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于XX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思考 (完整文档)

对于XX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思考 (完整文档)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9-23 18: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对于XX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思考 对于争创县域经济强县思考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思考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XX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只有县域经济得到更好,XX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XX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思考 ,供大家参考。

对于XX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思考

  对于争创县域经济强县思考

  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思考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XX强。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只有县域经济得到更好,XX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人民群众才能安居XX。为此,就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经济的现状与问题

  (一)基础1.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从反映综合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来看,近几年,我区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城乡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启动了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市会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公交、城乡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统筹快步前进。

  3.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412园、9842园,至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231园、17370园,分别增长8.8%、9.4%。2021年,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退出、12820名贫困全部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基本脱—2—

  贫。

  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深入学习落实总“两山”理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理念,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役”,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二)竞争优势

  今年2月,省委省府了《省县域经济考核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范围为全省183个县,划分

  为四大类别县,即城市主城区33个、重点开发区县57个、农产品主产区县3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58个,我区作为城市主城区考核评价。考核统一设置经济、城乡、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5个方面24项指标。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差异化设置XX类区指标权重,城市主城区中经济52分、城乡13分、民生改善15分、生态环境15分、风险防控5分。

  2021年,我区县域经济考核总分数82.227分(其中,经济41.0139分、城乡11.262分、民生改善13.2955分、生态环境12.943分、风险防控3.7126分),成功评选为全省县域经济进步县。根据收集到的33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12项、23个具体考核指标数据,经综合对比分析,我区县域经济具有以下优势:

  1.经济势头良好

  —3—

  从纵向对比来看,我区GDP增速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全国、高于全省。从横向对比来看,在33个主城区中,我区GDP增速为9.5%,位列第6,且从增速指标来看,我区大部分指标均位居前列。根据《考核办法》,XX项总量和增速的指标中,总量占40权重,增速占60权重看,增速指标较好有利于考核得分。

  2.综合实力基础厚实

  民生改善方面,我区属优势得分项。城乡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城乡得分11.262分,换算成百分制

  为86.63分,其中,常住城镇化率提高2.7个百分点,排位第一。生态环境方面,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生态环境得分12.943分,换算成百分制为86.29分,比我区最终得分82.227分高4.063分,也属于优势得分项。

  3.反向约束比较优势

  全省县域经济强化了考核约束,设置了脱贫攻坚、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方面,近年来,紧盯安全生产不放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隐患排查整治,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数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脱贫攻坚方面,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所以,在考核约束上,总体形势较为乐观。

  (三)存在问题

  —4—

  1.步子不大,不能满足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的快速

  步伐

  (1)经济总量不大

  在目前收集到的33个城市主城区公布的12项、涉及总量

  的11个指标中,我区无任何指标排位前8,且大多数涉及总量的指标排在11-20位区间,缺乏竞争力。

  (2)增长速度不快

  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为9.5%,与综合考核前4的城市主城区比较,落后增速第一0.5个百分点,尚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快速步伐。

  (3)质量不优

  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4,在33个主城区中排名第16位,与比重最高的差了5.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比56.07%,居主城区第30位,在综合考核前8的城市主城区中排位最后。

  2.支撑不强,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1)结构不优

  三次结构比为5.8:45.1:49.1,是“三二一”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含金量”不高。

  (2)主力支撑不强

  —5—

  主要经济支撑为二产、三产“双轮驱动”,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全区没有纳税上亿园的企业,纳税上千万园的企业也仅仅只有45家,支撑力比较弱。

  (3)新旧动能转换不快

  一方面,传统转型升级慢,层次低、经营规模小、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方面,战略性XX发育不足,近年来虽然新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能够支撑县域经济转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能够带动群众就业的项目还不够多;三方面,三产服务业整体质量不高,以老旧商品为主的传统商贸业占比高,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商贸在区内规模有限、比重较低。

  3.要素瓶颈突出,不能满足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需求

  (1)保障压力大

  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0亿园,增速11.2,增速位列主城区第6位,加之进入债务还本付息阶段,财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土地瓶颈日益趋紧

  目前,现有耕地36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8.7万亩、占比79.7%,可供使用的土地XX十分紧缺,只能依靠实施挂钩项目和购买挂钩指标来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3)环境还不够优

  —6—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放管服”,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住所限制,落实工商便利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还没有真正达到“最多跑一次”要求。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少企业面临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难题。

  二、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路径选择

  (一)总体目标

  着力建成“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区、宜居宜业示范区”,全面提升我区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指标迈进全省33个城市主城区前列,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二)实施路径

  一要“壮大总量”。

  争创县域经济强县,根本目的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壮大经济总量,必须以经济总量做支撑、做基础。具体来看,就是力争2021年突破550亿园,2023年突破650亿园。

  二要“提升增速”。

  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XX项总量和增速指标分别占40、60的权重,增速指标尤为重要。目前,要想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就只能发挥增速优势,以较高的增长速度提升—7—

  比较优势。具体来看,就是要力争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在9.5%以上。

  三是“优化结构”。

  总强调:“推动高质量,要把重点放在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要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必须按照“兴区、强区”的核心战略,把作为富民强区的重中之重,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做强优势、提升传统、培育XX,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三)具体抓手

  重点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全面县域经济高质量。

  1.大力实施提升行动,做强县域经济支撑力

  (1)高端引领新型

  坚持“集聚、集约、集展”的原则,按照“13”的高端布局,进一步延伸链条、强化规模效应、推动升级,打造都市核心增长极。“1”:即创建XX级高园区,按照“以升促建”的原则,XX台、强实体、优保障,推进高园区拓展升级,不断扩大园区服务力、吸引力和承载力,力争到2022年,建成园区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入驻高企业总数达到50家以上、—8—

  高总产值突破500亿园,成功创建XX级高园区。“3”:即大力实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百亿生产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打造以鑫达、泰鑫为龙头的百亿级新材料集群,以华讯方舟、和泰光纤为骨干的百亿级电子信息集群,以中科九微、重汽为示范的百亿级高端装备制造集群,力争到2022年,全区年产值突破600亿园,规模以上增加值增幅年均保持在11.5%以上。

  (2)放大优势现代服务业

  坚持“促集群、抓高端、出特色”的思路,按照“退二进三”“退批进零”“退低进高”原则,进一步优化结构,着力构建“一核、一极、五圈、多街区”的空间布局,推动现代商贸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力争社消零总额年均增速在12.7以上,到2022年,总额突破400亿园。“一核”:即以打造川北商业核心为目标。“一极”:即以楼宇经济和经济为突破的增长极,依托绿地智慧城、泰合青年城、恒河金融街、欧香智慧小镇等平台载体,填充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经济等业态,推动楼宇经济实现新突破。“五圈”:即重振五星商圈、做大XX商圈、做强南门坝商圈、激活高铁商圈、打造清泉坝商圈,协调联动的高端消费中心,打造一批集生产性和生活业为一—9—

  体的商业圈,建成5个百亿级城市商圈。同时,推进市新区城市综合体、舞XX片区综合体、欢乐购物世界、奥宇望和啤酒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多街区”:即按照XX的“宽窄巷”“太古里”的标准,打造北湖风景街、西巷文化商业街、川北凉粉文化创意园、清泉寺特色文化小镇等特色街区,“一街一品”的多园消费模式。

  (3)立足特色现代农业

  抢抓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XX“”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按照“建、延链条、创品牌”的思路,培育乡村新优势,“一区、三线、多园”的格局。“一区”:即打造全省农旅融合示范区。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融合路径,坚持农业打底、增收的思路,延伸农业链条,重点推进西河生态示范区规划和建设,提档升级七坪寨“花好月圆”、黄伞坝“嘉陵江景”、桂花湖湿地公园等,着力打造美丽、繁荣、XX的XX村。“三带”:即以嘉陵江为轴,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打造锦绣田园、青山湖等为核心的嘉陵XX水田园休闲农业线路;以西河为轴,打造西河片区民俗体验农业示范带,打造以七坪寨、四方寨、园池坝等为核心的“城市后花园”;以潆新线为轴,打造高效品牌农业示范带,推动“雨田藤椒”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地初加工,力争到2022年,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企

  —10—

  业分别达到6家、3家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以上。“多园”:即建设多个园区,在沿江动线提档升级蔬菜3万亩,在田园西线建成特色观赏和药用花卉林木示范1万亩,在潆新线建成以晚熟柑橘为主的特色水果3万亩,建成优质商品粮油5万亩,力争到2022年,建成25个以上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创建省级示范园1个。

  2.大力实施城乡融合行动,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力

  (1)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承载能力

  城市是县域经济发的基础。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必须坚持“主城核心、首善标准”的基本原则,围绕建设“双百”(100平方公里建成区、100万常住)城区的目标,按照总体思路,坚持“三线齐发”的城市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老城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提高城市持续性、宜居性。拉伸新区骨架“做加法”,围绕56平方公里城北新区规划、46平方公里规划、30平方公里田园西河规划,沿山水田园西线、现代中线、现代都市线“三条轴线”,大力推动顺仪、顺西嘉、顺蓬营干线公路建设,实施潆华大道、金融大道和滨江大道北延线建设,打XX市向北动脉。力争到2022年,城区总超1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双修”旧城“做减法”,坚持“一区一品、一路一景”,大力实施风貌整治和光彩亮化工程,有序—11—

  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分批实施背街小巷修缮整治,实现城市道路微循环更加畅通,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功能“做乘法”,不断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地下管网等基础

  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配套完善社区便民XX、文体活动中心、城乡农贸市场、休闲广场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2)打造特色小镇,做强乡镇支撑

  从我国的看,沿海发XX县市近十几年来XX镇很快,了一个个密集的城镇群,不仅促进了城乡,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要扎实推进“百镇建设行动”,借助乡镇区域规划调整的战略机遇,真正把城镇做大、做强、做美。要科学规划、适度建设,要依托自然、历史和人文XX富集等优势,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城镇布局、结构规划、功能定位等,科学XX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6镇1乡规划,留足空间。要区域协同、特色,按照不同的XX禀赋和地理位置,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坚持、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原则,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的要求,有序建设一批特色集镇,着力把李家镇打造为商贸小镇、XX镇打造为康养小镇、搬罾镇打造为文化小镇、共兴镇打造为—12—

  小镇。

  (3)提升XX,城乡统筹

  坚持以城乡为目标,完善城乡统筹协调机制,XXXX镇和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XX均等化。推进城乡,构建内循环网,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对现有的县道升级改造,建设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体系有效衔接。实现基本XX均等化,大力推进城乡公交、集中供水、医疗卫生、治安联防、环境整治“五个”,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XX体系,逐步实现XX均等化和全民化。

  3.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1)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按照“远离红线、筑牢防线、守住底线”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一空间规划确定红线,合理确XX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构建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实施“三大行动”筑牢防线,深入推进绿色山川、绿色、绿色城镇“三大行动”,扎实推进嘉—13—

  陵江绿色走廊建设,大力实施沿江护岸林建设、森林植被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滨河景观带建设、农XX网建设、道路绿化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等重点项目,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打下坚实基础。改善环境质量守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八役”,持续巩固环保督察、禁养区养殖场关闭、非法采砂场取缔“三大成果”。力争到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污水、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农村户用厕所普及达到100%。

  (2)建立绿色机制

  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新路子,坚决走好绿色生态可持续之路。做强绿色主导,不断壮大精品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着力推动生态化、生态化,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成长性好的领军企业,建成一批绿色可持续的优势集群,确保万园GDP能耗年均降低1。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绿色,积极推X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被动式、装配式建筑,推动低碳社区,鼓励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绿色永续的生活环境。建好绿色美丽家园,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三大”,大力实施家园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奋力—14—

  建设“令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示范区。

  (3)争创天府名县

  紧全域,统筹都市、乡村两大板块,科学布局“一核一带三区”,全面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文旅大融合、XX格局。大力实施文旅“1568”战略,充分释放文旅经济活力,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力争到2021年入围全省天府名县,年实现

  收入130亿园、游客接待量达到1200万人次;到2022年成功创建天府名县,实现收

  入185亿园、游客接待量达到1600万人次;实现收入年增速20%以上、游客接待量翻番。“5”:即紧全域,统筹都市、乡村两大板块,科学布局“一核一带三区”,建设以三国文化为主体的核、以嘉陵江文化为主线的生态带、以文化为主题的传承示范区、以丝绸文化为主调的展销展演区、以乡村文化为主导的观光度假区;“6”:即大力推进三国文化城、嘉陵江生态大走廊、文化主题公园、遗址文创园、田园西河生态综合体、世界木偶主题公园“六大项目”;“8”:实施文旅特色镇村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文旅活动品牌培塑、文旅主体培育、文旅融合创新、文旅服务体质“八大工程”。

  —15—

  三、争创县域经济强县的保障措施

  (一)争取策保障

  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还面临许多机制等诸多壁垒,必须积极向中省市争取策、、土地等方面支持。

  一是在项目布局上争取支持。

  紧紧围绕全省“一干多支”战略和市委“155”战略,向省市争取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投向,建区、建高铁站、建XX级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区、宜居宜业示范区”。

  二是在扶持策上争取支持。

  积极与省市的沟通汇报,建议市上在财、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更多的支持;借力市区调整,将更多的、事权、财权下放,让底子更硬、底气更足。

  三是在优化统计上争取支持。

  比如,恳请市上将经开区GDP纳入统计范围,帮助做大、做强、做优。

  (二)做实要素保障

  一是拓展来源。

  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实施好PPP项目,通过土地生、银行贷、引、向上争等多渠道筹措。支持顺投集团开展实质性经营活动,不断强化保障。

  —16—

  二是强化用地保障。

  从用地情况来看,省市下达我区2021年-2021年的用地指标总量为7620亩,已使用7283亩,仅剩337亩,地指标十分紧缺。要土地要素瓶颈,全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盘活土地XX、规范项目用地,全面做好闲置用地清理,推进低效用地收储。

  三是做实人才保障。

  要提高人才项目的保障水平,力争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围绕“高精尖缺”招引人才,重点引进法律、规划、城建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为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强化激励引导

  一是加大考核奖惩。

  可参考省、市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建立以高质量为导向的县域经济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和争先进位的激励方法。

  二是严格督查落实。

  通过对联系领导、责任人员、时间进度、成效结果的考核,确保任务交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结果反馈到人,对责任目标动态监督和督促检查。

  三是强化正面激励。

  县域经济监测考评结果运用,对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中贡献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区委区府进行—17—

  表彰奖励。同时,成绩明显的个人,不单是在年终要给予奖励,在干部任用考核、提拔重用上也要重点倾斜,特别是要重用在、项目建设一线奋战的干部。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