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策划方案 > 大学三全育人方案3篇

大学三全育人方案3篇

策划方案 时间:2023-07-04 15:25:06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三全育人方案3篇大学三全育人方案 1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 2目录 一、目标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三全育人方案3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三全育人方案3篇

篇一:大学三全育人方案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

  2 目录

  一、目标要求

 ................................ ................................ ...

 1 1

 (一)总体目标 ............................................................... 1

 (二)基本要求 ............................................................... 1

 二、主要任务

 ................................ ................................ ...

 2 2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 2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 3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 3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 4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 5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 5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 6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 6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 7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 7

 三、实施保障

 ................................ ................................ ...

 8 8

 (一)加强组织领导 ........................................................... 8

 (二)加大保障力度 ........................................................... 8

 (三)强化责任落实 ........................................................... 8

  1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全面实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我校品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要求

 1. 强化全员 育人新意识

 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立足新时代,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 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

  2 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的全员育人氛围。

 2. 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 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

 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 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 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二、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 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产教相融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师生在科研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落实《xxxx 大学术规范(试行)》和《xxxx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治理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5.加强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强化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6.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整合各类实践资源,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

  4 元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 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 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 25%。

 8.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业孵化、以赛促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流程服务平台,推动“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我校特色的一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9.深化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建设。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完善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和保障机制,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中华经典、中 国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11.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一批反映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网络作品,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12.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 培育、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3.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弘扬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我校精神,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创新校园文化品牌,

  5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支持师生根植“我校故事”原创各类文艺作品,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以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4.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完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集群和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激发网络育人活力。拓展网络平台,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

 15.打造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 “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一批“两微一端” 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发挥网络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16.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强化网络意识,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条件、评奖评优依据。培养网络力量, 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7.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知识教育,完善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进一步完善团体辅导特色工作体系,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3·20 ”“5·25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6 18.加强预防干预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测 评质量,建立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9.健全依法治校及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 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结合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

 20.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管理干部培训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和教学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

篇二:大学三全育人方案

*大学***学院“三全育人”实施办法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我校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三 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 《***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要求,制定本 办法。

 一、总体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树立一流意识,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卓越人才、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协同、贯通与融合,构建以“十大育 人”体系为基础的育人新格局,形成内容完善、标准先进、 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总体要求 1.思政教育“大协同”。进一步推动实施思政工作“八项工程”,系统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把“三全育人” 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引导全体教职工当好“育人者”,

 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教育的有机结合,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育人 全担当。

 2.育人机制“全贯通”。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院教育 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推动育人目的、手段和 效果的有机统一,推进“思政+”的叠加与协同向“思政× (乘)”的贯通与融入深度发展,使“三全育人”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 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育人全天候。

 3.育人要素“强融合”。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 想政治工作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推进不同来源、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元素共生融合。深入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目标同向、载体同建、资源同享、节奏同步,推动 育人全覆盖。

 三、主要内容 1.课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致力于培养 和造就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法治人才。全力建设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业导师育人功能,落实完善小班化、研讨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全方位实施课程内容改革,将新思想、新技术、新经济、新需求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以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及教学模式创新等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实训中 心平台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引导教师树立课

 程育人的理念,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将思想引领和价 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涵育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认真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 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 格局。

 2.科研育人。强化导师引领培育职责,明确科研育人 功能,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科学研究全过程。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切实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坚决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深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工中有农,以工支农”办学特色,完善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研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依托司法系统,探索联合培养新模式,采用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打造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号召力的师生科研交流互动平台,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赛事和中短期交流项目,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强化学术团队的典型引领。以研究生导师示范团队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的科研育人典型团队。强化科研项目申报审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实现 科研、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科研育人实效。

 3.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 坚持“全面覆盖、强化实践、分层培养、协同推进”的工作 理念,推进实践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构建全方位实践

 育人协同体系。夯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按照学期、 学年等时间节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完善学分制,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测评、 评奖评优、免试推研、推优入党等的重要依据,做实做优学生成长引导,体现育人效果。探索“互惠式实习机制”。推动学生深入一线,亲自践行法律行业具体业务,鼓励、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密切联系法律实务部门,积极推进学院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与实务部门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与法律实务部门实行“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依 托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服务,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 力。引领全院学生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社区、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 愿服务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 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学生全体惠及、教师全员投入、本科全程融入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内涵,通过大创项目、“挑战 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中华经典、传统节日、戏曲国粹等主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 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倡导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积极、健康、 文明、进取、包容、创新的先进文化。坚持以“典型引路” 为抓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选树师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推广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典型案例。提升依法治国意识。以学宪法讲宪法、 民法典宣传等活动为载体,提升全校师生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繁荣校园廉政文化。与校纪委联合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活 动,宣传廉政文化,提升师生廉洁意识。

 5.网络育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建强用好学院网站和微信平台,不断推出充满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启迪性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推广展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络名篇名作”。丰富网络内容 供给。推进学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积极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博、QQ 等新媒体载体,聚焦基层一线,把“镜头”面向师生,关注“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名成家”。通过议题设置、回应热点、强化服务、引导舆论,营造清朗、健康和文明的网络文化。强化紧贴实际、具有特色的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强化安全自查工作,优化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建立“预防、人防、联防、补防”网络舆情监防机制, 建强专职网管队伍,及时、主动回应学生利益诉求和重大关切。

 6.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深入实施“育心”“健心”“暖心”“润心” “护心”“筑心”六大工程,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向上 向善的健康心态。建立“全通道”心理服务体系。依托学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建“心理工作室”,打造“1+X” 心理服务模式,实现学生心理常识教育 100%普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各阶段心理需求。完善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制度,培养“心灵向日葵”,强化心理社团组织作用,注重朋 辈帮扶人员心理素养提升与帮扶技能培训。打造“全生态” 心灵成长工程。利用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幸福校园生态。通过主题文化活动、社区氛围营造、微信公众号、APP 等途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个体精准化帮扶,持续加大对师生心理状况的监测比例以及监测次数,适时筛选可能存在问题的人群,针对性推送自我教育与调适方案。推行“全 时空”心灵护卫工程。进一步织密四级心理防护关怀网络, 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办法》,发挥学院心理辅导站工作实效。实施学生心理动态“三色预警”机制,建立重点 关注学生心理档案。

 7.管理育人。推进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的 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完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院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建立健

 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形成院领导进课堂、进 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的有效机 制。建立辅导员、学业导师与学生常态化联系制度,优化学 生管理模式。

 8.服务育人。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导向,把解 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供给能力,提供靶向服务,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以生为本,优化流程,推动学生事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服务育人“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切实增强服务育人实效。立足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专业特长, 搭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体验平台,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服务育人的针对性 与实效性。

 9.资助育人。做好资助育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资助管理规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资助育人载体,创新资助育人活动形式,构建资助理念先进、资助渠道丰富、资助体系健全、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模式多维、资助成效显著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完善精准化资助管理工作体系。构建“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年级资助工作小组、班级资助信息员”三级资助育人体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依托大数据平台,合理进行困难等级认定,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 践行“资助立志”育人理念,展示一批资助育人工作优秀案例。打造多维度资助育人模式。抓实学院师生资助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辅导员专题沙龙、“三星”评选、诚信教育感恩月、 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进校园和“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宣

 传活动,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深入推进研究生助教工作,积极发挥研究生“三助” 工作的培养功能。拓宽资助资源渠道,将物质帮扶与项目资助相结合,服务人才培养,强化育人目标。凸显全方位资助育人成效。注重“扶智”与“扶志”并行,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实现困难学生经济和精神的“双脱困”。结合我院专业特色,与地方单位合作搭建对口帮扶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大学生返乡工作服务制度,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返乡服务,在服务中锤炼专业技能。鼓励学生毕业后返乡创 业或工作,积极服务家乡、回报社会。

 10.组织育人。推进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发挥学院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与育人保障功能,发挥群团组织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评估机制,全面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夯实党建育人功能。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培育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展示一批党建优秀工作案例。构建“X+”大党建 体系。大力打造“课程+”“团队+”“导师+”“实践+”等 育人模式,探索打造党建精品项目、精品工程,促进党建、思政与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支持各类师生社团 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

 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 务作用。大力实施团学组织强基工程、活力提升工程和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 文明宿舍,培养选树一批典型学生代表和优秀学生干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三全育人”工作推进小组, 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和党支部 书记为成员,统筹推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

篇三:大学三全育人方案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 “暑期三下乡”“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

 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

 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深入挖掘海洋特色,同时打造非遗、志愿服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国旗队、军旅班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1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14.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意见领袖”。

 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

 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建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安全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

 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0”“5.25”“9.20”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

 19.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六个一”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院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

 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就习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 “服务育人示范岗”。

 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进一步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育人优势。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

 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学院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分工会、分团委、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院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学院党委与各党支部要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各部门要围绕十个育人体系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3.提高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把“三全育人”纳入党建思政研讨会、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4.强化工作考核。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做好典型引导。加强典型选树,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推荐活动,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