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高质量发展党课10篇

高质量发展党课10篇

党课下载 时间:2023-07-30 19:10:04 来源:网友投稿

高质量发展党课10篇高质量发展党课  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质量发展党课10篇,供大家参考。

高质量发展党课10篇

篇一:高质量发展党课

  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

  -1-

  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

  -2-

  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

  -3-

  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4-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

  

篇二:高质量发展党课

  精品文章

  《在经济发展新时代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党课讲稿(20页)》

  在经济发展新时代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党课讲稿)前言202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个非常准确且重要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今天交流的题目就叫做《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时代为经济建设形成了新的环境和形势。那么,如何把目标与环境、形势有效连接在一起。在这里,我们要引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换句话说,我们从新时代角度出发,进入的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改革与发展,而这些改革与发展又支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支撑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按照刚才的逻辑,我对交流的内容进行一个框架梳理。第一,先讲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第二,高质量发展如何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效契合和联动;第三,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有效应对挑战;第四,如何形成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政策体系;第五,落实好高质量发展在202x年要开展的八项重点工作。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定位和性质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精品文章

  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一种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结构更新、与环境和资源协同度更好的经济形态。若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形态,就不能以产出的规模大小来论英雄,而是以是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论英雄。换句话说,我们在发展进程中要更好、更优、更协调,所要匹配的目标要更高、更美好,同时也更有助于市场出清。从这个要求出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求——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发展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延展和深化,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臵,另一方面要培育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样就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统一在一起,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着刚才所说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优的方向发展。于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要求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从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的角度出发,大家要注意几个比较难以思辨的词汇。比如说,在高质量发展中,很多人往往立足于创立相应的示范型项目、示范型园区,把“高”视为第一,这种观念并不十分准确。“高”在当前不是第一,而质量是第一。我们先要把质量标准提升起来,把质量监管完善起来,切切实实抓好

  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使老百姓不用再为质量问题忧虑。我们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寻求“高”的实现,追求差异化生产,匹配和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如果一味寻求所谓的“高”,改变

  精品文章

  不了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也改变不了市场需求的基本满足程度。从效益优先的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并不是让企业把高质量发展

  的成本甚至是亏损甩给政府、甩给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伴随着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良好的产出收益。如果这一点实现不了,仅仅是在政府补贴的摇篮之中或者只是寻求差异化市场环境的过度关照,那么这种发展也不能称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在市场竞争中按照共同的市场规则,体现出质量的竞争能力与效能,支持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有序实现。

  2.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定位高质量发展处于何种定位呢。中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推进改革、加强调控、完善市场建设的核心要求和诉求以及重大的选择方向。我举个例子。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2x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但是,我们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思路的。也就是说,投资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需求调控,更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增长和增速,而是与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效结合起来,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那么,投资就要支撑企业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安排:第一,决定去生产什么;第二,决定去怎样生产;第三,决定构建怎样的市场渠道和机制;第四,决定匹配和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这些选择,不是靠加大投资规模就

  精品文章

  可以支撑的,也不是提高投资增速就完全可以满足的。我们所梳理的重大选择,一定是要依托我们的市场主体、依托我们的企业来选择和安排的。而企业要想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融入合适规模的资金。资金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当然少了也不行,规模要适度,要匹配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偿还能力。资金融入进来以后,着力开展生产投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并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和设备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产品质量。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收益。这样就有效实现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目标。这就是高质量发展在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和确定发展思路上所作出来的重要安排。

  我们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之中,而不是在静待着高质量发展的敲门声响起。我们的各项政策、各种改革、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突破,都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接下来是如何把它有效有序高质量发展好的问题。

  3.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性质高质量发展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必然要求”中。中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彼此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要想保持好现有的经济发展态势,有效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只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如果不坚持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目标就会落空;我们也没有

  精品文章

  其他的路径可选择,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现在现实可行的道路,又是我们必然要行的道路,也是我们走向光明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蓝图的康庄大道。所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会取代高速增长阶段,成为从现在到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的主体特征,是我们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最重要的路径和支撑。

  二、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从目标到手段进行一个过渡。换句话说,就是要弄清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中国经济现在正面临着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动力,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第一,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由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有着同一条主线,两者浑然融合在一起。如此浑然融合在一起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彼此之间是何关系,是我们要去探讨的问题。第二,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支撑。而创新驱动发展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也恰恰是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外在的重要表征。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核心和内容。而高质量发展恰恰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协调统一传统产业与新产业之间所形成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和路径。而这又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第四,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现代市场机制作为关键保障。那么,高质量发展强

  精品文章

  调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要求也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这两个关键词,在内涵、目标及外延所涉及的空间和领域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那么,二者在层次结构上,以谁为目标,以谁为手段。很显然,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现代市场机制完善。高质量发展是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从支撑体系的要求来看,一方面,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支撑。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做好“三大变革”,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第二,追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产出规模的扩张。要以更好、更精、质量更高和材料更省的要求来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这一切要依靠各项要素在生产效能上的效率提高及其相关结合的效应提升。第三,要把现代产业体系的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

  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做实,把现代产业体系逐层深化,并使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效统一起来。第四,要使现代市场机制与我们对市场的基本要求和规划的内涵统一起来。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支撑体系,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上述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支撑性要求,主要体

  精品文章

  现在我们所说的四个方面:“三大变革”、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现代市场机制的完善。

  那么,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体系,不能仅仅是一个形而上、大而化的东西。这个目标体系必须能够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能够让我们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中意识到,能够让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推进各项改革的过程当中设计到,也让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开展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中真正运用到。这样,这个目标体系就不是一个大而化之、形而上之的目标体系,而是在操作层面可执行、在目标层面可明确、在交流层面可沟通、在政策层面可设定的一套目标体系,并且将其纳入到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体系、社会发展体系相关的管理和运行之中。接下来,我们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此为基础,开展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进一步完善和创建我们的制度环境。

  这样,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形成了良好的逻辑关系,即:高质量发展是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目标的支撑

  手段。目标不能空、不能大而化之,必须要具有操作性;手段不能虚,不能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从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并支撑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内涵的基本诉求。

  三、高质量发展要应对的风险和难题今后三年,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和基本统领,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一)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重点是防控好金融风

  精品文章

  险,而当前非常直接和明显的就是债务风险。我们要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一方面要把社会债务规模和杠杆率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关键要优化好债务结构,优化好杠杆运用方向;另一方面,要依托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好,从而根本性化解和解决我们的债务风险问题。

  我们防范重大风险的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为此,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下重要的政策安排和应对选择。第一,必须要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高质量发展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紧密地统一在一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思维上和口号上,必须行动起来。所以,202x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进入到实质推进阶段。第二,要有效防控杠杆风险,重点在三个层面: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以及金融系统内部。一方面,我们要去杠杆、控杠杆、稳杠杆;另一方面,我们要实现杠杆结构性

  的调整,使有限的杠杆空间更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层面,而不是金融系统内部,也不是金融与房地产市场交易内部。第三,出现风险的地区、领域和企业,一定要以底线思维作为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指针。风险不是越低越好,当然也不是越高越好。风险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底线上,没有达到底线的时候,我们要着力于发展,着力于效率提高,着力于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实现。各项发展任务如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向,我们也要把在转向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性问题进行有效管控与处臵。所以,对于杠杆问题的要求:

  精品文章

  一、该控的控,该降的降,该稳的要稳,甚至该加的还要加;二、大的原则是降低金融系统内部的杠杆、降低金融与房地产市场内部的杠杆,重点加强实体经济层面的杠杆;三、在资金形成层面,更加偏重股权资金的有效形成和运用。以上就是我们防范重大风险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要求。在防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我们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发展实体经济的时候,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对质量提高的支撑,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对生产效率提高的支撑、对企业效益提升的支撑。那么,这些支撑最终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统一,并形成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内核和重要支撑动力。(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关于精准脱贫,我们要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既然要高质量发展,扶贫就不能是基于破坏的扶贫,不能是基于过度开发的扶贫,不能是仅仅基于项目投放的扶贫。第二,高质量发展下的精准扶贫要体现在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激发老百姓内在动力上。换句话说,首先你要有志气、有意愿脱贫,我“捕捉”你的志气和意愿,然后我俩共同发力,针对你这个地区所拥有的资源、区位和环境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扶贫项目,针对具体的人采取具体的方式,使其具有持久性脱贫能力,最终实现脱贫。所以,打好高质量发展下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一方面,要以高质量为基本环境和基础,不能以破坏性开发作为扶贫的手段和内容;另一方面,要落到“精准扶贫”这四个字上,在扶贫工作当中要坚持扶贫和扶志相结合,要坚持手段和目标相统一,要坚持目标和长

  精品文章

  期发展相一致。根据这个要求,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精准扶贫的情况下,要做

  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不能好高骛远。我们要按照现行的贫困县标准脚踏实地做好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脱贫,而不在于在短时期内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提升到什么水平。这种简单的拉升没有市场基础,没有推广条件,其作用和意义自然而然也要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在此要求下,瞄准特定的贫困人口,实现精准帮扶,并且向深度贫困的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使他们不仅有能力脱贫,而且有脱贫的心理要求和发展意愿。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各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考核监督,并对扶贫的各项资金进行严格监管,既确保精准目标的实现,又有效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同时,也能保护好、培养好我们的干部。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好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高质量发展党课

  经济发展专题党课讲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

  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

  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

  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时可能会导致经济产出下降、经济衰退,这时政府应当扩大自己的需求,使得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政府的这一部分需求,恰是随着非政府需求的变

  化而变化的,只不过变化是反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尤其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自然走势时,一般都关注非政府需求。在非政府需求里,出口的效果是最好的。投资的质量决定于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意味着这个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投资项目的质量越高,意味着这笔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越小,银行出现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进而,宏观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

  决定消费需求质量的因素是效用。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个人从一个消费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越大,那么他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他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生产企业的收益率就越高,经济就越健康。所以消费的质量取决于消费的效用。我们发现,经济的高质量需求,最终取决于高质量的消费。因为消费质量高,意味着对消费者的效用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就能让企业更愿意投资生产。这时,因为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商品,所以企业的收益率也就比较高,这就提高了优质消费需求和优质投资需求。

  刚才说过,扩大需求的方式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当今各国经常用到的方式。但是,以上方式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实际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出来的需求是劣质需求。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投资的,随着利息率的降低,投资的确能被刺激出来,但是刺激出来的需求的质量会越来越差。比如,现在利息率是10%,这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项目才会被采取,如果利息率降到8%,收益率在8%到10%之间的项目也都可以被采

  取了。这时,投资是被刺激出来了,但刺激出来的投资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质量却越来越低。

  再看财政政策。且不说财政政策本身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有多高,光财政政策本身所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就必须十分警惕。

  扩大需求的另外一个办法是产品创新。有新的消费品时,这种商品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是比较高的。这时,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于是就出现了优质的消费需求和优质的投资需求。比如,计算机、无线通信都曾经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很显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曾经是消费热点。当一种商品本身是消费热点时,生产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很高,相关厂家利润率就会很高。所以,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我的观点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发展质量下降。往回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在开发新武器时,计算机也被开发出来了。二战之后又是冷战,美苏两个阵营展开了军备竞赛,而这个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就是太空。在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一批批的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被用于民间时,就形成了新产品,进而拉动了经济增长。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就是当初非常杰出的新产品代表。在这些新产品的拉动下,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高速增长。1991年苏联解体,在这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竞争对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的研发方面,从精神上开始懈怠,并且投入也开始减少,因此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

  到了2000年,美国在冷战期间积累的科技潜力被挖掘殆尽,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于是,美国就开始通过货币政策来扩大需求。

  当时,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的时候只有百分之二点几,高的时候在百分之四以上。这个增速对当时的美国来说已经相当高了。也就是说,美国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组合。按照正常的宏观经济学观点,高增长应该与低利率是一个组合,利率低的时候投资就旺盛,就能推进经济高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与正统的宏观经济学的惯例不一致。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国实现的是高质量的增长。

  为什么高质量增长会出现这样的组合?首先要搞清楚投资和利率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谁是因,谁是果。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利率是因,投资是果,随着利率的下调,投资需求会增加。但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投资是因,利率是果?其实是有这个情况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恰恰就是这样。那时,美国经济中有大量的新消费品,于是就有大量的新消费热点。当时的企业都很想赚钱,所以到处找资金投资,这就导致资金需求增加,进而导致利率上升。同时,投资增加还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出现了高利率、高增长的政策组合。

  2000年,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没有新产品了,这时美联储就使劲印钱,这就导致美国的利率调在2003年前后仅为1%左右。大家想一想,利率降低之后,确实能扩大投资需求,但扩大出来的投资需求的质量怎么样?假如,利率在5.25%时,收益率5%的项目都是差项目,没人投;利率是1%的时候,收益率2%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到,低利率刺激出来的投资质量有多差。

  由于,美联储使劲印钱,最后沉淀在了银行体系中,银行拿着钱贷不出去。为什么贷不出去?因为企业不需要。企业为什么不需要?因为企业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也就是经济发展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所以钱就砸在了银行的手里。

  于是,美国政府希望每个美国家庭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这样银行家就高兴了。为什么?因为买房需要贷款。这时,银行开始想方设法发放住房贷款。但经银行调查发现,当时还没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太低,付不起月供;要么没钱,付不起首付;要么信用记录太差,按正常的贷款条件不能贷款。于是,美国的银行家想了一招,就是降低贷款条件。贷款条件降低后,许多美国家庭就满足了条件。这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就是著名的次级贷款。

  当时,银行想方设法降低贷款条件,把首付通过种种手段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好多美国家庭买了房之后,发现月供占到自己家庭总收入的60%左右,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务状况非常窘迫,禁不住一点打击。但在这种次级贷款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投资大幅度增加,于是美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走了出来。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3.5%左右,但跟这个经济增长率结伴而来的是美国的高通胀。

  通货膨胀率高了,美国人认为经济过热了。经济过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过热是因为需求过旺,既然如此,那把需求压回去就。怎么压回去?当初怎么扩需求的,反过来做就行。扩需求时采取的政策是降息,现在加息就行。于是,2004年6月,美国加息,一直加到了2006年6月。在这两年时间里,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从1%被加到了5.25%。结果,在利息率为1%的时候,美国贷款的家庭基本上都能还得起月供,但利率达到5.25%的时候,好

  多美国家庭就付不起月供了,于是就断供,一断供,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

  200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分水岭,在此之前,美国的经济是高增长、高利率,这种增长是由新产品拉动的,所以这是高质量的增长。2000年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的,尤其是货币政策,结果,货币政策刺激出来的是劣质需求,最终把美国经济引入了一场次贷危机,而这个次贷危机严重到把整个世界经济都拖入了金融危机。所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只能依靠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只要有新产品,经济就有高质量的消费需求。高质量的消费需求能吸引来高质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使得经济可以高质量增长,进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降低成本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前面提到,产品创新是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产品创新的速度降了下来,因此,要让全球经济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就需要一次能带来新的消费热点的科技革命。但问题是,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样的科技革命出现。所以,在新产品不足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总市场规模基本不会变,全球经济很难实现高速增长。所以,全球经济要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各国都要想办法降成本。为什么要降成本?因为总的市场规模已经确定了,在没有新产品的情况下,大家卖的都是老产品,老产品的价格上不去,企业要想赚钱只能降成本。谁的成本越低,谁的竞争力就越高,谁就能够抢到更大的一块“蛋糕”。于

  是,各国都在供给侧做文章。我们现在也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产业升级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现在,我们要不断实现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要素结构也在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所以,那时中国的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代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储蓄总额也越来越大,当这些储蓄变为投资后,中国经济的资本密集度就越来越大,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要素结构还在发生变化。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如何判断经济中存在不存在劳动力短缺?最简单的办法是数数。也就是说,当岗位数和劳动力人数差不多的话,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是平衡的。如果劳动力人数多余岗位数,就会出现失业。如果岗位数大于劳动力总数,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中国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这是低端劳动力短缺的标志。当然,我们在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学生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劳动力素质的变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消失。对中国来说,我们的资金越来越丰裕,外汇越来越丰裕,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引进国外技术、资金、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要素结构。结构改变后,产业升级是不可避免的。产业升级,说明以前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开始生产资金密集型产品;以前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生产产品,开始越来越多采用资本密集型的方式生产。于是,经济发展

  的结果就导致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升级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大。附加

  值大了,意味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了。那么,劳动者就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实现了有钱和有闲。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本国经济能够生产出来的优质消费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百姓享受到的商品,从数量、种类上变得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这是产业升级的好处。随着产业升级,单位劳动力的附加值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越有可能享受更多的闲暇。闲暇本身是个正常品,甚至是奢侈品。因为,有闲一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梦想。

  休闲慢慢成为正常品,甚至奢侈品,还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以前,随着收入增加,老百姓愿意多工作,这时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跟工资水平正相关。此外,劳动力供给还有个期待效应,就是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愿意多享受一些闲暇,少参与工作。当期待效应大到一定程度,可以抵消收入效应的时候,老百姓的劳动力供给就减少了。这时,如果工资再增加,期待效应将会大于收入效应,这样就会导致随着工资的增长,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这就是劳动力供给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变化的。高品质的经济表现,第一要有钱;第二是有闲;第三是健康。

  五、生活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人们不仅需要收入增长,同时还希望有更多闲暇,去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当然,人们更希望能够健康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不管人们要享受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在一

  个给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生产、生活的。所以,环境质量就成为我们生活质量的保证之一。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希望能实现消费安全。比如,人们希望能吃到绿色食品。

  现在,全球变暖问题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于是,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中国最近也把这两个目标写入了发展规划。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和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构成了影响。我们要构造一个良好的机制,比如,我们要让市场经济发挥基础性作用。因为,市场经济本身能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同时,还能通过竞争机制协调不同当事人之间的行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要素流动的障碍。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打开。这个流动包括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在行业之间的流动,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我们要让劳动者自由去选择,自由去流动。我们还要允许农村人口自由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比如,一个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可能一年只有五千块钱收入,如果这个劳动力到了城里,他可能一个月就挣五千块钱,一年就是六万块钱。这对宏观经济来说,GDP也能增加。

  谢谢大家。

  

  

篇四:高质量发展党课

  以选人用人“好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党课讲稿

  以选人用人“好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选人用人事关换届成败,事关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是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必须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对选什么人标准明确,不选什么人态度坚决,以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担当作为,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鲜明选人用人标准,亮出“硬杠杠”。标准不明确等于没有标准。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标准导向,从一开始就把好干部标准竖起来,把好干部的旗帜立起来,以好干部标准选好干部,以实干标准选实干者。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把干部政治素质放在首位,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标准,选拔能力素质过硬、可堪重任的好干部,防止任人唯亲;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专业素养好、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善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好干部;要坚持薪火相传的育人标准,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在实践斗争中茁壮成长。

  鲜明选人用人态度,挥好“指挥棒”。用干部是为了干好事业,必须方向明确、态度鲜明。要站在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负责的政治高度,大胆选拔使用党和国家需要的人,以负责任的态度选负责任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政治、能力、作风过硬和培养成熟的干部要及时提拔重用,放到重要位置和关键岗位经受考验、磨砺成才,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打破隐形台阶,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早压担子、早给重任,坚决防止“论资排辈”“人多等位”,错过干部黄金培养期,让干部在等待中丧失斗志、激情和信心。要坚持能上能下,对不愿做事、不敢抗事、装样子、混日子的干部坚决调整,对搞“假大空”和“虚假政绩”的干部及时查处。

  鲜明选人用人风气,画好“同心圆”。选人用人是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向标,选好一个人,就能激励一群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听党话、跟党走、感党

  

  恩的干部队伍,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坚决打击;选拔以百姓心为心的“老百姓的官”,对“只思为官不思为民”的干部一票否定。要用好换届契机,坚持从事业需求出发,从工作实际出发,以实干实绩评价干部、选拔干部,对迎难而上、激流勇进者大胆使用,对退缩不前、畏首畏尾者坚决淘汰,对做样子、混日子的干部及早调整,把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鲜明立起来、亮出来,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篇五:高质量发展党课

  廉政党课讲稿:读懂“廉”字、抓实廉

  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涵。今天,我想谈谈如何看“廉”、识“廉”、用“廉”、为“廉”。第一,廉者,廉政也。早在春秋战国,《礼记·礼运》曾有言:“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说的就是大臣要尽忠,小臣要尽职,无论文武百官,均能克己奉公,那么一个国家就会长盛不衰,一个民族就会久立不败。这样,廉,在时代大潮的淘洗中逐渐被演绎成为一切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的最高操守,坚定而不可动摇。《十雅》指出:“廉,清也”。“廉”是什么,是“清”。“廉”是“清”,也可以说“清”是“廉”,“廉”与“清”相等同。二者不同音,却同义、同理。所以,在廉政文化中,就有了讲“清”是“廉”的定格。于是,就有了清之贫,清之风;清之白,清之泊;清之水,清之淡;清之高,清之德,清之廉,清之洁。老子的“清静为天正”,讲出了清之品;庄子的“虚静恬淡,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讲出了清之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出了清之胸,司马迁的“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讲出了清之高;郑板桥的“乌纱掷去不作官,囊中羞涩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山作渔杆”,讲出了清之气。清是一种廉,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内在的、向上的追求,是

  洁白朴素的生活。为官清廉,这种品质需要不断地砥砺磨炼。可以说,达到“廉”的高度,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有诗为证:“为官清廉易变难,弃私遭遇污吏怨。囊中羞涩怎请客?丢掉良心卧不安!”明崇祯年间,有廉官于成龙,用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赢得百姓爱戴和清圣祖康熙的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而蜚声朝野,流芳千古。为官者,讲廉、讲清其方面很

  多,最为主要的在于廉于清,归根结底要廉于政。政,指政治、政权、执政。从政,必廉政;执政,必政廉。廉与政,二者相依托、相作用、相促进、相发展。从政离不开廉,离开了廉,作为一个政党也好,作为一个人也好,就会堕落、腐化、腐败,政权就会丧失,个人就会葬送。廉与政的统一,指的是有了廉政就不会有贪之权、腐之政,败之绩,也不会有私之权、危之权、险之权、害之权。“廉”,是一种品质,有廉则清,有“廉”则公、有廉则政。“廉”字不卑,安于清贫,禁得住诱惑,禁得住清廉,是一个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高贵品质。这一种高贵品质,温润如玉,烁光泛金,具有高山仰止之凛然。所以说,领导干部讲廉政,要讲清廉、讲清政,这是为民的需要、执政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对此,千万粗心不得、麻痹不得、忽略不得。领导干部要一切从“清”字着眼,从“廉”字出发,在廉政上落实,以此去验证、去考证、考查证,自身是否“廉”、是否“清”、是否“洁”,是否以廉的品质、风范、风骨去做人、去工作、去为民,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公事用好权、私事不动权、对

  人民不弄权,从政掌好权、执好政;当廉官,风气清;廉政扬,国家兴。

  第二,廉者,廉正也。俗话说:“正身自端,歪行易偏。”做官要正,也就是讲正派,讲公正、讲正义、讲正直、讲正气。“正衰邪必侵,善弱恶滋生”。古人曰:“宁可正而不足,可邪而不邪有余”。读这些名言,深感文字言简意赅,不啻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获益良多。显然,“正”,能惩处邪恶、主张正义,讲究公平,倡导廉正,所以说,正则言实、正则行端、正则明理、正则廉正。何谓为官之道?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意思是为官从政在于“正”。“正为政之本”,“行政”者当“行正也”。“正者,合乎法则也”,“正”就是不偏不倚,端庄正派,其要义,在于领导干部办事做到公正。正,来自何处?答曰:“来于廉”。没有廉,就没有正;廉的觉悟有多高,正的思想境界就有多高;廉的水平有多高,正的水准就有多高;廉的质量有多高,正的素质就有多高。这里,与孔子“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大相径庭,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时,在广州城外,有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又传说饮了贪泉的水,便会贪婪成性,一败涂地。吴照饮不误,饮后还赋诗一首:“古人言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一身正气,告老还乡时,庶民百姓以“高风亮节”相送。人,只要廉,就有浩然正气。廉决定正,正依据廉,廉与正相结合、相一致、相促进,

  才能保证“正”的实现,发挥正的作用、威力、价值。在讲廉中讲正,才能做到廉正。“廉生威”,在于廉生正,有正才有威,没正就没有威。领导干部要从“廉”字着眼,严于律己,两袖清风,树立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刚直守正的节操观、忠诚守信的人际观,处世立得直、做得正、行得端,广大群众就会口服心服并起而效法,呈现出政治清明,事业兴旺,万象更新的大好政局。

  第三,廉者,廉洁也。王冕的《白梅》诗写到:“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为人高洁、廉洁,才能在行之端中把清风、清气、清香送给人民。执斧斤者,听于施墨者,然后大厦成;执士戈者,听于明理义者,然后大业定。心地存洁,志存高远,这历来是做人为官,成就事业,造福人民的基础和前提。这里,要认清贫与污浊相连,廉与洁相依。做人要像清水一样清澈透明,而不能像污水一样混浊、遗臭。“洁”的含义是什么?答曰:“无义而生,不若有义而死,邪曲而得,不若正直而失”。“宁可枝头抱香死,不随落叶舞西风”。“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授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是古人对“洁”这一概念的恰当诠释。“廉”洁的本意,乃是指堂之侧边,从广,亦指物体露出棱角。故用之于人,有棱角,有节操、不苟且谓之廉;正直、刚直、品行方正谓之廉。洁者不污也,鲜而不垢,洁也。故操行廉洁,品德高尚谓之洁;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谓之洁。廉的立足点、归宿点,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个“洁”字。洁,是廉的象征,也是廉的本质。

  廉,反射洁;洁,彰显廉。廉生廉洁、先廉后洁、洁出廉洁。“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领导干部因手中有权力,找着办事的人多,围着转的人多,送礼行贿者也多。若不廉洁,就可能出问题,就使得原本廉洁的手变得肮脏,原本高尚的人格变得卑劣,原本美好的心灵变得龌龊。鉴于此,领导干部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真正做到想廉洁、抓廉洁、敢廉洁、能廉洁、为廉洁,也就是不为私心移节、不为玩物丧志、不为名利失德、不为物欲动心、不为权重傲物,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第四,廉者,勤政也。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卷二《尽已篇》有言;莅官之要,曰廉日勤

  。说的是廉政与勤政是为官从政的第一要求;不勤政无以从事,不廉政容易坏事。这是因为廉的意义很广,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的第一指向就是勤,也就是勤政。因为勤政是实现“廉”,或者说是实现廉政的最可靠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从政者如果不勤,也就是不勤政,必然给党内腐败带来可乘之机,不勤政的本身就是滋生腐败现象蔓延的土壤和温床。廉政可以立身,勤政可以安民;不廉政容易坏事,不勤政则无以成事。勤廉双为,才能很好地实现政绩和自身价值的统一,也才能赢得尊重,赢得发展,赢得未来!“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与勤,是历朝历代的为官之本,莅官之要。“业精于勤,荒于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的就是要坚持勤学习、勤工作,日有所进,提升自我。“不勤干不成大事,不廉无以立身”,廉政

  与勤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勤政是实现廉政的最可靠的基础,廉政又是通向勤政最重要的保证。“功在勤政,威在律己”,廉政突出的是操守,勤政突出的是担当。原因在于,廉政建设抓得如何,强化得如何,直接对勤政建设有着重大的支配作用和影响作用。一旦廉政建设搞不上去、抓不好,腐败现象就得不到有力、有效遏制,权力就会受到严重侵蚀,再好的勤政举措也得不到落定,权力反而会被异化、变质、变形,从而加剧不勤政现象的严重性,危害性,这就是廉政对勤政“反作用”的集中表现。所以说,讲廉政,必须突出勤政,必须把勤政建设抓紧、抓实、抓好。这是因为,勤政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实在的政治行为方式,它的本质内容是党政干部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尽职尽责,发奋努力,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党政干部只有克服工作中的浮燥、浮漂、浮夸和惰性,做到勤奋、勤政,才能做到爱业敬业,才能面对实际问题,了解准确的行政信息,作出正确的行政决策,获得卓著的效果,这样才能使行政效率不断上新台阶,在这个过程中,也为廉政建设打了基础和扎下根基。第五,廉者,立德也。《论语·雍也》记载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体说的是,作为正人君子,不仅要外表端庄大方,毫不粗俗,内心也应该美丽高洁,不藏污垢。“廉”有“品”,“品”是“德”。廉政文化其主体在于“德”,重点在于用“德”,为什么?“廉”出“德”,“德”从“廉”。对从官者来说,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他在纪

  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作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做官之德,出于廉德。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定为廉德之果,据此,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廉官。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

  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讲明了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是没有好结果的。孔子、孟子更有着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廉于民的作用。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古人曰:为政“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官德降、民德昌、国家兴,官德

  毁、民德降,国家衰”;“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大忠无言,可以充盈天地;大德无形,可以侵润万物。注重道德修养是廉政建设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廉”字折射官德,官德体现“廉”字。对于执政的官吏而言,正如《大戴礼记》而曰:“行德则兴,背德则崩”。政以人兴、国以法治、人心德塑,为官之基在于学、为官之本在于才、为官之魂在于德。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可见,官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不过,官德的高与低,取决于廉字的大与小。抓官德建设,大都是从抓“廉”字建设着手、开始的。唐朝魏征在《群书治要-刘广别传》提出:“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宋朝吕祖谦在《官箴》文中亦提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但是在这三者中,“清”指的就是“廉”,是最

  关键的。宋朝包拯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些,讲的就是为官、从政的规律、事业兴衰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明白,道德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作为党政干部在以德倡廉、立身的同时,要努力做到行德政、办德事、倡德风、兴德业,也就是自觉地把廉政建设搞好,做一个以德为先,廉政为民的人民公仆。第六,廉者,大公也。古人曰:“公生明,廉生威”。在廉政文化中,我国浩如瀚海的古籍中,都能看到“公”与“廉”的文化。”《史记-引丞相列传》中的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从不受私情之托,这是古代公生明的警句。《书-吕刑》

  中有“无或私家之狱之两辞”之语,讲的是狱官不应利用原告、被告的争执面渔翁得利。《书-周官》中说:“以公灭私”。《宋史-杜范传》说:“同心为国,岂容以私而害公”。《韩诗外传(卷六)》中说:“则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韩非子-有度》中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宋史-包拯传》中有“关节不到,有闫罗老包”一句,这里的“关节”,指的是贿赂的意思。包公不受贿,是他不为私情所动,铁面冰心的忠实写照。于是,包公祠有这样的对联:“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出了“大公无私”,他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战线而斗争》中指出:“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周恩来提出的“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略

  ,保证安定团结》一文中,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务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看来,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必须做到“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即“无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才能明政治、明方面、明责任、明廉政,升华古人提出的“公生明、廉生威”。公之所以生明,廉之所以生威,在于廉出公心、廉为公;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只有大公的人、廉政的人,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联结的是公、派生的是公、为着的也是公;贪,联结

  的是私、派生的是私,为着的也是私。在一定意义上讲,廉=公,公=廉;廉、公一体、就出大公、纯公。党政干部要做到立党为公,廉洁从政,就要在抓廉政建设中以公铸魂。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庄子说:“治天下必先公”。古代圣贤,都以立公做人为本。宋朝朱熹曰:“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由此可见,唯有为公,方可高、可贵、可尊、可大、可敬,是大写的“人”字。不过,公出于廉,要倡导公、提倡公、弘扬公、锻造公、推崇公,就要从廉政建设着眼、立足。人立天地间,无论是为官为民,官大官小,位尊位卑,只有从“廉”字派生“公”字,人生才精彩。如若挟私苟谋,就是当上王侯将相,封疆大吏,也只能被唾骂千载。我们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就特殊在一心为“公”上。愿各级领导干部都以廉出公、促公,用精彩的“公”字,塑造出精彩的人生。第七,廉者,节俭也。在廉政文化中,古代对清官评价的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讲俭朴,不腐化,永葆节约、纯朴、节衣缩食本色。唐初名臣房

  字;廉俭结合,方成大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俭”字可以修成“廉”字。故管子曰“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清正廉洁,皆由俭始。事实说明,凡不节俭的人,都是不廉洁、不廉政的人;凡不廉洁、不廉政的人,都是奢侈浪费的人。《左传》有言:“俭,德

  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古往今来,凡有识之士都鄙夷生活上的奢侈,并把“俭”与“奢”同国家兴亡、个人品质联系在一起,启示人们树立“以俭立名”为荣、以“奢侈自败”为耻的思想。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显示现代文明的标志。党政干部拥有了它,将终身受益、他人受益、全社会受益。节俭是什么,就是一种廉政。保持节俭之风可以使人远离奢侈贪欲的诱惑,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而奢侈和腐败则是孪生兄弟,许多腐败分子就是从追求奢侈生活开始,逐渐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道路的。由此观之、悟之、想之,以俭养德、以俭养廉、以俭从政,尤为重要、必要、迫切。今天,我们倡导过俭朴生活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不是让我们过贫困日子,而是提倡清廉的精神、气节;展示“为士居官,清节凛凛”的清风、清气,表现的是“水以清冽而寒为美”的品质、品位;折射“从官贵恭慎,立身贵廉明”谨慎、崇高,彰显“洁己而有德威者”的廉洁、威望。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明朝初年,朱元璋见了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陈友谅用过的镂金床后气愤地说:“一张床便如此穷奢极侈,陈氏父子何以不亡!”此话令人警醒。共产党人如果以奢为荣,轻则败坏党风、影响党群关系,重则有可能葬送我们的先辈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

  同志们,“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必须在全国

  特别是在党内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气,我们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作出表率,以奢为耻,防腐反贪,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唯其如斯,我们富民强国的宏伟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篇六:高质量发展党课

  机关党课讲稿:提升干部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做一次党课交流。这次党课,我主要围绕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转作风、优环境”活动,从五个入手,谈谈如何提升干部素质。

  一、加强思想建设。思想水平的重要元素是品位或叫品德。做人要有品位,不在于声高气粗,而在于细微行动;不在于抛头露面,而在于埋头苦干;不在于自我推销,而在于群众口碑。一句话,品位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表演出来的。特别要注重三点:一是要想干事。想干事是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也是一名干部成长的内在动因。拿x工作来说,我们的干部面对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完成,靠的就是x系统各级干部想干事的一种责任感。当前x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这就要求我们x干部,要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奋发有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善谋事。想干事是一种责任,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德”,那么善谋事则是一种水平,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能”。今年是x环境保护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对照目标,今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干部必须要谋划在前、及早部署,要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完成早作计划、早作安排、早作行动。同时,也应尽早考虑、确保“十四五”x行业专项规划的完善细化,落到实处。三是要干成事。干成事是一种目标,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绩”。对于x事业来说,能否成事,关键在干,关键在落实,关键在坚持。对于干部成长而言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必须以工作立身,干出实绩,面对机遇,要敢于抢抓;面对困难,要敢于攻坚。坚持干一件、成一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本着事不成不罢休、一干到底的决心和斗志,坚决把各项工作干实、干好、干成!

  二、加强组织建设。古人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句话说明了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加强x队伍组织建设,一要抓班子建设。这几年,局党组十分重视基层班子建设,不仅每年多次对班子队伍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而且及时调整交流了部分班子成员,改善了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激发了活力,焕发了朝气。二要抓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继续抓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一批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要加强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理论、法制、专业知识等各种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三要抓协作能力建设。近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以分工延伸,责任以全程担当,协助以需要到位”的原则,齐心协力,使各项工作得以加快推进。今年,我们对安置房工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工程以及市政道路工程加大建设力度,迫切需要各级干部职工紧盯工作目标,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进展。

  三、加强作风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就x工作来讲,一要坚持为民宗旨。为国者以民为基。x工作关系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就是一切x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要全面完成的杨府山臭源治理工程以及广化改建区道路、安置房建设、城镇供水延伸农村、公交线路延伸、场站建设、燃气管道建设等工作都是市民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我们x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认真真实施、扎扎实实开展,确保如期圆满完成。二要坚持勤政尽责。勤政尽责即要求每位干部在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尽责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当前,保障x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公用事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相关工作关系重大,一旦抓得不紧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引发事故,所以,使命和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扎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三要坚持务实本色。x工作都是具体实在的工作,如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理、道路、路灯、市政管道破损维修等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基础、平凡,也很琐碎,但也正是由于x干部职工的默默付出,城市才能地洁、路平、灯明、排水畅,市民才有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x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基础性,务实工作,踏实干事,彰显“敬业x、真情服务百姓”的服务宗旨。

  五、加强廉政建设。廉者,政之本也。x行业也是反腐败工作敏感领域,我们的干部一旦放松廉政警惕,就很可能成为腐败的“俘虏”。所以,我们的干部务必经常以反面案例来警示自己,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要加强廉政建设,一是要养廉心。养廉心即要求干部要自警自省,抵制腐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中,与“贪”字沾边的罪,约占到了30%。可以说,“贪”是万恶之源。这都告诉我们,要节制心中的贪欲,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分之财,分文不取”的古训,守住自己的心理防线,挡住腐败的诱惑。二是要守廉行。守廉行即要求干部职工按廉政纪律办事,管分内之事,尽分内之责,守干部本分,决不乱拿一分钱,不乱喝一杯酒,不为美色所动,不让贪欲蒙蔽了双眼,自觉防止权力滥用,把精力和心思全部用到如何发展x事业上去。三是要严廉纪。严廉纪即要求加强廉政监督,加强腐败查处,严肃廉政纪律。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重点加强对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的购置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督制约。要不断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绝不姑息、绝不放过、绝不手软,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营造x系统清廉干事的良好氛围。

  

  

篇七:高质量发展党课

  我国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日渐完善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劢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徂其主要是依托现代信息网格技术借劣电子地图卫星定位进程监控人脸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将管辖地域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统一纳入单元网格实施系统化管理以此推劢政府行政力量下沉提升基层社会矛盾不社会问题的排查不处置效率

  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治理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2018年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从社会治理领域看,面对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现阶段要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二是满足群众对矛盾化解和权益维护的需求;三是满足群众对平安社会建设的需求。

  这要求政府以城乡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进一步提高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覆盖面和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一要转变社会治理思路。随着我国经济迈入中高收入阶段,社会治理进一步全面激发社会活力,构建高凝聚力、高包容性、高参与度的社会结构,要逐步从政府管治为主向多元共治、基层自治转变,从风险防控为主向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转变。

  二要理清社会治理职能。党委政府的角色应更多体现在用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用规划引导社会预期,用政策保障社会公平、用监管规范社会秩序,实现从管治型政府

  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另一方面,在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等事项上,政府要给市场和社会让渡更多空间。利用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进入城乡社区服务领域提供便利途径。

  三要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科学制定城乡社区的规模布局,摸清人、地、事、物、组织等基层社会要素的“底数”,按照便于管理和服务的原则进行服务平台及网格建设。改革基层工作体系,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问题,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将行政服务、综治防控、监管执法有机整合为“一张网”,强化基层治理的组织支撑。

  四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对社会治理的范围及党委政府的职能予以法定,明确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构建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同时,加快社会治理重点领域法治建设,对新型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网络社会等领域,加快立法进程,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文件。(弘利教育)

  推动网格化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强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顶层部署;规范基层网格化建设框架与职能结构;明确基层网格化建设的各级主体职责;加强基层网格事件的信息支撑与处置协作;健全网格信息采集、管理与使用的法律规范;提高基层综治队伍整体素质与网格人员的待遇保障。

  我国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日渐完善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各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是依托现代信息网格技术,借助电子地图、卫星定位、远程监控、人脸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将管辖地域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统一纳入单元网格实施系统化管理,以此推动政府行政力量下沉,提升基层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排查与处置效率。从定位看,网格化管理的重心在基层,以社区(村)级网格为建设着力点,向上拓展至街道(乡镇)、县(市、区)、市(地)等层级,形成职能整合、上下联动的网络式治理格局。近年来,以北京、广东、江苏为代表的一些地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层治理精细化程度显著提升。网格化手段的应用和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搭建使得基层社会的治安、人口、教育、就业、环保等数据库体系得到快速完善,为网格事件的高效、分类处置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电子地图、卫星定位、远程监控、人脸识别、视联网等现代数字信息手段的持续丰富,使“定位”与“定人”的结合更加紧密,显著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

  二、政府职能与行政力量加快下沉。网格化管理通过将单元网格内的社会事件进行实时采集与分类处置,有助于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筑起社会矛盾化解与社会矛盾调处的第一道屏障,使得基层党政组织的职能体系与治理能力也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得到持续加强。

  三、基层公共服务范围持续扩大。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有效推进了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同时也为基层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团体的成长与服务供给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搭建使得服务业企业下乡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同时也发展壮大了社区工作者、平安

  志愿者、义工、群防群治队伍等社会公益队伍。总体看,网格化建设使得基层公共服务的种类、范围和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的社区(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当前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建设规范亟待加强。虽然“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已成为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共识,但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部署与建设规范,使网格化建设总体目标、职能架构、管理范围和建设标准尚不清晰,很多地区仅将其作为加强管控的技术手段,致使上下级建设与管理联动相互脱节,并且出现了大量信息重复录入、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顶层部署的缺失也使得很多行政管理部门将职能下沉进网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造成网格管理与服务职能不够健全。二是权责边界尚不清晰。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重在提高单元网格内社会事件的响应、排查、报送和处置效率,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工与执法联动尤为重要。目前看,条块结合、联动处置的网格案件协作调处机制还未真正建立,社区(村)与街道(乡镇)等基层网格缺乏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网格事件处置的能力与手段,造成基层网格事件的处置往往面临单一部门执法授权不足、多部门联合处置分工不清的问题。

  三是平台信息互通不畅。当前,社区(村)和街道(乡镇)两级网格日均收集网格事件已达百余件,亟须与县(市、区)、市(地)等上级综治平台进行大量的信息互通与联处协调工作。但由于缺乏基层上行信息在规定时间内的下行反馈机制,致使下级网格上报信息往往得不到有效回应与执行保障,降低了网格事件处置效率。此外,不少基层社区(村)与街道(乡镇)网格还存在突出的信息采集难、录入不规范、更新不及时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削弱了基层网格的信息化支撑。

  四是队伍素质与保障水平亟待提升。一方面,网格化建设涉及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构成比较多元,通常包括网格监管员、市容协管员、公安、交警、城管、社会志愿者等十余支队伍,规范化与专业化管理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针对面广量大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而言,网格专职管理力量还相对比较薄弱,且通常面临人均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管理技能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此外,网格人员的人事薪酬还主要来自社区(村)和街道(乡镇)的办公经费,在薪酬结构与管理上缺乏统筹性,显著影响了网格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第一,强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顶层部署。在总结各地区建设经验基础上,加快研究出台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总体目标与建设规范,使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载体与微观单元,做好短期与中长期建设规划。要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出发,健全网格化建设配套政策,细化单元网格职能,提高网格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基层网格服务供给能力,强化基础网格的信息化支撑,充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要素,加快专业化管理与服务资源向基层流转。

  第二,规范基层网格化建设框架与职能结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基层综治工作的重要落脚点,要使其建设框架与“平安中国”战略部署紧密关联,将其职能重心聚焦定位于排查和调处影响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兼顾保障和服务民生,构建起以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为核心,以排查和处置安全风险隐患为重点,以调处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路径,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支撑的主体职能结构,不代替政府部门、不代办政府工作。现阶段要将工作重心集中在“事件排查”“联动处置”和“公共服务”等三个方面:在事件排查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特征细化基层

  网格架构;在联动处置方面要建立执法部门、司法体系、法律咨询机构以及公益性社会组织等构成的基层社会矛盾联合调处平台;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制度与内容清单。

  第三,明确基层网格化建设的各级主体职责。一是建立基层党委负责制,把网格化建设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对接,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要健全党政建设主体,各地党委政府要统筹制定市(地)、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各级网格规划思路与具体建设任务,加强整体部署、分步实施与督导协调。三是要加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确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主体职责结构,同时要高度重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专业化智库与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协同作用,拓宽政府采购社会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充分调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四,加强基层网格事件的信息支撑与处置协作。一是要明确各级网格平台的功能定位,建立以社区(村)信息采集平台为基础,以街道(乡镇)信息协调平台为枢

  纽,以县(市、区)信息指挥平台为统领,以市(地)相关部门的专业领域信息网络为延伸的信息支撑结构。二是要提高网格事件信息化处置协作水平,逐步将网上办公、线上服务、在线互动等功能植入网格,同时将纪检、信访、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信息专网围绕网格化建设进行局部整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医疗、教育、环保、劳动人事等民生领域信息资源,建立用于网格事件协作处置的信息数据库系统。

  第五,健全网格信息采集、管理与使用的法律规范。网格化管理以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应高度关注网格信息安全体系建设。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总则》第111条(第五章“民事权利”部分第三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针对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所实施的信息采集、管理与使用行为,有必要依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为网格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提供合法性基础,加快健全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格信息的监管与追责机制建设。

  第六,提高基层综治队伍整体素质与网格人员的待遇保障。一是要完善基层综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规范网格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与岗位职责,将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巡查、矛盾纠纷调处、政策法规宣传作为其重点工作内容,健全考核标准与评价机制,提高问题处置能力与人员整体素质。二是要优化网格管理人员选拔聘用、管理使用与教育培训机制,将网格管理人员纳入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奖励激励政策,探索在网格管理队伍中培养和发展党员、选拔基层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等通道。三是逐步改善网格工作人员待遇保障,拓宽公益类建设资金渠道,引入增值类服务的社会融资机制,加强网格化建设多元资金支撑,拓展网格工作者的服务类型与收入来源。

  

  

篇八:高质量发展党课

  以选人用人“好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课讲稿_党课讲稿

  以选人用人“好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选人用人事关换届成败,事关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是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必须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对选什么人标准明确,不选什么人态度坚决,以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担当作为,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鲜明选人用人标准,亮出“硬杠杠”。标准不明确等于没有标准。选人用人必须坚持标准导向,从一开始就把好干部标准竖起来,把好干部的旗帜立起来,以好干部标准选好干部,以实干标准选实干者。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把干部政治素质放在首位,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标准,选拔能力素质过硬、可堪重任的好干部,防止任人唯亲;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专业素养好、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善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好干部;要坚持薪火相传的育人标准,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在实践斗争中茁壮成长。鲜明选人用人态度,挥好“指挥棒”。用干部是为了干好事业,必

  须方向明确、态度鲜明。要站在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负责的政治高度,大胆选拔使用党和国家需要的人,以负责任的态度选负责任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政治、能力、作风过硬和培养成熟的干部要及时提拔重用,放到重要位置和关键岗位经受考验、磨砺成才,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要打破隐形台阶,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早压担子、早给重任,坚决防止“论资排辈”“人多等位”,错过干部黄金培养期,让干部在等待中丧失斗志、激情和信心。要坚持能上能下,对不愿做事、不敢抗事、装样子、混日子的干部坚决调整,对搞“假大空”和“虚假政绩”的干部及时查处。鲜明选人用人风气,画好“同心圆”。选人用人是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向标,选好一个人,就能激励一群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干部队伍,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坚决打击;选拔以百姓心为心的“老百姓的官”,对“只思为官不思为民”的干部一票否定。要用好换届契机,坚持从事业需求出发,从工作实际出发,以实干实绩评价干部、选拔干部,对迎难而上、激流勇进者大胆使用,对退缩不前、畏首畏尾者坚决淘汰,对做样子、混日子的干部及早调整,把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鲜明立起来、亮出来,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以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篇九:高质量发展党课

  如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从个人角度看,人们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富裕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第一,我们希望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我们希望老百姓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第三,我们要避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第一,经济在任何时候都能以潜在增长率增长。第二,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第三,产业不断升级。产业的不断升级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在提高。也就是说,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价值越多,我们享受闲暇的时间也就越多。同时,产业不断升级还可以让我们的消费升级。第四,人们的生活环境要好。第五,社会和谐。

  一、市场机制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机制为什么好?现在世界上经济运行比较好的国家,基本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经济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

  经济为什么能自动运行?市场经济由供给和需求两方

  面因素构成。当供求平衡时,我们认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果某一时刻,经济没有出现均衡,比如,在某一时期,经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时怎么办?供大于求,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企业想卖出更多东西,但是需求没那么大。这种情况下,企业间就会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谁要价低谁就能把东西卖出去。最后,随着价格的步步降低,厂商愿意供给的量也会减小,同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量在增加,于是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后实现了供求平衡。

  在上面的情况里,一方面是厂商间的竞争,导致价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也能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厂商之间的竞争并不一定导致价格下跌。如果价格下跌与竞争机制能一起发挥作用,供求平衡也可以实现。

  再看供小于求的情况。比如,在某一时刻,厂商愿意卖的商品量小于消费者愿意买的量。这样就会在消费者间出现竞争。也就是说,消费者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买到商品。随着价格上涨,厂商愿意卖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的数量越来越少,供求之间的缺口也越来越小,最终也实现了均衡状态。

  在经济市场里,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和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是能完美自动运行的机制。现在,世界各

  国均非常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性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除了能够实现供求自动平衡外,它还能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达成一致。西方经济学认为,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只要符合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他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可以推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比如,一个企业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开始生产电脑,如果他想把电脑卖出去,就必须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别的企业竞争。他生产出来合适的产品,然后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产品,这本身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消费者剩余的。消费者剩余是什么?当消费者购买东西时,消费者从这个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付出的价格,这就是消费者剩余。

  对企业来说,按某个价格把东西卖出去,企业赚了利润,也得到了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其实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他想与别的企业竞争,就要想方设法降低投入品的消耗,也就是降低成本。当然,企业在生产中完全没有浪费很难做到。

  在这个情况下,由于买卖双方达到平衡,也就是厂商愿意出售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买卖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社会实现了和谐。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被认为是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总结来说,就是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充分满足;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完美一致;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最大限度促进了公共利益。

  但实际上,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都没有十分完美的,因为经济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失灵和摩擦。但不管怎么说,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机制,在市场经济不能完美运行的地方,还需要政府做弥补。

  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要素或者条件。

  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况下的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生产能力的增长率,经济的生产能力又被称为潜在产出。

  经济的生产能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取决于技术水平、可用资源、制度安排,尤其是微观层次上的管理能力。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各种资源供给是有限的。但对外开放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缺少要素情况。另外,对外开放还能帮助引入物美价廉的外部优质资源,

  最重要的是能打破本国资源对本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同时,对外开放可以强化竞争机制,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二、产品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基本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各国提出的解决办法都是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需求;二是通过科技进步中的产品创新来扩大需求。如果我们要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高质量的需求。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需求层面。需求包括四部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政府需求。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一般都会关注消费、投资、出口。什么是政府需求的特点?政府需求有一部分是刚性的,比如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出,这部分变化不大。变化大的部分恰恰是用来调节宏观经济的。调节宏观经济一般都是逆周期而动。什么是逆周期而动?就是非政府需求的运行周期。非政府需求如果过旺,可能会导致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这个时候政府就该压缩自己的需求。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低迷,这

  

篇十:高质量发展党课

  2021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党课讲稿5篇我们要把落实干部考核工作责任扛在肩上,在“实〞字上下功夫,真正发挥好考核对干部的激励鞭策作用。…小编我为您整理了《2021推动高质量进展的政绩考核党课讲稿精选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关于改良推动高质量进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党课讲稿年终考核“不能忘了群众〞

  年终考核是盘点工作成果、总结工作得失、促进任务落实的重要方式。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真实,也最有发言权。各级各地在年终考核时要吸引群众参加、回应群众诉求、邀请群众评判,切实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标尺。

  丰富考核形式,吸引群众参加。“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群众参加考核,对领导干部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敞开大门,揭开考核的“神秘面纱〞,让群众真正参加到年终考核的全过程,能够方便群众提意见、做评判,使考核过程更公平、更透亮,考核结果更有劝说力,能切实避开考核“认仔细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现象,从而有力促进年终考核走实走深、赢得群众信任。各级各地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形式让群众知晓、参加年终考核,要完善考核方法,引入服务对象评价机制,给群众留有肯定的话语权,吸收群众参加、听取群众意见、表达群众愿望、接受群众监督,让利益相关群众切实参加到年终考核中来。

  充实考核内容,回应群众诉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持对人民群众期盼的主动回应,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美好感、安全感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工作看法、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尺。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内容,能够促使党员干部专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把回应群众期盼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考什么确定了干什么,怎么评左右着怎么干〞。各级各地要把回应好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纳入年终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并依据各单位工作岗位的不同属性,多角度、全方位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切实增添考核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完好性。

  公开考核结果,邀请群众评判。“工作好不好,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考核内容是否全面系统、考核过程是否公开透亮、考核结果是否公平客观不是靠单位和党员干部怎么说、怎么看,而是要让人民群众去评判裁定。在年终考核中,要将考核结果毫无保存地给群众,接受群众监督,邀请群众评判,对于群众不满意、不认可的结果要仔细反思、重新考核,切实发挥群众在年终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各地要把考核标尺交给群众,将群众评判贯穿于年度考核的全过程,多听群众说,确保考出真效果,核出好干部,得出让群众满意、让干部服气的考核好结果。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