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逻辑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逻辑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5 1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达到社会需求的有效程度。教育质量工程是由教学质量计划、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所构成的。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是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进行教学质量的策划,制订培养方案并为此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和质量监控,严格考核考试及改进教学。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逻辑

[作者简介]李春明(1963- ),男,四川高县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四川宜宾64400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08-0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正经历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而质量型增长转变的关键是内涵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①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就是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的构建,以及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

质量通常指对事物、物质、产品好与不好、上乘与低劣的概括性综合评价。人们普遍认为,质量的核心是指事物、物质产品本质属性、特征和基本功能、作用的集中反映和达到的有效程度。关于质量有很多种定义,除了物理学的解释外,其余的关键是因为质量是一种价值观范畴。②说明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对质量的认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反映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取向说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内涵认同“质量就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③。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就是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其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其标志就是学生稳定的就业。但这是一种外控的质量标准,在质量管理中必须将其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内控质量标准,就是将其体现在课程标准包括理论和实践标准或知识和技能标准上。

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学质量是通过一级指标——教学效果来评价的,它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即知识能力素质和就业与社会声誉。④这指的是质量的内控标准和外控标准。如果学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紧贴社会要求,符合行业的国家标准,并且过程监控是科学而严格的,那么内控标准和外控标准就实现了统一。此时,内控标准是质量的内涵,也就是美国州立学院和大学协会在《大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中提出的:一所大学或学院的质量应基于学校达到其自定目标的有效程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除着重学生的技艺、能力培养外,还应看受教育个体依据不同个性特征所努力达到的水平程度。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的构建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责任主体在学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高等学校内部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高等学校外部的许多因素,但归根结底,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⑤高职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⑥没有管理,系统将循从结构耗散规律而处于低水平平衡上,质量是控制系统向高水平平衡发展即实施管理的结果。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指出,就质量管理的实质而言,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可以概括为“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⑦。借鉴这个理论,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为教学质量计划管理、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改进。

1.教学质量计划是指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和构想实现质量的途径。根据质量管理理论,质量首先是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出来的。要使一个组织实现高品质的成效,关键是要进行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人员职业化的建设。工作标准化就是指定课程质量标准并以此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管理科学化是指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人员的职业化是指教师能有效促进教学结构向学生学习结构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教学质量控制是指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再好的产品设计没有规范和严格的操作作为保证,也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降低质量的期望值。教育管理学研究认为,学校的教育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为依据的工作过程质量,二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为标准的“产品”质量⑧。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观点,保证质量实现的关键在于过程。对过程进行监控是教学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包括建设和运行教学管理指挥系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信息发布与反馈体系、教学纠偏机制等。

3.教学质量改进是指教学考核考试、对结果的分析判断及对问题的解决。任何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要按照设计标准而制定的质量内控标准进行检验,以评价质量实现的程度。考试考核是教学质量自我检查的重要形式。通过考教分离制度、统考会考、考级考证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等,可以基本反映教学质量的终极结果。再结合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就能全面反思教学质量管理并加以积极改进。

三、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

学生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又是其产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产品质量有一个从形成到实现的过程,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品的质量。”⑨高等职业教学管理的任务是建立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实践型教学体系,即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根据朱兰的质量螺旋模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应是: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进行教学质量的策划,制订培养方案并为此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和质量监控,严格考核考试及改进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1.按社会需求及培养目标确定质量标准。(1)根据当前和将来市场的需求定专业设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与建设发展是学校的重大决策,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论证专业设置的外部因素有:行业政策分析、行业准入分析、行业规模分析、人才市场就业分析、专业布局及竞争性分析等。分析专业设置的内部因素包括:专业对应产业岗位群的独特性、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建设的投入与效益周期、所建专业能否带动或有利于其他专业共同发展等。只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都达到了一定的可行性,专业才能设置,专业的发展才有希望。(2)根据行业的人才结构定培养规格。在一个行业内,人才结构是按层次上的高级、中级和初级人才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实用人才,处于人才层次结构的中间部分,是工程型人才和初级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纽带。因此,每个专业必须找准人才培养的层次标准在具体行业的体现。(3)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定教学内容。一是从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出发,根据专业预计覆盖的岗位群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得出岗位所需的能力目标,构成教学计划的总纲;二是根据能力目标组合内容。由于能力是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要根据能力分析表进一步分析得出形成每项能力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并根据内容结构进行教材开发。

2.按实践性教学体系制订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就业导向教育是针对未来岗位的教育,具有特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界定。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按照实践型教学体系的要求,制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原则,按能力培养线索整合或开发课程并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作为以工艺流程、职业技能等为主体的能力教育,应根据能力要求的应知应会的逻辑关系和性质,整合成全新的课程,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思想、“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设计原则。职业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传授给学生能够进行职业行动的相关知识和意识。教师应根据行业生产技术的最新应用,适时开发体现新知识、新技术的课程,即“用明天的技术,培训今天的学员”。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和品牌课程建设的地位异常重要。精品课程是相关专业的主导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⑩。同时,还要根据教学规律安排教学。教学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或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特点。不同的专业应根据专业结构合理选择课程运行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主导教学进程。同时,对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程、社会实践等应有科学的设计,应在教学进程上得以体现。

3.按实践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和监控教学过程。实行完全学分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满足教学需要的资源,是保证高等职业教学计划达到严格执行、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质量方向的前提。(1)实施实践教学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生的“四自主”为核心,它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能实现管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人尽其才,合理规划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从而使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多样化、适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学分制实现了有特色的培养目标和个性化方案的结合,即培养方案是指导性的,最后的计划是个体性的,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2)教学改革与教学手段要符合时代的特点。教学改革是质量实现的保证。教学改革决不单是某堂课教法的改革,而应首先是教学观的更新,教育主张和教育信念的重塑等;其次是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授课方式的革新。教学中应大力采用现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网络教学法、技能目标教学法等,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要倡导能力教学体系下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因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3)教学资源要满足过程实现的需要。关键的资源主要是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分别集中体现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上。第一,师资队伍。质量管理首先要抓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各类人员的素质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人是质量建设和质量管理中最活跃与最关键的因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主要途径是:在为教师设计成长历程,建立进阶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鼓励教师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作,辅之考取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送培、跟师进修、老带新等方法实现教学水平提高。第二,实践教学条件。高职学生的技能来自于技巧的获得,技巧源于训练,因此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质量实现的基础条件。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来的,训练的过程是见识、验证、模拟(仿真)、再现的过程,进而上升到改进和创新技能。即便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时间充裕,没有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质量也无法实现。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要严格按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技术论证和经济论证,选择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以保证设备的实用性和高效率。

4.按水平测试原则实施质量评价制度。考核是鉴定能力目标达到与否的手段。由于教育目的不同,职业教育不能也不应该采用普通教育的选拔性考试制度。各学科应按照光明正大的水平考试原则,着力建立有校本特色的水平考试制度,注重学生是否达到职业要求的水平。这就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一开始都要理解培养方案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阶段性任务、检测效果的程序和办法等,使之透明化。把“应知”按照布卢姆的认知六层次(记忆、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评价)进行区分,把“应会”按照项目进行程序化固定。按照岗位最基本要求控制难度,按照关键和安全原则评价技能,创新考核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达到基本的职业能力标准。通过制定科学简明的试题体系,实施教考分离,获得真实有效的检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全面和科学的分析,发现质量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予以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竞争的教育类型,质量更是永恒的主题。“招生靠形象、就业靠质量”应是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形象即声誉和品牌,主要是由质量决定的。高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大矛盾就是生源的质量和出口质量间的矛盾,教学上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基础层次差异大的学生的质量问题。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应该借鉴成熟的质量管理理论,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设规律,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逻辑,这样才能避免在预定教育质量的实现中走弯路。

[注释]

①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038&infoid=23060,2006-11-13.

②张玉堂.高等教育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8.

③⑦⑨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0,36,35,6.

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5.

⑤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EB/OL].http:///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016&infoid=27713,

2007-02-28.

⑥李纯明,李岸.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J].石油教育,2008(2):32.

⑧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7.

⑩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Z].2001-08-28.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