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2023年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9 15:50:33 来源:网友投稿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第1篇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1靠规范促进健康快速发展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供大家参考。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共16篇)

  业地位不对等,在价格制定.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重大问题上缺少对话谈判能力,有时遭受损害也无能为力。对大中型龙头企业而言,直接与农户打交道,管理成本高,监督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措施难以落实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间环节主体缺位的情况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眼光的龙头企业开始牵头成立或参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合作社一方面与龙头企业洽谈签订供销协议,帮助社员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积极谋求合作社共同利益。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合作社成员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二)基层供销社着眼于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和推进二次创业,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和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效推进,供销社系统逐步走出低谷。从牵头.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入手,进一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已经成为供销系统的共识。从调查看,供销社已经成为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带动力量。***大有花生生产合作社是由***供销社牵头,并以经营设施.场地.资金等方式出资与当地农民共同组建。目前,已发展社员268户,建立起花生种植基地1680亩,年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社员年增收入150多万元。

  (三)“村两委”成员着眼于为村民办实事,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两委”成员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主导产业,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些合作社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村支书与合作社理事长一人兼。村支书兼任理事长后,带领农民搞专业生产,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党的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机统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创新。***清风寨山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姜庄新胶苗木专业合作社.***市凌河镇新儒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都是这种模式,3个村的农户人均年收入都比入社前增收3000元以上。

  (四)一批农村能人着眼于“抱团闯市场”,积极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购销大户.加工大户.种养大户.经纪人等信息比较灵通,市场运作经验较为丰富,且有一定积累。他们对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运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也最为迫切。***市王封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是由一个购销大户发起成立,经过一年运行,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63户,实现销售收入850万元,创汇30多万美元。***玉元蛋鸡专业合作社,是由养殖大户带动起来的,现已发展203户养鸡户入社,社员户比非社员户年人均纯收入高出__多元。

  二.做法与措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得益于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近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工作思路。***明确提出了“创新模式.膨胀规模.注重规范.加快发展”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思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农业优势产业振兴.区域化布局结3合起来,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辐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在工作重点上,重点抓好合作社培训.示范社培植.联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合作社数量得到较快增长.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机制得到有效创新.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的目标。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和目标,统筹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长期规划***中部平原以发展优质瓜菜.专用粮等高效作物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区以发展畜牧业和优质果品生产,突出发展畜牧业和高档果.专用果及大棚果.小杂果生产;北部沿海地区以发展渔业.名优特水产品设施渔业和创汇渔业为主,力求每个县市区都能围绕各自产业优势组建起特色鲜明的合作社集群。

  (二)强化指导服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膨胀。

  一是加强培训。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迅速催生一批新的合作社,年底市农业.财政.工商等部门启动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工程,对有意兴办合作社的农村能人.经纪人.种养加大户和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进行了分期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搞好考核落实。培训结束后,市农业局组织经管部门制定并落实了具体考核办法,及时跟上指导.督查。各级经管部门发挥县镇经管机构和人员的优势,采取包靠制度,全力搞好指导和服务。

  三是注重典型示范。全市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年,为加快合作社发展,加大合作社金融支持,市农业局.工商局.财政局.民政局.农村信用社联社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两个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加快合作社发展,促进合作社壮大提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档次,市财政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对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给予财政资金扶持。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围绕建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新机制,利用我市在合作社登记注册方面政策突破的优势,结合综合配套改革提出的目标要求,出台考核办法,加快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并加大指导规范力度,帮助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目前,全市共注册登记联合社16家,涉及蔬菜.水果.粮油.养殖等多个产业,有165家合作社加入了联合社,社员

  1.6万人,带动农户5万户。

  三.问题与困难一是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社员很难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利益连结机制不健全,连结不紧密,一些合作社与成员尚未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带动能力不强。***作为农业大市,是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尽管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三是扶持力度不大。近年市级财政安排的年度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很不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金融支持政策不够明晰,合作社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合作社组织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大型超市的门槛比较高,各种收费名目繁多,缺少农商互动的扶持政策。在合作社登记方面,个别地方还存在变相收费问题。

  四是优秀人才短缺。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少,真正清楚合作社如何规范运行的人少,大多数人对如何办好合作社仍是雾里看花。一些普通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性质.地位.作用认识模糊,甚至把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大锅饭”.“大呼隆”联系起来,影响和制约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四.思考与建议建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财政资金19万元,市财政资金3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08万元。投放到土建工程投资67万元,建设防护林网20万元,水利设施21万元,其他5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园地开垦.整理30000,建设无性系茶叶设施栽培大棚36个,面积28000,购置无性系茶叶苗50万株,购置黑松.侧柏苗木等

  1.8万株,修路1千米,建设水囤1座,埋设管道2600米,新建大口井1眼。主要成效一是经济效益实现茶叶年产量近

  2.3万公斤,年销售收入180余万元,利润81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形成“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茶叶生产格局,提高项目区及周边茶叶种植户的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对加快当地无性系茶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开展以来,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同时辐射带动500余户茶农发展无性系茶叶近千亩,实现辐射带动收入近200万元。

  三是生态效益项目实施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技术规程操作,减少了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良好生态效益。(2)莒南县年润盛蔬菜专业合作社400亩日本丹波大黑豆原种繁育基地改建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省财政资金

  13.5万元,市财政资金

  1.5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51万元。投放到土建工程投资

  73.3万元,设备投资0.7万元,其它2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改建黑豆育苗繁育设施大棚22个,购置良种黑豆__公斤,购买仪器3台套。主要成效一是经济效益实现年亩产305kg,实现年销售收入305万元,净利润100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为项目区周边提供直接就业机会近300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黑豆近800亩,带动增加销售收入120余万元

  (3)莒南县年新叶农民专业合作社0.3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情况该项目总投资41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304.74万元,农业措施投资

  57.71万元,林业措施投资31万元,科技推广5万元,项目管理费

  17.55万元。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60万元,省财政资金118万元,市财政资金12万元,项目区乡村自筹资金26万元。建设内容一是水利措施开挖沟渠

  21.2公里,维修蓄水池及场地平整1座,塘坝2座,埋设PVC管道16公里部分主管道采用PE管),建出水口209个,新建电管站4座,建设输电线路3km,新建拦水坝1座,河道治理500米,建桥涵建筑物120座,其中生产桥4座.过路涵20座.进地涵96座。

  二是农业措施新修田间主路8公里,田间支路

  3.4公里,土壤改良1000亩,苗木基地补土1000亩。

  三是林业措施栽植侧柏18500棵,松树1500棵。

  四是科技措施技术培训及资料1500人次/册。

  主要成效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改善本项目通过实施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等措施,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形成了标准较高的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加。经过开发,耕地基本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规格化高产.稳产农田,加快了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土地.道路和周边的环境得到了统一规划改造和综合治理,不仅形成农田园林化的新格局,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区域内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美化了田园,优化了环境。同时通过运用农业先进实用新技术,使农药.化肥的残留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和谐统一,项目建成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500亩,年节水量60万立方米,项目区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21提高到26。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增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了农田水利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除涝面积达到100,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3万亩。改造完成后,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发前的0.7,提高到0.9。通过项目的实施,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21提高到26以上,有效地调节田间气候,减轻农业自然灾害,起到了保水.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气候,起到了优化美化的作用二是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在原有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新增黑松种植面积500亩,年新增种植业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内农产品产量将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

  三是社会效益推动了项目区科技进步。经过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等技术,为项目区农业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的科技成果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水利方面通过推广应用,使项目区实现了节水化灌溉。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培训农民技术人员,使农民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如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促进了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项目建设可以辐射带动项目建设乡镇及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示范带动.可以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居近1000余户,增加农民收入__万元。同时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实施一条龙服务,服务面积大.范围广。

  三.我县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度不够完善,内部建设亟待完善。

  一是扶持合作社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模式办法实施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支配,财政投资不能完全发挥效益,应当尝试将项目实施权利完全交付给合作社自己来完成,合作社

  根据自己的实情,合理落实完成通过招标实施模式不能完成的需求。

  二是有些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制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

  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已进行注册登记,但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不能在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在271家合作社中,理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活动正常的不到一半。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二)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农业开发扶持合作社项目,对于科技措施的投入太少,农民专业技术培训落后,形式单一,没有足够资金形成科技支撑。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且多数专业合作社实行生产.销售全程综合服务,属于初级的农产品生产。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经营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明显。

  一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我县专业合作社大多数的产品是食用菌.粮食.蔬菜.竹木等农产品,但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并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附加值较低,影响了经济效益。

  (三)品牌意识不强,阻碍高位发展。品牌战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从产品质量竞争上升到形象竞争的新阶段,着力打造品牌.商标.包装.信誉等无形资产形象,显得分重要,其中品牌战略尤为突出。全县271家农民合作社中只有6家合作社的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大多数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获利能力不强。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普遍较低,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扶持力度不够大,合作社自筹资金比例太大,指标难以落实完成,财政投入资金比例数太少,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基础较差,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短缺,自身的资金积累非常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成员缺少有效抵押物,目前全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较多地以土地抵押,用资金入社的成员偏少。惠农贷款只有少数农民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除蚕桑专业合作社给予了少量扶持外,其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享受过资金扶持。特别是在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我县还没有把这些经营领域纳入到合作经济的范围,在税收.用电.用地.用人方面也没有优惠政策。另外,土地流转难也制约了产业规模发展。

  (五)缺乏专业人才,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合作社内部成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需要。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条件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来,人才问题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不灵.技术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政策引导。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民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农民成员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办要积极深入到乡.镇.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中去,通过召开座谈会.动员会,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好政策.好措施,让广大群众了解农业开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作用.运作形式,达到相关部门了解.经办服务机构掌握.农民群众熟悉的效果。

  (二)经营扶导。按照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政策要求和部署,深入合作社,积极指导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其组织运行行为。帮助合作社开展多种培训活动,加强对合作社理事.监事会成员和社员的技术.管理和合作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和帮助社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新形式,鼓励大型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导到专业合作社之中,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走“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民合作社大型农企”.“农民合作社品牌”的发展之路,实现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三)突出地方特色,力求加快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以做大做强.培特培优,根据莒南农业开发产业现状,以草莓.茶叶等优势产业为目标,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组织化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大小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联合社或行业协会,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加速全县同类合作社的整合,增强实力和带动力。加快组建全县的草莓.茶叶等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主导产业合作社,既强调打破村与村的界限.打破乡镇界限,更多地带动本区农民,又鼓励实现跨区域联合,努力使某个甚至更多的单项产业合作社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龙头。帮助合作社争取农业开发资金和政策支持。要稳步推进“现代农业”,树立诚信理念。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创效高.信誉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经纪人,组织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订单农业”,为农产品流通架起“经纪桥”,铺好“订单路”。

  (四)发挥合作社项目资产移交及工程运行管护优势。

  发挥合作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优势关键在于明晰项目产权,确定管护主体。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投入物化为资产后,产权很难界定,项目财政.自筹资金的投入,一旦转化为农业基础设施,资产形态就混为一体,但在产权的关系上不可能将一个建筑物的产权分解成几个部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

  根据实物的运营作用及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分级,明确产权主体。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实行分类分级明确产权。如排灌站.干支渠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明确为合作社资产;固定渠.田间林网等分散型农业基础设施应明确为社员资产;在产权的管理上,属于比较集中资产的,可由合作社集中统一管理,属于分散性质资产的,由合作社成员管理;这样,层层明确了产权,也就明确了管护主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长期发挥效益,关键在于建后管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合作社项目社员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体,提高社员的管护意识尤为重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员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宣传和,以项目区建设前后效益的对比,以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增强农民管护农业开发资产的自觉性,在项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