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旅游振兴汇报8篇

旅游振兴汇报8篇

工作汇报 时间:2023-06-18 09: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旅游振兴汇报8篇旅游振兴汇报 关于振兴旅游经济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建区地处**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振兴汇报8篇,供大家参考。

旅游振兴汇报8篇

篇一:旅游振兴汇报

振兴旅游经济 情况 的调研报告

 新建区地处**之滨、鄱湖之南,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享誉鄱湖的“鱼米之乡”,区域面积 2193 平方公里,整个地貌是“四水三山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新时代的大美新建,依托鄱阳湖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建设“文化大区、旅游强区”为目标,精心擦亮“五色”旅游品牌,倾心打造古邑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新建区坚持走文化旅游与生态相结合的都市休闲之路,明确了“旅游强区、旅游兴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依托雄厚的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新建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区文化旅游大发展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新建区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是公认的南昌市乃至全江西的旅游资源大区。全区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潜质的旅游景区 1 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级重要湿地 1 处(南矶湿地),国家 A 级景区 8 个(其中 4A 景区 1 家、3A景区 6 家,2A 景区 1 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点 23 家。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经典“小平小道”,游客探秘、休闲、观鸟、摄影、科考的绝佳宝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南矶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 “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号称南方“小长城”的溪霞怪石岭生态公园,有“鹭鸟王国”美誉的象山森林公园,拥有大漠雄浑和江南水乡细腻的厚田金色沙漠,正在大手笔的规划建设当中并致力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等。

 (二)区位优势明显 一方面,新建区在“撤县设区”之前是全省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县,区位优势、全省独有、全国也少有。南昌中心城区到新建各景点,基本都在 20-50 分钟车程以内,是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之地,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旅行的乐趣。

 另一方面,新建区交通“大动脉贯通、毛细血管畅通”,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备,南昌西站、昌北机场直通新建区。完善、便利的交通体系,为我区吸引内外游客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增长快速 近年来,新建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建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强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项目、土地、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对推动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予以扶持。**** 年新建区全区接待旅游人次超过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旅游综合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5.3%。预计 ****年全区旅游综合接待总人数达 20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突破 100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但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向二、三产业积聚),城镇及大部分村落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年人均 GDP 已达 9753 美元,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新建区旅游服务设施比较薄弱,客房、餐馆档次不高(全区拥有星级饭店仅 1 家,五星级饭店 0 家),娱乐项目单一,城区和主要城镇及景区缺少针对旅游者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酒店等,满足不了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2.旅游管理体制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我区既有区文广旅新局,又有区旅投公司,一些区直单位也参与文旅项目,各自为政、各打算盘,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形成集合效应。区文广旅新局管行业,日常工作就是忙于落实全区所有的涉旅工作和应付各种各样的上级检查,根本无暇顾及旅游行业发展大计;区旅投公司管全区的旅游项目投资,而且其项目运作方式多采取政府出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行业的管理责任不用担,平常的工作动态和投资数据没有及时有效沟通。其他区直单位的如一些田园综合体和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请我局做做观察员,有甚者根本就不咨询文化旅游部门意见,等要申报景区景点时才来找专业部门。另一方面,更有一些景区地跨数个行政区域,虽然成立了管理局或旅游开发公司,但受职能限制,协调力度太小。比如有些属于市旅游公司(厚田沙漠),有些属于市文广局

 (小平小道),有些属于水务部门(梦山水库)。这种管理经营体制上的不顺,使得市场化经营程度深浅不一,造成各景区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行其是,竞相开发。这种做法导致规划难落实、形象难塑造、宣传难统一、管理难到位。

 3.旅游发展战略高大上,但有计划实施少,部分项目投资大,但是实际效益不如人意。近几年来,省、市相继提出了旅游强省、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核两重”产业发展布局中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江西风景独好,五彩新建来领跑”的发展定位,全面唱响红色教育游、绿色山水游、古色人文游、金色观光游、特色体验游的“五色”旅游品牌。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虽然我区积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陆续投资改造或建设了一批旅游项目:如投资近 5 亿元对“小平小道”红色经典景区进行改扩建,投资 1 亿多元对汪山土库进行修复,投资 6000 多万元对南矶进行了提升改造,投资 300 万元编制了南矶湿地景区总体规划,以及投资 4 亿元的西山特色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等。但是,许多建成运营的景区景点,也往往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旅游发展模式单一,缺乏进一步开发和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缺乏多元化投资渠道,致使经营体制不活,难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激活旅游资源效益。各旅游景区受限于自身资金、渠道和建设能力的限制,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发掘潜力和创新产品的动力和意识。景区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景区中普遍存在。比较典型的有汪山土库、梦山风景区等。

 5.整体营销力度不够,系统性较差。好的产品只有通过积极营销才能占有市场。虽然我区积极通过旅游文化节、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会、旅游中介等渠道开展官方的推广营销,但是大部分景区并没有主动开展营销活动,未形成系统的营销模式。虽然我区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原来的 1000 万增加到现在的 3000万,但其中用于旅游宣传的资金仅有 100 万,这使得我区的营销力度严重不足。营销

 不系统、力度不够使得中远距离游客对新建的旅游资源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新建旅游业的发展。

 6.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全区的旅游队伍素质来看,特别是专业管理、策划、营销和导游等人才极度缺乏,业务水平较低,旅游人才队伍亟待引进、培训和提高。

 三、加快新建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新建区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面对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是摆在新建区全区上下面前的一道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从孤立的景区景点跳出来,以线路为纽带,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服务产品,重点从规划、机制、品牌、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1.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大发展,基础设施是重要一环。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同时,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加强旅游食宿设施建设。针对高标准旅游饭店紧缺的状况,应加快星级宾馆的建设,引进国际旅游连锁酒店品牌。针对自助游、度假休闲游的特点,加强旅游景区的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 推进旅游购物街建设,集中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推出特色文艺节目,发展晚间娱乐项目。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区旅投公司的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始终保持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关系。加强区文广旅游局与其他区直单位的工作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田园综合体、文化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上,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规划指导,整合各方力量,不断提升项目品质,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模。加强区文化旅游局与各乡镇的业务配合,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我区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增长极。一是要请专业团队编制《新建区全域旅游规划》,在产品体系上实现主题化,除满足“吃、住、行、游、购、娱”

 旅游六要素之外,要在“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中有所侧重;在项目开发上,应实现由点到区的转型,把产业布开,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通过加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二是单个景区规划的提档升级,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真正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产品优势,推进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4.创新管理机制,优化配置旅游资源。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一是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改变政府包、政府投、政府办的做法,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二是整合资源,收购、并购投资乏力、后劲不足、产品不活的旅游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招商推介,引来大旅游财团进驻或是探索一条采取同知名旅游企业合作或委托管理的路径,彻底激发旅游新活力。三是全域旅游需要多部门的综合监管、齐抓共治。四是整合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旅游资源,走产业集团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引导景区景点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5. 创新“旅游+”理念,培育旅游新业态。如推进旅游+农业,以溪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我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以一产(即农业)带动三产(旅游业),三产旅游反哺一产农业的良性互动。推进旅游+文化,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赋予旅游景区景点于文化的灵魂,形成旅游产品,让游客进行浸入式体验,如汪山土库,基于自身深厚的人文内涵,举办踏春•学家风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开拓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便是很好的例子。推进旅游+交通,以编制《新建区道路交通规划》、第三届环鄱阳湖国际骑游大赛为契机,促进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强旅游与交通的双赢合作等。推进旅游+民宿,结合各乡镇特色旅游,让古村落重新焕发文化的活力,留得住乡愁,大力发展我区民宿业,积极为农民创收增收。如溪霞镇忘忧村民宿游,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如象山镇的“荷花节”,不仅让人可以赏花游船,还可以采摘捕鱼、吃农家饭,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推进旅游+党建,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景区景点内涵,使游客在游玩中自觉提高爱党护党的思想认识,增加农民收入,如溪霞镇店前村

 的乡村游+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加大整体宣传,打造新建区旅游品牌。酒香也要会吆喝,着力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树立新建旅游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策划,借力外脑,立足全区旅游资源,主动策划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依托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如组织全区重点旅游景点赴外省、市进行专题推介,同时在高铁、地铁、机场等地投放我区旅游宣传广告,进一步树立五彩新建旅游新形象。要邀请旅游市场营销专家实地考察旅游线路,策划新建区旅游整体形象,把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大手笔宣传和推广。加强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广,邀请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记者来考察,引导他们宣传新建区。创新宣传促销形式,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新建区旅游交易会,与主要客源地的媒体互换节目和广告,形成旅游宣传联动机制,有效拓展新建区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

 7.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对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策法规水平和专业管理素质,始终保持以时俱进;一方面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委托培训或者去发达地区学习的方式,加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跨行业引进等方式,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立志旅游工作,尽快构建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视野开阔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

 今后,新建区将进一步挖掘资源,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紧紧围绕“文化大区、旅游强区”的目标,致力变山水资源亮点为产业发展热点,变旅游资源大区为旅游产业强区,使新建区成为南昌旅游的目的地、江西旅游的集散地,使旅游业成为该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全面构建大旅游、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的生动格局。

  关于振兴旅游经济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新时代下**旅游产业取得新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并为其他类似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一些参考,调研组深入全区各个乡镇,围绕**区旅游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区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一)旅游资源优势 1....

篇二:旅游振兴汇报

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OverviewIn December 2021, Fastdata Group conducted a Study ofHow can tourism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travel industry has evolvedsince the outset of the pandemic, To find a way for ruralrevit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wayconsumers are feeling about traveling in the year ahead.世代的定义:Baby Boomers1946-1965Gen X1966-1980Gen Y1981-1995Gen Z1996-2010•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provide a holistic view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Through tourism. We encourage all Online travel platform and travelers to makepositive travel decisions, including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areas.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内容Fastdata 极数团队出品

 CONTENTS•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农村现代化再起航• 党中央心系“三农”,乡村振兴政策密集出台•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三农”是战略后方,是经济双循环核心环节及动力源泉• 城乡经济发展需要再平衡,乡村振兴正当时• 旅游业对乡村振兴重要作用分析• 发展旅游业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直接及间接就业人口近八千万,是稳就业的重要支柱•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要素条件• 2021 年1 1- - 10 月乡村旅游恢复强劲,接待游客同比增长 43.4%• 互联网+ + 旅游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旅游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大幅下降• 本地休闲度假游崛起,乡村旅游迎来再次发展的新机遇• 在线旅游平台赋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短视频成为旅游超级“种草机”,正在打造全新的在线旅游生态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Foreword旅游业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旅游业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及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虽然乡村旅游受疫情影响,发展有所放缓,但乡村旅游在疫情影响下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2021年1-10月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3.4%,是恢复最为强劲的旅游形态之一。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疫情下农村经济稳就业、保民生及促发展的重要产业。互联网+ + 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线上营销及获客已经成为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借助在线旅游大数据分析、人群画像、需求预估、精准广告投放、智能营销及需求承接等,实现乡村旅游项目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获客能力持续增强、经营效益大幅改善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现阶段头部在线旅游平台对旅游业的营销及获客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携程旅行、飞猪旅行等在线旅游平台已经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以飞猪旅游为例,2021年1-10月,飞猪旅游全渠道乡村民宿订单同比增长231%,服务红色旅游人口达到1.4亿人次,助力建设美丽乡村100个,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赋能乡村旅游,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新内容流量红利乡村旅游崛起:随着互联网自然增长流量红利期的结束,互联网流量在不同平台或载体之间的流通将更加频繁,短视频平台作为近几年持续爆发的新内容流量平台,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内容生态持续完善,旅游营销及商业化场景不断丰富,短视频/直播+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营销获客的重要形态,正在不断重构在线旅游的商业模式、产品形态及需求承接流程。短视频/直播平台作为去中心化的内容流量平台,乡村旅游项目运营者、旅游KOL及素人都有机会通过短视频/直播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项目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例如丁真带火了理塘县的旅游业,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因一段视频迅速游人如织。旅游业线上运营及营销正在迎来全新的内容流量红利期,乡村旅游运营者应当积极拥抱新内容流量生态红利,实现乡村旅游的爆发式增长,助力农民增收、农村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Looking backAt 2021When we dive into 2022, let’s reflect.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关键数据• 旅游业直接及间接就业人口7987 万• 乡村旅游资源占比70 % %• 2021年前10月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5 亿 人次• 2021年前10月乡村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43.4 %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中,旅游业不得不在防疫与开放之间不断选择与权衡,旅行者同样不得不适应因此而产生的行程变更,但无论如何一切积极的行动都是值得的,在疫情常态化时代,旅游业正在恢复稳定,且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商业活动、就业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同时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也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现代化再起航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时间 政策文件 政策要点2017年10月 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时间 政策文件 政策要点2021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既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颁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2021年3月《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本法。2021年5月《“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司法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仓廪实则天下安,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升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4.53 4.57 4.31 4.69 4.84 4.98 5.04 5.34 5.39 5.59 5.88 6.12 6.30 6.40 6.61 6.60 6.62 6.58 6.64 6.69 6.83 024682001年-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趋势中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城乡发展不平衡持续扩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平衡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1.70 1.84 1.98 2.13 2.30 2.46 2.63 2.67 0.01.02.03.0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2013年-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单位:万元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乡村发展受到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正当时2.11 3.00 4.58 6.66 9.02 0246810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2002年-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城镇人口数量单位:亿人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三农”是战略后方,是国民经济压舱石,是经济双循环战略核心环节及动力源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社交经济发展大局• 实现经济双循环的保障• 对抗外部风险的缓冲地带• 缓解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农业现代化,农村建设升级进步,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实践证明,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增多,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背景下,保障全国人民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农产品供给不仅数量上要绝对保证,质量上也不能出问题。粮食供应的完全自主,中国才能更有底气的应对任何外部挑战。“三农”作为战略“后方”,其不仅只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压舱石与稳定器般的存在,更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双循环战略核心环节和战略动力源泉。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全面释放和培育最广大乡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农村是最大的空间,有力地激活农村这个内需点,国内大循环便能有效畅通。“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5.1 亿乡村人口总数90+ % %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3.2 万个全国乡镇数量经过四十年的城镇化之后 , 中国仍然有超过5 5 亿居民生活在农村 , 农村土地面积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 90 % 以上 ,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 ,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 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 “ 三农 ” 基础 。

 党中央认为 , 新发展阶段 “ 三农 ” 工作依然极端重要 , 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2旅游业对乡村振兴重要作用分析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疫情前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超十万亿元,发展旅游业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6.61 7.34 8.19 9.13 9.94 10.94 04812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2014年-2019年旅游业对中国GDP的贡献旅游业对GDP贡献单位:万亿元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旅游业直接及间接就业人口近八千万,是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疫情前旅游业直接及间接就业人口(万人)7911796279872015年 2017年 2019年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2021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达1.63万亿,正在从疫情影响中恢复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0.4 0.3 0.5 0.5 0.6 0.8 0.9 1.0 1.3 1.9 2.3 2.6 3.0 3.4 3.9 4.6 5.1 5.7 2.2 1.6 024682002年-2021年H1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国内旅游业收入单位:万亿元+158%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2021上半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同比增长126.1%,旅游热情恢复强劲91.5%126.1%-80%-40%0%40%80%120%16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H12002年-2021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及乡村居民旅游人次同比增速趋势旅游人次同比增速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增长趋势未改,随着疫情影响减小,旅游仍是重要的消费场景02004006008001,0001,200城镇 农村2010年-2021年H1中国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次均旅游消费支出趋势居民次均旅游消费支出2010年 2015年 2021年H1

 2 0 2 1 年 旅 游 助 力 中 国 乡 村 振 兴 研 究 报 告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旅游体验独特,具备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旅游资源丰富农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宗教文化、民族风情、农村农业、特色饮食等应有尽有。• 旅游承载能力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方式也在...

篇三:旅游振兴汇报

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面落实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拓展提升 xx 市经济增长新动力空间的重要方面,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

  按照年度调研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摸清我市乡村振兴实施现状,总结经验,找准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献计出力。xx 市委统战部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 xx 市情况来看,实施乡村振兴的难点和短板在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差、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山区、xx 区丘陵一带。据此,调研组先后到xx 镇 xx 村、xx 乡 xx 村、xx 村,围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实地调研。并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讨论,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 xx 市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市山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山区林草植被逐步得到恢复,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呈现迅速增长态势。与旅游相关的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部分山区群众依托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1 1 、依托旅游业调整产业结构。

  以 xx 村为例,该村现有人口 123 人,耕地 140 余亩。由于山区地块小、浇水困难,每年仅种一季谷子、红薯等耐旱作物,基本属于“靠天吃饭”。由于产量低,每亩年收入仅为 1000 多元。但该村位于深山区,森林覆盖率高,风景秀美,是绿色休闲旅游长廊。当地村民抓住游客众多的时机,逐步发展起了农家乐,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目前,该村有农家乐、小型宾馆 10 余家,解决了 60 多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年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许多村民在城里购置了楼房。

  2 2 、依托景区求发展。

 AAA 景区 xx 这几年发展态势良好,来此拓展训练、观光旅游等团队络绎不绝。xx 村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笨猪肉、山粉条、山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很受城市游客青睐。村民依托景区优势兴办了 5 家农家乐,为景区

 宾馆的接待梯次提供了必要的补充。目前,该村村民有 30余人在景区长期工作,人均年收入在 3 万元左右,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3 3 、创新求变愿望强烈。

  xx 市、xx 乡两级党委政府已作出规划,计划投资 1.7亿元重点打造 xx 村--柳树岭村旅游观光线路。前期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现已铺设休闲步道 1000 多米。xx 村两委计划以此为契机,借助国家扶贫优惠政策,利用国发行贷款,谋划建设集吃住休闲为一体的村办宾馆,仅能壮大集体经济,又能起到带动村民从事三产的示范作用。

  xx 村近年发展经济林种植花椒树,帮助 5 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目前在谋划产业结构调整,计划通过引资方式,开办村级农家宾馆,增加旅游附加值。

  4 4 、具有示范作用的 x xx 模式。

  xx 镇田窑村近两年及时调整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与省农科院、中国林科院楸树研究所合作,运用植物细胞“克隆”技术,发展楸树繁育种植项目。建设了现代化试管育苗组培室和三个恒温恒湿训苗大棚,可实现楸树育苗工厂化生产。目前田窑村已在大田栽种楸树 1000 多亩。每亩净收入可达 2万元左右。楸树具有材质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枝干挺拔,

 楸花淡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对霾颗粒具有吸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是一个利国利民好项目。xx镇在田窑村试点成功后,计划在丘陵区的 10 多个村推广种植楸树,形成两万亩规模的国家储备林基地。既能让群众快速致富,又能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xx 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文旅小镇,通过“一村一景,一村一品”,让种植业与旅游业深度结合,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田窑村楸树繁育基地基础上,将建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田窑民俗文化村,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建成后将与西山森林公园、万亩桃园、金门沟农业观光带等一起构成旅游休闲胜地。

 二、存在问题 和不足 调研中发现,xx 村和 xx 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带有普遍性,是我市山区农村的共性问题。

  1 1 、人口老龄化

 缺乏创新发展动力。

 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村里只剩下了留守老人,发展经济的动力不足,劳力缺乏,特别是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常住人口只剩下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大部分是老人。劳力缺乏,柿子烂在树上,也无力采摘。只能勉强种植玉米、谷子、红薯等传统农作物。这些老人轻易不出山门,缺乏创新发展动

 力。一些发展经济的能人离开村子,使村庄缺少了生机和活力。

  2 2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 后。

 进山“自古华山一条路”,而且极为狭窄,大轿车通行困难。一到节假日就拥堵不堪,加上停车场很少,车辆随意在路边停放。造成上山的上不去、下山的下不来的尴尬局面。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即使有做大旅游业的想法,也受制于各项基础设施差。供水、排污设施没有开工建设。即便是成熟的景区,同样存在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较低,接待能力差的问题。

  旅游强势发展会带来大量游客,不仅需要通畅的交通,还需要设施完善的宾馆、饭店、洗浴、厕所等,以及对垃圾、污水的妥善处理。否则,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3 3 、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景区的带动作用,缺乏利用本村自然风光打造“盆景”意识。由于宣传不到位,没有进行充分运作,造成秀美山川“藏在深山人未知”。而且村里大量具有山区特色的空房,没有利用起来搞餐饮服务业。现存的农家乐体量小,接待能力有限,连现阶段需求也难以满足。

 另外,旅游资源整体缺乏有深度、有创意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4 4 、农产品未形成品牌

 缺乏竞争力。

  山区的红薯、小米等农产品,品质好,经济效益也较好。但由于农户种植分散,品质参差不齐,产量较低。加上没有品牌,无法发挥品牌的集中效应,导致市场小,影响小,销售不理想。

  5 5 、旅游资源未得到较好保护。

  以 xx 村为例,早年将水塘租给个人开饭店,水塘附近的自然风光被人为破坏,水塘被污染;人文景观张举人旧宅,房顶坍塌,无法观看;自然景观猿猴洞没有得到较好开发;存在乱搭乱建现象,铁皮房严重影响自然风光。

 6 6 、集体经济薄弱

 缺乏号召力。

  集体经济极度薄弱,许多公益活动无法开展。即使村干部有发展旅游,振兴乡村思路,但苦于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办事全靠“向上伸手”。最简单的垃圾清理也举步维艰。振兴乡村工作难以开展。

 7 7 、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目前来看,景区帮扶形式单一,主要表现在安排劳动力就业上,在产业扶持、农产品助销方面,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不能起到引领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1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定因素在人。

  乡村振兴战略,深受农民拥护,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吸引年青人回乡创业发展,使其成为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要吸引在外地的成功人士,回乡村献计出力。更要充分发挥乡贤作用,乡村的老支书、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老退伍军人等,见多识广有号召力,可以起到引领本村群众创新创业、增收致富的作用。

  2 2 、打通制约山区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

  如拓宽整条 S226 省道无望,可重点在疏通龙卧--池山--拴马道路环线通畅上下功夫。这样仅需对龙卧以下少部分省道拓宽即可。而且旅游环线通畅后,游客不用走回头路,不仅增加了沿途景观的人流量,而且有效分散了流。

 至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难点在污水处理上,固体物垃圾可以运走集中处理。而大量污水则难以就地消化,此问题可学习借鉴外地打造美丽乡村的成功经验。

 3 3 、拓宽旅游发展思路。

  要改变打造旅游就是打造景区的传统观念。树立大旅游观念,把整个山区当做一个大景区。比如 xx 及东、西栓马一带,自然景观秀美,堪比临近的辉县、林县景观。各村可量力而行,围绕自然山水景观,在打造农家院、服务业上做足文章,在提升接待能力上下功夫。政府部门应当统一筹划,在公路沿线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盆景”和“风景”造打并举,形成精品村、风情小镇、历史文化村落的精品示范线、示范片。

  同时在深化“种养加”上下功夫。比如种植中草药及花卉类观赏植物;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就地深加工。在这个就地转化过程中,立足打造传统农耕文化,如推磨、推碾子、赶牛耕田等,通过互动方式吸引游客,形成特色景观。

  4 4 、搞好土地流转,打造品牌经济。

  传统农业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品种不统一,品质没保证。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品牌效应。应当加快土地流转,

 由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种植品种,统一宣传销售,做大产业。

  5 5 、加大旅游环境监察力度。

 严格按“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处理。对影响自然风光的违章建筑及时拆除。发展旅游既要扎实推进,又要避免大呼隆一块上。防止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而留下后患。

  6 6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俗话说“集体空,干部说话没人听”。目前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干部难以起到号召引领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模式,通过资源开发、路渠林木承包经营,以及盘活老校舍、老村部等集体闲置资产,将村里大量的闲置房利用起来,统一搞农家乐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积累与支撑。

  7 7 、通过制度设计,强化企业帮扶力度。

  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引导景区对周边村庄在产业扶持、农产品助销方面进行倾斜,起到引领作用。

 几点设想:

  说一千道一万,振兴乡村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政府不可能拿出大批资金的情况下,要克服“等靠”思想,因地制宜,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策略。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起来,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推行“一村一业”工程,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家乐产业和休闲乡村旅游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这方面,xx 镇的做法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要树立抢抓机遇、加速发展意识,一方面吃透上级政策,利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契机,在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用足上级相关扶持政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后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省市在 xx 设立乡镇干部培训基地的良机,努力打造多元色复合型景区。(据悉:乡镇干部培训基地计划在xx 山区设立几个教学点:体现当代愚公精神的青年洞,羊湾、三岭沟造地工程,原 xx 林场(跑马岭)等。再加上小店河汲淇联合抗日政府、柳树岭皮定均抗日司令部、红旗渠缔造者杨贵故居等,可以形成独具 xx 特色的经典红色旅游线路。

 xx 市旅游品种齐全,具有山水生态、红色经典、人文古迹等资源的多样性。“绿色、红色、古色”是 xx 旅游的三原色。因此,在品牌的定位上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要树立大旅游理念。着力打造四个旅游片区,即:以苍峪山沧河水系为代表的 xx 山水生态景区;以太公故里、香泉寺、

 香泉水库为代表的霖落山人文景区;以 xx 西山森林公园、万亩桃花园、金门沟荒沟造地、四合新村、(吴金印事迹展览馆)为代表的南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区(已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点;2017 年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加上 xx 古城明清文化(比干文化)展示区。这几大旅游片区覆盖面积大,辐射村庄众多,如能打造运作好,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xx 市委统战部调研组

篇四:旅游振兴汇报

XX 县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 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争取的政策和主要成效 1.筑牢乡村文化基础。积极推动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力度。争取上级资金 200 多万元为全县 140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图书等器材均已到位。目前,全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到 95%以上,140 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建设。依托建成的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儒学讲堂、阅读推广等文化引领活动,激发群众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2、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加大乡村文化人才培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发展。目前,依托已建成 16 个基层文艺培训基地、12 个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非遗研培工作站等人才培养载体,定期邀请 XX 大学、中国民俗学会等专家学者,举办戏曲、非遗等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3.丰富乡村文化活动。不断发掘并整合具有 XX 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以举办中国 XX 七夕情侣节、XX 文化节、XX

 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的形式,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我县已连续举办 X 届中国(XX)七夕情侣节,打响了XX 爱情文化品牌。

 4.旅游开发带动增收。编制了《XX 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在做好现有景区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实施了 XX、XX 村、XX村、XX 村、XX,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其中 XX 村、XX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创成国家 A 级景区,XX 通过开展民俗体验、农事采摘等可实现年增收 600 余万元,XX 通过开展民宿、旅游等可实现年增收 60 余万元。目前全县拥有国家 A级景区 15 处,省级森林公园 2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2 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XX 个,省级旅游强镇 X 个、旅游特色村 XX个。

 5.旅游扶贫促进增收。依托乡镇企业或合作社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提供保洁、安保等工作岗位的方式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资金 1115万元实施了 12 处旅游扶贫项目,累计有 944 户、1593 名贫困群众通过按年分红或到扶贫项目务工等途径,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6.农事体验助力增收。根据县内不同区域的作物种植习惯,分别开发了 XX、大樱桃、草莓、猕猴桃等农事体验和采摘活动,通过发展旅游采摘,不仅仅为农户畅通了销售渠道,并且可以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目前全县精

 品摘园 200 余处,实现年增收 300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人才短缺。文化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县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全县 12 个镇(街道)文化站内仅有站长一人,且多数都兼任其他工作,村(社区)更没有专兼职文化工作干部。文化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基层文化工作难以开展。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省、市级财政投入,我县多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经费捉襟见肘。基层文化站的活动经费每年不足 2 万元,一村一年一场戏,县配套补助资金仅 10 万元,经费远远不够,活动开展受限,想抽出资金搞文化建设更是力不从心。

 3.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 629 个行政村的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儒学讲堂等村文化服务中心虽已实现全覆盖,但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离达标还有一定差距,而很多村(社区)的基层文化设施由于乡村“管理者”身份缺失,难以实现农村活动场所的可持续服务。有的村场所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有些村连配备的桌椅等设施都逐渐流失、或长期闲置、或被挪作它用。

 4.旅游带富普惠性不足。虽然通过乡村游等方式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贫困群众的收益覆盖面相对较为狭窄,旅游带动的普惠性发挥不足。比如,全县有 140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并不是每个村都有适合开发的旅游资源,

 相对零散的旅游开发还会引起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资金投入撒芝麻盐,效果不够明显。

 5.旅游带富能力发挥不足。县内的大型旅游景点管理模式有待创新,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县内的一些景区存在有规模的没有活力,有活力的缺乏资金的窘境,比如县内的 XX 景区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有号称“江北第一石花洞”的九天洞,但是在旅游开发上仍然停留在旅游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激活,没有有效的带动 XX 景区周边群众受益,并没有形成 XX 游人如织、山脚经济繁荣的现象。

 6.个人旅游开发缺乏规划。XX 县有较多个人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比如 XX、XX 村、XX、XX 等,很多项目缺乏中长期规划,存在想到了就投一点、没有好点子就吃老本的现象,同时因为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没有强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存在不敢过大投资的现象,在发展空间上仍然受到较大限制。

 7.区位道路交通不便。XX 县受到区位影响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足,XX 县距离 XX 主城区有接近 100 公里的距离,并且没有直连城区的高速路,通过莱芜走高速需要绕远 40 公里,不走高速耗时接近 2 个小时,所以没有能够享受到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 XX 县位于 XX、XX 的结合部,距离其他地市主城区的距离都较远,很难成为主动旅游的旅游目的地,来游玩的大部分是过路游客。

 三、意见建议和下一步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省、市、县相关部门加大对文化的资金投入,支持乡村文化的振兴发展,建议拓宽投资渠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上来,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要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进行“精准扶持”,简化文化设施资金申请流程,对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2.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坚持着眼长远,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村民人数、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等因素,确保符合农村实际。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农村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稳扎稳打,不劳民伤财、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律。逐步建立乡村文化管理员长效机制,做到文化设施有人管理,文化器材有人维护。

 3.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我县属山区县,位置偏远,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全市设施建设规划难以覆盖、中心城区带动效应难以辐射,建议加大对山区县的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山区县设施建设。在公共设施建设标准方面,建议充分考虑山区县实际,符合山区县特点,最好分类设置标准和考核指标,以减轻山区县负担。

 4、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从县级的层面来说,能够为投资

 者提供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相较于其他地区能够给与投资者的政策往往缺乏吸引力。比如我县的牛郎织女景区,之前已经与很多投资公司洽谈,对于牛郎织女的资源优势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最终没有谈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希望市里在旅游扶贫政策制定、旅游扶贫资金审批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 XX 县这样的偏远区县给与适当的政策倾斜,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实现“招大商”的目的,真正的将 XX 县的旅游资源引爆,可以真正的发挥出大景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景区周边的全面振兴。

 5.统筹市级文旅资源。我县区位相对独立,很难与市里的其他景区实现连点成面,常年来往往是单打独斗。希望市里在制定一些旅游扶贫政策或者是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候能够将 XX 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区县的进行深度融合,真正的将 XX的旅游资源作为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真正的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合力。6.打造旅游引爆点。我县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牛郎织女景区,并且在全国也是唯一一处“在天成像、在地成型”牛郎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牛郎织女传说受众广,吸引力强。但是前期因为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暂停营业,如果是能够真正的将牛郎织女景区盘活,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爱情文化旅游主题乐园,实现一年四季有的看、有的玩,能够让游客住得下、留得住,是不仅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好项目,更是能够推

 动 XX 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现在一直在积极的与投资商进行洽谈,希望在需要市里支持的时候能够给与相应帮助。

 7.宣传推介 XX。县级层面影响力较弱,并且我们可以进行的宣传推介范围较小,希望市里可以从市级的层面帮助宣传和推介 XX,比如可以对我们对外投放广告方面给与适当的补贴,同时希望市里可以在更高的平台帮助推介宣传 XX 的旅游资源。

篇五:旅游振兴汇报

化和旅游局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的总结汇报

  一、争取的政策和主要成效

  1. 筑牢乡村文化基础。积极推动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力度。争取上级资金 xxx 多万元为全县 xxx 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图书等器材均已到位。目前,全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到 xx%以上,xxx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建设。依托建成的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儒学讲堂、阅读推广等文化引领活动,激发群众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2、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加大乡村文化人才培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发展。目前,依托已建成 xx 个基层文艺培训基地、xx 个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非遗研培工作站等人才培养载体,定期邀请 x大学、中国民俗学会等专家学者,举办戏曲、非遗等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3.丰富乡村文化活动。不断发掘并整合具有 xx 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以举办中国 xx 七夕情侣节、苹果文化节、伏羊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的形式,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我县已连续举办十二届中国(xx)七夕情侣节,打响了 xx 爱情文化品牌。

 4.旅游开发带动增收。编制了《xx 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在做好现有景区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实施了 xxx,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其中洋三峪村、朱家户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创成国家 A级景区,洋三峪通过开展民俗体验、农事采摘等可实现年增收 xxx 余万元,朱家户通过开展民宿、旅游等可实现年增收 xx 余万元。目前全县拥有国家 A 级景区 xx 处,省级森林公园 x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x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xx 个,省级旅游强镇 x 个、旅游特色村 xx个。

  5.旅游扶贫促进增收。依托乡镇企业或合作社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提供保洁、安保等工作岗位的方式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资金 xxxx 万元实施了 xx 处旅游扶贫项目,累计有 xxx 户、xxxx 名贫困群众通过按年分红或到扶贫项目务工等途径,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6.农事体验助力增收。根据县内不同区域的作物种植习惯,分别开发了苹果、大樱桃、草莓、猕猴桃等农事体验和采摘活动,通过发展旅游采摘,不仅仅为农户畅通了销售渠道,并且可以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目前全县精品摘园 xxx 余处,实现年增收 xxx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 基层文化人才短缺。文化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县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全县 xx 个镇(街道)文化站内仅有站长一人,且

 多数都兼任其他工作,村(社区)更没有专兼职文化工作干部。文化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基层文化工作难以开展。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省、市级财政投入,我县多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经费捉襟见肘。基层文化站的活动经费每年不足 x 万元,一村一年一场戏,县配套补助资金仅 xx 万元,经费远远不够,活动开展受限,想抽出资金搞文化建设更是力不从心。

  3.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 xxx 个行政村的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儒学讲堂等村文化服务中心虽已实现全覆盖,但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离达标还有一定差距,而很多村(社区)的基层文化设施由于乡村“管理者”身份缺失,难以实现农村活动场所的可持续服务。有的村场所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有些村连配备的桌椅等设施都逐渐流失、或长期闲置、或被挪作它用。

  4 旅游带富普惠性不足。虽然通过乡村游等方式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贫困群众的收益覆盖面相对较为狭窄,旅游带动的普惠性发挥不足。比如,全县有 xxx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并不是每个村都有适合开发的旅游资源,相对零散的旅游开发还会引起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资金投入撒芝麻盐,效果不够明显。

  5.旅游带富能力发挥不足。县内的大型旅游景点管理模式有待创新,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县内的一些景区存在有规模的没有活力,有活力的缺乏资金的窘境,比如县内的鲁山景区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有号称“江北第一石花洞”的九天洞,但是在旅游开发上仍

 然停留在旅游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激活,没有有效的带动 xx 景区周边群众受益,并没有形成 xx 游人如织、山脚经济繁荣的现象。

  6.个人旅游开发缺乏规划。xx 县有较多个人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比如 xxx 等,很多项目缺乏中长期规划,存在想到了就投一点、没有好点子就吃老本的现象,同时因为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没有强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存在不敢过大投资的现象,在发展空间上仍然受到较大限制。

  7.区位道路交通不便。xx 县受到区位影响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足,xx 县距离 x 主城区有接近 xxx 公里的距离,并且没有直连城区的高速路,通过 x 走高速需要绕远 xx 公里,不走高速耗时接近 x 个小时,所以没有能够享受到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 xx 县位于 x、x、x 的结合部,距离其他地市主城区的距离都较远,很难成为主动旅游的旅游目的地,来游玩的大部分是过路游客。

  三、意见建议和下一步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省、市、县相关部门加大对文化的资金投入,支持乡村文化的振兴发展,建议拓宽投资渠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上来,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要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进行“精准扶持”,简化文化设施资金申请流程,对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2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坚持着眼长远,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村民人数、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等因素,确保符合农村实际。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农村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稳扎稳打,不劳民伤财、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律。逐步建立乡村文化管理员长效机制,做到文化设施有人管理,文化器材有人维护。

  3. 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我县属山区县,位置偏远,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全市设施建设规划难以覆盖、中心城区带动效应难以辐射,建议加大对山区县的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山区县设施建设。在公共设施建设标准方面,建议充分考虑山区县实际,符合山区县特点,最好分类设置标准和考核指标,以减轻山区县负担。

  4、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从县级的层面来说,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相较于其他地区能够给与投资者的政策往往缺乏吸引力。比如我县的牛郎织女景区,之前已经与很多投资公司洽谈,对于牛郎织女的资源优势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最终没有谈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希望市里在旅游扶贫政策制定、旅游扶贫资金审批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 xx 县这样的偏远区县给与适当的政策倾斜,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实现“招大商”的目的,真正的将 xx 县的旅游资源引爆,可以真正的发挥出大景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景区周边的全面振兴。

  5 统筹市级文旅资源。我县区位相对独立,很难与市里的其他景区实现连点成面,常年来往往是单打独斗。希望市里在制定一些旅游

 扶贫政策或者是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候能够将 xx 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区县的进行深度融合,真正的将 xx 的旅游资源作为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真正的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合力。x.打造旅游引爆点。我县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牛郎织女景区,并且在全国也是唯一一处“在天成像、在地成型”牛郎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牛郎织女传说受众广,吸引力强。但是前期因为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暂停营业,如果是能够真正的将牛郎织女景区盘活,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爱情文化旅游主题乐园,实现一年四季有的看、有的玩,能够让游客住得下、留得住,是不仅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好项目,更是能够推动 xx 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现在一直在积极的与投资商进行洽谈,希望在需要市里支持的时候能够给与相应帮助。

  6.宣传推介 xx。县级层面影响力较弱,并且我们可以进行的宣传推介范围较小,希望市里可以从市级的层面帮助宣传和推介 xx,比如可以对我们对外投放广告方面给与适当的补贴,同时希望市里可以在更高的平台帮助推介宣传 xx 的旅游资源。

篇六:旅游振兴汇报

部门经济专项工作汇报范文(产业、农业、旅游业、乡村振兴等)共六篇

  目录 经济:产业项目汇报 ....................................... 1 经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 8 经济:农业供给侧汇报 .................................... 16 经济: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 20 经济:乡村振兴汇报 ...................................... 24 经济:旅游产业发展汇报 .................................. 34

  经济:产业项目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我县围绕‚产业突围、转型突破工作主题,全域兴产业、 全民攻项目,纵深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初 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推进实现新突破。今年重点实施产业项目 33 个,设施配套项目 32 个,引进落地项目 6 个。1-6 月份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19.36 亿元,开工 12 个、竣工 2 个;设施配套项目完成投资 5.71 亿元,开工 11 个、竣工 1 个。

 其中我县的省‚5 个 100‛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到部分生 产线投产用时不到 2 个月,已完成项目投资 9000 万元; XX 已完成实验室设备采购,正进行设备调试;XX 基地已 种

 植‚XX‛1 万亩。XX 项目 2 栋主厂房已经完成封顶,2 栋附属工程进入装修阶段,3 栋主厂房已经完成一层结构, 其余 9 栋单体已经完成至正负零。科技创新方面,XX 实现 2 项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新产品 6 个,两 个新产品技术成果顺利成功转化;XX 应用项目完成 3 台机 组安装。产品创新方面,XX 产业化项目已完成 10 条生产 线和 10 条背光生产线安装调试,进入量产阶段;XX 项目 已完成加工工艺研究;XX 研发产品已投产,新品正在研发。

 (二)园区升级构筑新格局。我县工业集中区现有企业 99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0 家、高新技术企业 43 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 3 家,拥有国家驰名商标 1 个、省级名牌商标 22 个。近年来,我县按照‚1+3+X‛ 的布局,全力推进园区升级行动。大力开展省级高新区创 建、扩区调规和管理体制改革、电力增量配电改革等工作。

 目前高新区创建、调规扩区已完成所有资料编制并通过了 市、县两级专家评审,扩区调规已上报省发改委进入审查 程序。增量配电改革己完成工作方案和规划方案编制并通 过了省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基本完成项目投资联合 体组建。园区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运行,园区标厂、集 中供热、安臵区建设进展顺利,‚僵尸‛企业、闲臵土地 清理,网岭监狱土地臵换收储等工作强势推进。

 (三)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开展全民招商、一把手 招商、驻外招商和‚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规定 每个单位每月必须提供两条以上有效招商信息;每个单位 主要负责人每季必须有一次以上外出招商活动,每年至少 有一个项目落户。在全民招商‚春季攻势行动‛中,书记、 县长等主要领导带队赴京、沪、广、深等地开展推介对接 活动 40 多次。1-6 月,全县签约项目 13 个,还有正在对接的产业项目有 21 个,意向投资额超过 50 亿元,近期有 望签约的项目有 8 个。重点瞄准‚500 强‛企业、湘商企业、上市公

 司、行业龙头等,积极进行对接,目前成功引 进红星美凯龙、苏商集团等‚500 强‛企业。

 (四)环境要素再获新保障。大力开展环境优化行动, 出台《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全面推行‚双随 机一公开‛。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最多 跑一次‛事项清单 423 项。启动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及‚智慧 XX‛建设,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助 保贷‛‚续力贷‛帮助企业解决资金 1.97 亿元;65 家企 业进入直接交易准入目录,52 家签订三方协议。加大征拆 征收力度,目前完成集体土地征拆项目 27 个,征地 3487 亩;完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 2.04 万平方米,达到任务 100%。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今年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14 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2 名,博士 10 名。加大资金 保障力度,在稳妥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推进平台公司改 革重组和转型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县城总规修编已完成 市级评审,完善特色小镇规划,科学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 划和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启动攸县现代服务业提升三年行 动方案编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高位推动。出台《关于全面开展‚产业项 目建设年‛活动加快推动高质量‚突围突破‛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五大行动的通知》,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为‚产业项目 建设年‛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召开‚产业 项目建设年‛千人动员大会,就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产业 项目建设年‛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 动进行了系统安排和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 具体措施。

 (二)坚持高效联动。建立五联服务机制,实行一名 县级领导对口联系相关战区的一个产业或行业、推进一批 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重点企业、联系一批创新人才、引进 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的‚五联‛机制,形成联点县领导统筹、 一个服务责任单位牵头、多个单位联动、一套班子落实、 一名联络员跟进、一抓到底的服务落实体系。结合‚五问‛ 定期调度,建立领导小组、牵头县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大行动组、战区指挥部和乡镇及平台公司等五级分层协 调调度机制,做到‚五级‛配合协作,‚五问‛倒逼实效。

 (三)坚持高压促动。对照《2018 年‚产业项目建设 年‛活动实施方案》,将市里下达我县的项目攻坚、配套 行动、土地征拆等任务与我县 41 个县级重点项目任务全 盘统筹,逐项分解落实到 24 个部门单位、5 个战区指挥部、 6 个平台公司和 70 多个项目单位。结合‚五区‛会战,继 续推行‚一单四制‛和挂图作战,按照‚一单四制‛要求 列好问题清单,制订详细的时间表、任务书、线路图,按月推进,按月考核排名,并严格追究责任。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突出抓进度。严格对照市里下达的各项指标任 务和‚五区‛作战图,进一步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加足 马力推进项目

 建设。突出抓好三个一批,督促履约落地一 批,集中开工一批,加快竣工投产一批,坚决确保 20 个 重点签约项目全部履约落地,28 个计划开工的市级重点项 目按期开工,17 个竣工项目实现投产运营。切实加强督查 督导,传递压力,压实责任,逼出实效。

 (二)突出抓招引。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招商活动,力 争在招引‚500 强‛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总部经 济上再次实现重大突破。突出抓好园区招商,立足园区基 础条件,结合产业定位,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全县 培育的十三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重 大产业项目。坚持驻外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节会 招商等模式并重,多方捕捉信息,精准沟通对接,确保全 年完成亿元招商项目 30 个以上。

 (三)突出抓保障。土地供应方面,按照‚争取一批、 盘活一批、增补一批、调剂一批、交易一批‛的思路,突 出做好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两篇文章,确保用地需求。全 面启动闲臵土地清零专项行动,通过主动服务、限期开发、 依法收回等办法,推动闲臵土地二次开发,缓解用地指标紧张局面。加大征地拆迁力度,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资 金保障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缓解政策收紧给项 目建设融资带来的影响。人力资源方面,深入开展企业帮 扶活动,摸清企业技工、普工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的 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招聘等,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困难。

 突出抓好长明院士工作站建设,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四)突出抓环境。结合风险防范攻坚战,切实加强 项目建设的运行管理,坚决确保该停的项目停下来,保留 的项目一刻不

 停的加快推进。积极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 的衔接协调,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扩区调规、项目审批、 政策兑现、指标争取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深入推进‚最 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 改革,力争行政审批时限缩短 50%。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 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阻工扰企、强买强卖强拉工程等违 法行为,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经济: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围绕‚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建 设,以此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 业转变,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促农增收情况。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 以农业园区为平台,做大一产总量。2017 年,全市完成一 产增加值 125.5 亿元,增长 6.3%,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 前列。畜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 33.65 亿元,占农林牧 渔服务业的 25.6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230 元,增 长 9.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 年上半年全市完 成农业增加值 65.1 亿元,增速 6.5%,排全省第 3;完成 一产增加值 63.59 亿元,增速 6.6%。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 4346 元,排全省第 4,同比实现保位;增速 9.6%, 排全省第 5,同比进 2 位。

 (二)农业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 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附加值高、 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山地特色农业。目前,全市累计实 施农业特色产业 320.75 万亩,其中猕猴桃 17.01 万亩, 茶叶 50.28 万亩,核桃 93.67 万亩,商品蔬菜 19.99 万亩,中药材30.49 万亩,红豆杉 10.38 万亩,油茶 20.11 万亩,花卉苗圃 4.32 万亩,刺梨 36.6 万亩,特色经果 14.1 万亩,人工种草 10.21 万亩,

 改良草地 13.59 万亩。全市红 心猕猴桃和刺梨生产规模均为全省第一。按照‚提生猪、 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要求,全市国家级标准化示 范场达到 7 家。同时发展了大闸蟹、小龙虾、蜜蜂等特色 养殖。

 二、主要做法 (一)党政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XX 属典型的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生态十分脆弱,耕地 破碎,土壤瘠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发展传统农业产量 低,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 到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的发展思路,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实施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的‚3155 工程‛(即 3 个 100 万亩和 5 个 50 万亩工程)战略部署,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 场前景好的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中药材、精品水 果等山地特色农业,XX 农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二)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 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猕猴桃、 茶叶、核桃、刺梨、中药材、精品水果等山地特色农业,有效激励了产业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三)实施“三变”改革,激活产业发展内力。源自 我市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 改革,得到中央、省

 领导的肯定和支持。通过‚三变‛改 革,激活了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促 进农业转型升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各县(特 区、区)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 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项目融资、产品研 发、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等问题。由扶投公司、强农公司、 民生公司牵头猕猴桃、蔬菜、生猪和家禽养殖等产业。XX 县推行‚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股东)‛ 的运作模式,明确了 5 家县属国有平台公司牵头发展蔬菜、 家禽养殖、刺梨、茶叶、软籽石榴等主导产业。

 (五)培育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抓住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有利契机,引导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 非公企业转产投资‚3155 工程‛,成功引导 XX 等一批投 资实力强劲的非公企业参与‚3155 工程‛建设,已成为全 市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市级以 上农业龙头企业 151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59 家)、合 作社 1387 个、市级首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 61 个(其中 家庭农场 34 个,专业大户 27 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 一些不足。

 (一)适度规模方面。一是部分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意 识不强。部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传统小农意识难转变,习 惯自耕自地,不愿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也不肯将土地 流转,对政府安排的产业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产业管护有 待进一步加强。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现象仍然存在,导 致基地杂草丛生、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长势不良,难以实 现预期效益。三是资金投入压力大。我市重点发展的猕猴 桃、茶叶刺梨等农业特色产业一般 3-5 年才能产生效益, 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管护费用,业主资金投入压力大。四是 销售渠道单一。大部分农产品主要销售在本地或周边市 场,且以销售鲜活产品为主,外地市场连接少,农产品的 储藏、保鲜、加工等产业链开发力度不够。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全市上报省 农委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 27 家,省批复仅 12 家(10 家公司、2 家合作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物联网平 台建设项目全市仅有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和水城县野钟 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起步较晚。

 (三)科技支撑方面。‚3155 工程‛涉及产业多、种 植面广,虽然市级明确了牵头部门,各县(特区、区)、乡(镇)

 在人员上做了安排。但人才总量规模偏小,科技 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匮乏,‚三多三少‛(即 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 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问 题突出。农业科技人员离岗创办...

篇七:旅游振兴汇报

018 韶关市旅游局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的报告

 我市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乡村民宿(农家乐)、驿站、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农业旅游基地、名村、名镇、名县创建工作,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不断壮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实体 1600 多家以上。全年连续不断的举办赏花、摘果、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农耕体验等系列节事活动。2017 年,我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 1412.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8%;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 129.96 亿元,同比增长 20%。按照 2017 各地举办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83 场的抽样统计,农民人均旅游收入达 3469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 29.8%。

 一、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制度先行。为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31 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函〔2015〕351 号)精神,结合《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实施意见》(韶府〔2015〕53 号)和我市实际,2016 年 7 月,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同时制定了《韶关市旅游名县创建评定标准(试行)》、《韶关市旅游名镇创建评定标准(试行)》、《韶关市旅游名村评定标准(试行)》、《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评定标准(试行)》和《韶关旅游驿站建设与服务规范(试行)》等 5 个创建标准。

 (二)科学规划,明确 思路。2016 年以来,我市旅游部门、规划部门联合开展编制韶关市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示范点工作,截至 2017 年底共完成 9 个旅游名镇、18 个旅游名村示范点,7条乡村旅游示范线路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规划编制,明确各镇、村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和节庆活动的策划安排,进一步明确我市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和举措。计划到 2020 年,在全市创建 2 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旅游名县、20 个旅游名镇、50 个旅游名村,发展 200 个乡村旅游民宿和旅

 游驿站,打造 10 条乡村旅游示范线路。

 二、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

 基础设施不配套,综合服务能力弱。由于投入不足,我市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硬件不“硬”。一是交通不顺畅。部分景区的道路等级低,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不够,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差。二是乡村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配套建设档次不高,文化品味低,公共设施不配套,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度假场所。

 (二)

 乡村旅游人才匮乏, , 经营管理水平 较 低。目前,我市乡村旅游管理队伍薄弱,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少既懂旅游经济又懂旅游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营销人才和有市场头脑的经纪人,策划、开发、管理等水平有待提高。

 (三)

 配套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发育不够成熟。招商引资和服务配套机制不够健全,企业普遍存在“散、弱、小、差”的特点,企业综合竞争力不足,且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较为淡薄,旅游休闲产品较为单一,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四)土地政策制约,限制规模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的土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限制了经营者延伸产业链条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经营者投资该领域的期望,不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做大做强。

 (五)缺乏支撑产业,整体影响力不大。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有一些特色种植、观光农业和特种种植养殖基地,

 也有一些科技示范园区,但尚未建立较好的产业支撑,仍处于低层次开发,高科技含量较低,游客参与性不强,不能适应游客对旅游的个性化要求。归根结底是未能把乡村旅游与当地的特色支撑产业实现高水平的融合,未创新并挖掘自身的特色服务内容和品牌,树立起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六)旅游产品质量不高。休闲农业产品资源的市场转化率不高,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旅游产业结合得不够紧密。

 三 、下一步工作 思路

 今年,国家、省、市均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乡村、“三农”工作的天然密切联系,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彰显重要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编制《韶关市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通过对韶关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把握和研究,结合韶关实施乡村旅游战略的具体要求,制定韶关市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确定其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明确韶关市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重点突出乡村旅游项目和线路等内容,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乡村旅游品牌产品培育(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旅游名村、重点连片乡村、龙头项

 目、精品线路等)、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民宿发展指引等方面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最后在组织保障、乡村旅游用地、财政、金融、社会资金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推动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 ( 二)推进乡村旅游基础 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优化旅游厕所配置,完善旅游线路沿途厕所分布,合理配置旅游公共厕所,使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全域覆盖。加快旅游公路建设进度,推进“快旅慢游”路网建设,完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改善景区、旅游村镇、旅游专线道路等环境卫生。继续引导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旅游“八小工程” (三)加快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积极开展名镇、名村、乡村旅游民宿、驿站、乡村旅游示范线路以及旅游商品研发和生产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开发“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科普教育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特色餐饮类”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展国家、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创建工作。

 (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乡村的特色农业资源,形成“农业观赏+农家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韶关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广东省重大体育赛事落户我市的契机,促进旅游和体育消费,着力扶持培育体育赛事品牌。

 (五)加强宣传营销。一是通过广告置换、相互消费折扣

 等方式与旅游协会企业开展联合营销,互惠互利;二是与景区景点进行捆绑营销,编制含农家乐信息的旅游宣传手册,参加旅游推介促销会;三是通过拍摄乡村旅游宣传专题片、举办各种农趣盎然、主题各异的农事节庆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销。

  (六)

 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采取集中授课、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操作及外出学习考察等培训方法进行培训,以此提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规范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一方面开设旅游知识、农家乐星级评定、农家乐合法经营管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环境卫生、农产品栽培、农家乐项目设计等课程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开设服务技能、服务礼仪、职业道德、烹调技能等课程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七)

 加强乡村旅游各行业的综合整治。积极落实新颁布的《广东省旅游条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联合执法、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乡村旅游综合管理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

 韶关市旅游局

 2018 年 7 月 31 日

篇八:旅游振兴汇报

进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汇报

 xx 县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以进展全域旅游为统揽,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绿色进展、增加农夫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农村富强的主要产业来抓,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进展,乐观探究走出百姓富、生态美、乡村兴的旅游产业进展新路子。

 一、突出规划引领明方向、优思路。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大景区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支点,用规划景区的思路规划乡村,用建设景点的理念建设乡村,多方整合资源,统筹一体推动。在目标定位上,立足乡村地域文化、山水风光、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乐观打造 xx 红色旅游、xx 丝路风情、xx 民俗体验、xx 休闲农业 4 条景观带,着力构建多元融合、支撑有力、特色鲜亮的乡村旅游进展格局。在建设模式上,乐观推行“旅游+”模式,坚持旅游与农业、文化、生态、扶贫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多方集聚旅游要素,细心打造休闲游乐型、山水田园型、红色文化型、民俗

 体验型、农业观光型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在进展路径上,扎实开展旅游示范村、旅游专业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创建活动,乐观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多方吸引民间社会投资,全力推动乡村旅游景点晋等升级,先后创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4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2 个,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10 个,汭丰郑家沟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二、集聚产业要素提品位、树形象。依据“规模与品质并重、软件与硬件同步”的思路,强化基础配套,改善服务环境,丰富品质内涵,努力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重点,配套实施道路林网、设施瓜菜、生态观光、采摘体验、垂钓鱼塘等项目工程,深化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提升旅游场所环境卫生水平,为乡村旅游进展创设良好环境。着力提升文化内涵,依据“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情”的思路,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先后建成泾明牛角沟遗址展馆等古人类文化体验点,王村完颜仿金地宫等民俗文化体验点,王村知青记忆园等红色文化体验

 点,初步形成了多点支撑、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进展格局。多方开发旅游项目,大力推动“旅游+”模式,细心打造了王村刘家沟千亩花海,城关何家坪千亩芍药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设计推出养生游、观光游、研学游等 5 条精品旅游线路,细心编排《吴焕先 1935》《扬燕麦》《仙鹤舞》等特色演艺节目,乐观开发觉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和农特产品、地方美食、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后备箱”产品。

 三、大力宣扬推介造声势、创品牌。深化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提升行动,搭建宣扬平台,创新宣扬方式,拓宽宣扬渠道,努力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邀请主流媒体宣扬,先后邀请中心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甘肃日报等 20多家新闻媒体来我县现场采访直播,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宣扬报道,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为我县乡村旅游“造势”。运用新兴媒体宣扬,借助腾讯网、爱奇艺等媒体开展宣扬推介,创作拍摄《泾川人》《招娣》等微电影,充分呈现我县乡村旅游特色,广泛利用微信、微博、快手等新媒体,

 开发制作旅游宣扬片、全景视频,让游客动动手指轻松实现“泾川游”。开展节会活动宣扬,组团参与文博会、兰洽会等招商沟通活动,承办“陇上花开·乡约甘肃”乡村旅游秀丽之旅推介活动,举办“走进王母故里·品尝诗韵泾川”“锦绣凤凰”“山水白家”“大美王村”民俗文化旅游节、全地形车邀请赛、万人徒步越野赛等节会赛事,在脱贫攻坚成就展(兰州)开展专题宣扬,多方吸引游客。

 四、深化三变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沉睡资源,创新经营机制,带动粮果种植、畜牧养殖、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餐饮、住宿、消遣等相关产业进展。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在敬重群众意愿、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多方整合农村土地、林木房产、山水田园、劳动技能、民间资本、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旅游公司统筹开发、经营管理,大力进展集体经济,多方增加农夫收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招商引进锦绣凤凰文化旅游进展公司,注册成立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完颜民俗文化进展有限责任公

 司、泾川福之源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培育壮大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为乡村旅游进展注入新的活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乐观鼓舞农户参与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办农家乐,经营商业门店,从事农特产品和旅游产品销售,就近就地务工创业,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累计建成农家乐 20 多户,其中评定 3 星级农家乐 5 户、四星级农家乐 1 户。多方促进农夫增收,结合秀丽乡村建设,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城关凤凰、王村完颜、泾明白家等旅游扶贫重点村进展,探究建立“固定分红+盈利分红”“保底分红+占股分红”等机制,让群众成为“坐在家里收租金、盯着账本收股金、企业务工收薪金”的“三金农夫”,入股农夫人均年增收 1400 多元。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