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3篇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3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6-17 19:30:27 来源:网友投稿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3篇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荆门市沙洋县后港西湖中学熊俊一、单元纲要1953年中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编制了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3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3篇

篇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

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荆门市沙洋县后港西湖中学熊俊 一、单元纲要 1953 年中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

 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 年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设计构想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 6 课《艰辛探索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 年 9 月 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 手工业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大改造

 完成:1956 年底,基本完成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限: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艰 辛 探 索 与 建 设 成 就

 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年 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1956 年;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主要任务)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调整国民经济:1961---1965 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经济建设:工业生产能力、工业布局、新兴工业、交通、水利等 科学技术: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建 立 与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探 索

 建设成就》,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紧抓住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白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次重大变革。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 5 课三大改造 一、史学视野 为了便于加深对三大改造的理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认识,我参阅了以下书籍:《中国共产党 70 年》、《“三大改造”研究误区评析》、《中国近现史讲座》、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新中国要事评述》并从中选取了一些材料进行补充教学。

 二、课标解读 内容要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 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革命性的巨变,是人类历史上一大进步,消灭了资产阶级和剥削。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讲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事件——三大改造。建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后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 1954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已初步具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认识问题易从感性角度出发,理性思维较为欠缺。对于三大改造史实没有认知。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思维拓展、归纳小结、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老农民》视频导入:

 备注

 教师提问:视频中农民拿着农具飞奔的场景和我国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出示材料:1952 年对山西 49 村农民调查,有 10780 亩土地被出卖;1953 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 12.52%的农民出租土地;1952 年对山西忻县调查,在被调查的 2486 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 20 户。《新中国要事评述》 教师提问: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土地、劳动工具以及牲畜,为什么土地改革后农村又出现了卖地和借高利贷的现象?农民遇到了什么困难?国家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由此导入新课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学习新知 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比较,认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以及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目标导学:我国为什么要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什么? 结果如何? 材料链接:材料一 1952 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 49 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农民刚获得的 718 公顷土地被出卖;山西 2486 个农户中,有 20 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 10%,1953 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 18.69%。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材料认识分析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提问:这些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更影响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回答: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课件辅教:呈现有关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历程的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在 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发展阶段。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比较得出农业互助组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资料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示农业合作社施行后,农村生产发展的三幅图画,使学生直观认识农业生产集体化,便于集中力量,优势互补,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通过课件归纳相关知识:

 通过视频找出相关的历史信息,调动学生积极性。

  。

  通过史料识读引导学生论从史出 。

  课件辅教学生直观感受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

  原因: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时间:1953 年——1956 年 形式: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思维拓展: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

 比较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时间 1950 年——1952 年底 1953 年——1956 年底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核心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 共同作用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从土地改革到农业生产合作化两次对农村生产 关系的调整中我们认识到,生产资料虽然由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但两次的调整都依照国情,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改善了民生。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一样。引导学生回答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之所以如此,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材料链接:1953 年 11 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实质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学生通过材料研读认识到我国对手工业的改造同对社会主义的改造形式相同,那就是引导手工业者走生产合作化的道路,把个体私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

 学生归纳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

 通过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相关史料的 补充,使学生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了更详实而深刻的了解

 结果:①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1953 年——1956 年 形式:引导他们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1956 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公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目标导学: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主要形式和政策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播放有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归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关知识

  重点突破:

 何为“公私合营”,什么是“公”?什么是“私”?赎买政策指的是什么以及赎买的方式?如何评价赎买政策? 引导学生归纳三大改造

 思维拓展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通过史料补充让学生明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 殊性。

 通过分析比较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 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空观。用时间轴串联历史事件。

 资 本主 义工 商业 社会 主义 改造 原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时间:1954 年——1956 年 形式:公私合营 政策:赎买政策(创举)视频讲解赎买政策的结果:1956 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三 大 改 造 时间:1954 年——1956 年 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归纳小结

 七、教学评价(当堂检测)

 1、1956 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我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三大改造”中,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形式主要是()

 A、公私合营

 B、赎买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全行业公私合营 3、解放前,上海水泥厂的最高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的 90%,1957 年,还是原有的设备,该厂的产量却超过了设计能力的 40%,产量变化的关键原因是()

 A、市场需求增大了

  B、该厂的工人人数增加了 C、政治环境变了

  D、实行了公私合营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理

 B 没收官僚资本

 C 实行赎买政策

 D 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 三大改造

 至今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 对象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时间、形式、结果实质 时间、 形式、 政策、 结果实质 时间 实质 历史意义 不足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以...

篇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题目:试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论述题:社会主义与中国的结合,是近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孕育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素,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写出民族复兴新史诗的同时,也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版本,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中国以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这个重大课题。试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30 分)

 答案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同时也是 20 世纪中国的又一次划时代历史巨变。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过渡阶段,迈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得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民族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国力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歧视的国家,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国家。这一切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坚实基础。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有利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宽广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

 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基本条件。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使劳苦大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伟大历史抉择,他不仅使得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迈入入了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也是世界史上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努力正一步步走好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每一步;同时也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给予他们以鼓舞。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正真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精选

 1、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证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进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

 2、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科学把握,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进步改变了世界政治。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篇精选范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要遵循。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动力。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篇精选范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进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对展理念, 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为当代中国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条件。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和科学把握,。

 3、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展的必要条件。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篇精选范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进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对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调注重的和科学把握,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篇精选范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成为国家的主人, 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篇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一

 第 1 页 共 9 页

  胡杭军(南马高中)

  2009.5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 [学习点拨] 1、新中国建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主要有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建设、外交领域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相关史实头绪多建议在复习中针对每个历史阶段整合政治、经济、理论、外交、科学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失误、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又以经济现代化建和为重点内容。

 2、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特别关注经济建设的内容。(1)学会归纳每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2)关注一些重要年份如 1956、1958、1978、1992等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年份。

 3、学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一方面注意分析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要注意将中国现代化建设放在国际大环境中进行思考。如中国建设与苏联建设的比较、中国在不同时期选择建设道路时面临的国际环境。

 4、传统史学一般把共和国史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十年、 “文革”十年、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学习时注意与本专题所划分的历史阶段的关系。

 [内容总论] 1、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 年改革开放后) 2、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 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思想文化上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学习点拨] 理解“过渡时期”这个历史概念掌握过渡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掌握重大历史概念如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与世界史内容结合如与苏联比较。

 [阶段特征]

 现代中国·一

 第 2 页 共 9 页

  胡杭军(南马高中)

  2009.5 本阶段处于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知识梳理] 1、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953 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 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 1957 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5、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 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点透析] 1、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与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主要相似之处和存在的共同问题。

 主要相似之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时进行制订了五年计划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共同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

 2、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 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政策。

 意义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 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中国·一

 第 3 页 共 9 页

  胡杭军(南马高中)

  2009.5 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 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学案教学] 一、主题政治民主化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材料一同盟会宣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1)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2 分)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2 分) 答案举措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分) 作用使民主政治、共和政体成为历史潮流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有利于社会进步。(2 分) 材料二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 (2)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1 分)20 世纪 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3 分) 答案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 分) 发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分) 材料三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3 分) 答案1982 宪法及全面立法加强法制建设。民主政治体制恢复完善国家领导体制、人大、政协、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国” 。创建特别行政区制度等。(3 分) 材料四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 年《宪法》规定民

 现代中国·一

 第 4 页 共 9 页

  胡杭军(南马高中)

  2009.5 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 组成了自治区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 在总共 301 位代表中 藏族代表 226汉族代表 59 人门巴族代表 5 人回族代表 4 人路巴族 3 人纳西族 1 人怒族 1 人其他代表 2 人。

 (4)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3 分) 答案法律保障广泛的民族性、民主性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相统一。(3 分) 材料五 2009 年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 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 “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

 ——《腾讯网》 (5)依据材料四分析说明“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4 分) 答案将公章一分为五体现创新性暗含分权制衡原则尊重民意体现民主发挥了人民的监督作用。(4 分每个点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6)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在辛亥革命后、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我国不同政权曾颁布过三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指出这三部法律文献的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三部宪法颁布的背景、意义或影响(12 分)据此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2 分) 答案(1)1912 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分) 背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 分) 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限制袁世凯专权维护民主共和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2 分) (2)1949 年的《共同纲领》 。(1 分)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1 分) 影响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2分) (3)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分)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 分)

 影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和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2 分) 认识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法制建设是实行政治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长期努力。(2 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二、主题一化三改造 材料一59 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

 现代中国·一

 第 5 页 共 9 页

  胡杭军(南马高中)

  2009.5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 2006 年 3 月 20 日 材料二 “一五” 1953 年至 1957 年到“二五” 1958 年至 1962 年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 分) 答案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一五”到“二五”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了什么变化3 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 分 答案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基本未变。

 3 分 原因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958 年开展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党领导经济建设经验不足。

 3 分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5 分) 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扩...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