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17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17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31 1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17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神话故事特征拿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神话故事特征拿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神话故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将其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1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17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神话故事特征拿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神话故事特征拿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神话故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中详细分析神话故事特征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故事特征应用神话故事产生于远古时期,是祖先们对自然现象、社会形态等的故事,本身具有高度幻想性与虚拟性。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存在一些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应用神话故事特征具有现实意义。一、课堂讲解,塑造神话故事情境神话本身就是人们利用对自然想象力而构思出来的神奇故事,而且神话故事一般都比较曲折,有一定的奇幻色彩,这也是神话故事构成的核心特征。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神话故事的文章时,一定要带领学生理顺故事发展的情境,然后进行多次朗读,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明细神话故事的意境,同时为理清神话故事的叙事过程,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找到每段文字的中心语,找出神话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和发生事件,重点解析故事中最为玄幻、离奇的部分,从而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领悟神话的神奇之处。另外,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在文章学习完后,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其加入自己的想象力对整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进行复述再现,达到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事物的想象力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夸父逐日》时,单凭主人公夸父“逐日”这一主题就比较神奇,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一定要理顺故事发展的层次,按照故事的发展、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顺序对文章进行总结,一起找出每段文字的中心语,明确每段文字的大意,留意文中夸父“逐日”、“喝水”、“化为山林”等几个重要转折点,并注意对学生进行画面重述,仔细感受神话故事本身所特有的神奇魅力,从而把握文章重点,带动学生主动用自身语言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事物想象力。二、语言复述,领略故事语言魅力对于神话故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能挖掘出

  1

  神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学会神话的语言表达方式。神话故事都以夸张的表达形式加上浓厚的想象力,既浪漫生动,又虚实结合,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神话故事魅力的根源。因此,在教习神话故事时,一定要带领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精彩和传神,体会其所描述的神话人物的伟大精神,和学生一起探索导致该神话故事产生并广为流传的原因,通过文章语言描述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同时探究神话语言特征,学习其叙事方式,感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例如,在学习《女娲补天》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女娲怜悯众生、坚持不懈的无私奉献品质,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中女娲的形象。如,指导学生对第一段弥天大灾的严重性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文章将灾难的严重性和女娲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进行对比,利用渲染和反衬的语言特点,表达出女娲的无私和公德;在以夸张和想象的手法,逼真描述出人类的面临的惨状。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章描写女娲神态、心理和动作的词语,分析这些词语描写对女娲形象塑造起到的作用。如表现出女娲一心为民的勇敢和大无畏精神,突出补天的艰辛和女娲的伟大以及无私奉献的母爱等。如此,既帮助学生体会到神话故事语言的夸张,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又能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体会和学习想象力的作用和重要性,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魅力有了极深的感悟。

  三、故事特点,重点关注语言表达神话故事的一大特点就是神奇。神话故事中包含着神奇的力量、人物、想法及法宝等,字里行间都充斥著神奇的色彩。神话故事的语言表达多呈现出语言夸张、想象丰富、虚实结合等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神话故事与其他问题的不同,关注神话故事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故事本身,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点,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如,《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中作者如何描绘嫦娥奔月的场景?将文字描写和图画搭配起来欣赏,你们觉得这个场景美丽吗?文章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种美感?”学生们听到问题后,经过思考与交流各处具体答案:“飘飘悠悠”这一个词语描绘出嫦娥奔月的姿态很优美、“洒满银辉”描写出洁白如银的月光洒满大地引人入胜。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关注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语言表达,在静心品读、交流感受、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神话故事语言表达的特点:语言夸张、

  2

  想象神奇。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充满了无限的兴趣,更让学生感悟到了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神话故事特征,要求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精神、掌握创作技巧。通过一则引入入圣的神话故事,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

  

  

篇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思考

  语文

  关于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思考株洲市荷塘区太阳小学文清华

  摘要:神话类课文有别于其他体裁的课文,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决定着教学侧重点也应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基于对课文类型和教学设计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笔者尝试挖掘神话的内涵,然后针对神话类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关键词:神话定义区别个体体验想象诗意语言归类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教材中明显增加了神话类的课文。人教版中编排了四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一组外国神话故事。二年级上册《识字8》中让学生对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四个神话故事以识字的形式进行了初步感知;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灿烂的中华文化主题单元中选编了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三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选编了两则神话题材的古诗《乞巧》和《嫦娥》,还编排了一精一略两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和《夸父追日》;四年级下册,在第八组故事长廊中安排了两篇外国神话故事——精读课文《普罗米修斯》和略读课文《渔夫的故事》;五年级下册,作为中国古典名著欣赏,安排了略读课文《猴王出世》。编者的编排意图非常明显,旨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了解、体会神话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对这一类课文的文化熏陶。作为语文教师,我对神话教学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神话定义

  在神话的定义问题上,中外学者见仁见智,情形如日本神话学家

  大林太良所言,有多少学者研究过这个问题就有多少个神话定义。[1]譬如,茅盾曾给神话下过这样的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越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确信以为是真的。[2]袁珂则持一种广义的神话观,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的阶级社会——乃至近代和现代也有神话,神话并未消失。也因为此,他把许多具有进步思想价值的仙话、传说等纳入进了神话的行列。总之,在神话的定义问题上,至今都没有达成统一的或者有权威性的意见。

  二、神话与其它相近文本的区别

  (一)神话不是童话。《现代汉语词典》把童话解释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3]即童话里能言会走的动植物,都是童话作家用拟人化手法创作的文学形象,而神话所叙写的能言会走的动植物,在原始先民的眼光里看来,都是实有的东西,[4]其内容并不一定适合于儿童欣赏,所以,神话不是童话。

  (二)神话不是传说。茅盾曾指出:传说也常被混称为神话。实则神话自神话,传说自传说,二者绝非一物。[5]并且认为神话所叙述者是神或半神的超人所行之事;传说所叙述者,则为一民族的古代英雄(往往即为此一民族的祖先或最古的帝王)所行的事。[6]笔者认为,茅盾所说的神话和传说的区别并不全面。参照袁珂所提的,神话到传说是由野蛮到文明发展演变的结果的观点,我们可以推之,传说晚于神话,是神话的文学化和历史化,包含有人间行为的准则。所

  以,神话不是传说。

  (三)神话不是迷信。袁珂曾批评王充的《论衡》,都从‘疾虚妄’的唯物主义求实精神出发,把虚妄的迷信和‘虚’而非‘妄’的神话一并反

  对了。[7]由此可知,在袁珂看来,迷信是虚而妄的,笔者以为,这里的妄含有盲目信仰崇拜的意思,往往是统治阶级从思想上迷惑和蒙蔽老百姓的手段,而神话则是虚而不妄。所以,神话不是迷信。

  三、神话类课文教学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这样强凋,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语文教师还是在多数的语文课上只突出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反映在神话类课文的教学中则是把神话课上成了知识课、分析课和故事课等,笔者对此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以和大家商榷。

  (一)让学生带着个体体验去阅读

  语文味教学流派核心人物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首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感伤,学会有魅力地流泪,这是语文独特的任务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正是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辞精美的作品,唤醒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去感受神话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丰富的情感熏陶。

  1、扣文眼设身处地

  儿童带着个体体验,带着原有的某种情感阅读神话类课文,教师

  如何点燃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星星之火呢我们以《普罗米修斯》为例。此文在开篇写道: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学生读到这样的语言时,如果对黑暗没有切身感受的话,就很难深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高大的英雄形象。那

  么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黑暗意味着什么呢教师可抓住此文眼设计教学。

  师: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一个没有火的黑洞洞的世界里,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将怎样生活呢

  生:我会非常害怕,觉得四周的一切好像要被吞噬掉一样。生:我只能吃生的东西,感觉非常难受。

  生:很难受,只能喝生的水,吃生的食物,还经常得病。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得病死了。

  师: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大地。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人们就只剩下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时候你会感到怎样?

  生:害怕,心都怦怦跳。生:万一有猛兽把我吃了怎么办

  生:会感到很不安,心想:要是有一堆火,那该多好啊!师:是啊,面对漫漫长夜,人们最最需要的是有一堆火。带着这份感觉,我们来读读《普罗米修斯》这篇神话故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扣住黑暗这个关键的文眼,通过学生种种原有的生活场景的回顾,体验黑暗对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扣文眼设身处地法设想,面对今天什么也不缺失的孩子,如果不能让他们进入这个课文特定的气场中,学生又怎能感受得到普罗米修斯这份英雄情感如果孩子不能体悟到主人公勇于献身的英雄情怀,那么他们对这一类神话故事文学魅力的感悟将会大打折扣。神话类课文中有很多都是故事性和情感性都非常强的,对于这一类课文的阅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明白文字的表层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起学生

  对这类人物强烈的内心认同感,否则孩子们会认为这是假的。这样神话故事就很难融入学生的心田。只有当学生慢慢步入故事的情景中,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一草一物皆有情的时候,他们才会为文中人物而感动,才能领略到神话带给人们的情感空间。

  2、处情景将心比心

  扣文眼设身处地体验神话人物的神奇,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身处具体的情景中将心比心地神游。如学习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这一部分,笔者就有意运用了这一教学秘妙,创设体验情境让孩子们与神话英雄惺惺相惜。

  投影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狠毒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这一段话带给我们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生反复多遍地朗读这一段话)

  师:当我们目睹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时候,此时此刻作为人类的你,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生:普罗米修斯啊,看到你被鹫鹰折磨,我真恨不得马上变出一把神奇的弯弓神箭,射死这可恶的鹫鹰。

  生:普罗米修斯啊,炎炎夏日,烈日当头,你怎么能忍受这炎日酷暑的暴晒啊。我愿变出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为你遮风挡雨。

  师:一年又一年,普罗米修斯在可怕的高加索山上,被风吹日晒雨淋,还要被凶恶的鹫鹰啄食,你觉得此时他心中有过后悔吗

  生:为了人类的幸福,他没有后悔过。因为他虽然遭受着这难以忍受的折磨,但他却没有向宙斯屈服过。

  生:当他被狂风暴雨折磨的时候,当他被凶狠的鹫鹰无情啄食的时候,他的心中可能闪过一丝悔意,但当他看到人类在火炉旁幸福地啃着烤熟的食物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以上教学片段中,通过朗读体验,学生仿佛被带到了这个可怕的悬崖上,看到了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通过人神合一的亲身体验,学生看到了在惩罚面前高大光辉的普罗米修斯,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而学生的回答恰好是对这位英雄的一种礼赞。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英雄的血肉情怀,一次又一次地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引领学生将心比心感受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学生通过体验普罗米修斯在遭受惩罚时候的感受,深切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和高大的英雄形象。

  (二)激活想象,体会神话的神奇

  “想像力丰富”是儿童的特质,在儿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万物也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因而神话能够成为孩子心灵的栖居地。神话教学就是要将儿童的自言自语引发为课堂上的对话或争辩,再现神话的真实情境,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

  1、找准空白想象

  细细品读神话类课文,不难发现,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在言

  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女娲补天》一文中写到“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找了几天几夜”,女娲是怎么寻找的,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想象的练习: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小组合作,编一编女娲找石的故事。

  词语支持:天蒙蒙亮烈日当空风雨交加深更半夜骄阳似火飞沙走石酷热难挨陡峭的悬崖茫茫的草原漆黑的山洞深不可测的大海荒无人烟的戈壁风餐露宿口干舌燥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大汗淋漓例句:天蒙蒙亮时,女娲口干舌燥,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女娲,找啊找啊,终于在找到了石。

  这位老师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空白点”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

  开放而活跃。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的生发,又是一种很好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体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在文尾虎尾续貂

  《夸父追日》一文最后写夸父道渴而死、弃杖化林,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笔者在教学的时候,曾有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夸父追日累得精疲力竭倒地化林了,那么还会有人再去追日吗他在追赶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事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编道:孙悟空的弟弟孙二空听说了夸父的事情之后,他也去追日。当他精疲力竭快要倒下的时候,看到那些鲜美的桃子,他如饥似渴地啃起来。他一连吃了九百九十九个,感觉自己又神力倍增,于是他大踏步地向

  太阳追去。终于他追到了太阳,把部落里人们的痛苦告诉了太阳神。太阳神就同意了孙二空的请求,决定一半时间在天上一半时间去休息……

  由于神话故事往往将某些超越常人之上的神奇功能依附在一些动物身上,或者是在树林里、山岩里的某个角落,这种思维在神话里得到极致的表现。因而在教学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我们不妨创设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上的对话再现神话真实的情境。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顺应童心,虎尾续貂,让学生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神游。

  (三)让儿童感受语言的诗意魅力

  神话类课文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而这魅力,一方面有赖于想象,另一方面,更有赖于语言的诗性。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视了语言表达的诗意。因此,教学中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一位老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该教师在文本细读时,发现了课文中“渐渐”“缓缓”“慢慢”“逐渐”,都表示速度慢,时间长。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都蕴含其中。该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的有味道。来,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生:“缓缓”和“慢慢”。师: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生: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

  师:“缓缓”和“慢慢”既然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那么能不能将句子这样改: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缓

  缓下降,变成了地。你觉得这样改好吗生:不好!感觉读起来重复了!师:是啊,重复了,读起来感觉就不好了。其实啊,在这篇课文里,表示慢的词语还有,请大家到课文里找找。(生默读找词语。)生:在第二段里有“天和地渐渐分开了!”这里有个“渐渐”。生:“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才逐渐成形。”这里有个“逐渐”也表示速度慢、时间长。师:大家找得很好,我们一起看屏幕(教师把带有表示“慢慢”意思的全部语句子打在屏幕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读着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还感觉到天地分开真的很不容易。盘古很艰辛!生:我感觉到天地形成的时间太漫长了。

  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都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到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四)组织阅读神话故事的读书活动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把神话定格为文章的渊源。教师不能教学一、两篇教材中编排的神话故事后就此止步,而是要以这一、两篇神话故事的学习为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滥觞于人类社会之始,发轫于原始氏族部落的传世神话中,从语文学习的视角去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做法可以是开展神话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是撰写神话故事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可以是围绕神话传说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也可以是观看有关神话故事的影片等。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时,曾开展了一学期主题为《上天入地——我看神话》的书香班级读书活动,获得家长及同行好评,内容如下:

  1走进奇妙的神话2神话故事讲演绘3漫步希腊4希腊神话人物画廊5异域风情——阿拉伯巡礼6我坐上了阿拉伯飞毯

  7说不完的《天方夜谭》道不尽的《一千零一夜》8吴承恩和玄奘向我们走来9你说我说《西游记》10你导我演《西游记》11我的见解我的创意12神话啊,你从哪里来?

  13神话——奇妙的时空之旅(五)归类阅读,拓展延伸

  一个民族,如果“失掉了神话,不论在哪里,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总是一场道德灾难”。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扇直接通

  向古代文明的后窗。教材只是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区别,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让教学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氛围。进而教师设臵悬疑——“世界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神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如圣经、希腊神话、罗马神话、阿拉伯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此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神话归类,比如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等等,进行归类阅读,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还有些老师巧妙地引入神话类文本的古文原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起更高的阅读热情。神话是儿童的,儿童是神话的。儿童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的,梦想给了儿童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神话感兴趣、在阅读中走在前列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新的神话故事,点亮他们童年的神话。这些做法要因文而异,巧妙设计。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取神奇的个体体验和诗意的语言,让他们在神话的王国尽情翱翔。

  

  

篇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神话故事《借助“神”力教神话》教学

  设计

  【精品文档】第1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神话故事《借助“神”力教神话》教学

  设计

  《借助“神”力教神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从课题知道文章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2、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了解神话故事文体特点,自己尝试编神话。【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味,体会神话之“神”,感受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和古人丰富的想象。【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读故事,那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小游戏,猜一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出示图片:“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提问: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

  【精品文档】第2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生回答板书:神话故事我们一起走进第八单元,走进神奇有趣的神话故事。二、初探神话之“神”1、学习从题目概括主要内容。出示:故事题目学生齐读故事题目。学生找一找四个故事中藏着的四个神话人物。并说一说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把人和事加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从题目中就可以知道。生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2、初步感受神话特点。提问:既然是神话故事,从这四个故事中能看出“神”来吗?生交流从题目中感受到的神的地方。在这些故事中有很多很神的地方,我们人都做不到,所以称他们为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出示:夸父追日

  【精品文档】第3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板书:夸父追日提问:从这个故事的题目,你能感受到“神”在哪里?生交流感受。三、初读“追日”,感知神话之“神”

  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已经知道是夸父追日的故事,但是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怎么追日的?结果怎么样?谁能按照这种方式给我们大体说说故事的内容呢?课件出示: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怎么追日的?结果怎么样?

  生汇报预习结果,试讲故事。提问:聪明的孩子读故事,不光知道故事讲了什么事,还会有自己的想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交流对故事和夸父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夸父精神:夸父有一种对光明的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精神。这其实也是当时人们内心对光明的追求。板书:追求光明。四、细品“追日”,体察神话之“神”1、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来看这个神话故事,【精品文档】第4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它究竟神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学习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觉得“神”的地方,用笔画一画,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生交流。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请同学做一下“眨眼”这个动作,感受一下“一眨眼”到底有多快。选学生带着感受读一下这个“神速”的句子。全班齐读,读出语气。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出示:奔腾的黄河图片生看图片,感受黄河的雄伟,进一步了解夸父喝的水很多,谈感受。选生带着感受读“神肚”。全班齐读。4、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大山一样颓然倒了下来,···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提问: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引导学生体会夸父就要追上太阳可是却倒下的可惜)学生带着体会读这个句子。

  【精品文档】第5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全班一起来读表现很神的句子。五、拓展阅读,欣赏神话之神

  先读课本中的《女娲补天》,再读《嫦娥奔月》,小组合作填写下表。出示:

  故主要人主要内用“——”画出体会

  事

  物

  容

  表现神奇的句或问

  段

  题

  女娲

  补天

  嫦娥

  奔月

  学生交流收获,引导学生体会女娲甘于奉献的精

  神,和嫦娥奔月期盼家人团圆的想法。

  板书:甘于奉献

  板书:思念亲人

  六、想象的翅膀,编写神话之神

  出示:1.只见雨神,

  (

  )。

  【精品文档】第6页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

  ——

  《女娲补天》

  2.那孙悟空拔下一根毫毛,轻轻一吹

  (

  )。

  ——

  《西游记》

  3.沉香抡起斧子,

  (

  )。

  ——

  《沉香救母》

  学生任选一个,同桌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评价。

  总结:神话故事不但神奇有趣,还能给我们带

  来启发和思考呢!它们可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

  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想象力开出的最绚丽的花朵,

  让我们继续多读,多思,从中受益。

  出示:故事树

  【精品文档】第7页

  

  

篇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神话类文体教学要寻求“语文味”,就要抓住其语文的“根”,品味独特的语言“味”,点燃语文的生命“性”,丰富其人文情感之“脉”,接牢语文的“地气”。

  一、朗读感悟,浸润“英雄形象”神话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每个神话故事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形象都是正义的化身。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让“神”的力量转化为英雄形象永驻学生心间。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坚定、刚毅、义无反顾的)教师引读:在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生不如死的时候,他坚定地对自己说——(学生读);在普罗米修斯精神备受摧残折磨的时候,他对狠心的宙斯说——(学生读);当火神奉了宙斯之命前去劝降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对火神说——(学生读)——这里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和回环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荡和升华,普罗米修斯宁折不弯的崇高品格和英雄形象就树立在学生脑海中了。二、感受“神奇”,培植想象力神话最大的魅力是奇幻的想象,因此进入神话类文本的通道最简捷最有效的也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地领悟“神奇”。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的想象。如《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神速,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迈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奔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越过一片森林。”“夸父一迈步,就把五座高山甩在身后了。”“夸父一奔跑,就像风驰电掣似的。”“夸父一腾跃,就越过了滔滔江河。”形象的描绘让夸父显得更神奇了!课堂上,教师抓住神话的特点,顺应童心,让文本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神奇的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三、品文悟法,习得“诗性”语言郭沫若在《神话故事》一书中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神话体裁的课文充满魅力,一方面是因为神奇的想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特殊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还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挖掘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文中有一个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师引导学生:(1)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2)多读几遍,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3)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领略对偶句的精妙。(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引领着

  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批注,体会到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反过来说,读着这样的语言,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自然而然就呈现在脑海中了。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教文章写了什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口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课后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练习。作为文学文本的神话故事,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复述能力呢?应该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列小标题法、抓重点词连贯法、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法等,做到方法的指导在课内、结果的呈现在课内,久而久之学生的复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课后“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也才能得到落实。如何捷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先让学生尝试复述,然后由学生讲述各自的复述方法,有的说采取段意+段意=主要情节的方法,有的说通过多练习达到目标——在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的复述方法时,何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方法——关键词扩展。老师提供了五个关键词“黑暗—火种—惩罚—痛苦—自由”,结合这五个关键词,学生较好地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这样做,摒弃了教师的灌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及时点拨方法,在运用中学习优化的方法。五、仿创表达,实现读写融合小语专家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细细品读神话类文本,不难发现,神话故事想象丰富,但往往言虽尽而意未绝,文本中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中,女娲是怎么寻找的?遇到了哪些困难?《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人类在“没火”和“有火”时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能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有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变化,这段文字极富想象力,充满节奏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段文字重新排列,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想象补白省略号的内容,并模仿创作:“他的(?摇?摇?摇?摇?摇?摇),变成了(?摇?摇?摇?摇?摇?摇)的(?摇?摇?摇?摇?摇?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无穷,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他的鼻子,变成了大大的山洞;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他的经脉,化作了清澈的河流;他的头颅,化作人类的智慧。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六、拓展阅读,链接广博文学教材这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引子,带动学生多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学完课文后,可以布置“搜集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

  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猴王出世》《神笔马良》等故事。学了《嫦娥奔月》一课,可安排学生再读《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更高的阅读热情,进一步领略神话的魅力。

  期刊>>《小学语文》2012年>>2012第01-02期让学生在“奇幻之园”游历和成长──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王鉴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轻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为什么?(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个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除了以上两点,在阅读与识字整合过程中,低年级要关注学生读通、读好课文,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在中、高年级对识字教学的处理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对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字义易混淆等字多指导。

  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现行教材对神话这种文体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猴王出世》等十余篇神话。如此众多数量的神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说明了此类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而,考察神话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很重要。

  一、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常常只体现了它是一个阅读的文本,而没有顾及它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有与其他文体文本不一样的特点。如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学目标这样预设:(1)认读文中

  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迈进”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伟大精神。以上三个目标的设定,只关注了文本的共性教学价值,而没有关注神话文体特有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对内容、文字、学生的起点等方面再深入思考,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1)认读文中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迈进”等词语;(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和勇敢,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4)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式“没有……只好……”练习说话。上述教学目标中,(1)和(4)是与其他文体共性的教学目标;(2)是最能体现神话文体特点的教学目标;而(3)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设定,重点考虑了神话的本体教学价值,

  也关注了课文的共性教学价值。

  除了上述的忽视神话特有教学价值外,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两重、两轻的现象:

  1.重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轻文本内涵和言语表达。

  教学过程突出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内容、蕴含的道理、阅读后的启示等,而忽视了故事本身承载的神奇想象,把“神奇”教得无影无踪。一些课堂,教师所提问题大部分都在围绕内容、情节、内涵挖掘做文章,走的是“内容—内涵”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语言”是如何承载或表达“内涵”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其实,神话类文本不仅在负载、传达的内容、情节,更在语文本身,也即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2.重情节分析和情景再现,轻“趣味性”的品味和想象力培养。

  教学的重点落在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上,关注了情节的梳理与情景的再现,对于神话故事丰富想象的挖掘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着力研究和体现。如我们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追寻斧子从何而来,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诞谩的特点,所以,减少一些分析的因素,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学生共同徜徉到那邈远的岁月中去,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神话类文本的态度。

  二、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含英咀华感悟人物形象

  神话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着眼于人物的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同时提供句式,让学生想象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时、寒冬腊月白雪皑皑时、漫漫长夜一片黑暗时等,“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帮助学生选择思维角度,给予信息援助。这样,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因为普罗米修斯“盗了”火种,宙斯派潘多拉借魔盒把人类的苦难全部都降临到大地上,人类一边享受着有火的幸福生活,一边遭受着灾难的惩罚。有着深刻怜悯感的普罗米修斯,绝不会用一己的幸福去换取众生的苦难。因此,他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

  进而,我又让学生阅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段话,让学生换位思考: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这是怎样一只鹫鹰?并播放鹫鹰啄食场面的课件。这样的教学,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惩罚”让普罗米修斯如此美丽,宙斯惩罚着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也成就着普罗米修斯光辉的形象,铺就着对英雄的礼赞。在言语习得过程中,在无意识层面,学生深深地受到扬善惩恶的人性美的熏陶。

  (二)激活想象感受神话“神奇”

  神话文本的本质是“想象”,因此进入神话文本的便捷通道也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的领悟“神话之神”。特级教师张祖庆曾说过,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神话的种子”。因此,教师在处理神话文本时,便不能等同于其他文本,更不能简单地以神话文本作载体,进行道德伦理的教化。要把“神话”当神话。“神话”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梦想形式,在儿童的世界里,万事万物也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因而神话能够成为孩子心灵的栖居地。“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细细地品读故事,就不难发现,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神话教学就是要将儿童的自言自语引发为课堂上的对话或争辩,再现神话的真实情境,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1.再现文字情境。

  神话与儿童内心世界形成天然的契合,儿童能凭借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感受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想象。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盘古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生很离奇,在天地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产生,无父无母,岂不神奇?天生的神力,高大,达到能与天地并存,岂不神奇?能与天地同长,岂不神奇?能将躯体化为万物,岂不神奇?天地未分,但就有了斧、凿,岂不神奇?在诸多的神奇和矛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神话就是这样的神奇,尽管它在很多时候不能用“科学”去考量、推敲,尽管有很多地方不成逻辑,但是就是这么神。笔者在教学时,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教学思路:教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这个细节从表面上看,是在品味“抡”这个词语;事实上,学生脑海中浮现了画面,如果学生脑子中没有出现“盘古抡斧”的图像,就不可能准确地做出抡的动作。

  教师用文字引发起学生的好奇、探求之心;用赏析引发起学生的想象、遐思;最后再通过朗读将“想象”与“赏析”融合在一起。从学生们交流想象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内容,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文体的独特叙述方式的魅力了。

  2.找准空白想象。

  神话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写到“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几天几夜,女娲是怎么寻找的,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想象的练习: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四人小组合作,写一写女娲怎么找五彩石的。

  词语支持:

  天蒙蒙亮烈日当空风雨交加深更半夜骄阳似火飞沙走石酷热难挨

  陡峭的悬崖茫茫的草原漆黑的山洞深不可测的大海荒无人烟的戈壁

  风餐露宿口干舌燥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大汗淋漓

  例句:

  天蒙蒙亮时,女娲口干舌燥,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娲

  ,找啊找啊,终于在

  ,找到了石。

  ,女

  这位老师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空白点”发挥其想象,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的生发,又是一种很好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重构故事情节。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耳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儿童的创造得到延展,使他们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的天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做到:(1)内容基本接近原文,人称、顺序可以改变;(2)重要的情节,精彩的部分,优美的语句要细致地叙述出来,有些地方可用文章的原句,补白点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3)表情自然,用说话的语气,不要有读书或背书的腔调。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抓住“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它的神奇。在此基础上,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创造性讲述:让学生回到人类原初,扮演“先民”的角色,追问和假想──“世界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比如,“化生万物”部分,可以围绕“世界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追问: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这样既反复品味了文本,又仿佛是学生自己创造了文本,进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结合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等句子,进行拓展创造。这样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越神话创造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神话体验,同时进行儿童的哲学启蒙。

  (三)学习表达感受语言魅力

  特级教师步根海提出:“语文教学要从以往重内容的感知转化为重语言的感知,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内在联系背后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判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语言表达。表达能力提高,有赖于模仿他人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感悟。关注语言形式正是将语文教学的重点由内容理解引向对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用规范、简洁、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神话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神话的魅力,也有赖于神话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领略对偶句的魅力,感受和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教师先出示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注重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在古典神话的殿堂,明白了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出入“奇幻之园”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如例,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后,安排了如下练习设计。

  1.古希腊神的长相:(A.和人一样B.半人半兽)

  2.古希腊神住在哪里:(A.天上B.高山上C.和人住在一起)

  3.古希腊神的性格:(A.无欲无求B.有七情六欲)

  4.古希腊神的主宰:(A.玉皇大帝B.如来佛C.宙斯D.孙悟空)

  5.古希腊神是否可以与人结婚?结合讲宙斯、伊俄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6.神与人之间的关系:(A.至高无上,伟大、完美B.关系比较平等)

  《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课后的知识练习,意在让学生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区别,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氛围。进而,设置悬疑──“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神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比如,创世母题、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还有些老师非常巧妙地引入神话类文本的古文原著,把一篇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放到宏大的知识体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染,激发起更高的阅读热情。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待那些对神话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一些新的神话故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读懂神话、体味语言,让儿童感受神话、享受神话,让学生在神话的“奇幻之园”中尽情游历和成长!

  作者简介:

  王鉴,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篇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神话文本的教学策略

  【摘要】现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中编排了不少神话故事,每个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独特的人性之美,饱含着各自的“神奇”之处。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和其他文本的教学要有所不同,不能简单地把这类文本当成是简单的伦理道德教育的平台,神话文本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策略,要以多彩多样的学习形式培养孩子对神话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一、朗读感悟,把握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中国人熟知的,有创世神灵女娲、盘古、夸父,有玉帝的手下:月亮女神嫦娥、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有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众神领袖宙斯、太阳神阿波罗、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天神普罗米修斯……这些人物形象,或是正义的化身,或是济世的英雄,或是光明的象征,值得孩子们深植于心田,而朗读是把握人物形象最好的方法。

  神话人物的精神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每篇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些形象非常鲜明的角色,这些角色给人的形象大都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让学生以读促悟,让文本中抽象虚幻的神话精神力量转变为光辉的英雄形象永留学生心底。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文时,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安排教学环节: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普罗米修斯日夜遭受到各种各样的刑罚痛苦时,可以安排一组各种困难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不同的回答,将自己认为的一些困苦遭遇给表述出来,借此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了普罗米修斯因为“盗了”

  火种而遭受种种磨难,这样学生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那种为了人类而甘愿遭受折磨的崇高精神,使得他的形象更加深入学生心田。

  二、赏析词句,感受文本神奇

  对于古人而言,古代神话中的“神”更多的是一种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种崇拜感已经所剩无几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神话中的“神”更多的是“神奇”,吸引着学生去学习去阅读。

  1.赏析词句,感悟神奇

  《开天辟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在教学时应当紧紧抓住“渐渐”“缓缓”“慢慢”“逐渐”,引领学生品味到这些词语都表示速度慢、时间长,进而感悟到天地形成时间之漫长,盘古开天辟地之艰辛。《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品读出夸父行走奔跑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正常的认知,通过这些重点词句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2.朗读涵泳,体悟神奇

  3.培植想象,感受神奇

  奇幻的想象是神话最大的魅力,因此学习神话类文本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文文字描述的具体情境给学生直观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情境进入到课文内容所描述的场景中,充分地体悟其中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如在《开天辟地》中,盘古最后化身万物时,让学生想象:除了文本中的事物,盘

  古身体还能化为什么?进而激发其想象力,在想象完后,学生更能体会到盘古的神奇,进而感受到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神奇之处。

  三、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

  神话文本的基本要素是故事情节,对于神话文本来说,它的故事性比文本性更强,因此,叙述的故事性也是神话的核心属性。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背景,并能够把握住其基本情节从而进行复述,是学习神话文本的基本方法。

  1.按序叙述,复述课文

  2.借助图画,复述课文

  部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有一些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暗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课文内容。还是以《开天辟地》为例,我们可以出示几幅图片:一个丹状物体里面有一个人、这个人拿着斧头凿子敲击“蛋壳”、巨人双手撑天双脚踏地、山川河流人间万物。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概述出课文大意,而且记住图片比记住文字更方便实用。

  四、拓展阅读,提高文化素养

  虽然在教材中,神话文本有一席之地,但是其所占的比例与其浩如繁星的数量还是不成正比的,仅仅靠教材中的神话文本,不够学生去体悟整个民族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所以我们要跳出课本,广泛链接。比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我们可以插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相关的神话故事,学完《普罗米修斯》,可以布置“寻找各个国家、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时阅读《精卫填海》《大闹天宫》等故事,借以丰富学生的眼界,积累文学常识。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体悟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之神奇,并让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培养其语言概括能力,更要跳出文本,广泛积累,让学生学好神话文本。

  

  

篇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神话故事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神话故事教学的几点做法

  【摘要】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优美的语句,对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小学生乐读、爱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阅读神话,感受神话的魅力呢?教师要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转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现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感受“真、善、美”,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神话故事;做法一、抓住特点,感受神奇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了离奇的情节,丰富的想象,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魅力所在。五年级上册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一》,语言通俗、浅显易懂,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虽然贫寒,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非常温馨。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如,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课文中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为故事增色不少。故事中的老牛,会说人话,还会预知未来,在它的指点下,牛郎才和织女美满结合。这些神奇的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以表现自己情感、愿望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不可思议?多数学生可能提前阅读了《牛郎织女二》,也可以充分交流。如,神奇的牛皮可以带着牛郎上天;王母娘娘用一根玉簪就划出了一道波涛汹涌的银河;夫妻两人变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成群的喜鹊可以搭起一座鹊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神奇、浪漫的幻想,故事充满悬念等,课下鼓励生自主阅读,发现其他的民间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教师的任何讲解和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这些细致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神话的神奇,感受这些神奇之处

  1

  是用什么方式表现的,以此感知神奇,感悟神奇,读懂神奇。二、品词析句,感悟魅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文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对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塑造神话人物形象的。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篇幅也比较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所取舍。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文、勾画、批注,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要把人类得到火后的幸福生活和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后的苦难生活进行对比,品味、咀嚼重点词句,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默读、补白、续编故事等方式逐步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

  普罗米修斯下定决心给人类火这一行为,学生往肤浅地理解为同情人类,有爱心,对下这样的决心意味着什么,会给普罗米修斯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认识不足就会使人物的英雄形象不够立体、高大。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思,针对曾罗米修斯的语言“人类必须有火”进行练习:他为什么这么想?用“有了火,人类________;有了火,人类________;有了火,人类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文章第一部分已经简单叙述了人类在没有火和有了火后生活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造句表达,深化对文本的把握,感受神话故事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激发想象,丰满形象神话类课文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比较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牛郎织女一》中,引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当时的情形,讲好事情的起伏。比如,“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可以调动类似的生活经历,如和同学商量“秘密行动”,想象织女提出这个大胆的想法时,大家可能的反应,想象当时众织女的神情、动作;也可能会有胆小的仙女提出反对意见,她会说什么?其他仙女又怎么回应?最后又会怎样?引导学生复述时,把情节的波折、事情的起伏表现出来。也可以把描述变成对话。如,讲述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形。引导

  2

  学生:看到牛郎拿着自己的衣裳,织女可能会感到吃惊,会说什么?牛郎会如何诚恳地说明情况?织女听后可能又惊又喜,会说什么?牛郎如何把自己的情形说清楚?善良的织女又同情又爱惜,会说什么?整个过程可以用对话展开,适当加入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反复品读中领会、感悟人物精神,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富。

  四、变换角色,练习复述神话故事内容精彩,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情境再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交给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其次,可以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时,我围绕“牛郎与老牛相处”这一生动情节,练习复述课文。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感受牛郎和老牛是怎样亲密相处,相依为命的。接着练习复述,学生评价。评价时,看看讲清楚了哪些细节,如,讲清了牛郎从吃的、喝的、住的以及夏天、冬天是怎么精心照顾老牛的;讲清了牛郎给老牛说了哪些心里话,哪些见闻;讲清了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和默契;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才能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还有哪些情节可以展开想象,把内容讲具体,讲生动?如:哥哥嫂嫂想霸占父母留下的房子,他们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还可以展开想象说说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给对方各自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及牛郎织女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新课的结束是又一新知识的学习起点。《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时,可出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艺术作品,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也可设计这样的环节:“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古希腊神话中写火是普岁米修斯带到人间的,面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又说火是继人氏带到人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关注,

  3

  除了这两个,中外还有哪些和火有关的故事?人类到底是怎么发现火,学会使用火的?激起学生继续搜集相关故事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真实情况的求知欲。可以在学完课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后进行交流、拓展和延伸。

  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神话故事。由于课堂的时间限制,讲神话故事的活动可延伸到课外,甚至根据学生需要组织多次。如,组织不同形式的故事会:和低年级手拉手的故事会;有家长参加的故事会;自由结组的小故事会;家庭故事会;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录像上传到网络,开辟“空中故事会”。还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课后,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配合完成连环画,全班展示。

  六、结语总之,在神话题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转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现真实情境,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里、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语言里张扬,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感受“真、善、美”,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篇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它是一种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的片段记载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神话不但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相当优美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故事虽然不多,但神话就像青草地上璀璨的明珠一样吸引着天真的孩童,研究神话故事的教学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我以《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教材为例,谈谈对神话教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读完这个故事我首先为古代人民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而折服,虽然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人们对于天地的形成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实行解释,但是人们的想象却是如此的神奇,塑造了盘古这个伟大的英雄形象,而且将天地的来历想象得如此合情合理,可谓奇妙。我不禁要惊叹古人的想象力,为我们祖先的想象而叫好。在民间,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像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等,都反映了古人美好而神奇的想象,成为独特的民间文化。

  

  

篇八: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翻开小學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各种文学样式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比例。这些神话之所以能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自由的天地;另一方面,它能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如何让这些神话散发出独特魅力?该挖掘它们的哪些价值?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20XX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学习方式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根据以上标准,本文试从神话的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浅谈小学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中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透过它,使今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遇,从而闪现“碰撞的火花”。窃以为,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和其他体裁的文本有着共性的教学价值,但也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那么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呢?(一)追寻文明源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当原始先民面对着陌生的世界充满恐惧的同时却又渴望去征服、改造自然,神话就诞生了,所以神话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同时,神话也是幻想的产物,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人类文学的童年对于人类文学这条光辉灿烂的大河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阅读神话,就是追寻文明的源头。(二)领悟神话精义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盘古牺牲自己开天辟地,精卫用生命填平大海,还有夸父,长眠的最后一刻,依然没

  1

  有忘记追日的伟大梦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千年绵延至今!阅读神话,让我们从中学会了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一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是一叶精致的小舟,使学生能驾着这一叶时空之舟,驶入神话的河流,领悟神话的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神话带给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吧!

  (三)激活想象世界阅读神话,就是把人类中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同时,神话更以无可替代的形式孕育着想象力这一重要的思维品质。“除了学习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点时间去梦想。”可以说,神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幻想的。儿童也是在无数的神话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神话让他们浮想联翩,也因为这样,才更加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这有些像魔术,让观众知道内在乾坤就不好玩了。神话也是这样,要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当初古人由于不能用科学解释自然所以产生了神话,今人就应该利用神话来开阔思维,创造更加多的不可思议的神话……让神话为童年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正是它们,才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二、小学语文中神话教学的策略从文体上说,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是这类文体的共同特征。从文字来说,神话故事语言大都准确,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神话故事,就要充分关注神话的特点。(一)让神话与儿童原初精神相契合神话是属于儿童的,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就应该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寻找神话与儿童的原初精神的契合点。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引发孩子的好奇探求之心。根据儿童发展心理特点,他们生活中的现实和幻想往往是很难截然分清的,他们靠幻想去填补客观事物认识的空白,也靠幻想去

  2

  拉近自己和客观事物的距离。而神话凭借幻想的翅膀,穿越时空,使常见的和罕见的、熟悉的和陌生的各种人物与现象,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者把人们的理想编织成绚丽的画面,因而神话与儿童的生命形态达成了天然的契合。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内心出发,激活儿童的原初精神,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二)让儿童充分感受神话的神奇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对这神奇的一切,儿童都有好奇心。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那么,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顺应童心,十分注意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和儿童一起分享神话的“桃花源”。(三)组织阅读神话故事的读书活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把神话定格为文章的渊源。教师不能教学一、两篇教材中编排的神话故事后就此止步,而是要以这一、两篇神话故事的学习为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滥觞于人类社会之始,发轫于原始氏族部落的传世神话中,从语文学习的视角去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做法可以是开展神话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是撰写神话故事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可以是围绕神话传说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也可以是观看有关神话故事的影片等。总之,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取神奇的个体体验和诗意的语言,让他们在神话的王国尽情翱翔。

  3

  

  

篇九: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摘要:根据以上标准,本文试从神话的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浅谈小学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那么,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顺应童心,十分注意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和儿童一起分享神话的“桃花源”

  翻开小學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各种文学样式中,神话类题材占有不小比例。这些神话之所以能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自由的天地;另一方面,它能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如何让这些神话散发出独特魅力?该挖掘它们的哪些价值?又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2011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学习方式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根据以上标准,本文试从神话的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浅谈小学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中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

  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是一扇直接通向古代文明的后窗。透过它,使今人与古人的精神相遇,从而闪现“碰撞的火花”。窃以为,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和其他体裁的文本有着共性的教学价值,但也应该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那么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是什么呢?

  (一)追寻文明源头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当原始先民面对着陌生的世界充满恐惧的同时却又渴望去征服、改造自然,神话就诞生了,所以神话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同时,神话也是幻想的产物,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人类文学的童年对于人类文学这条光辉灿烂的大河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阅读神话,就是追寻文明的源头。

  (二)领悟神话精义

  .

  神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而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盘古牺牲自己开天辟地,精卫用生命填平大海,还有夸父,长眠的最后一刻,依然没有忘记追日的伟大梦想!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千年绵延至今!阅读神话,让我们从中学会了善良、坚强、勇敢,为理想永往直前!一篇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是一叶精致的小舟,使学生能驾着这一叶时空之舟,驶入神话的河流,领悟神话的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神话带给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吧!

  (三)激活想象世界

  阅读神话,就是把人类中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同时,神话更以无可替代的形式孕育着想象力这一重要的思维品质。“除了学习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留点时间去梦想。”可以说,神话给了儿童一片梦想的天空。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幻想的。

  儿童也是在无数的神话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神话让他们浮想联翩,也因为这样,才更加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这有些像魔术,让观众知道内在乾坤就不好玩了。神话也是这样,要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当初古人由于不能用科学解释自然所以产生了神话,今人就应该利用神话来开阔思维,创造更加多的不可思议的神话……让神话为童年打开一扇神奇的窗,正是它们,才让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

  二、小学语文中神话教学的策略

  从文体上说,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是这类文体的共同特征。从文字来说,神话故事语言大都准确,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神话故事,就要充分关注神话的特点。

  (一)让神话与儿童原初精神相契合

  神话是属于儿童的,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就应该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寻找神话与儿童的原初精神的契合点。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请大家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引发孩子的好奇探求之心。根据儿童发展心理特点,他们生活中的现实和幻想往往是很难截然分清的,他们靠幻想去填补客观事物认识的空白,也靠幻想去拉近自己和客观事物的距离。而神话凭借幻想的翅膀,穿越时空,使常见的和罕见的、熟悉的和陌生的各种人物与现

  .

  象,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者把人们的理想编织成绚丽的画面,因而神话与儿童的生命形态达成了天然的契合。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内心出发,激活儿童的原初精神,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二)让儿童充分感受神话的神奇神话是神奇的,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对这神奇的一切,儿童都有好奇心。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那么,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顺应童心,十分注意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和儿童一起分享神话的“桃花源”。(三)组织阅读神话故事的读书活动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把神话定格为文章的渊源。教师不能教学一、两篇教材中编排的神话故事后就此止步,而是要以这一、两篇神话故事的学习为契机,引领学生进入滥觞于人类社会之始,发轫于原始氏族部落的传世神话中,从语文学习的视角去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做法可以是开展神话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是撰写神话故事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可以是围绕神话传说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也可以是观看有关神话故事的影片等。总之,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可以说“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取神奇的个体体验和诗意的语言,让他们在神话的王国尽情翱翔。

  .

  

  

篇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涉学生对神话类文章的理解、对神话起源的理解,还关涉学生心理上对其规律的认知等一系列问题。一线语文教师在讲授关于神话类文章的时候,往往兴趣盎然,他们采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常常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唤起人们对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重视,提高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1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现状

  许多语文教师在神话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住神话类文章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中只突出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映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则是把神话课上成知识课、小说课和故事课等。比如: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把神话类文章教学重点放在最常见的冷冰冰的知识的单纯记忆上,使学生丧失了进一步探索神话的兴趣,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神话,在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地追寻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只引导学生追问盘古的斧子从何而来,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对神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也有一些教师注重神话的故事情节,以学生复述出所学的神话故事,殊不知神话的故事情节最初几乎是没有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被文学化,其故事情节才丰富起来。

  2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理念

  2.1提振民族精神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注意到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并将其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文献多是一些教学教案类型的,没有上升到对神话类文章本质上的探究。譬如《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有位教师认为今天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因为有盘古这样的人来创造,这就是盘古的奉献精神,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万物。于是他将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体会盘古的勇敢、伟大和奉献精神。盘古身上体现的一切如同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多少年来,正是具有这种民族精神的中国之脊梁,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2感悟神话的神奇

  神话中的所有内容,恰恰是他们所感觉到的真实世界。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神话之神奇,就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条件,以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神奇的神话之门的钥匙,从而让他们无拘无束地畅游其中,真正感受到神话的无穷魅力。如《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节选:夸父“神”在哪里?学生可以从跑步速度快入手,抓住“一眨眼”只有0.2秒,他就跑了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这不是一般的风啊,是比超强飓风更猛烈的风啊!这速度远远超过了火箭。

  2.3创设神奇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而且常常会使学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边读边联想画面的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神奇的世界里漫游了一回。教师还可以用语言描绘营造情境,但其语言应该是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其基调应该是缓慢的、深沉的。

  2.4体会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体认民族文化,神话类文本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这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要求。神话表述的过程,以炎黄子孙为例,随着神话的历史化,炎帝、黄帝等诸神的身份由神话英雄转变为华夏民族的真正祖先,黄帝征服了黄河流域各部落,势力遍布天下。由此,我们就成了炎黄子孙。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我们民族思想的形成,滋养着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2.5几种相近文体的区别

  3结语

  总之,我国的上古神话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我国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于民族文化,尤其是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我国的上古神话是我国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几千年来,它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形成,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中国的文明。

  

  

篇十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教学探析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教学探析

  摘要: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神话类文章想象夸张,故事性强,“浑身”散发着神奇的色彩。教学神话类文章,抓住文本特点,激活想象、咬文嚼字,从字里行间感受故事的神奇、人物的神奇。让学生学会读神话,积淀语文素养。

  关键词:神话;神奇;想象神话,是关于神的民间故事,是远古时期人们为了化解社会矛盾,探寻社会的发展而想象和幻想出来的故事。神话故事的故事情节离奇、夸张,通過丰富的想象来解释人类的产生、山川的形成以及各种自然天体等。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不难发现神话题材占了不小的比例。如何在神话题材的教学中既体现出神话文本的特点,又能够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尊重儿童天性,凸显“神奇”性,让课堂富有情趣味小学生大都对神话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将神话类文章背后的“情趣味”提炼出来。让学生们带着兴趣走进“神奇”的神话世界,进一步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巧设悬念,让文本充满“好奇”悬念是文中令人好奇但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设置。神话本身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学生也甚是喜欢。在教学神话类文章时,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让他们对文本充满着好奇。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学生读到此处的时候其实已经充满了疑惑了,这时,老师声情并茂地提出疑惑:“这一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竟然把女娲震醒了,究竟是什么让女娲感到如此可怕呢?……”学生越是惊奇于老师设置的悬念就越会想知道,越想往下

  1

  读,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敏捷,这样设置悬念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二)关注文体,让文本带有“色彩”神话的主要特点就是充满神奇性。它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故事情节,神奇

  的器具,神奇的力量。神话的字里行间都有神秘的色彩,充满了想象的张力。对于这些神奇,学生们都有极强的好奇心,这也正迎合了儿童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文本的特点,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内心,从神话所特有的文本叙事魅力和内蕴意义入手,顺应童心,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体味神思,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表露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切实提升神话文本阅读的品质。

  二、拉近文本距离,把握故事性,让学习充满情趣神话类文章除了有极强的神奇性外,故事性强也是神话类文本的另一个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文本的故事性,从整体入手,不断章取义,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一)充分阅读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授神话课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走进文本的世界,让神话故事和人物本身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充分的阅读学会概括、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二)故事讲述神话都有极强的故事性,把握故事性,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或是复述课文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感受神奇。同时,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运用神话故事特有的夸张的语言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先和学生一起理清思路,给出一些关键词“轰隆隆、太可怕了、找雨神、寻找补天石……”让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就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内化了故事内容,感悟了神话故事发展的神奇合理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三、抓住人物形象,激活想象,让教学充满“人情味”神话是童真的,神话的世界是儿童的世界。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是神话的一大特点。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神话往往表达着

  2

  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

  (一)抓住言行,角色对话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神奇的力量,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的形象鲜明,学生可以从盘古的动作中形象地感受到盘古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朗读和动作的表现,感受到神话的神奇。教学时,重点抓住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描写。“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抓住这些对盘古动作的描写,通过让学生角色体验,动作演绎等走进盘古的内心,感受盘古经历的艰难困苦,同时加入合适的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二)叩问原因,感悟形象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要让女娲的形象更加丰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女娲为什么要去补天。因此在教学时就可以抓住文章的前半部分来进行教学。“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女娲难过极了。”朗读并体悟女娲在看到这一切时的悲伤心情,再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对比着阅读。想象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一路上遇到的困难。这样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体会女娲这么辛苦,承受那么多都是因为自己有着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样,女娲的“母亲”形象就更加深入学生内心了。四、咬文嚼字,领受神奇,让解读充溢语文味神话类的文章因为其神奇而丰富的想象而充满魅力。就因为神奇所以教师容易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受上而忽视了对其中语言表达的感悟上。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神话课文的时候,要既关注其中的故事特色,还要注意对文章的品析,从而让神话类文章的教学充满语文味。(一)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神话类文章的语言极富魅力,很多神话的语言充满节奏感。如《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的对仗的句式:“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

  3

  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在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读,说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这样好听。这样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不仅字数相等,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同;同时,在读中感受“慢慢”“渐渐”“缓缓”等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音律美。

  除了这样的节奏感外,神话的语言比较的夸张。《夸父追日》中夸父奔跑、喝水的内容;《女娲补天》一文中女娲寻找五彩石的内容,《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及自己的身体幻化成万物的过程……这些内容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们的视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的形象,领受神话的神奇。

  (二)仿说仿写,寻得语文味神话故事大都语言凝练、准确、生动、形象,充满诗意,极富魅力。仿效自古以来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仿效中蕴育着创造。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仿说仿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习得语言的形式,寻得语文味。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倒下后身体幻化成万物,“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让学生模仿文本展开想象写一写还有可能变成什么。孩子们依着葫芦画瓢,他的(),变成了()的()。在这样一个简单的仿写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丰富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三)补写续写,悟得语文味由于神话故事有很多略写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延伸故事的情节,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这一片段,女娲经历千辛万苦找到五彩石,但文本的描述比较简单。“冒着生命危险”“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教师

  4

  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通过想象补写来进一步加深女娲寻找的艰辛。然后再重新品读文本的这几个词,就会使原本简单的描述变得有内涵,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孩子的世界与我们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神话这个世界中,万事万物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而神话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就是因为它的神秘色彩,使學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神话,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提供了梦想的众多形式。教学神话类文章,只有更好地了解它,更完整地诠释它,更深刻地解读它,才能让作品生动起来,让神话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进行更灵动、高效的语文实践!

  编辑/吕秀妍

  5

  

  

篇十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四拓展延伸出入奇幻之园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神话类文体教学要寻求“语文味”,就要抓住其语文的“根”,品味独特的语言“味”,点燃语文的生命“性”,丰富其人文情感之“脉”,接牢语文的“地气”。

  一、朗读感悟,浸润“英雄形象”神话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每个神话故事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形象都是正义的化身。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让“神”的力量转化为英雄形象永驻学生心间。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坚定、刚毅、义无反顾的)教师引读:在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生不如死的时候,他坚定地对自己说——(学生读);在普罗米修斯精神备受摧残折磨的时候,他对狠心的宙斯说——(学生读);当火神奉了宙斯之命前去劝降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对火神说——(学生读)——这里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和回环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荡和升华,普罗米修斯宁折不弯的崇高品格和英雄形象就树立在学生脑海中了。二、感受“神奇”,培植想象力神话最大的魅力是奇幻的想象,因此进入神话类文本的通道最简捷最有效的也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地领悟“神奇”。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的想象。如《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神速,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迈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奔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一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越过一片森林。”“夸父一迈步,就把五座高山甩在身后了。”“夸父一奔跑,就像风驰电掣似的。”“夸父一腾跃,就越过了滔滔江河。”形象的描绘让夸父显得更神奇了!课堂上,教师抓住神话的特点,顺应童心,让文本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神奇的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三、品文悟法,习得“诗性”语言郭沫若在《神话故事》一书中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神话体裁的课文充满魅力,一方面是因为神奇的想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特殊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还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挖掘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文中有一个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师引导学生:(1)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2)多读几遍,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3)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领略对偶句的精妙。(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引领着

  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批注,体会到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反过来说,读着这样的语言,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自然而然就呈现在脑海中了。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教文章写了什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口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课后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练习。作为文学文本的神话故事,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复述能力呢?应该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列小标题法、抓重点词连贯法、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法等,做到方法的指导在课内、结果的呈现在课内,久而久之学生的复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课后“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也才能得到落实。如何捷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先让学生尝试复述,然后由学生讲述各自的复述方法,有的说采取段意+段意=主要情节的方法,有的说通过多练习达到目标——在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的复述方法时,何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方法——关键词扩展。老师提供了五个关键词“黑暗—火种—惩罚—痛苦—自由”,结合这五个关键词,学生较好地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这样做,摒弃了教师的灌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及时点拨方法,在运用中学习优化的方法。五、仿创表达,实现读写融合小语专家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细细品读神话类文本,不难发现,神话故事想象丰富,但往往言虽尽而意未绝,文本中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中,女娲是怎么寻找的?遇到了哪些困难?《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人类在“没火”和“有火”时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能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有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变化,这段文字极富想象力,充满节奏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段文字重新排列,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想象补白省略号的内容,并模仿创作:“他的(?摇?摇?摇?摇?摇?摇),变成了(?摇?摇?摇?摇?摇?摇)的(?摇?摇?摇?摇?摇?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无穷,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他的鼻子,变成了大大的山洞;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他的经脉,化作了清澈的河流;他的头颅,化作人类的智慧。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六、拓展阅读,链接广博文学教材这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引子,带动学生多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学完课文后,可以布置“搜集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

  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猴王出世》《神笔马良》等故事。学了《嫦娥奔月》一课,可安排学生再读《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更高的阅读热情,进一步领略神话的魅力。

  期刊>>《小学语文》2012年>>2012第01-02期让学生在“奇幻之园”游历和成长──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王鉴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轻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为什么?(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个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除了以上两点,在阅读与识字整合过程中,低年级要关注学生读通、读好课文,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在中、高年级对识字教学的处理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对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字义易混淆等字多指导。

  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现行教材对神话这种文体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猴王出世》等十余篇神话。如此众多数量的神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说明了此类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而,考察神话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很重要。

  一、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常常只体现了它是一个阅读的文本,而没有顾及它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有与其他文体文本不一样的特点。如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学目标这样预设:(1)认读文中

  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迈进”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伟大精神。以上三个目标的设定,只关注了文本的共性教学价值,而没有关注神话文体特有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对内容、文字、学生的起点等方面再深入思考,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1)认读文中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迈进”等词语;(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和勇敢,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4)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式“没有……只好……”练习说话。上述教学目标中,(1)和(4)是与其他文体共性的教学目标;(2)是最能体现神话文体特点的教学目标;而(3)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设定,重点考虑了神话的本体教学价值,

  也关注了课文的共性教学价值。

  除了上述的忽视神话特有教学价值外,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两重、两轻的现象:

  1.重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轻文本内涵和言语表达。

  教学过程突出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内容、蕴含的道理、阅读后的启示等,而忽视了故事本身承载的神奇想象,把“神奇”教得无影无踪。一些课堂,教师所提问题大部分都在围绕内容、情节、内涵挖掘做文章,走的是“内容—内涵”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语言”是如何承载或表达“内涵”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其实,神话类文本不仅在负载、传达的内容、情节,更在语文本身,也即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2.重情节分析和情景再现,轻“趣味性”的品味和想象力培养。

  教学的重点落在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上,关注了情节的梳理与情景的再现,对于神话故事丰富想象的挖掘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着力研究和体现。如我们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追寻斧子从何而来,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诞谩的特点,所以,减少一些分析的因素,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学生共同徜徉到那邈远的岁月中去,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神话类文本的态度。

  二、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含英咀华感悟人物形象

  神话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着眼于人物的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同时提供句式,让学生想象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时、寒冬腊月白雪皑皑时、漫漫长夜一片黑暗时等,“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帮助学生选择思维角度,给予信息援助。这样,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因为普罗米修斯“盗了”火种,宙斯派潘多拉借魔盒把人类的苦难全部都降临到大地上,人类一边享受着有火的幸福生活,一边遭受着灾难的惩罚。有着深刻怜悯感的普罗米修斯,绝不会用一己的幸福去换取众生的苦难。因此,他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

  进而,我又让学生阅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段话,让学生换位思考: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这是怎样一只鹫鹰?并播放鹫鹰啄食场面的课件。这样的教学,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惩罚”让普罗米修斯如此美丽,宙斯惩罚着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也成就着普罗米修斯光辉的形象,铺就着对英雄的礼赞。在言语习得过程中,在无意识层面,学生深深地受到扬善惩恶的人性美的熏陶。

  (二)激活想象感受神话“神奇”

  神话文本的本质是“想象”,因此进入神话文本的便捷通道也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的领悟“神话之神”。特级教师张祖庆曾说过,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神话的种子”。因此,教师在处理神话文本时,便不能等同于其他文本,更不能简单地以神话文本作载体,进行道德伦理的教化。要把“神话”当神话。“神话”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梦想形式,在儿童的世界里,万事万物也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因而神话能够成为孩子心灵的栖居地。“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细细地品读故事,就不难发现,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神话教学就是要将儿童的自言自语引发为课堂上的对话或争辩,再现神话的真实情境,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1.再现文字情境。

  神话与儿童内心世界形成天然的契合,儿童能凭借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感受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想象。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盘古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生很离奇,在天地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产生,无父无母,岂不神奇?天生的神力,高大,达到能与天地并存,岂不神奇?能与天地同长,岂不神奇?能将躯体化为万物,岂不神奇?天地未分,但就有了斧、凿,岂不神奇?在诸多的神奇和矛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神话就是这样的神奇,尽管它在很多时候不能用“科学”去考量、推敲,尽管有很多地方不成逻辑,但是就是这么神。笔者在教学时,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教学思路:教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这个细节从表面上看,是在品味“抡”这个词语;事实上,学生脑海中浮现了画面,如果学生脑子中没有出现“盘古抡斧”的图像,就不可能准确地做出抡的动作。

  教师用文字引发起学生的好奇、探求之心;用赏析引发起学生的想象、遐思;最后再通过朗读将“想象”与“赏析”融合在一起。从学生们交流想象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内容,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文体的独特叙述方式的魅力了。

  2.找准空白想象。

  神话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写到“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几天几夜,女娲是怎么寻找的,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想象的练习: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四人小组合作,写一写女娲怎么找五彩石的。

  词语支持:

  天蒙蒙亮烈日当空风雨交加深更半夜骄阳似火飞沙走石酷热难挨

  陡峭的悬崖茫茫的草原漆黑的山洞深不可测的大海荒无人烟的戈壁

  风餐露宿口干舌燥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大汗淋漓

  例句:

  天蒙蒙亮时,女娲口干舌燥,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娲

  ,找啊找啊,终于在

  ,找到了石。

  ,女

  这位老师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空白点”发挥其想象,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的生发,又是一种很好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重构故事情节。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耳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儿童的创造得到延展,使他们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的天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做到:(1)内容基本接近原文,人称、顺序可以改变;(2)重要的情节,精彩的部分,优美的语句要细致地叙述出来,有些地方可用文章的原句,补白点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3)表情自然,用说话的语气,不要有读书或背书的腔调。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抓住“混沌一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它的神奇。在此基础上,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创造性讲述:让学生回到人类原初,扮演“先民”的角色,追问和假想──“世界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比如,“化生万物”部分,可以围绕“世界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追问: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这样既反复品味了文本,又仿佛是学生自己创造了文本,进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结合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等句子,进行拓展创造。这样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越神话创造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神话体验,同时进行儿童的哲学启蒙。

  (三)学习表达感受语言魅力

  特级教师步根海提出:“语文教学要从以往重内容的感知转化为重语言的感知,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内在联系背后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判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语言表达。表达能力提高,有赖于模仿他人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感悟。关注语言形式正是将语文教学的重点由内容理解引向对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用规范、简洁、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神话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神话的魅力,也有赖于神话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领略对偶句的魅力,感受和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教师先出示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注重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在古典神话的殿堂,明白了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出入“奇幻之园”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如例,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后,安排了如下练习设计。

  1.古希腊神的长相:(A.和人一样B.半人半兽)

  2.古希腊神住在哪里:(A.天上B.高山上C.和人住在一起)

  3.古希腊神的性格:(A.无欲无求B.有七情六欲)

  4.古希腊神的主宰:(A.玉皇大帝B.如来佛C.宙斯D.孙悟空)

  5.古希腊神是否可以与人结婚?结合讲宙斯、伊俄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6.神与人之间的关系:(A.至高无上,伟大、完美B.关系比较平等)

  《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课后的知识练习,意在让学生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区别,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氛围。进而,设置悬疑──“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神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比如,创世母题、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还有些老师非常巧妙地引入神话类文本的古文原著,把一篇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放到宏大的知识体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感染,激发起更高的阅读热情。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待那些对神话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一些新的神话故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读懂神话、体味语言,让儿童感受神话、享受神话,让学生在神话的“奇幻之园”中尽情游历和成长!

  作者简介:

  王鉴,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篇十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小学神话故事教学的几点做法

  【摘要】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优美的语句,对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小学生乐读、爱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阅读神话,感受神话的魅力呢?教师要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转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现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感受“真、善、美”,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神话故事;做法

  一、抓住特点,感受神奇

  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了离奇的情节,丰富的想象,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魅力所在。

  五年级上册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一》,语言通俗、浅显易懂,直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牛郎童年时遭哥嫂的虐待;牛郎和织女心心相印,虽然贫寒,却男耕女织、儿女绕膝,非常温馨。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如,课文中对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的赞扬,对牛郎哥嫂、王母娘娘的贬斥。课文中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为故事增色不少。故事中的老牛,会说人话,还会预知未来,在它的指点下,牛郎才和织女美满结合。这些神奇的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以表现自己情感、愿望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不可思议?多数学生可能提前阅读了《牛郎织女二》,也可以充分交流。如,神奇的牛皮可以带着牛郎上天;王母娘娘用一根玉簪就划出了一道波涛汹涌的银河;夫妻两人变

  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成群的喜鹊可以搭起一座鹊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神奇、浪漫的幻想,故事充满悬念等,课下鼓励生自主阅读,发现其他的民间故事中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教师的任何讲解和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这些细致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神话的神奇,感受这些神奇之处是用什么方式表现的,以此感知神奇,感悟神奇,读懂神奇。

  二、品词析句,感悟魅力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篇幅也比较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所取舍。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文、勾画、批注,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要把人类得到火后的幸福生活和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后的苦难生活进行对比,品味、咀嚼重点词句,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品析重点词语,重点句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默读、补白、续编故事等方式逐步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

  普罗米修斯下定决心给人类火这一行为,学生往肤浅地理解为同情人类,有爱心,对下这样的决心意味着什么,会给普罗米修斯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认识不足就会使人物的英雄形象不够立体、高大。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思,针对曾罗米修斯的语言“人类必须有火”进行练习:他为什么这么想?用“有了火,人类________;有了火,人类________;有了火,人类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文章第一部分已经简单叙述了人类在没有火和有了火后生活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造句表达,深化对文本的把握,感受神话故事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三、激发想象,丰满形象

  四、变换角色,练习复述

  神话故事内容精彩,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情境再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交给学生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其次,可以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时,我围绕“牛郎与老牛相处”这一生动情节,练习复述课文。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感受牛郎和老牛是怎样亲密相处,相依为命的。接着练习复述,学生评价。评价时,看看讲清楚了哪些细节,如,讲清了牛郎从吃的、喝的、住的以及夏天、冬天是怎么精心照顾老牛的;讲清了牛郎给老牛说了哪些心里话,哪些见闻;讲清了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和默契;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才能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还有哪些情节可以展开想象,把内容讲具体,讲生动?如:哥哥嫂嫂想霸占父母留下的房子,他们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还可以展开想象说说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给对方各自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及牛郎织女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新课的结束是又一新知识的学习起点。《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时,可出示有关普罗米修斯的艺术作品,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也可设计这样的环节:“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古希腊神话中写火是普岁米修斯带到人间的,面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又说火是继人氏带到人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引导学生关注,除了这两个,中外还有哪些和火有关的故事?人类到底是怎么发现火,学会使用火的?激起学生继续搜集相关故事的兴趣,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真实情况的求知欲。可以在学完课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后进行交流、拓展和延伸。

  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讲神话故事。由于课堂的时间限制,讲神话故事的活动可延伸到课外,甚至根据学生需要组织多次。如,组织不同形式的故事会:和低年级手拉手的故事会;有家长参加的故事会;自由结组的小故事会;家庭故事会;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录像上传到网络,开辟“空中故事会”。还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课后,请有绘画天赋的学生配合完成连环画,全班展示。

  六、结语

  总之,在神话题材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品析关键词句,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转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再现真实情境,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里、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语言里张扬,让学生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感受“真、善、美”,从而积累语言,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十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神话、民间故事类课文教学要点及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神话和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悠久,它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人类最早的故事。它反映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方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奇,充满了奇特的幻想,主人公一般是神。民间故事年代久远,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充满奇特想象的口头文学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名人趣闻,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既有名山大川的典故,又有各个传统节日的传说。与神话故事相比,它的幻想性减弱,更接近现实生活,主人公也多为普通劳动者,故事往往表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精神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娱乐功能。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了解和学习它们,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老故事”会让孩子获得原始的生命能量,不竭的创造力和蕴含其中的生命智慧,有助于孩子的精神成长。

  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1.神话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年级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

  课题《大禹治水》《羿射九日》

  教学要点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

  事。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讲这个故事。

  四年级

  (神话故事单元)

  《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

  1.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2.民间故事在统编教材中的安排及教学要点:

  年级一年级下册

  课题《咕咚》

  教学要点识字、写字、朗读、积累

  三年级下册

  《漏》《枣核》*

  能借助提示,按顺序复述故事,不遗漏重要情节。

  五年级上册

  《猎人海力布》

  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

  (民间故事单元)《牛郎织女》(一)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二)*

  2.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神话故事分布在二、四年级,民间故事分布在一、三、五年级,从篇幅来看,

  占比还是比较多的,四五年级开始明确向学生提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文体,并

  以单元整组推进的方式学习,人文主题鲜明,语文要素明晰,中高年级,重点抓

  住单元语文要素来确定教学要点。低年级的重点是完成识字、写字、朗读、积累,

  在此基础上,还可围绕本篇课文的语文要素,也就是课后习题来确定教学要点。

  不难发现,不管哪个级段,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故事,一个共同教学要点就

  是讲故事或者复述故事。不同级段在能力上的发展和提高是逐步进阶、螺旋上升

  的过程。

  二、统编教材实施以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教学现状:

  (一)讲述层面

  1.忽视口语表达

  2.教师琐碎分析从讲述层面来说,存在着忽视口语表达现象。讲和复述故事是神话、民间故事的教学要点,但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舍不得把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而是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大部分孩子形同虚设,导致孩子在言语表达能力上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本是想指导学生学讲故事,变成了老师教故事,方法指导变成了教师琐碎的分析,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语言实践时间,孩子讲练时间严重不足。

  (二)学生阅读层面3.阅读缺少方法从学生阅读层面,孩子阅读缺少方法,他们喜欢读故事类书籍,但不管是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大多数孩子只关注情节的发展,缺少阅读故事的方法。另外,我们偶尔还存在着过于关注语文要素,忽视双线融合,忽略感受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等现状。三、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怎么教?针对上列现状,我与大家交流一些策略。关于讲述方面存在的问题居多,有关讲述的策略多交流一点。(一)理清结构,把握故事主要内容要想讲好故事,首先要夯实讲的基础。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理清故事的结构,把握故事主要情节,为讲故事、复述故事做好准备。1.抓“六要素”法神话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透过题目就能发现,都是写主人公做了一件事。二年级可以借助课后提示、表格内容来讲,四年级引导学生运用抓“六要素”法,

  找出时间、地点、人物,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引导孩子梳理故事经过也是有技巧的。譬如有些神话,虽然只写了一件事,但时间跨度大,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就有“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这五个时间,其中四个是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后面跟着富有传奇色彩的主要情节,浓缩成小标题就是:巨人沉睡、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引导学生根据这四个小标题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教给孩子方法,提升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2.归纳合并法而民间故事一般比较长,统编教材中最短的民间故事也有两页半,题目都是以主人公为题,(《漏》《枣核》《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其中《漏》比较特殊,是隐藏的、不曾出现的主角。故事围绕主人公可能只写了一件事,但情节一波三折(《漏》),也可能是写了两件事(《猎人海力布》),或更为复杂的写出了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牛郎织女》(一)(二))。除了《漏》,其他都不适合用“六要素”法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先分版块归纳出几个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合并串联起来,这样先分解后综合,化难为易来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同样是故事,不同的故事结构,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主要情节,为讲故事做好准备。(二)研读文本,探寻规律讲好故事不管是讲还是复述故事,低中年级教材编写者特别用心地在课后习题中为孩子提供了支架,降低了难度。譬如详细复述,可以借助表格、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顺序复述,还可以迁移运用二年级学过的“讲故事”的方法。是不是有了这个支架,孩子们就会复述了?还真不一定!譬如《漏》这篇课文,全文一千多字,总计20个自然段,语文要素是详细复述,课后提供了示意图和文字,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五个,每个地点都可以看做是故事的“节点”。每个节点都要逐一复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难度系数非常大。然而,如果能在每个节点上找到规律,就可以化难为易。通过研读文本,发现这个故事的情节推演,确实有着显见的规律:规律一:互相指认对方为“漏”。即老虎认为贼是“漏”;贼认为老虎是“漏”。规律二:老虎总是在下位,贼总在上位。例如,在屋子的时候,老虎在驴圈里,而贼则在屋顶;跑路的时候,老虎在路上跑,贼则在老虎背上;遇到歪脖树,老虎是在树跟前歪着身子,贼则是蹿上树。规律三:民间故事语言的交替性。一天晚上,下着蒙蒙小雨,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忽然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的大气都不敢出了。你发现了这段话有什么语言规律吗?都是先说老虎再说贼,老虎和贼的行动都差不多,句式差不多。这是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角色交替出现,句式语言大致相同。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发现并记住这几个规律,复述时,只要记住地点的变化,在每次变化时,都依据“规律”进行复述,这样就简单多了。相信认真研读教材,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些规律可循。

  

篇十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浅谈我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摘要: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神话,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触发器,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桥梁,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在当前时代,语文教师的最高追求是指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掌握语言运用、培植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的三观。那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神话文本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是否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神话文本教学?带着疑惑与好奇,笔者对小学神话教学进行了调研,并基于个人理解从重视人文性、尊重认知体验、转变学习方式等三个方面提出简短的教学策略,试图在不断的探究和教研中寻求出一条适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师神话文本教学的策略(一)、重视人文性、在想象中培养审美情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重视工具性,学习生字词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不同文体、不同文本所承载的人文价值。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格,神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整个故事的基础,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中感受神话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神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样式,是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基础,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中感受神话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审美情趣。

  如如,教学《猴王出世》时,有教师这样创设情境:“很多同学都听过西游记,喜欢里面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那么他是怎么出生的呢?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为什么号称“齐天大圣”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说说自己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自然而然的被自己喜爱人物所吸引,进而感悟神话内在的丰富意蕴。交流分享时,有的学生认为猴王好神奇,受天地真秀、日月精华而出生;有些关注猴王山间嬉戏的动作,想象当时的场面,体悟猴王的顽皮、活泼、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则从跳水寻源的过程中,感受猴王机智勇敢进而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位勇敢无畏、敢做敢为的人。在这样特定的情况下,学生建立了对独特神话风格的价值观。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对石猴的起源和相关资料进行了必要的拓展与补充,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世界中,更置身于远古时期人类智慧和文明中,感知了神话的人文特征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掌握了神话的特点基础上,要重视神话的人文性和神奇性。我们无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扣神话字词的独特,更不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个位置用这个词语的含义,相反应该引导学生对神话故事进行改编、叙述、创作。要鼓励学生们将一段冰冷的神话,经过自己的主观创造,把一个个有温度、有逻辑、有意思的独特神话故事讲述出来。要改变以往逐字逐词的的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讲、读、创造神话故事,并融入属于自己的元素,赋予故事感情。

  (二)、注重认知感受,在感知中积累学习方法神话,作为中国文化最早的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在创作方法、故事

  背景、思想内容和主题表达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神话教学要关注这些要求,突显神话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要引领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站在教师主导的角度,改变学习神话的传统方法。神话与其他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神话的神奇性。在神话对一切事物的感知与幻想,表现在叙事中会穿插、融入一些彰显神话特色的元素。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补充、复述等手段让学生沉入神话文本之中。例如,教学《猴王出世》一文,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寻找课文中最能体现“神奇”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神话的魅力,激活学生内在感知,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引领学生想象石猴在山间嬉戏的模样、跳水寻源时的心理活动、众猴拜见猴王的过程等。通过具体而准确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会更加细腻,生动。这样一来,学生对神话从原先课文上的了解,到添加自己主观情绪的想象体悟。这样一个过程,十学生对神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真正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神话文本的内容,划出价值点,让学生想象填充、拓展描述,将情感真正融入中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它突出了神话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汉语知识。(三)、改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创造意识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不具备逻辑推理技能,他们的身心发展上不平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教师需要也必须要注重儿童自身的需求,关注学生最真实的要求。而现阶段学生最大的发展需求就是发展想象力,培养优质想象力,并结合想象力提高自身表达能力。针对这一需求,小学阶段神话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感悟神话魅力,体会上古先民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这种情感与实际生活,鼓励与引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神话魅力呢?除了之前所说的两点,我认为还需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原先的教师精读细讲、反复讲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探究,同时,它还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时,老师可以先带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引导他们注意“死死地锁住”,然后提醒他们观察插图,鼓励他们发现和质疑(图中的链条只有一个固定在悬崖上的支点,手和脚都可以动摇,这与课文是否矛盾)。之后引导他们了解英雄被“锁住”并完全丧失自由的悲惨局面——英雄一整天都只能与悬崖相邻,教导他们以同理心思考,想象被锁定的感觉,探索什么是普罗米修斯被锁住的什么、锁不住的又是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后,得出最终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文本,超越文本,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信这样的教学绝对优于传统的死记硬背。总之,在神话文本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小学生对描绘人物、复述故事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民族渊源、体会民族精神。在与神话人物的对话与交流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人类原始的童年故事,感受神话文本的语言特征,为它注入语言的生命。同时,我们更要考虑每个学段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神话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把握学生主体

  

篇十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教学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51期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教学策略

  《盘古开天辟地》是小学四年级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

  课文都是神话。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创作,表现对英雄和超能力的崇拜、

  斗争,对理想的追求和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索的故事。正如单元导语

  说“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梦想”。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感受神话

  神奇的想象作为重点。神话故事,故事还是课文的主干,了解故事的

  起因、经过和结果是第一个学习任务。可以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来检测

  学生的阅读效果。神奇的想象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这篇课文的想象,一是表现在时间上的跨度长:

  “很久很久以

  前”“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又不知

  过了多少年”

  。古代的先民,他们仅仅只有数十年的生命,却能够想

  象出如此长的时间,确实非常神奇。二是空间大:

  “宇宙混沌一片,

  像个大鸡蛋”这个比喻既体现了人们宇宙一体的观念,又体现了万物

  变化由小到大的规律。“每天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盘古跟着长高,

  经历一万八千年”,这样的空间,简直就是无穷高,无穷厚,体现出

  先民超强的想象力。

  由此可见,知识反过来会禁锢我们的想象力,古人的想象力超

  过现代人,儿童的想象力超过常人。学生感受神奇的想象的能力可能

  要比我们老师强。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