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六个文山”让神话般的边陲文化走进现实

“六个文山”让神话般的边陲文化走进现实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9 1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引  言

“六个文山”的横空出世,是文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走出的一条“用文化形式演绎文化,用名牌效应再创名牌,用文山文化营销文山,用文化理念经营文化”的发展之路。这是应用声音、图片、文字、影像等文化符号对文山古往今来的历史钩沉和显著标识的诠释,也是文山大地前无古人的文化整理。毫无疑问,在文山州,这种聚集人文地理、历史标识、文化军事、风土旅游、民族民情、美食美德为一体的文化创新,不仅符合新时期文化繁荣的新思潮,也是中国梦精英色彩的铺垫和运用,撞击人的感官产生轰动效果。

用影像方式拍摄的八集电视纪录片《红色文山》,使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得以再现和记录,这一时代长卷,是文山地域文化的延展和创新;推出《唱响文山——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歌曲精选集》,把文山经典歌曲在全州传唱普及,是将经典与雅致摆到了新的位置;一套九卷本,高品味、全景式、权威性、图文并茂的《文化文山》,使文山州及八县(市)的文化定位首次明确;系统梳理文山饮食文化素材,编辑出版图书《品味文山》,可以起到为边疆民族地区饮食文化把脉定位的作用;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的旅游服务指南性文化工具书《游遍文山》,又将文山文化旅游图志向外界作了推介;提炼并融合文山文化名片元素,立意神奇景观、物产、人物、文化而创新拍摄的《美丽云南    神奇文山》形象片,全面宣传和展示了文山本土文化品牌。这是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得来的创造,这也是新一代文山人对自己本土的“关注”“解读”“聚焦”。

厚重书墨——凝聚着文山之梦

“透过繁花似锦,穿越厚重的历史文脉、红色的文山精神、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特产资源、耀眼的名人效应、优美的山水生态、饱胀的城市张力……”翻阅九卷本《文化文山》,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幅幅精致的图片,即刻勾起了阅读兴趣,让人爱不释手,充满豪情壮志的“中国梦·文山篇章”也由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展现于世。

这些作品的创作,经历的是积沙成塔、炼草成丹的过程,也是卧薪尝胆、磨杵为针的修为。先是文化定位语提炼,就经历了反反复复十多次,最后,提炼得来的60多条文化定位语,出现最多的词汇集中在“三七”、“古老”、“神奇”、“神秘”、“秀美”、“健康”、“通道”这方面,经归纳梳理、反复推敲,最后确定将“三七之乡 神奇文山”,作为文化文山定位语;“三七之乡 健康文山”,作为三七产业重点推广用语;“滇桂走廊 钟秀文山”,作为文山旅游形象用语。丛书编撰提纲框架也同时确定为七乡言说、七乡神草、七乡风情、七乡美景四大版块。而各县(市)卷也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了版块和篇目。

抽调参加创作和编撰篇目的州县卷作者有三百多位,可谓浩浩荡荡,而作者们也十分配合,立即按要求深入采访创作,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勾勒发展脉络,仰望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他们驻足现实,凝视当代文明,奔波于壮乡苗岭、彝山瑶寨,徒步于羊肠小道,深入到乡村民间,用手中的笔抒写对人文、自然的赞美,用手中的镜头摄取难忘的瞬间。可以说,这次创作活动涉及了文山州大部分文学创作精英,作家们充满激情,认为这是对文山作家队伍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检阅,是党委和政府对多年笔耕群体的信任,也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种新形势的演绎。他们用心灵感受多彩文山,在无数不平常的日日夜夜里,真正体会了文学作者与文山大地密切接触的感动。这次创作活动,也是文山古往今来可以记录于史册的壮举,这种半命题似的创作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作者的积极性,也将一些试图逃离人间烟火,时常徘徊、孤独、无助的作者拉到了正常的创作道路。

《文化文山》不论哪一卷,表达的眼界和意境几乎都能展现文山所具有的“历史悠久、传统光荣,人杰地灵、风光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样,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富集、潜力巨大,展现成就、充满希望”等特点,表述新、语言新、手法新,凸显了文化特色,引人眼球,让人联想。一套以文化为主体、以特色为亮点、以魅力为重心、以成就为内核、以展望为延伸的丛书,全景展现了文山丰富立体的多元文化。品读《文化文山》丛书,其实就是倾听一个个充满沧桑和奋斗的故事,观赏一幅奇幻与现实交错的梦想和传说,折射一个带着无穷魅力的向往。

力量及感召——让音像成功穿越时空

就在一批文字精英认真创作编撰九卷本《文化文山》的同时,负责《红色文山》和《唱响文山》制作的另一批人马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红色文山》筹划起源于2011年底,那时,80岁的老作家、老边纵郭明进走进宣传部,提出想把他多年收集撰写的边纵纪实拍成纪录片,这个选题立即得到了支持,次年,州委宣传部正式把拍摄《红色文山》历史纪录片列入议事日程。

文山31456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历经一百年的红色历史,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业绩和顶天立地的人物?如何取舍,又成为这个纪录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直热心关注这个纪录片的影视公司提供过拍摄脚本,但历史构架不清,线索混乱,思路不明。最后,州委宣传部徐昌碧部长经多方征求意见,一锤定音:以马列主义传播时期、星火燎原时期、云南红都、抗日战争、边纵革命、自治州成立及当代发展为主线条,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背景下来展示文山百年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红色文山》进入实质性的策划和实施阶段,实际操作时间却只剩下10个月,任务重、难度大,容量只有那么一点,诸多历史人物涉及早已逝世的王有德、楚图南、柯仲平等,场景却涉及文山第一个党支部洒戛竜、小塘子农民武装、八寨暴动等广泛区域,还有以富宁县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压缩精炼是必须的了。从1929年末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开始,直到1937年底,活动长达8年之久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状况,就只能在两辑容量里让观众见全貌,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创建最早、斗争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通过电视记录片的传播和影响,富宁,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红都。

八年抗战中的文山,重点突出了广南飞虎队机场和文山籍的抗日将士。边纵的历史和8县解放的情况,重点则放在了边纵的成立和发展历程,以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阿猛会议等方面。《流金岁月》一辑主要介绍解放以后至1978年改革开放文山的发展情况,重点是毛主席的批示和自治州成立。《大美文山》则主要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文山快速发展的情况,重点突出1992年省政府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现场办公会的历史性转折,以及2007年省政府发展通道经济现场办公会后的快速发展,文山从此步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红色文山》的拍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拍摄脚本就五易其稿,文山州很多领导都参加到了改稿中,最后定稿就是徐昌碧部长逐字逐句改出来的。拍摄公司选定了云南电视台云视幻维数码影视有限公司,这是云南大型纪录片颇具实力的公司。高水平的纪录片还得有比较好的音乐,好的影像作品同样需要一首大气的主题歌来衬托,刚好徐昌碧部长手上创作了一首《大美文山》,深情而气势磅礴,编导一听就选定了这首主题歌。拍摄创作的问题更多,文山百年历史的前80年基本没有留下视频,连图片都非常少,大部分镜头要靠情景再现,再现不了的就寻找合适的资料来代替,工作量十分巨大。拍摄经费也是长期困扰文山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幸好全州8县市对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才基本解决了拍摄成本问题。拍完后又审看五次,每次4小时,共提出修改意见300多条,不能不说是精益求精。

2013年9月28日,《红色文山》首映,州委书记纳杰等十多位领导出席,体现了文山州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创作者付出艰辛的肯定。首映式后,文山广播电视台及各县市广播电视台逐渐全面播映,2000套DVD光碟也同时送达各县市和相关单位,看过的人说得最多就是三个词:震撼,感动,自豪。许多年轻人看了《红色文山》后都感动无比,他们没想到文山竟然有如此厚重的红色历史,没想到地处西南边陲的文山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如此巨大的贡献。一位青年朋友说:“仿佛是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那些历史伟人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或自暴自弃。”对文山历史了解的人,觉得这一记录片完成了一个多年的期盼,用影像的方式把这段不该遗忘的红色历史记录了下来,实在是功在千秋的好事。郭明进老人也流着热泪发言,他认为《红色文山》再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那些峥嵘岁月。一位大学生看过纪录片后激动地说:“看了这部片子后,我需要对文山的一些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再认识。”这部纪录片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很大,气势恢宏,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场景、实物等,全面展现了我州的社会发展历程,是一面凝聚着文山儿女精神的旗帜。

而文山州有史以来第一部DVD音乐集成的《唱响文山》,收录了州内外广为传唱的文山本土经典歌曲67首。这是一部最全面、最系统、声像俱佳的时代主旋律作品。早在2009年,富宁坡芽歌书山歌队在云南省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勇夺原生态唱法金奖,谋划制作出版原生态歌曲专辑的想法就开始萌动,后来,省州领导提出收集整理老山歌曲,又把这个谋划进一步推进。2012年,文山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战略。宣传部立即提出了打造《红色文山》、《唱响文山》、《文化文山》文化精品的思路。

“强州”强在哪里?就必须有“强”的载体,而文山在音乐方面是有特色的,至少原生态歌曲独树一帜,坡芽山歌和坝美山歌连续夺金,老山歌曲独一无二,《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声情并茂的歌曲唱响全国,至今仍琴音缭绕,伴随老山精神而传播,是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强音。这部专辑的结构于是逐步清晰:老山歌曲一个专辑,文山本土原创歌曲一个专辑,原生态歌曲一个专辑,文山优秀歌曲一个专辑。结构定好,选择入选歌曲就成了繁杂的主攻目标,按照主题鲜明、旋律优美、传唱面广的原则,最初选定了100首歌,后来发现不够精炼,最后精简敲定为67首,分4个专辑,即《我爱老山兰——老山红色经典歌曲精选》(16首)、《祝福文山——文山州原创歌曲集锦》(18首)、《命好才相会——文山州原生态歌曲精选》(16首)、《天蓝蓝——文山州优秀歌曲集锦》(17首)。

进入实质性操作时,才发现制作DVD光碟非常复杂,这些歌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品,原来的音乐与新世纪的音乐欣赏习惯不相符,不少歌曲都得不计成本地送到北京去制作和配乐。选定演唱歌手和录音也是一个大问题,除了一些歌曲是国内知名歌星演唱和本土原生态歌曲外,还有一大批歌曲要靠省、州实力歌手来演绎,这样一来,由国内著名歌唱家和州内知名演唱家演唱的《唱响文山》67首歌,足可列出一个长长的歌手名单,是文山州有史以来演唱文山题材歌曲的最强阵容。

拍摄意境的营造和创意设计,又让编导和摄像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而歌手们因为档期紧张,到文山拍摄的时间非常短,后期编辑制作更是绞尽脑汁,而每次审片的修改意见,还得熬更守夜、加班加点修改。甚至,全部作品做好后,竟然出现硬盘崩盘,只好重头再来。这样的过程,凝聚的是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党对国家的忠心、对文山大地的爱心,其中有过度加班而生病住进医院的心酸,有舍不得高清镜头做到最后才发现重复使用的笑话。不管怎样,却达到了预期效果,终于在2012年底举行了DVD光碟首发式,卡拉OK版母本制好后,也在全州KTV和卡拉OK厅全面安装,至此,文山州的娱乐场所终于有了自己的歌曲专辑,为我州的音乐发展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性资料。

省政府文山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会议期间,此专辑又在车载移动广播、大会现场进行了播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如今,在文山的娱乐场所,随处可点唱《唱响文山》歌曲,让文山优美的风景、纯朴独特的民风展现眼前,这对宣传文山文化和旅游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唱响文山》DVD专辑在全州KTV娱乐场所普及传唱,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反响,在全社会掀起了弘扬革命光荣传统和唱响文山的热潮。

舌尖味和眼中景——精华在一方崛起

《品味文山》和《游遍文山》是第二次推出的“三个文山”重礼。

《品味文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梳理出了文山饮食文化素材,准确把脉了文山饮食文化定位,涵盖了文山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魅力、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不仅对于文山若干代沉积的饮食文化有了系统的菜单,也可以将这一美食经典传承。紧扣“收罗宏富、经典尽出”要求,以“文山十大美景”、“文山十大旅游特产”、“文山十大民族节庆”等进行精美展示的《游遍文山》,以人文思维解读文山地理,以图文形式诠释民俗风情,并从八县(市)文化定位视角纵深解读,是一本“以文化引导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可以为读者提供旅游指南,又超越了旅游图书范畴,其中的内涵,不仅表现了大自然对边疆民族自治地区的赏赐,也是文山州深厚的人文展板。

这两本书图文丰富、从时下流行的美食和旅游的角度来诠释文山文化,既有实用性,又让民族文化的诸多价值贯穿始终,以“品”、“游”切入,呈现给读者唯一、神奇、鲜活的文山人文精神。独特的人文视角和极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风光,起到了让本土人士和外地客人更多地认识文山的效果。

编辑和撰写过程中,作者和编者就文字内容、图片搭配、民族宗教、民族称谓、涉密内容等相关方面进行过多次讨论,每次都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促使两部书框架结构更加合理,图片和文字搭配更规范,既是工具书又是宣传书。负责这两本书编辑出版的人员,为了把好政治关、政策关、地域关、民俗关、导向关,广征博引、不耻下问,就是驾驶员和工勤人员都加入了进来,审稿过程严谨,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少留遗憾或不留遗憾,使之成为了我州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文化精品。

神奇文山的意义不是单一的,尽管地理位置为云南东大门、云南最近的出海口、连接泛珠三角区的重要通道,却又拥有喀斯特山水绿洲、“世外桃源”坝美、普者黑湿地等自然赏赐的美丽环境,融合了“句町古国”、“铜鼓文化”、“地母文化”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神草三七、珍稀华盖木、石斛等兰科植物等享誉四方,祖母绿、玛瑙、水晶、黄龙玉等珍贵宝石深藏地底,柯仲平、楚图南、熊朝忠等人物名扬四方,这些特点体现的是文山厚重的历史、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生态。那么,要拍摄一辑容纳这么多内容的《美丽云南 神奇文山》形象片,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七之乡 神奇文山》形象宣传片从2013年3月初至2014年2月,跨度达一年,经过无数次独具匠心的精心设计,最后的落脚点终于打破常规,启用电影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外地小伙拿着半个造型奇特的纹饰,到美丽而又神奇的文山进行文化寻根的故事。该片邀请到了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主摄像何云先生担任导演兼摄像,启用了专业级的电影摄影机和摄影辅助器材,画面质量已可达到电影级标准。2014年2月后,又从拍摄出来的母本中经过分离提炼,最后完成了5分钟、1分钟、30秒、15秒4个版本的后期制作。此片除在文山州本地媒体及户外广告大屏滚动播出外,还在云南卫视播出,每天18∶57和21∶10,持续播出一年。

此宣传片具有别开生面的影视组合,既优化了影片效果,又使文山的神奇物产、美丽自然风光、独特风土人情以及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依次呈现,整个故事情节的设置、场景的转换行云流水,画面美轮美奂。赏过宣传片之后,文山的美景、美食、美人,壮乡苗岭彝山瑶寨,特产飘香的季节,美不胜收的民俗风情,必然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被誉为“金不换”的神药三七、长盛不衰的优质辣椒、天然香料草果八角、八宝贡米、野生阳荷,相互交织如同梦境,险、奇、秀、美的景观,浓郁民族风情、深厚的民族文化无不吸引着目光让人神往,一播映,就产生了难得的反响,不论任何人,都能从片子中产生身临其境和穿越历史的触动。

文化活力综合绽放,民族精神再次凸显

没有文化的地域是缺少魅力的,没有文化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文山州集中推出的“六个文山”,其目的就是抓住了文化,并以此提升了整个文山的内涵和魅力。美丽壮观、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象,莺歌燕舞、采风猎奇、礼仪习俗、风味美食的诱惑,使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获得延伸享受,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如今,不论你走在文山的任何一个地方,抑或每当旭日东升、华灯初上,在文山的广场、公园、街头,到处可倾听欢歌笑语,观赏翩翩起舞的身影;你跨进文山的任何一家大型宾馆酒店,都可领略深厚的文山文化韵味,在这样的场景里,不论主客,当你从电视、广播、图书、宣传画、户外电子显示屏、互联网、IP电视等传播平台上,倾听和阅读到最朴素动人的文山山歌民谣,欣赏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沾染山野气息与自然恩赐的天籁之音和美丽画卷,那么,沉浸着民族和谐及国家振兴的自豪感,还不能油然而生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这里的每一幅图画,每一段文字,都会提醒并将给您留下岁月记忆中最诚挚的感动;这里的每一个音符都浸透了情感关切;每一句唱词都饱含着气韵与风范;每一首音乐都是一曲呼应时代的赞歌!那么,何不身临其境,在那尽入眼帘的旖旎风光中、在那质朴的田园风景里陶醉一回?无论是民族文化、自然风光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六个文山”的出世,都揭示着其取材有着无可多得、得天独厚的资源,能让人享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浓重深厚的边疆民族文化气息,让人甘愿跨越时空,与文山融为一体。

神奇,不只是善意的溢美之词

假如一个外地人来到文山,主要看什么?那是文山几代领导人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文山的风景很多,但应该有个主线并辐射,“六个文山”汲取的就是这样的线条脉络。文山地处边境,又紧邻沿海发达地区,自古就是直通昆明的“特磨古道”和直通广西的“邕州古道”,是云南通往海岸运送物资的中转站,号称“滇桂走廊”。赏阅“六个文山”,你就知道,这些文化并没有被尘封。滇桂走廊其实早就默默地形成了一条线,这条线可以将地母文化与句町古国连接起来,可以将西畴晚期智人与富宁坡芽歌书串起来,将马关阿峨版画和麻栗坡大王岩岩画衔接起来,可以将普者黑与世外桃源融合为一,可以让柯仲平的诗歌传承和彝族葫芦笙舞热闹起来。

这一条神秘的线条,也是一条有前途有内涵的线条。这不是简单的神奇两个字可以容纳得了的。有了这条线,文山的各种神奇的旅游资源和风情风物就有了一个主旨,成了一个整体,让各个景区和不同的文化层次相互融会贯通,将文山的知名度提得更高。再配以钟灵毓秀的含义,文山的前景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外延,充满神秘和令人景仰的意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泱泱五千年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典章制度、共同的伦理道德,构成了中华文化最底层、最深层、最牢固的文化基因,造就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并融进每个国民的血液里。“六个文山”正是理顺了分布于村村寨寨、各民族的传承文化,进而捍卫着伟大祖国的血脉,这一血脉没有因战火而枯竭,不因世事变迁而断流,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七之乡、神奇文山”如今正以她丰富的高原情怀、深厚的大山品质喜迎八方宾朋,正以她从未有过的新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因为有“六个文山”的点缀,文山的城市与乡村不再寂寞单调,走近这些视听,就是走近了文山的民族和民俗,就是走进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一个片段,那是贴近身心与生活的一种文化,它显示着文山各族人民和谐多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各地域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蕴涵着他们心灵的一切活动——认知、思考、梦想、想象,发挥着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那精彩文字中穿插的美丽图片,那美妙乐音里引入的诗意画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文山各个时期的发展和变迁,展示了神奇文山的地域人文风情,回放了镌刻于各民族记忆中的动人故事。

对文山文化进行更高层次提炼,用活“六个文山”,增强文化认同,是以文山文化精品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举措,可以说,“六个文山”的出世,在文山州激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走进校园的“六个文山”,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辅助教材进行普及,是开展爱国爱乡教育和红色革命历史教育不可多得的实践课;以这一系列文化精品为载体,开展文化进基层活动,又进一步增强了全州干部群众对文山文化的了解知悉,催生了干部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携手共同展现文山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全面提升文山对外新形象,这一环环相扣的文化连锁反应,也必将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将文山的神奇乐章谱写得更加完美。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