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4)7篇

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4)7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6-15 18: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7篇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是指以数字化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7篇,供大家参考。

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7篇

篇一: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是指以数字化技术创新为驱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现代化新扬州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十大行动”,分级分类推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培育数字生态体系,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支撑。每年滚动创建百个标杆、实施千个项目,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为“制造强市”“网络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2 年,完成“双千”目标,实施千项“智改数转”项目、覆盖千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023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改数转”,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加速应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能级持续提升,重点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

 2024 年,争取创成国家级智能制造先行区,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 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92%。

 二、重点任务 (一)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行动。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重点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建立一个行业“智改数转”智库,制订一张推进路线图,部署实施一套行业特色数字化解决方案,按照“一链一库一图一方案”加快推进产业链“智改数转”。鼓励“链主”企业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基于产业链协作平台开展协同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应用,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信息集聚、数据融通的发展新优势。通过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促进支柱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扩量、传统产业升级。2022 年,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施“智改数转”;2024 年,

 建成重点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 5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二)标杆示范引领行动。充分发挥标杆项目的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梯队推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建设“设施高度互联、系统高度互通、数据高度共享、业态高度互融”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着力打造“灯塔工厂”。鼓励分行业开展多场景、多层级应用示范,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培育一批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区块链+、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数字化新模式、新场景,每年培育20 个“智改数转”优秀场景、案例。2022 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100 个、示范工厂 6 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8 个;2024 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140 个、示范工厂 20 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10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推广行动。聚焦中小企业关键需求,鼓励企业“上云用数”,支持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基于云端推广低成本、模块化数字化解决方案,着力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效益、创新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在中小企业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标准,引导企业分级分类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

 系贯标。2022 年,实施“上云用数”项目 420 个;2024 年,累计实施“上云用数”项目 1500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四)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鼓励重点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有应用、有流量。推动 5G 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应用,形成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节能降碳、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和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2022 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7 个;2024 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10 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服务全国企业累计达 3500 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五)数字诊断服务行动。分行业、分规模、分阶段为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画像”诊断服务,根据企业数字化所处阶段、瓶颈问题、转型需求,建立“一企一档”数字档案。面向全国遴选一批优秀诊断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强化“诊”“改”联动,提高诊断方案转化实施率。2022 年,实施“数字画像”诊断项目 400 个;2024 年,累计实施“数字画像”诊断项目 1500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六)智能装备提升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每年滚动实施 200 项智能化改造项目,提高重点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引导制造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联合攻关,推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产品。持续推进装备企业研制高端数控机床、智能化生产线、专用机械手、检测装配、物流仓储分拣等智能装备,加大智能装备推广应用,打响扬州智能装备品牌。2022 年,累计获批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126 个;2024 年,累计获批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 130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七)智能制造服务商引培行动。加快构建“智改数转”服务支撑体系,建立服务商资源池。吸引国内优质服务资源向我市集聚,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数据中心,支持优秀服务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培育一批本土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鼓励标杆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放大“溢出效应”,输出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为同类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面向行业提供专业的“智改数转”服务。每年引培优秀服务商 10 个。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八)工业软件攻关行动。推进工业基础软件、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和经营管理软件的攻关,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 APP。强化数据开放利用,持续推动 DCMM 评估宣贯培训。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工业大数据集聚共享,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加快数据全过程应用。2022 年,培育优秀工业 APP80 个以上,培育 1 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2024 年,培育优秀工业APP300 个以上,累计培育 5 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九)基础设施支撑行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IPv6 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组织制造业企业与网络运营商对接合作,加快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智能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型算力供给。2022 年,累计建设 5G 基站 7900 个,大数据中心标准机架 1 万个;2024 年,实现全市重点区域 5G 网络连续覆盖、热点区域深度覆盖,累计建设 5G 基站 1.1 万个,大数据中心标准机架 2 万个。〔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工信局、通管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十)园区数字化发展行动。以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推进重点园区 5G 网络等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全覆盖。围绕企业工业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移动办公、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教育培训等“云板块”,积极构建“园区云”,通过“园区云”建设辐射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 年,建成 3 个数字化示范园区;2024 年,建成 5 个数字化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推进。成立全市“智改数转”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工作推进,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智改数转”工作,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组建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考核办)、宣传部、网信办、市工信局、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银保监分局、通管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智改数转”各项优惠措施,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激励政策和资金项目,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设立市级“智改数

 转”专项资金,每年确保专项资金不少于 1 亿元,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咨询诊断服务、标杆示范创建、领军服务商培育、园区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各县(市、区)、功能区同步设立“智改数转”专项资金,规模不低于 3000 万元,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资金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三)强化任务落实。将“智改数转”纳入年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实行月度跟踪调度、季度督查通报、年度考核评比。各地要根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时间节点,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考核办)、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四)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智改数转”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定期举办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开设“智改数转”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开展“智改数转”,帮助企业争取融资租赁费用财政补助政策。〔责任单位: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局、人行、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五)强化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大力引进“智改数转”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推动企业、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数字化知识更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教育局、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六)强化宣传合作。加强宣传引导,市县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每年开展现场观摩、政策解读、专题培训、银企对接等宣传推广活动 20 次以上。深入总结“智改数转”工作典型经验,开设媒体“智改数转”宣传专栏,营造良好推进氛围。实施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解决方案“走出去”计划,推动一批智能制造重点骨干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品牌,扩大“扬州智造”市场占有率。深化与信通院、工联院、电标院等科研院所交流,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攻关、标准研制、示范应用、检测认证等方面合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附件:

 1.《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 2.《扬州市制造业“智改数转”评分细则》 附件 1 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 为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设立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 每年确保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不少于1亿元,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咨询诊断服务、标杆示范创建、领军服务商培育、园区数字化转型等 7 个方面。

 二、重点支持方向及标准 (一)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制造设备及 5G、工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投入,加快生产经营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对年智能制造设备、软件和技术服务投资额达到 2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按照不高于投资额的 13%给予补助,最高 600 万元。

 (二)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按照不高于年平台投入的 13%给予补助,最高 500 万元。

 (三)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加快智能装备技术攻关、迭代升级和推广应用。对列入国家、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及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产品,按照不高于年产品销售收入的10%给予补助,最高 200 万元。

 (四)咨询诊断服务。通过政府采购,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服务商为重点产业链、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服务,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诊断服

 务全过程监理。重点产业链咨询诊断服务费补助 50 万元/家,工厂诊断服务费补助 20 万元/家,车间诊断服务费补助 5 万元/家,监理费用 0.5 万元/家。

 (五)标杆示范创建。鼓励企业主动承担国家、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争当智能制造领域示范标杆。新获批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试点示范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 200 万元的奖励。新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及智能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 100 万元的奖励。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取得 2A 级、3A 级评定证书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 15万元、20 万元的奖励。新获批省五星级上云企业、省级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示范企业,给予最高 10 万元的奖励。

 (六)领...

篇二: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 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镇江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要求,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助推“一福地四名城”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以“产业强市”为引领,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提升全市制造业产业体系竞争力,为助推句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时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强市效应逐渐显现。到 2024 年,全市制造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累计实现 200 个,“四群八链”重点企业基本实现“智改数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业数字化实现普及;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 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 90%。

 三、工作任务

 以“干产业”为导向、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夯实工作基础,实施“八大行动”,加快推动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强化企业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智改数转”落地落实。

 (一)诊断服务对接行 动。紧扣重点产业链,根据《镇江市制造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方案》,针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智改数转”需求,依托镇江市“智改数转”诊断服务生态资源池,加快本地“智改数转”优秀服务商培育,积极对接镇江诊断服务团队免费为规上企业开展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打通“智改数转”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带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技改,提升“智改数转”水平。每年全市诊断服务规上制造业企业不少于 60 家,三年实现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

 镇人民政府,街道、管委会,以下均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标杆示范引领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应用进行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改造以及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销售等数字化综合集成应用创新,培育一批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 全连接工厂。积极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引领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到 2024 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含智能制造示范工厂)8 家,力争新增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1 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中小企业赋能 行动。引导积极性高、基础条件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智改数转”先行先试,根据省、市“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联合云服务提供商,促进企业设备、数据、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提升中小企业“云化”能力。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2.0,推动工业企业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实现数据流贯穿全业务流程,鼓励企业开展分级评定。指导“小而美”“小而精”的工业企业创新突破,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不断提升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水平,强化跟踪监测服务,引领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 2024 年,累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数超过 15 家,新增“专精特新”智

 改数转企业 5 家,累计创成省星级上云企业 60 家以上,其中新增 1家五星级上云企业,实现句容“零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智能装备升级行动。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积极承担国家、省智能装备领域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企业研制与推广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提升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大力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企业通用、专用、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加速更新改造与迭代升级。到 2024 年,累计认定与推广应用智能制造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3 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五)

 5G+ 工业互联网提升行动。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工业信息网络全覆盖。实施“双千兆”网络(5G 移动网络千兆和光纤宽带网络千兆)提升工程,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信息基础支撑。推动制造、物流、港口等领域“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打造场景融合、多系统集成、多设备协同的应用项目。依托物流、食醋、新材料、新能源、工程电气等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引导企业开展标识解析注册。到2024 年,实现全市 5G 网络全覆盖,累计建成 5G 基站 2000 个以上;企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接入企业累计超 150 家;累计培

 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试点)企业 3 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各通信运营商)

 (六)信息安全防护行动。明确企业安全责任要求和标准规范,引导重点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一批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依托“镇江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综合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参与省、市工业信息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我市工业信息安全水平。到 2024 年,累计创成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 5 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委网信办)

 (七)资源增效减碳行动。建立“智改数转”“资源增效”,双向互利机制。以“智改数转”为契机,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进行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加大能源资源投入,淘汰落后设备,优化用能结构,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完善 1+4+N 产业规划,依托工信数据分级分类资源平台,对全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科学“画像”,建立分类评价企业库,为企业智改数转分类服务提供依据,到 2024 年,累计创成绿色工厂 15 家;全市工业资源节约利用评价结果能够成熟运用,为企业智改数转分类、精准化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

 (八)人才培训提升行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智改数转”培训,为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普及相关知识,解

 读相关政策,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参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深化与研究院、科技镇长团合作,强化产教研融合,充分运用和落实“福地句才”相关政策措施,着力引育我市急需的“智改数转”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数字工匠、青年科技人才,为制造业“智改数转”提供智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推进的“智改数转”工作格局,各镇(街道、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智改数转”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智改数转”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根据《关于推进产业强市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统筹运用好现有市级资金扶持政策,适时开展奖补政策修编,加大补助力度,提高企业“智改数转”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融资产品,为“智改数转”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改数转”重点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句容市支行、市行政审批局)

 (三)营造良好环境。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智改数转”推进会、政策解读、申报辅导、银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精准化宣传推广对接活动,扩大示范带动效应。组织重点工业企业参加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等活动,促进我市企业拓展市场、做优产品、打响品牌,营造“智改数转”良好发展态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句容市支行、市融媒中心)

  附件 2022 年句容市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计划

 序号

 行动举措

 工作目标

 工作内容

 责任单位

 1

 诊断服务

 对接行动

 全市诊断服务规上制造业企业 60 家左右。

 1.开展句容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诊断需求调查。

 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管委会。(以下均需各镇人民政府,街2.

 积极对接镇江诊断服务团队免费为规上企业开展诊断服务。

 3.根据诊断建议,引导工业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

 道、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

 标杆示范

 引领行动

 新增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含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 家。

 1.根据智能车间建设指南,组织开展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申报认定工作。

 市工信局

 2.根据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标准,组织开展项目申报遴选工作。

 3.按照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要求,组织开展国家智能工厂项目申报遴选工作。

 4.根据新版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指南,组织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申报遴选工作。

 5.结合行业 5G 应用需求和生产制造痛难点问题,鼓励企业开展 5G 应用场景建设。

 3

 中小企业

 赋能行动

 新增上云企业 10 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 3家、“专精特新”企业 2家。

 1.根据句容市《关于推进产业强市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组织企业申报奖补资金。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2.培育一批上云企业,根据省 “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组织企业开展省星级企业上云申报评定工作。

 3.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2.0,鼓励企业开展分级评定。

 4.鼓励指导“小而美”“小而精”的工业企业创新突破,组织企业申报省、市“专精特新”企业。

 4

 智能装备

 升级行动

 开展智能制造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与推广应用。

 1.结合关键技术攻关工作,组织开展核心技术装备攻关。

 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2.结合企业服务活动,推广应用智能制造领域首台

 套装备,组织企业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3.组织参加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5

 5G+工业互联网提升行动

 新建 5G 基站600 个。

 1.组织电信、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开展“双千兆”建设。

 市工信局、市各通信运营商

 2.开展 5G 基站建设,优化 5G 网络,完成南沿江句容段沿线 5G 基站建设。

 3.鼓励企业开展 5G 应用典型场景建设。

 4.组织工业企业接入镇江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6

 信息安全

 防护行动

 组织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自查,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

 1.推动重点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分类分级、风险自查整改。

 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

 2.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工业信息安全培训,培育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

 市工信局

 7

 资源增效

 减碳行动

 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情况分类,为企业智改数转分类、精准化提供服务。

 1.完成 1+4+N 产业规划编制。

 市工信局

 2.完善工信数据分级分类资源平台。

 3.初步完成工业企业ABCD 四类划分。

 组织企业申报绿色工厂

 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企业“双碳”建设。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市生态环境局

 8

 人才培训

 提升行动

 开展企业家等人员培训、“智改数转”人才招引等活动

 1.充分运用和落实“福地句才”相关政策措施,着力引育我市急需的“智改数转”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数字工匠。

 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2.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为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普及相关知识,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参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9

 加强组

 织协调

 强化协同,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

 1.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

 市工信局

 2.探索建立“智改数转”动态评估、跟踪、通报机制,定期反映各地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现目标年度考核。

 10

 加大扶

 持力度

 发挥财政资金及其他政策作用。

 1.加强“智改数转”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资金支持。

 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 市行政审批局

 2.统筹运用好现有市级奖补政策,适时修编《关于推进产业强市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大“智改数转”支持力度。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3.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融资产品,为“智改数转”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句容市支行

 4.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改数转”重点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市金融监管局

 5.落实“福地句才”政策。

 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11

 营造良

 好环境

 营造“智改数转”良好发展态势。

 1.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智改数转”推进会、政策解读、申报辅导、银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精准化宣传推广对接活动。

 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句容市支行、市融媒中心

 2.组织重点工业企业参加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等活动。

 市工信局

篇三: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行动计划( 2022- -4 2024 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仪征市工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分级分类推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仪征制造”迈向“仪征智造”。

 (二)主要目标

 2022 年,重点推进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 2 条产业链完成“一库一图一方案”,推动全市开票销售 50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大力实施“智改数转”项目,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 45%。

 2023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改数转”,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加速应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能级持续提升,重点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024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 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95%。

 二、重点任务 (一)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工程。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建立一个行业“智改数转”智库,制订一张推进路线图,部署实施一套特色数字化解决方案,按照“一链一库一图一方案”加快推进产业链“智改数转”。坚持一企一案,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构建协同研发、采购、制造、销售、配送的创新体系,推广仪征化纤、亚新科活塞环等企业“智改数转”经验,形成“链主”企业

 与配套企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2022 年,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 2 条重点产业链和开票销售 5000 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全部实施“智改数转”;2024 年,力争建成重点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 1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各园区,各镇〕 (二)标杆企业引领工程。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云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等信息技术企业开展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打造覆盖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梯队推进,加快形成“一企一标杆”,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引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22 年,累计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16 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 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1 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8 个;2024 年,累计争创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2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3 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 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70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三)中小企业“上云用数”工程。积极发挥大数据产业园的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仪征工业云”平台。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行动,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生产,整合打通企业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等,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2022 年,实施“上云用数”项目 100 个;2024 年,累计实施“上云用数”项目 300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四)“数字画像”诊断工程。通过政府采购,遴选一批优秀诊断服务机构,分行业、分规模、分阶段为工业企业开展“数字画像”诊断服务。根据企业数字化所处阶段、瓶颈问题、转型需求,形成个性化诊断报告和解决方案,建立“一企一档”数字档案,强化“诊”与“改”相衔接,提高诊断方案转化实施率。2022 年,实施“数字画像”诊断项目 140个;2024 年,累计实施“数字画像”诊断项目 500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财政局,各园区,各镇〕 (五)工业互联网赋能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探索一行业一平台,鼓励大数据、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建设互联网平台,加速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鼓励大数据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有应用、有流量。推动 5G 技术应

 用,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兴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应用,形成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工业互联网在节能降碳、安全监管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和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实现降碳、绿色、安全发展。2022 年,力争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 个;2024 年,力争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3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六)智能装备提升工程。建立招引项目数字化评价机制,支持新建项目高标准建设智能工厂(车间)。鼓励企业应用智能装备、物联网和先进传感等技术,按照“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路径,对生产设施、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产品。支持企业研制与推广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提升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2022 年,力争累计获批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6 个;2024 年,力争累计获批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8 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各园区,各镇〕 (七)智能制造服务商引培工程。加快构建“智改数转”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市级制造业“智改数转”服务商数据库。一方面,通过全国遴选引进优秀服务商,支持在仪设立独立法人实体或分支机构,提供本地化服务;另一方面,鼓励仪

 征化纤、亚新科活塞环、远东联等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面向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2022 年,力争引培优秀服务商2个;2024年,力争累计引培优秀服务商5个。〔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八)工业软件集聚工程。充分利用我市大数据中心独特优势,加大工业软件企业引培力度,着力招引有解决方案、有领先技术、有集成设备的第三方服务企业,支持软件企业加快发展、做优做强。支持围绕企业“智改数转”需求开展工业软件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集成。拓展数据开放利用,推动 DCMM 评估宣贯,推动工业大数据集聚。2022年,力争培育优秀工业 APP10 个;2024 年,力争累计培育优秀工业 APP60 个以上,力争培育 1 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科技局,各园区,各镇〕 (九)基础保障支撑工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IPv6 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组织制造业企业与网络运营商对接合作,建设高质量企业内外网。强化数据中心资源支撑,推动工业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共享,促进数据开放利用。2022 年,累计建设5G 基站 900 个;2024 年,实现全市重点区域 5G 网络连续覆

 盖、热点区域深度覆盖,累计建设 5G 基站 1450 个。〔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十)园区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快大数据产业园数字化建设进度,推进 5G 网络等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全覆盖,鼓励企业依托启迪人工智能科技园等专业楼宇设立研发机构、开发工业软件,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涉企信息、分析数据资源、优化治理模式等,大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园、化学工业园和汽车工业园创成数字化示范园区。放大数字产业示范园区效应,引领其他园区创建数字园区,进一步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各园区,各镇,市工信局、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市“智改数转”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工作推进,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落实责任,各园区、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区域“智改数转”工作,成立相应专班具体负责推进工作,形成市镇联动、部门协作“一盘棋”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考核办)、宣传部、网信办,市工信局、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商务局、统计局、金融监管局、税务局、人行,各园区,各镇〕

 (二)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智改数转”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对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激励政策和资金项目,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设立仪征“智改数转”专项资金,每年确保专项资金不少于 6000 万元,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资金保障体系,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咨询诊断服务、工业互联网建设、标杆示范创建、工业软件企业攻关、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相关金融产品贴息等方面。〔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各园区,各镇〕 (三)强化人才支撑。支持企业培育“智改数转”专业人才,引进数字化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人才。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组织开展“智改数转”系列培训活动,加快培育一支既熟悉生产制造又懂得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产业人才队伍,为仪征制造业“智改数转”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工信局、教育局、人社局、市技师学院,各园区,各镇〕 (四)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智改数转”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定期举办专场政银企对接活动,开设“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智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融资

 租赁、股权和债权融资、知识产权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信用保险等方式筹资开展“智改数转”。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智改数转”企业的信贷支持。〔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财政局、人行,各园区,各镇〕 (五)强化督查考核。将“智改数转”纳入仪征年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实行月度跟踪调度、季度督查通报、年度考核评比,确保“智改数转”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各镇、园区要结合实际,根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时间节点,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考核办)、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六)强化宣传引导。组织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专家等总结“智改数转”成果和经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每季度开展现场观摩、政策解读、专题培训、银企对接等宣传推广活动,开设企业“智改数转”科普专栏,开办企业“智改数转”公益课堂,加强媒体宣传引导,营造“智改数转”工作推进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各园区,各镇〕 附件:

 1、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 2、仪征市制造业“智改数转”考核细则 附件 1 1 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 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 为加快我市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设立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 每年确保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不少于6000 万元,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标杆示范创建、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工业互联网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攻关、工业信息安全、园区数字化转型、金融政策性贴息等十个方面。

 二、重点支持方向及标准

 1、智能化改造。

 智能工厂投入方面,企业基于全面互联、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综合运用设计生产、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智能装备、软件和控制系统,实现设施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业态互融等功能,对年智能制造设备、软件和技术服务投入不低于 1000 万元的企业,按照不高于实际投资额的 12%给予补助,最高 600 万元。

 智能车间投入方面,企业重点车间将自动化装备与生产组织系统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新上 MES、可视化 SCADA、AGV、立体仓库,实现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设备维护、质量管理的端到端集成,从整体上改善车间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化和安全环保水平。对年智能制造设备、软件和技术服务不低于 600 万元的企业,按照不高于实际投资额的 12%给予补助,最高 300 万元。

 其他智能化改造投入方面,企业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制造设备等方面进行投入,对年智能化投入不低于 200万元的企业,按照不高于实际投资额的 12%给予补助,最高100 万元。

 2、咨询诊断服务。在全国范围遴选优秀服务商为重点产业链、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化诊断和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服务,给予重点产业链咨询诊断服务费补助不超过 100 万元/链(其中包含对产业链至少 10 家以上企业的诊断费用),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诊断服务费补助不超过 20 万元/家,智能车间诊断服务费补助不超过5 万元/家,其余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诊断服务费补助不超过 3 万元/家,监理费用 0.5 万元/家(此项补助与扬州不重复,扬州当年诊断过的企业我市不再诊断)。

 3、标杆示范创建。

 国家级层面,新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试点示范认定的...

篇四: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制造业数字化模式创新行动方案( 2022 —5 2025 年)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为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模式创新,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抓手,积极推广科技、数字、产业链赋能创新模式,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到 2023 年,营业收入 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下简称“四化”改造)全覆盖;到 2024 年,营业收入 5 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四化”改造全覆盖;到 2025年,营业收入 1 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四化”改造全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加突出,企业转型能力显著增强,规上工业企业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超过 50%。

 二、典型模式

 面向重点行业,围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 6 类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分行业各选择 2—3 个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推动应用场景落地,引导更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拥抱工业互联网,培育更多新模式新业态。

  1. 数字化管理。打通企业数据链,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打造数字化驾驶舱,实现经营管理的可视化和透明化。可借鉴典型案例:洽洽食品引入数据体系建设,构建从研发到制造、供应、仓储、营销与产品相关的全价值链数据共享、协同管理体系,实现整体运营效率提升 30%;马钢集团依托宝武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马钢整合融合信息化系统,构建“一厂一中心”智控新模式,通过数据的高效互通融合,打破管理边界,减少组织层级,缩短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 平台化设计。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变革传统设计方式,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轻量化设计、并行设计、敏捷设计、交互设计和基于模型的设计,提升研发质量和效率。可借鉴典型案例:蔚来汽车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理念,将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数据融合,加强数据采集标准体系建设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实现制造全价值链的透明化运营和智能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制造单车成本降低 15%,人员效率提升 30%;奇瑞汽车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联合体,实现研发、制造、营销、用户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布局,公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项目运营成本降低 20%,生产效率提高 20%以上。

  3. 智能化制造。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可借鉴典型案例:海螺集团通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攻关,打造“制造业+ICT 联合体”模式,建成全球首个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厂,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率达 100%、生产效率提升 21%;合肥美的洗衣机运用5G、工业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生产、计划、物流、销售、用户等数据的完整统一,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近 3 年累计单台制造成本下降 28%,人均效率提升53%,获得全球“灯塔工厂”认定。

  4. 网络化协同。促进企业间数据互通和业务互联,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合作伙伴共享各类资源,实现网络化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和协同服务。可借鉴典型案例:维天运通通过打造国内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汇集全产业链大数据,形成“互联网+无车承运”等多种新兴业态的行业生态圈,平台注册企业用户超 7 万户,全年交易额突破 300亿元;宿州迅犀通过数字科技重构供需关系,实现服装生

 产批量“小”、交付“快”、质量“稳”、库存“零”,运转效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4 倍;德易电子德医云平台已入驻近十万微创专科医师,涉及普外科、妇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近 20 类科室,开展互联网医疗数据交互与线上线下业务协同服务,服务人次近千万,创造经济价值约 2 亿元。

  5. 个性化定制。面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发展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增强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可借鉴典型案例:志邦家居通过个性化橱柜定制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现大规模定制化创新生产,打造设计、下单、生产一体化的 C2M 模式,成为全国家具业的一大亮点,产量达全国定制家具行业首位;联合利华建成全球行业内第一套智能优化 AI 安全观察系统和中国行业内第一条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将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贯通,实现 C2M 化生产,满足消费者的最新体验化需求,交货期缩短 50%,获得全球“灯塔工厂”认定。

  6. 服务化延伸。推动工业企业产品供应和服务链条的数字化升级,发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设备融资租赁等新型服务,实现从单纯出售产品到出售“产品+服务”的转变。可借鉴典型案例:合锻智能通过高端成形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转

 换、分析等,为企业用户提供系统和移动端的服务支持;容知日新通过工业设备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异常报警、故障诊断、长周期设备健康状态评价以及基于设备运行状态安排一系列的检维护工作流程管理,实时看护中石化、宝武、海螺水泥等企业近 4.5 万台设备,为客户创造经济价值超百亿元。

 三、实施路径

 (一)加快“四化”改造。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企业实施生产线全线改造。

  1. 加强示范引领。在电子、机械、汽车、船舶、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线全线、系统化改造。编制发布制造业“四化”改造投资指南,建立“四化”改造项目库,利用制造强省等政策资金支持“四化”改造。完善专项项目遴选和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和支持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生产线全线改造,每年培育“四化”改造示范生产线 100 条以上。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支持企业探索建设 5G 全连接工厂。鼓励各市、县支持有条件的营业收入亿元以下工业企业开展“四化”改造。(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各市人民政府,以下

 任务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2. 创新服务方式。汇集省内外一批优质、高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积极做好供需对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改造、服务等一揽子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实施“交钥匙”工程。鼓励赋能企业参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带资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负担与风险,依据转型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实行利润分成,形成长效服务机制。(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二)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以工业互联网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1.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3 家以上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0 家以上行业型、专业型、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0 家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培育 100 个优秀工业 APP,遴选 20 个优秀工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国资委)

  2. 实施“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全面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的数字

 化,每年实现 6000 家以上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积极开展“皖企登云你我他”沙龙、工业数字孪生大赛、工业机器人大赛、工业大数据大赛、装备产品产需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3.“点线面”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8000 台以上,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200 家以上。(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4. 构建十大新兴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十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头部企业、配套企业和供应商等上“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下简称“羚羊”等平台),助力“双招双引”。(责任单位: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牵头单位)

  (三)发展数据驱动制造。加速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主线,构建产品、业务等闭环,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赋值、用数据赋能。

  1. 推进典型场景数字化。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支持企业联合服务商通过数据采集、仿真建模、迭代优化等方式,打造一批典型场景数字孪生应用标杆。(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 强化数据管理能力。推广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

 评估模型、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关键标准,每年新增 200 家企业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评估。(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加大“五企”培育力度。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成长路径,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

  1.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每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 2000家,遴选省专精特新企业 500 家,争创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建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原料供给、设计开发、生产营销、售后维护等环节,建立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新模式。(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五)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推进实施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创新、核心产品创新、应用方式创新等行动。

  1. 实施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创新行动。推进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和突破大型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大力推动工业软件技术融合创新,开展工业软件技术适配验证。到 2025年,争取建设省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5 家。(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2. 实施工业软件核心产品创新行动。组建行业性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合体,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软件重点专项,重点突破企业急需产品创新和企业特色优势产品创新。到 2025 年,争取培育 100 款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

  3. 实施工业软件应用方式创新行动。开展国产工业软件应用创新、智能办公平台应用创新,实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到2025 年,争取建设省级“工业软件应用示范企业”100家。(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国资委)

  (六)推动产学研金协同。聚焦产学研智能化数字化产业链,搭建“羚羊科产”等板块,打造以“云端研发APP+专业科创平台”为核心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通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管理、科技产业链,提升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产业资源、商业资源、金融资源等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产学研金深度融合。

  1. 引导中小企业用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在“羚羊”等平台上登记注册,及时发布科研需求。(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 促进科研成果上平台。组织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入

 驻“羚羊”等平台,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上平台。鼓励科研人员以个人身份注册成为“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服务资源,并通过建立独立的个人账户实现个人成果上平台。(责任单位:省教育厅,配合单位:省科技厅)

  3. 开展对接活动。开展平台进科研机构、平台进高校、平台进园区等活动,常态化举办线上线下专题对接,推动 1000 户以上企业进高校院所、1000 名以上专家教授进企业,每年 100 个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实施。(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

  4. 提升融资服务水平。推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羚羊”等平台互联互通,提高“羚羊”等平台入驻企业融资可及性。(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推进机制。(责任单位:省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

 (二)推动标准建立。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委员会,加强工业互联网的标准研制,引导企业拓展细分领域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三)统筹资金支持。各级财政加强对“生产线全线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全链条的资金支持,会同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支持“四化”改造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融资租赁机构强化投行思维,联动券商、创投风投综合运用“股、债、投、贷、租、顾”等方式,服务有实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全过程、并购重组各环节。鼓励省级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模式创新。搭建省域内公共平台,对接金融机构和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责任单位:省财政厅,配合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安徽证监局)

  (四)加大培训力度。支持高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多层次数字化转型人才培训,强化“一把手”数字化转型意识,培养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新型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万人培训,

 千企诊断”活动,组建工业互联...

篇五: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2022 —4 2024 年)

 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加快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夯实平台、网络、安全以及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基础支撑,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二、主要目标

  2022 至 2023 年,每年推动实施 1300 个以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覆盖 1200 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到 2024 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 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90%。

  三、重点任务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以及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坚持结果导向、项目牵引、分类推进,以行业龙头骨干

 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深入实施 12 项重点工程,培育壮大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一)典型示范标杆引领工程。构建未来工厂梯队式发展体系,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对标世界和国内智能制造领先水平,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依托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优势,培育创建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智能工厂(车间),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建立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培育库,重点支持一批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典型示范标杆项目。到 2024 年,累计建成 5 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 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 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区政府,江北新区、各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以下均需各区政府,江北新区、各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优秀解决方案推广工程。围绕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诊断、标杆示范、星级上云、两化融合贯标等方向,征集并推广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加快培育“智改数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每年评选一批“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到 2024 年,遴选发布 150 个制造业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智能制造诊断工程。统筹市、区力量,通过政府采购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和解决方

 案供应商联动,对规上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各区(开发区)结合产业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分行业分层次开展个性化诊断服务。到 2024年,累计完成 1000 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自动化装备升级改造工程。加快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硬件领域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埃斯顿等龙头企业输出产品和服务。支持申报智能制造领域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和推广应用,为“智改数转”提供装备支撑。鼓励企业购置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成套生产线等设备,以及开展用于项目的设备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服务,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到 2024 年,累计完成 1500家企业自动化改造,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超 3 万台(套)。(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投促局)

  (五)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链主”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和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优势资源,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产业园。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推广,鼓励企业上标识、用标识,重点支持一批推广应用成效明显的二级节点。加大“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推广,每年认定 100 家星级上云企业。到 2024 年,打造 30 个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 40%,累计建设 18

 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南京通管办)

  (六)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品牌塑造工程。高质量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吸引国际智能制造品牌来宁参会、参展、合作,促进“智改数转”领域国际交流。依托大会“云上产业博览馆”,展示我市“智改数转”典型企业及案例。组织重点板块开展园区推介、产业对接等配套活动,吸引参会参展资源、项目在宁落地,将大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集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展示、先进制造业招引的“智改数转”综合性平台,彰显“南京智造”的国际形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七)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攻关工程。面向研发设计类、业务管理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工业软件,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定期组织工业软件供需对接活动。征集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促进更多工业软件进入国家、省级工业软件供给能力清单,鼓励企业运用平台化、低成本、易使用的工业管理软件。到2024 年,工业软件产业规模达 400 亿元,征集 1000 个以上工业 APP并在行业内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八)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贯通工程。“一链一策”推动全市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加快数字化升级,支持“链主”企业联合第三方机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强化工业大数据产品及服务供给,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依

 托“链主”企业,每年每条产业链组织 1—2 场“智改数转”供需对接。到 2024 年,累计打造 15 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建设1—2 个重点产业链协作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促局)

  (九)产业园区数字化升级工程。支持园区平台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实施企业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一园一策”推动产业园区整体数字化升级,提高区域智能制造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板块争创智能制造先行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园区),对获得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的园区,在产业园区集聚促进政策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南京通管办,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

  (十)领军服务商培育工程。建立市“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每年滚动评选一批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对接服务。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智改数转”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面向原行业以及全市中小企业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提供专业化服务。到 2024 年,根据服务绩效,重点培育支持 30 家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为超过 600 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政府国资委)

  (十一)“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工程。加快 10G—PON 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和 5G 网络规模部署,推动 5G 和光纤网络从“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向“联设备、拓市场”延伸。依托国

 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加快打造连接主要云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算力互联网”,为企业提供“网络+平台+应用”的协同服务,树立一批“云网融合”示范标杆。到 2024 年,累计建成 3.5 万个 5G 基站,打造 2 家 5G 全连接工厂、20 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典型案例,争创 2 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南京通管办,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

  (十二)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工程。持续开展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培育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指导企业落实与自身等级相适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到 2024 年,累计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 50 家、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企业 20 家、工业信息安全服务企业 5 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委网信办、南京通管办)

  四、工作举措

  (一)加速转变企业意识。各区、开发区要针对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共性问题,走进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实地见学,广泛凝聚转型发展共识。分行业分领域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进集群、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解读相关政策,发动企业参与“智改数转”。各区、开发区每年组织不少于 4 场调研宣贯活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二)建立“智转数改”档案。各区、开发区要围绕智能

 化数字化技改、企业上云、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标杆创建、智能制造数据基础能力提升等方面,联合第三方机构厘清企业“智改数转”底数和需求,建立企业“智改数转”档案。全面开展项目摸排,分类分层建立项目培育库,形成任务清单,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智改数转”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三)提升企业转型能力。各区、开发区要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依托市智能制造促进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体验(推广)中心等平台和载体,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分类组织供需对接,推动“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变”。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大力推广数字化转型理念,系统提升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四)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充分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各区融媒体中心、工业互联网联盟、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点面结合,多角度、多维度、多频次开展企业典型宣传,提炼展示“智改数转”典型做法和成效,提高“智改数转”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委宣传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成立市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推进工作落实。将“智改数转”工作纳入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月度跟踪、季度报送和情况通报制度,以工作动态形式定期反映各板块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各区、开发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本地区制造

 业“智改数转”工作,结合实际加快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项目清单化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统筹运用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智改数转”和技术改造重大项目。采取“宁创贷”等贷款贴息方式,引导企业加大“智改数转”投入。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根据全省“智改数转”费用纳入研发费用范围指引,引导企业更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各区、开发区要围绕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上云、生态构建等方向,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工信局)

  (三)建立联动机制。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重点产业园区和生态企业共同成立专门机构,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园区组织协调公共资源,企业提供产业升级需求,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基础设施、行业解决方案及综合集成交付,合力打造柔性、敏捷、可复制的“智改数转”典型场景。(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南京通管办,南京电信、南京移动、南京联通)

  (四)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设立“专精特新”融资担保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智能制造”贷款产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

 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开展“智改数转”。(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加强高校、职业院校等制造业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鼓励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培育“数字工匠”。依托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机构,面向企业高管、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化工作者,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篇六: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苏政办发〔2021〕109号)和《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淮发〔2022〕4号),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下简称“智改数转”)各项工作,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开展百企示范、千企上云、千亿投资、千企问诊、千兆城市等十大行动,实施“智改数转”应用升级、基础设施保障、支撑产业培育三大工程,不断提升我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应用水平、基础保障水平和自主供给水平。到2024年底,全市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打造一批行业标杆示范,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10个点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智改数转”应用升级工程 1.“百企示范”引领行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对标行业领先水平,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强化大数据

 分析应用,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全制造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到2024年底,新增省、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0户以上,新增省、市以上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厂)4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2.“千企上云”推进行动。以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上平台”步伐,鼓励企业使用工业控制软件、基础云服务、云化工业APP等,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到2024年底,累计上云企业1000户以上,其中省级星级上云企业600户以上;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5户,新增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45户。(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3.“千亿投资”赋能行动。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库,定期跟踪通报,加大政策扶持,累计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500项,完成技改投入超1000亿元,覆盖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持续扩大规下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面。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加速更新淘汰性能差、能耗高的生产装备,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优化改进工艺流程和组织方式,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管理控制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4.“千企问诊”服务行动。开展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

 通过政府采购遴选优秀服务商,为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免费“把脉”,出具诊断报告,帮助企业提供“智改数转”解决方案。对实施“智改数转”的企业,年度设备投入、信息化投入及相关研发投入达1000万元的,市级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5.绿色安全提升行动。针对化工、民爆及“两高”行业的安全环保节能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应用ERP、DCS、MES和PLM等系统和软件,实施“机器换人”,支持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管理和控制一体化,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两高”行业绿色发展对标行动,支持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数字化能源管控系统,实现能耗在线监测。到2024年底,全市所有化工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所有“两高”行业企业实现能耗在线监测,未实施改造的企业不得享受工业财政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6.数字园区升级行动。将园区数字化升级列入园区改造提升的重要内容,提高园区数字化治理能力。支持平台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面向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企业,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推动园区产业链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支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争创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淮安通管办,

 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实施“智改数转”基础设施保障工程 7.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行动。加快建设本地化、全域性普惠型工业互联网,加大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物流售后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行业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加强云服务解决方案研发和推广,“以点带面”引领行业应用。到2024年底,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动更多企业接入应用,全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不少于3600家,标识注册量24亿个以上,标识解析量24亿次以上。加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企业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等制度,培育一批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委网信办,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8.“千兆城市”保障行动。全面推进“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千兆光纤网络、高速无线(5G)网络入户全覆盖。到2024年底,建成5G基站1.2万个,各类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10个以上,在用标准机柜超过1万个。支持“5G+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推动5G和光纤网络支撑能力从“通园区、进企业”向“联设备、拓市场”延伸,构建基于“网+云+端”(千兆网络、工业云平台、工业智能终端)的“企企通”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制造业企业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水平。加快实施智慧城市二期工

 程,做好平台深化、数据备份、拓展应用等工作,夯实智慧数字城市底座,强化智慧应用基础支撑作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淮安通管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实施“智改数转”支撑产业培育工程 9.智能硬件和装备产业培育行动。坚持招大引强,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产品制造企业,加快推进荣芯半导体、庆鼎科技、澳洋顺昌、芯声微电子、乔扬数控、红光仪表等数字产品制造存量企业的发展,提升淮安数字产业能级,增强为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提供硬件支撑的能力。到2024年底,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2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培育行动。加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招引力度,引进培育一批工业软件开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系统集成服务商等,强化与百度、紫光等知名数字企业和平台的合作,做优做强江淮智慧、迪达科技、数智高新等本土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围绕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业技术软件攻关、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集成,遴选建立全市“智改数转”生态资源池,增强为全市“智改数转”提供技术产品供给和服务的能力。到2024年底,引进和培育工业软件开发及优秀服务商10个以上。基于不断丰富的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开发应用面向社会公众与工业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产品,推进数据产业化,

 不断壮大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作统筹。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定期召开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会,开展企业“智改数转”服务对接活动,协调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市县(区)联动推进工作机制,开展“智改数转”政策宣贯、专题培训、专家现场行等活动。各地要研究制订本地“智改数转”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目标任务。探索建立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监测工作,定期通报各地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支持。统筹用好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扶持资金,采取投入补助、奖励认定等方式,支持全市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对全市“智改数转”企业实行建库管理,统一调度,滚动调整,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支持企业实施“智改数转”。(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强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开发,设计“智改数转”专项金融产品,支持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金融创新,

 与项目投入奖补政策形成互补,解决转型企业启动资金和持续投入问题。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开展“智改数转”,融资租赁费用可享受同等财政补助政策。(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强化人才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产学研合作、高层次平台集聚、高层次人才招引,培育和引进一批“智改数转”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淮阴工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等本地高校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联盟,开设数字经济发展相关专业,建设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实训基地,为全市“智改数转”提供智力支持。(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

 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目标分解表 (2022-2024年)

 县区 “智改数转”项目目标 新增省、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杆工厂(个)

 新增省、市以上智能车间(工厂)

 (个)

 新增省级星级“上云”企业 (个)

 新增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个)

 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个)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项目数 (个)

 规上企业覆盖率(%)

 项目数 (个)

 规上企业覆盖率(%)

 项目数 (个)

 规上企业覆盖率 (%)

 全

 市 500 50 500 75 500 100 30 40 150 45 45 开发区 50 50 50 75 50 100 4 6 18 4 4 工业园区 15 50 15 75 15 100 3 6 5 2 2 清江浦区 25 50 25 75 25 100 3 4 15 3 3 淮安区 70 50 70 75 70 100 4 4 20 6 6 淮阴区 70 50 70 75 70 100 3 4 18 6 6 洪泽区 60 50 60 75 60 100 3 4 18 6 6 涟水县 60 50 60 75 60 100 3 4 18 6 6 盱眙县 60 50 60 75 60 100 3 4 18 6 6 金湖县 90 50 90 75 90 100 4 4 20 6 6

篇七: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

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绿色化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年)

 为进一步贯彻《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苏政办发〔2021〕109号),落实《无锡市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推动制造业降本降耗降碳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锡委办发〔2022〕8号)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绿提”为核心,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现结合滨湖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新竞争优势、构筑新发展格局,围绕滨湖区“五湾五城、拥湖发展” 新功能区总体布局,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协调共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滨湖智造”新名片。

 (二)基本原则 ——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加强科创带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服务平台为支撑的“智改数转绿提”推进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

 内生动力。

 —— 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部署,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发展基础,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并行推进。发挥“智改数转”在企业绿色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优化创新体系,推动智能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引导服务机构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各产业链供应链跨界互联、协同响应,实现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示范引领,协同推进。强化试点推进,坚持示范引领,扩大标杆带动作用,建设一批示范车间(工厂),推广一批优秀解决方案,积极培育网络协同、大规模定制、远程运行维护等“智改数转绿提”新模式。

 (三)主要目标 到 2024 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重点用能单位和“两高”项目企业绿色化诊断全覆盖,智能制造标杆累计 200 个,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标杆工厂 3 个,培育 5G 全连接工厂 1 个;全区单位 GDP 能耗、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完成市下达目标,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标杆累计 3 个。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明显壮大,制造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无锡市率先建成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行动中作出表率。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诊断行动。以诊断服务为引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诊断工作,帮助企业打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和需求的不同,分类分层开展精准诊断,“一企一策”提供服务,带动企业加大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投资力度。到2024年,全区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重点用能单位和“两高”项目企业绿色化诊断全覆盖。(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提升行动。支持江苏鼎美、华尔众等企业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迭代升级,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强对智能制造技术的有效应用。鼓励派克新材料、药明生物等重点用能单位和“两高”企业实施高效用能设备推广、能量梯级利用等节能改造,推进“互联网+节能”“互联网+环保”融合发展。到2024年,滚动推进企业升级改造项目150个、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60个;节能改造项目6个。(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实施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引领行动。进一步加强“智改数转绿提”顶层设计,对标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先水平,鼓励华瑞制药、特丽亮等企业建设“设施高度互联、系统高度互通、数据高度互享、业态高度互融”的智能车间,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探索建设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围绕“绿色、清洁、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引导蠡湖增压、宏达重工等企业创建省级及以

 上绿色制造标杆。到2024年,创建省级智能工厂、标杆工厂3个,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标杆累计3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10个。(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四)促进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提升行动。引导重点企业建设产业链融合或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蓝创智能、华云数据建成跨行业、跨领域和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产品设备、平台系统等广泛连接工业互联网,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支持中小企业应用基础云服务及工业APP,实现核心数据和业务上云,推动企业工业设备接入云端,提升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到2024年,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5G全连接工厂1个,省星级上云企业累计达150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五)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行动。以“六抓六促”为抓手,加快推进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和再开发推进,加速低效无效产能清理退出,提高土地和载体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面向“两高”企业,通过工业APP和系统解决方案,打通生产和运营环节的能源数据链条,同时监测能耗数据,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从源头、过程到整体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到2024年,腾退低效工业用地3000亩,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六)加大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行动。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企业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加

 速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到2024年,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累计达3个。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重点鼓励派克新材料等骨干企业打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4年,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创建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30家。引育一批产业链控制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链主”企业,重点鼓励上机数控、华星东方等企业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到2024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200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创新攻关行动。围绕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鼓励雪浪环境、东方环境等企业围绕烟气处理、VOC治理等领域布局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鼓励贝斯特、众博深冷等企业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攻关核心技术、开发关键装备。鼓励工业园区和企业建设微电网,支持蠡湖增压等企业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开发运行功能系统,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滨湖生态环境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八)加快推动优秀服务商培育行动。围绕“智改数转”和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引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开展服务商认定工作;培育信捷电器、江苏欣业、埃姆维等一批本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健全我区智能制造服务资源池;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等业务部门,成立独立法人实体,为企业输出服务技术。

 到2024年,培育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累计达2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九)完善网络基础支撑能力行动。抢抓“新基建”机遇,提升网络基础支撑能力,激发“智改数转绿提”新动能。协调推动三大通信运营商与行业龙头企业场景对接。加快工业园区工业PON、5G网络和工业WiFi的规划部署,分场景优化宽带、时延、最大连接数等指标,夯实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完善工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通报等制度,提升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能力。到2024年,建成5G基站累计达2000个,5G应用场景累计达15个,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评估30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十)打造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行动。发挥卓胜微等射频前端领域领先企业以及芯卓产业园等先进封装产业化项目的集聚优势;鼓励支持华云数据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加快雪浪侠谷、华为 5G 数字影视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创新区建设,带动车联网应用向普通乘用车普及;引进一批中国软件百强和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促进航天江南、新质信息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到2024 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 130 亿元、大数据云计算产业销售收入突破 100 亿元、数字文化产业规模突破 130 亿元、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 250 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突破150 亿元。(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文体旅游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任务落实。在全区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区“智改数转绿提”工作专班,加强工作统筹。全面构建“智改数转绿提”“四个一”保障机制,即盘点一份底单、开展一轮诊断、完成一批改转、打造一支标杆。各镇、开发区、街道要依据本计划,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根据目标任务细化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指标任务按时完成。(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二)加大政策扶持,鼓励金融创新。针对性地优化科创带产业政策,向“智改数转绿提”方向倾斜;用好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对企业“智改数转绿提”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速实现提质增效。研究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动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投贷联动模式,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绿提”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强化人才支撑,提升服务成效。依托“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和“滨湖之光”升级版3.0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大力推动“智改数转”,招引绿色低碳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和团队。加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人才培育,鼓励江大、职院等高等院校打造“智改数转绿提”人才实训基地,推进产

 教深度融合。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平台服务人才队伍,组织系列专题培训,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四)深化交流合作,营造良好氛围。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推动区域合作,依托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平台,推广滨湖企业和产品,加强技术交流,扩大滨湖“智造”影响力。依托专业服务机构开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举办现场推进会、政策解读等系列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对我区“智改数转绿提”典型企业和成功案例宣传报道,以点带面,增强传统企业“智改数转绿提”转型信心。(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