请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来朗读,老师作出评价。

 三、细读品味

  (一)推敲词语 1、老师带领学生赏析上阙,从炼字的角度让学生品析“望”在文中的作用,引出“领字”。并强调“领字”在诵读过程中要重读并且读延长音。

 2、学生齐读“望”字领起的这几句。

 3、据此让学生找出下阙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语“惜”。

 4、 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

 赏析一词:我认为“

  ”一词好,好在……

 (二)揣摩赏析

 1.请同学们采用这样的方式自学:

  描绘一句:“

 ”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 了……

 2.学生发言,师合理指导引领。

 (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

 “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 ,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6)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三)描绘画面

  1、请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中的一处景色。

 例: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

 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2、让学生带着赞美,带着陶醉,再次齐读上阕。

 四、自读探究

 学生自读下阙,小组内讨论下面两个问题,并请小组代表陈述观点,教师点评:

 1、毛泽东对历史上这些战功赫赫的英雄持怎样的态度? 2、他评价这些古代英雄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其中“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评,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惜”字可看出包含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一一做了贬谪。

  2、此人评古论今,意为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

 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五、背景拓展

 重庆和平谈判结束后。1945 年 11 月,《沁园春雪》发表后,在重庆引起轰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国。蒋介石看到后十分恼火,为了把毛泽东这首词压下去,安排御用文人写词反击,可惜徒劳无功。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 50首,这在我国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首词的发表,对改变当时共产党的文化形象立下大功。

 六、总结朗诵

 1、几十年前,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用革命精神奠定了我们如此强大的祖国,时代在进步,试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风流人物应该是谁?(学生:我们自己)

 2、同学们,毛泽东望的岂止是北国风光啊!他望的是祖国的万里河山,他望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他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希望祖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也能“分外妖娆”。

 3、全体起立配乐再次诵读《沁园春·雪》 七、布置作业:

 1.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写出简单的赏析。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句或几句词,表达你对祖国的一份真情。

 【 板书设计

 】

  沁 园春

 雪

 毛泽东

  视野

 “望”千万里

 “惜” 古今

  大气磅礴 【 教学反思 】:

 毛泽东的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我让学生学习这首词反复诵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老师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带领学生通过品味用词的精巧、品味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同时,运用想象用文字描绘上阙的画面,给学生想象的机会,便于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词的魅力,下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

 究赏析,将炼字、赏析的方法活学活用,让学生学会独立赏析诗词的方法。

篇三: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市银丰学校“RQE”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组

 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 《沁园春雪》 时间 2015.9 主备人 裴玉娟 审核人 张民 使用人 九年级语文教师 课型

 新知学习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新诗的文体知识及诗歌阅读的要点。

 2、积累字词“沁园春、 莽莽、 素

 裹、 折 腰、谦

 逊 、 风

 骚、 妖娆

 、分外、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词语。

 (二)能力目标 1.诵读诗词,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2.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会赏析诗词的语言。

 3.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学习鉴赏诗词。

 (三)情感目标 感受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气势。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问题 重点:诵读、品读诗歌。

 难点:理解“惜”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教学 准备 1.教师准备三个学习工具单、多媒体课件等。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作品等。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解读目标(3 分钟)

 竞赛交流雪的诗句,导入。

 解读目标 1.诵读诗词,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2.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会赏析诗词的语言。

 3.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学习鉴赏诗词。

 学生听记,简单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达到的标准。

 ①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②明确并解读本课学习目标。

 唐山市银丰学校“RQE”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组

 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教学方案设计 二、检查预习诵读感知(10 分钟)

 1、 欣赏名家朗读 2、 投影出示重点字词。并引导学生交流易错字。

 3、 通过阅读《怎样读诗》你觉得读诗应从哪些地方入手。

 4、 交流背景信息。

 5、 指导诵读 6、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上下阙内容 2.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 学 生 集 体在 练 习 本上书写。

 2、 从 解 读 诗歌的意象、诗 歌 中 比喻、象征的内 涵 、 用“猜测”的穿 透 力 透过 诗 歌 表层 的 虚 写把握主旨、结 合 写 作背 景 和 诗歌 常 识 等方 面 来 读懂一首诗,同 时 注 意品 味 诗 歌精 粹 的 语言。

  1 注重书写,落实目标 1。

 2 明确诗歌阅读的关键点。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7 分钟)

 问题1上阕写景时用了哪些方法,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抓词语、品修辞、析手法)

 问题 2 下阕诗人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从“惜”可见作者对他们什么态度? 问题 3. 品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含义。

 1.独立阅读:自读诗词,认真思考问题。在课本上圈点批注,在问题解决评价单上书写关键词语。

 2.合作探究:组长负责组织,要求小组成员人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科长组织本组成员将①依托问题 1,引导学 生 找 出 关 键 语句,理解上阕写景的方法,紧扣目标2。②依托问题 2、3,引导学生大气磅礴的意境,紧扣目标1、3。

 唐山市银丰学校“RQE”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组

 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教学方案设计 各自的观点进行汇总,以达成小组共识 四、展示交流,多维互动,有效指导。(10 分钟)

 ①教师引导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交流。

 ②对展示情况给予实施、客观的评价。

 ③引导学生适时纠错、补充、提出不同见解等。

 1、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延伸; 2、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质疑、补充。

 教师在小组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使对文章的感悟更深,理解更透。

 指导方法:从解读诗歌的意象、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用“猜测”的穿透力透过诗歌表层的虚写把握主旨、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常识等方面来读懂一首诗,同时注意品味诗歌精粹的语言。

 问题①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像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问题 2“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 各小组代表展示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并积极思考及时补充、质疑、提出不同见解等。

 注:展示交流时讲清楚思维过程与方法、关键信息点、答题技巧、答题内容、文本中的依据等。

 学生谈独到见解时(注意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文章),如果其他学生不苟同的话,可以进行讨论,充分地活动起来。

 通过自学、合学,小组成员学会赏析诗句,品析诗句的含义。

 唐山市银丰学校“RQE”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组

 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教学方案设计 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问题 3 主题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雄壮宣言,是全词主旨所在,是点睛之笔。

 五、比较阅读 5 分钟 1、《沁园春 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展示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意境是否相同?

 2、通过这两种意境你能读出抒情主人公内心不同的感受吗? 前者展现的是诗人豪情满怀、指点江山的激情;而后者却是孤寂冷清、清高孤傲的内心独白。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结合背景体会两首诗的意境。

 通过文本的比较阅读,把握诗歌意境。

 六、写法总结,归纳提升。(3 分钟)

 ① 多种手法,描绘北方壮丽雪景。

 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拨。

  ①在书上写一写本文值得借鉴的写法。

 ②班内交流。

 ③达成共识,完善笔记。

 总结写法,为写作打基础。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思想。

 七、达标检测,当堂反馈。(7 分钟)

 课时练:自我检测《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 ①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②出示答案,指导互判。

 ③统计得分,当堂反馈。

 ④共性问题,拿出解决方案,集中解决。

 ①合上书本,正规考试。

 ②互判或组长代批,交流并改正错误。

 ③汇报得分及错误情况。

  训练题目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

 唐山市银丰学校“RQE”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组

 教得轻松

 学得愉快

  教学方案设计 ⑤学生表现小结。

 ⑥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作 业 设计 思考: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联想到了 21 世纪的当代中国创出了哪些举世瞩目的业绩? 板 书 设 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北国风光

 万里雪飘

 (总体写)

 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山原

  实

 写 看

  须晴日

  虚

 写

 (具体写)

 抒情 :

  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教学反思

篇四: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春·雪

 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雪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3、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4、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重点 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难点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雪,是我们较常见的自然景物,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或庄或谐,各有千秋。有唐代张打油所创的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有岑参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特瑰丽,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奇与壮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体会一下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 .雪》!

 2.作家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简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

 3.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 1936 年 2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准备学习笔记

 与教师互动

 引出课题内容

 让 学 生 了解 作 家 作品

 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 年 8 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还是一位才情超迈的诗人,他以厚实的文学修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表现青春意气、爱情悲欢,表现英雄壮志、大同理想,其作品善于灵活用典、点化前人旧作,形象丰富生动,意境雄浑,读懂了毛泽东的诗词,就读懂了 20 世纪中国那一段悲欢离合的历史,也就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它所传承的文化。

 4.关于词的小知识 词是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

 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 114 个字,分上下两阕,上

 阕 13 句,下阕 12 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讲授新课 1.播放朗读文件,听录音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读准字音 沁(qìn)园春

  莽(mǎng)莽

  素裹( guǒ)

 原驰( chí)蜡象

  妖娆(ráo)

 竞(jìng)折腰

 稍逊(xùn)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一代天骄(jiāo)

 (2)理解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妖娆】娇艳美好。

 2.朗读节奏划分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课文感知】

 【 感 知 课文】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课文朗读 反复两遍,注意体会:沉稳大气,注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慢,音要重,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

 3.划分层次 明确:全词分上下两片(两阙)。

 上片: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 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 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师生互动,课文探究】

  【 初 步 探究】

 下片: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 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 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走进文本,上阕分析 认真阅读词的上片,看看作者是从什么写起?重点是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先思考,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词的上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着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实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虚

  )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特点: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6)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a 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b 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c 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示例: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妖艳多姿!

 (8)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

 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先总写,后分写。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5.走进文本,下阕分析 导语:祖国大地,地灵人杰。作者要歌咏不止于此。作为一代领袖,他心系苍生。面对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他不能只是寄情山水,必定另有所托。下面我们继续读下去。

 (1)问:下阕重点写什么?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历史人物,重点是几位古代帝王,这都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下阕可以分三层。具体来分析如下:

 一层:巧妙过渡:祖国河山是这样美好,引得古今英雄竞相为之奋斗,自然引出下文。

 二层: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长于“武力”,短于“文治”。

 “俱往矣”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三层: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和创造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

 (2)提问:由多娇江山产生联想,自然过渡,写到

 了哪些内容? 写到了无数英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英雄人物们有什么共性?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你知道他们的历史事迹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御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

 (5)提问: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惜” (6)“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

 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

 “略”、“稍”、“只识” 等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7)“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束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10)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评古”是为了“颂今”。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引导深入,提 高 自 学能力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2)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6.自主探究 (1)1.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洁白? 明确:

  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精练、极富形象、饱含感情? 明确:

 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

篇五: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园春·雪》教学设计

 毛泽东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情感态度方面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能力方面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2、领会上下阕写景议论抒情的关系,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了解毛泽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板题】: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二、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介绍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 年 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如:分(

 )外妖娆(

 )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五、新课讲授: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教师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提问:这 3 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明确:这 3 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加黑的词均板书,下同)。“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这 3 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

 3、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提问:“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惟”就是“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6、提问:“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顿”是“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这个“顿”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7、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8、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

 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9、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作业布置】:背诵上阕 【板书设计】: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总写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实写 详写

  望:长城、黄河、

 山脉、高原 虚写

  看:红装

 素裹

篇六:沁园春雪的导入设计

园春 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词的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复习上节课内容,作者和写作背景,全词上下阙内容 2、 检查字音 ①(

  )外妖娆

  ( A.fēn

 B.fèn )

  ②竟折(

  )腰

  ( A.zhē

 B.zhé

 )

  ③成吉思汗(

 )

  ( A.hán

 B.hàn )

  ④数(

 )风流人物 ( A.shù

 B.shǔ )

 ⑤还看今朝(

  )

 ( A.zhāo

 B.cháo ) 二、

 整体感知 1、 听示范朗读 体会全词感情 2、 按要求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a.读音准确、 咬字清晰 b.注意节奏、停顿正确 c.把握文章基调

 感情充沛 三、 合作探究 1. 写景之“妙” 明确:写作方法独特: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修辞手法多样 :比喻 拟人 对偶 2.过渡之“妙”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再一次赞美祖国山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指出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两句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评古颂今之“妙”

  明确:一个“惜”字意味深长: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的雄才大略,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

  “惜”中含贬,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的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坚定信

 念。

 4. 三“妙”合一 本篇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阙即景生情,下阕寓情于议。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 课堂小结

 全词写景、议论、抒情各有特点又能有机结合,使得整首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和对当代风流人物的赞扬,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五、 拓展延伸 1、 你最喜欢哪几句?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2、 联系“中国梦”说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国家有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六、 课 堂 小 测 1、《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

 )年 2 月,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

 2、给加红字注音:成吉思汗(

 )

 3、解释加红的字:须晴日(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4、选词打“√”:山舞银蛇,原驰( 腊

  蜡 )象。

  江山如此多( 娇

  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这首词上下阕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使其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

 ),议论、抒情是写景的(

 )。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习指导》本课习题

  板书

 :

 《沁园春 雪》毛泽东

 写景——(辽阔壮观

 美丽娇艳)—热爱 赞美 议论——评古颂今——揭示主题(歌颂 赞扬 坚定信念)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