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现行的、习惯的中考制度必须改革”

“现行的、习惯的中考制度必须改革”

规章制度 时间:2023-07-28 14:10:06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2012年1月19日,受罗崇敏厅长委托,王建颖副厅长应邀参加云南电视台“96128民生最热线”访谈,回答了主持人及观众的问题。本刊摘编王副厅长对初中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回答,以飨读者。

问:昆明中考科目由原来的7门增至11门,是减负还是增负?

答:首先,应明确三个问题:

第一,中考改革不仅仅是昆明市,全省16个州、市都按照省教育厅2009年云教基34号文的安排,全面推进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第二,初中开设的11门课程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学习的11门课程,是学业水平考试;中考7门是选拔性考试,此11门非彼7门,进行学业水平考试之后,不再组织中考,因此,中考科目由7门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三,中考改革只是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主要有3方面的内容: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

其次,增负还是减负,应该辩证地看:

学习有一定的、合理的负担是正常的,减负是要减轻学生多余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每一位初中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达到学习的基本的要求,是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承担的必须的学习负担,这就是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而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进行筛选,有些学校、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围绕所谓的考点,进行机械的训练,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要坚决减下来的负担。

问:中考改革会不会加重中等成绩考生的压力?

答:首先,所谓“中等成绩的考生”是基于简单地用过去的中考成绩对学生进行的习惯性分类,这个概念是不科学的。一方面,我们不能把学生都训练成考生,学生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间的人际交流,学习也不能完全为了考试,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可能在中考这7门课程的成绩不如另一些学生,但是,在体育上、美术上、音乐上他们可能有特长,在过去中考不考的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生物等学科上有优势。如果仅以7门中考课程成绩,就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就有违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后,这些学生不是增加了学习压力,而是拓展了展示的空间,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特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所有学生都能够平等的、健康的、自信的、快乐地成长,这正是教育要追求的目标。

问:云南省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革?

答: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教育部的部署,《纲要》的要求。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部署了中考改革工作,2005、2008年又作了进一步要求。一些省、市、区积极进行了改革试点,如:山东、重庆、黑龙江、广东等。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有明确要求:

在第一章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在第四章中指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在第十一章中指出:“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在第十二章中指出:“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

第二,改革中考现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考全称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也称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评价方式和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正如教育部在教基〔2002〕26号文中指出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中考对初中教育教学的副作用日益凸现,中学教学应试教育氛围浓厚,素质教育难以推进;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群体性偏科;学校与教师围绕中考题型、考点标准化训练学生,个性与创新被禁锢,学生心理与课业负担过重。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云南省近几年普通高中招生23万人左右,约占初中毕业生的三分之一,中考实际上只是为了选拔1/3的普通高中学生。初中的教学围绕上普通高中的1/3学生转,三分之二的学生为三分之一的学生陪读、陪考。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国家课程规定应该学习的课程,由于中考不考,学生该学而没有学,中考要考的课程,由于机械化的应试训练,导致学生拼命学的也没有学好。中考不考的科目,在部分学校存在教师未按规定配齐或不开课的现象,部分学校虽然配齐了教师、开齐了课程,也还存在教师和课程边缘化的现象。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与现象,完全偏离了初中教育的目的与目标,究其根源,应该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上。

另外,现行的中考科目重理轻文,违背了课程方案的要求,违背了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需要。2010年云南省全面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是“普九”后时代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门应该向党和政府、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合格的义务教育,我们的义务教育质量如何,不是单纯用几个600分就能衡量的。

第四,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这多年的情况看,“穿新鞋,走老路”的呼声不绝于耳,主要原因也是由于评价制度改革滞后于课程改革,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推进。

第五,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为了从源头上减负。长期以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一直是基础教育的不变话题,一些阶段性的成效也难以长期巩固。2009年初,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监察厅、云南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并向各州、市派出了检查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但在暑假期间,还是有少数泞违规补课,为什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呢?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质量观、评价观密不可分。教育内部与外部存在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教师、学校的倾向与做法,习惯于通过考试把学生分为好、中、差,按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一些学校违背教育规律,围绕中考的种种应试教育的做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所以,现行的、习惯的中考制度必须改革。

问: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现阶段有什么成效?

答:我省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取消中考”,而是全面改革考试性质、方式、内容,全面改革对学生、教师、学校及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内容,全面改革与完善高中阶段招生体制与机制。通过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体系,引领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引导学校和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全面健康成长;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最终使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教真育爱、公平公正的轨道。

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2010至2011年6月的一年多的时间,全省初中学校新增计算机56 000多台,新增生物、地理、历史、信息技术教师占初中新增教师的三分之一,基本开齐了国家要求的所有课程,基本开足了课标规定的课时,从根本上扭转了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群体性编科现象,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文章来源:《云南基础教育工作前沿·视点》,标题为编者加)

责任编辑 李配亮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