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5篇

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5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6-26 15:20:06 来源:网友投稿

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5篇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 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9期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农村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育站的研修活动不是“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5篇,供大家参考。

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5篇

篇一: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

教与学2019年第9期乡村教育的优质发展,农村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育站的研修活动不是“走形式” “博眼球”,而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加速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真正带出一支扎根于乡村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骨干教师培养的“孵化器”。笔者以扬州市乡村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育站为例,在建站及开展研修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感悟与思考,现成文如下,与同行们交流,以期得到专家的斧正及同行们的指导。一、立足教师真实需求,增强研修主题针对性对于乡村教师,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乡村教师学历水平相对偏低、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学能力较为一般、专业发展追求不高。如此自以为是的假想往往会误导我们研修目标的定位、研修主题的谋划、研修措施的落实。美国成人教育学者梅里安曾说:“成人教育的各种教学项目无不体现出它们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他们通常是为了解决自己或组织遇到的某些问题,并希望学习的收效很快”[1] 。要使培育站工作开展得行之有效,就必须使研修的主题与方式贴切乡村教师的教学实际与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乡村教师提供切合实际的研修课程内容是培育站实现有效研修的关键。我们在确定研修主题时,从当下乡村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从未来乡村教师的时代情怀着眼。去年5月初,在学员中开展了“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的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研问卷与个别访谈,了解教师们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专业发展的“瓶颈”与障碍。问卷关注以下三方面:①学员基本情况;②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特定课题的教与学的知识;③研修需求。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研修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教学实践的指导、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与观摩学习、乡村中学校本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等。研修主题的确定,不仅要注重乡村教师实践性和技术性知识的获得, “接地气”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更要着眼于理论知识的补充与深化,立足乡村教师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此,形成研修主题《基于PCK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研究》(PCK即学科教学知识),从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转化能力多个视角,促进学员教学素养的丰富与提升。其后又将研修主题进一步分解为:教材结构向教学结构转化的能力提升;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实践与探索;教学转化实践能力的深化;地方特色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文性知识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探讨;乡村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路径研究等多个小专题,每个专题纵向形成序列层次,横向构成研修主题结构,有效地推进学员们带着问题研修,在研修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与反思能力。研修方案的制定经过“自上而下”的高位引领,又结合“自下而上”的基层需求,使得学员专业发展与研修主题保持高度的切合,从而产生研修行动的“合拍”、思维的“共振”,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内驱力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满足乡村教师对高质量研修培训的需要与期望。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差异,为学员制定不同的成长目标,制定分层、差异性发展规划,满足不同学员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建立个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光朝(仪征市大仪中学 江苏 扬州 211409)摘要:乡村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是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础与关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强化乡村教师研修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扬州市乡村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建设,从“立足教师的真实需求” “注重教师的实践体验” “构建特色化网络平台” “聚焦教师的成长瓶颈”4个方面,阐述了建设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关键词:乡村教师;研修培训;专业发展;实践思考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9-0006-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9.002·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 6

 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9期·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化的《研修成长档案》,记载专业成长的轨迹,呈现研修的自主性,体现“扬长”与“补短”。扬长,即要挖掘自身潜能,避实就虚、寻求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向风格型教师的层次迈进;补短,即要剖析自身问题,反思形成原因,制定行动改进措施,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二、注重教师实践体验,强化研修主体参与性在研修实践中发现,乡村教师对概念性、言语式等单向性、被动式的研修形式不太感兴趣,如学科前沿报告、专家理论讲座等,认为这些内容比较宏观与抽象,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尤其认为高校教师不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更不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讲课内容偏重于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直观性、体验式的研修方式,如一线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以及特级教师的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观摩等,认为这些研修的内容比较微观和具体,更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贴近工作实际。“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性的智慧工作”(舒尔曼,1986)[2] 。但突出研修的“草根性”,注重教师的实践体验,更能调动学员的参与性、积极性。

 “草根性”研修是指引领学员扎根于教学实践的深厚土壤,面对现实问题、追求实际效果的基层式、校本化、群体性研究。课堂是研修的主阵地,从教学实践的案例中学习,丰富学科教学知识,强化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领悟,倡导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知识迁移,提升具体问题情境中的解决能力;从学科内容的转化中明晰,进行表征方式的重构,注重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知识深度融合。1.名师课堂观摩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我们组织观摩了苏州市吴中区田老师执教的“金属的性质”;常州市正衡中学艾老师执教的“碳循环的魅力”;盐城市盐都区柏老师执教的“性质活泼的氧气”等优质录像课。田老师的课让学员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所长,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整合、删减、关联等方式,将知识进行转化,使之更具艺术性、生活性、趣味性。艾老师的课让学员感悟到:复习课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的魅力所在,教师的学科素养对于学科内容的智慧性转化是多么重要。艾老师以含碳物质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为线索,建构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含碳物质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发展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抽象概括与系统化等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化生活方式。如此的课堂使学生感到有兴趣、有乐趣、有情趣,有效突破了复习课中常见的“炒冷饭”或“游题海”的教学方式。除了观摩省内名家的课堂录像外,导师组成员也分别给学员上“示范课”, “手把手”地导、 “面对面”地教。如:

 “‘守恒’伴随我们成长” “燃烧与灭火”等,在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典型化学事实的深刻理解上,进行建构学科观念的引领;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学科观念形成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设计清晰的问题线索、知识线索、学科观念发展线索等方面,进行启发与碰撞。2.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有着多年教龄的教师,教学观念上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经验主义” “惯性”思维,总是认为,我一直是这样教的,甚至还认为教学效果还不错,因而凭借“三件套”(即教材、教参、教辅)不断重复往年的教学经验与模式。为了阻止经验思维的进一步蔓延,使教学行为得到矫正与改良,组织了站内“优质课”竞赛,进行课堂教学PK。轮流到各县市区,每位学员都展示了一节公开课,使得大家都有“主场”的感觉,机会均等。优质课竞赛既展现了学员的教学基本功,又促进学员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实践智慧”的提升,促使创造性实践经验反思的自我形成与相互交流,更是对专家引领下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行为更新的一次大检阅。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看,大家十分重视、精心准备,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使尽了浑身解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充分展现在培育站的研修收获。各县市区的部分初中化学教师也纷纷前来观摩研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普遍认为培育站学员的教学构思新颖独特,问题设计精彩纷呈,师生互动充满智慧。优质课竞赛期间,学员们既是听课研讨的同行,也是评判举牌的裁判,客观地给上课学员裁决亮分,最终与导师的评分按照四/六的权重进行终裁,并按照得分的高低,从中产生一等奖的人选及省培育站“优质课”大赛市级复赛的选手。3.同课异构交流互动参加研修的教师群体自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利用教师现成的教学案例,进行研修分析、交流探讨,无疑对受训教师帮助更大[3] 。针对专业能力要求强和实践技能需求高的学员,进行“同课异构” “双师同堂”,或是“课例研讨” “说课” “评课”等,诊断示范同— — 7

 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9期步。先后分别邀请了扬州市高邮、宝应等县市区重点初中的5位老师与学员们同课异构,进行教学思维的碰撞,提炼教学设计优化的“思路”、学科教学隐含的“思想方法”,探测优秀教师所具备的PCK知识和教学智慧,从而进行学科教学知识的自我建构,提高对复杂教育教学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4.省级大赛学思并举为了更好地拓展学员的教学视野,丰富学员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省教科院的教研计划,先后组织学员赴徐州参加并观摩“2017年江苏省第六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大赛,赴南京观摩“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大赛,并按照培育站设制的“PTA量表”对实验创作作品及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量化评价,要求学员进行深度思考,从具体的创新细节入手, “为什么这样设计” “还可以怎样设计” “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设计”进行深度反思,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让学员带着向往与憧憬而去,带着问题与思考而归,并形成新的思想脉络而有所收获。培育站学员严老师在比赛中,作品构思独特、语言阐述清晰、实验操作精准,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评委,荣获江苏省创新实验调演一等奖。培育站学员朱老师在观摩过程中产生了创作的灵感,《2017年江苏省化学创新实验比赛观摩有感》刊发于核心期刊《化学教学》2017年第10期;俞老师在观摩优质课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由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谈优质课的设计》刊发于《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第5期。三、构建特色化网络平台,体现研修方式时代性1.创设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时代,要凸显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彰显“无处不在学习”的时代气息。以资源为视角,以学习为载体,以交流为平台,创设了“扬州市乡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微信公众号,为学员提供了研修资源的公共平台,将优质课的课件或视频资料发布到公众号;将学员喜欢的案例教学设计、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堂观摩感悟放到公众号中,发布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优质教学及研修反思资源,便于学员利用手机随时研读学习,进行网络模式下的自主性研修,构建在专业发展方面“需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 “想补充什么就能有什么”的有活力、有温度的研修局面,从而体现学习的多元化,体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由性。公众号无论是内容与编排,还是构图与色彩,都进行了精心谋划、巧妙构思,努力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美观与大气的完美结合。公众号设有“研修动态” “学员风采” “研修资料”3个一级栏目,其中又分别设有“研修通知” “研修简报” “媒体报道” “学员荣誉”等11个二级栏目。信息量之丰富,内容之新颖,得到关注该公众号的同行们的普遍认可与赞许。目前,微信公众号已经被省内外多个国培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多名学员所关注,不仅成为学员们学习研修的载体,也成为化学站对外交流、展示的平台。2.搭建“学习共同体”为了便于管理与交流,组建了QQ群、微信群,按地域建立6个“学习共同体”,实行“集中与分散” “线上与线下” “个体与小组” “学员与导师”多元并举的研修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与沟通,开展共性主题研修与个性问题求解。对于学员在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导师组成员实时互动回应,通过导师的高位点拨,形成对某一问题的突破,第一时间解决学员们在研修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利用“学习共同体”交流研讨,不仅节省了时间,解决了学员的“工学”矛盾,还有助于学员在独自研修中在线相互交流学习,在与他人交流中获得启示与灵感,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感悟体验,突出乡村教师研修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四、聚焦教师成长瓶颈,提升研修活动实效性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基于行为主义的能力训练,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这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写作不仅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盲区”或“瓶颈”,更是乡村教师的“痛点”所在。针对学员的“痛点”,开展阅读工程、专家引领、写作沙龙、参与竞赛等多个项目的研修活动,努力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难题。1.开展阅读工程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列出了近30本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名著,要求学员进行网上在线阅读,还购置、配发了《普通教育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技能实践》《人是如何学习的》等书籍,进行精读,在阅读中实现学员的思维进阶,并分别撰写读书心得,谈阅读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谈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认识,谈教学行为的转化与措施。2.特邀专家引领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特邀了20多位省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与讲学,与学员“零距离”接触,为学员打开研修的思路,专家们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各种·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 8

 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9期·...

篇二: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

骨干教师培育站是江苏省“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一次创新举措,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抓手。笔者作为第二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导师和第五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两次全程参与策划、组织研修活动。笔者认为培育站的研修工作应具有4个特征,即有方向的引领、有主题的研习、有深度的反思、有温度的学习。怎样高效推进培育站的各项研修工作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5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培育站的精细化建设。一、贯穿一个主题,整体策划培育内容每期培育站的研修周期是一年,其中集中研修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尽管和以往的教师培训相比,研修时间显著增加,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时间仍较为短暂。基于现状,为了提高培育效果,提升培育质量,我们围绕一个主题持续推进培育站研修活动。这种基于主题的实践研修不仅便于学员教师学深学细,也便于使导师团队的智慧和特长为参训教师提供专业的示范和指导,激发一线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导师团队在确定培育主题前,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学员的学科背景、现有基础、兴趣爱好、已有成绩,另一方面要重点思考学员共同的专业困境及培训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导师组的专业优势及研究方向,最终形成一个可操作、能贯穿始终的研修主题。这样的主题研修能够凝聚共识,学员能够实现能力提升,也便于导师组开展研修工作。【摘 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江苏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是落实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一年的培育周期内,导师团队提高培育站位、做好顶层设计、精细实施过程、聚力提质增效,为学员提供方向性引领和实操性指导。通过主题研修活动,引发学员深度反思,改变从教行走的方式,形成团队共进的积极氛围,促进学员自主发展并影响更多的乡村教师。【关键词】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小学数学教师;教师研修【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1-0054-04【作者简介】杨传冈,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江苏盐城,224005)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第五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多手联弹”促进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精细化建设杨传冈二二一年第九十一期研训实践54

 二、重抓两个任务,聚合力量集体攻关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教师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教师接受的培训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大量日常观察和现场调研显示,当下,品质课堂教学、教学论文写作是乡村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大瓶颈,我们要从这两个方面重点突破。1.品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专业知识、个人潜质、语言表达能力、教材解读能力、教材二次开发能力等。乡村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寻适合校情、生情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2.教学论文写作。当下,乡村教师的教学写作能力较为薄弱,疏于反思、提炼。究其原因,一是专业指导不够,无法找准突破口;二是教研力量单薄,无法催生教学反思;三是经验主义至上,无法打破思维定式。尽管当前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上不再将论文写作作为教师必备的考察要素,但是乡村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观察能力、教学反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教学中的得失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行之有效的举措,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持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三、凸显三个目标,扎实做好培育过程培育站的建设过程贯穿着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研修主题,暗线是导师团队、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思想交流,是培育站向上、向善、向美研修文化形成并确立的过程。培育站凸显3个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提升:办有效率的培训,将收获付诸行动。培育站的学员是经过个人申请、学校同意、县区审核推荐、市级批准的程序逐级遴选而来的,他们是乡村学校课堂教学的中坚力量或新锐力量。为期一年的培训让他们在思想认识、教学能力、教育表达、教学研究方面均有提升。通过主题研修提升教学执行力、课程开发力,锤炼带得走的教育能力,在工作中影响他人,带动身边的教师提升专业能力。2. 引领:办有思考的培训,让思想照亮校园。和过往的教学培训相比,每一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项有活动主旨的短期集中培训。基于这样的定位,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主动作为,担纲培育站的引领者、示范者、亲历者。作为培育站的领头雁,两位导师配合主持人落实细化每一次的培育活动。这种引领还体现在导师团队对学员的思想启航、师德浸润、专业领航、方法示范上。3. 服务:办有温度的培训,为教师传递温暖。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导师组要做学员专业发展的引路人、服务者,让培育有温度,让成长有温情。这种温度、温情会被传递给更多的人。学员经过集中研修后结业,教师从集体研修转变为自主研修,导师组持续关注其成长,真正实现“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四、撬动四个历程,促进学员自主成长不少学校教师发展的土壤贫瘠,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淡薄。有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只有想方设法激活教师内在发展意愿,指引教师发展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教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1.唤醒成长意识。在城市化的大潮中,乡村学校及乡村教师的发展正面临时代的挑战。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导师组做好顶层设计、培塑典型,通过活动重新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55

 2.点燃成长热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点燃学员的成长热情,我们在开班仪式上邀请往届优秀学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参加培育站的体会。我们组建研修共同体,明确研修任务,让学员“比学赶帮超”。我们组织学员畅想自己的培育站生活,制定适切的成长规划,明晰发展目标,以任务驱动行动,以行动带动成长,以期遇到更好的自己。3.鼓舞成长斗志。在成长激情的鼓舞下,不少学员在研修期间重拾前行的行囊,奋力奔跑。他们在参加公开课、优质课、基本功比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少现实难题,导师团队会及时介入,给予精神鼓励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导师在每一次集中研修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平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加强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主动成为学员的专业引领者、行动支持者。4. 探寻成长路径。培育站学员来自不同的县区、学校,发展愿景、个人潜质、个性特征、已有基础都不尽相同。导师组在制定学员个人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学员的专业特长,允许学员进行个性发展、差异发展;在梳理个人发展规划时求同存异,结合导师专长,形成不同风格的成长方案。我们根据学员的爱好特长组建若干发展共同体,鼓励不同共同体错位发展,同一共同体抱团发展。同时,我们鼓励学员带领身边的青年教师组建二级研修团队,共享研修成果,实现共同进步。五、落实五个举措,精细落实培育环节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人们普遍认同一个成长公式: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对话交流+专业引领+思考觉悟。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而言,上述成长公式同样适用。1.专业阅读。我们列出一个书单,制定长程阅读规划。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导师组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等内容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按照每月共读一本书的要求,导师组制定站内读书计划和长程阅读规划。导师开设阅读专题讲座,引领学员通过阅读改变自己的专业行走方式。学员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我们在培育站每次集中学习时,安排一次晚上学习的时间,学员在班长的组织下自主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分享教育感悟。2.教学观摩。为了促进学员尽快融入培育进程,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习,导师组重点策划了三类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是以大市优质课竞赛现场观摩为契机,组织学员全程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引领他们见贤思齐;二是组织学员观摩教学新锐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受优秀青年教师应有的课堂教学样态,引领他们脚踏实地;三是邀请省内特级教师进行现场课堂教学,让学员感受名师教学风采,提高对教材的解读、再创造能力,引领学员向上攀登。3.专题研课。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教学展示是检验学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我们将25名学员划分成3个学习小组,分3次进行集中公开课教学,活动前3天公布上课课题,上课顺序根据抽签确定,鼓励学习小组成员参与集体备课、磨课。每次一整天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组织课堂教学评课:先由执教教师阐述个人的备课设想,反思教学得失,再由导师组逐一予以课堂教学点评,最后提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学员指明后续努力方向。56

 4.专家讲学。一是教材深度解读,细分模块解读教材,提升教材分析能力。学员最感兴趣的培训项目是教材的精准解读,导师组将教材解读作为培育重点。我们按照4个模块分别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学,和学员面对面探讨交流,回应学员的教材使用困惑,让学员深入理解教材编排、设计意图,提高学员他们研究教材、使用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二是实践经验推介,学习实践的成功经验,学习经验总结方法。一线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分享常常最受学员欢迎,方便学员加以借鉴学习。我们邀请学科教学能手、科研能手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学员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探寻一种可能的发展路径。三是科研方法指导,指导课题申报方法,提升课题申报技能。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是教师快速实现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然而,课题研究一直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他们大多缺乏科研常识,缺乏科研方法指导,对课题选题、申报书填写、研究过程落实等具体事务感到迷茫。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导师组开设专题讲座,鼓励学习小组围绕研修主题申报市级课题,导师参与其中,小组全体教师从课题选题、申报书填报等环节认真思考、充分讨论,提高申报质量。全站共成功申报3项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中1项被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四是教学理论学习,学习前沿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随着课程改革向深水区迈进,特别是社会各界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盼,适切的前沿教学理论学习不仅能开阔乡村教师的教育视野,还能推动乡村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加快他们的发展步伐。在研修期内,培育站组织学员参与了线上学习,我们邀请彭钢、喻平、范良火、罗新兵、宁连华等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报告,帮助学员开阔理论视野,促使他们开展深度思考;还通过线下集中研习,让学员聆听一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题报告,使其拓宽教学实践路径,加速教学探索。5.团队共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法宝就是团队共长。在研修期间,导师组以打造研修文化为任务牵引,引导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论文共读共评共改、备课磨课评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对研修难点之一的教学论文写作,我们采用导师分组负责制,每位导师全程负责8名学员的论文选题、写作指导。我们采用线上集体辅导、线下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7轮的不断修改、反复打磨,每名学员最终完成了一篇原创论文。每次分组研讨时,先由学员朗读个人论文,再由同组教师进行评议,最后由导师进行专业指导,以提升论文质量。全站在市级论文比赛中提交23篇论文,共有14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5篇,1位学员的论文在教育期刊上公开发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要让每一次学习都留下思考的痕迹,让每一位学员都能感受到自我价值,让每一位导师都能充分发挥潜能,让每一次学习成为校本典型示范,让每一次成绩都能充分赢得尊重。57

篇三:骨干教师培育站有用吗

20·12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作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而创立的,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乡村教研共同体,组织形态为“1+2+X”。一方面,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要充分拓展内外资源,全力激发学员潜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研究与实践,精准施策,行动引领,助力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提升其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效能。摘 要关 键 词 乡村教师;教师培训;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实现了从基本普及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优质均衡成为当下的价值追求和努力目标,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政策设计和工作推进的显著特征。

 《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文件,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为响应国家号召,江苏省于2016年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点项目 — — 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1000个左右的市级和县级培育站,培养3万名乡村骨干教师,带动全省27万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1]培育站是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其成员必须具有乡村教师身份。[2]2016年以来,常州市连续开展五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先后共组建70个市、县两级培育站,210位主持人和导师参与,培训乡村骨干教师1960人。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在全国尚属首创,无旧例可循,无经验可鉴。课题组以常州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作为样本,研究培育站运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后续工作改进的策略和措施。一、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专业态度方面,部分乡村教师教育理念陈旧、不愿钻研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研究的意识。因为时间紧和任务重,部分乡村教师对培育站的活动有畏难情绪。有的乡村教师认为自己是学校骨干,教学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因此缺乏专业成长动力。有的乡村教师认为,讲座、课题、论文都很难做,不敢尝试,并且对于教育教学的作用不大。在专业技能方面,大多数乡村教师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广度不广、深度不深。教学问题设计缺乏可检测性,无效问题居多,对课堂教学环节处理不到位,课件制作不够好,在教学上目标性不强,教学环节松散等。部分乡村教师在听评课活动时主动发言少,不知道讲什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理论知识欠缺,对课题研究存在畏惧心理;读书时没有明确的阅读方向和目标,很少阅读理论方面的书籍,读书心得不会写。二、精准施策: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一)优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的运行平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项目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性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优化顶层设计,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运作模式,用“1+2+X”的组织形态,打造乡村教师成长新平台。在组织形态上,每个培育站由25—30位学员、2位导师和1位主持人组成。领导、管理和培育三种角色的胜任力是遴选主持人的主要依据,而导师的选聘则强调其在提升学员专业素养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引领力[3] ,学员的选择突出其专业成长的潜力。1. 明晰目标:培育站研修方案设计,强调以学员需求分析为基础,形成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问题—主题—课程”的闭环设计。研修主题根据乡村教师的共性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来确定。通过培育站研修方案和主题,强化目标意识,与学员签订培养成长合作协议,明确各学员这一年的奋斗目标,制订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以常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为例杨一奋 朱广清(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J-a/2018/05)。办学治校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