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意境与格调

意境与格调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7-22 14:45:31 来源:网友投稿

李贺忠,字韧斋,号韧庐、篆云楼。书法篆刻启蒙于王廉诚老师,又拜塞外名家刘金琼、杨鲁安先生,再入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先后师从徐利明、黄惇、马士达、田原先生。2008年为中央美术学院王镛教授的访问学者。1997年从内蒙古包头南下深圳,投身教育,一干二十年,情系深圳。

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篆刻展、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第二、四,六届篆刻评展。曾获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优秀奖。理论文章曾入选“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等。先后出版《李贺忠印选》《中国印·当代篆刻家全集·李賀忠卷》《李贺忠书画篆刻集》《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作品集·李贺忠》《集印为诗》(侯军、陈浩、李贺忠合著)。书画印入选“寸耕堂师生书法展”,2012年在包头市举办“李贺忠书法篆刻展览”,2013年——2014年“集印为诗”展览先后在深圳、汕头、包头、天津、海宁巡展。2014年为罗湖区教育局“李贺忠书法篆刻工作室”主持人。曾当选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二届副主席、内蒙古北疆印社副社长。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协会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深圳市福田区书协顾问,深圳青年书协名誉主席,寸耕社社员,抱云堂艺委会委员,张宗祥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二级美术师,深圳文艺名家驻校计划成员之一。

如果说,“意”是客观存在反映于人的意识,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艺术审美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借助一定的载体方式,生动表现和深刻反映“意”的丰富内涵。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演绎形体姿态的舞蹈,还是富有旋律节奏的音乐,或是充满色彩线条的绘画,和塑造造型状态的雕塑,其本质都是创作主体情感呈现与逻辑认知表达的美学创造,是可以流转融通而互相借鉴参考的。狭隘局限于某种艺术门类的经营钻研,只能停留在手工技艺琢磨的“工匠”水平,真正具有审美风采和文化个性的艺术家,是可以自如沟通多种艺术形式而实现独特的审美创造。这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大凡在书画界有影响的名家,十有八九都是文学大家的原因。以学识胸怀延展书画境界,以书画精神涵养情趣意态,不仅是艺术创造精进提升的必要途径,更是性情品格锤炼修养的重要方式。

李贺忠正是自觉将为文、为艺和为人结合修养的人,他以“友天下士,读古今书”为追求,早期就专程拜刘金琼、刘永等国学造诣深厚的先生为师,求学中国古典诗词和散文创作,在风雅灵秀的诗情词韵的常年研习濡染中,修炼文化造诣,涵养情趣意志,锤炼品德性情,进而以神思汇注笔墨,以情致凝聚金石,水墨线条酣畅淋漓,笔意刀法盘曲流转,实现了诗书画印的全面发展。

李贺忠的诗书画印样式丰富,各有风采,篆刻尤精,曾任内蒙古第二届书协副主席、内蒙古北疆印社副社长,先后出版了《李贺忠印选》《中国印·当代篆刻家全集·李贺忠卷》《李贺忠书画篆刻集》等,艺术视野开阔,文化积淀深厚。他17岁便向著名书画篆刻家田原、杨鲁安学习书法和篆刻,1990年到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深造。期间,受徐利明、黄惇、马士达等的影响,不断求索精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疏落从容而清雅大度的艺术风格。马士达称他的篆刻是“以‘无定’求定,以‘无限’勾有限,表现自己神往的浑厚、质朴、草莽的古雅之趣”,可谓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这种形式不拘而变化丰富,天然本真而内蕴丰盛的创作风格,正是源于他诗书画印融汇贯通的至臻化境。他深刻理解篆刻直溯文字、旁通书画,兼涉镌刻技艺,内含性情修为的艺术本质,往往从品读和揣摩诗意词韵入手,以对作品情感内涵和意蕴思想的深入体悟为酝酿,旋笔运刀以意塑形,盘曲呼应以象造境,在“形”与“质”的充分融洽中,达到了错落有致而疏密有度,轻重徐疾而富于节奏的美感。

正如徐利明所说,李贺忠的篆刻是“用心多于用刀,学养高出技巧”,他不重“外形”而重“文质”,不重技艺而重涵养,其篆刻因此摆脱了刻板的印记形态,而具有生动蓬勃的生命情致。在李贺忠看来,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不是隔绝对立,而是彼此激发相得益彰,他因此常由篆刻生发美文,不仅抒发个人性情意趣,更启发艺术理论思考指导实践创作。如他曾于2010年刻了一方巨印“与日无始”,并用行草撰写一篇近400字的心得体会,浅谈刻巨印的结字、用刀、力量、速度等思考;2012年刻“解衣槃礴”一印,随即以小楷写了300多字的《解衣槃礴印记》,描写即将与诸友赴内蒙古举办书展的心情,抒发坦诚率真的兴致情怀;2016年刻一枚“一山小”印章,并附上短文《一山小印记》,表达远离尘俗尚简归真的情趣意态,天真可爱,洒脱自然……可以说,李贺忠是真正的“妙手排出印石阵,奇思构得美诗篇”。他甚至与友人合作举办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书法篆刻展的“集印为诗”展览,聚诸多闲章于一堂,集众多印文为佳品,与其说是作品展示,不如说是创作主体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的集中表达,在书法、篆刻和美文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交流融通间,璀璨生发艺术风采,呈现博大深浑的精神气象。

开阔的艺术视野不仅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通借鉴,也在于个别艺术内部的广采博取。李贺忠的篆刻、书法和绘画之所以各有精彩,各显精妙,就在于他不仅涉及广,更研究深。作为一个深潜艺术创作的有心人,他十分重视艺术的法度精神,讲究临摹精品,研习经典。其书法诸体皆擅,临习正宗有规有矩,无论是隶书的石门颂、张迁碑等礼器碑的研习,还是篆书读说文、散氏盘、汉金文的揣摩,无论是楷法颜柳和魏碑墓志的临摹,还是行草苏东坡、黄山谷和米芾的追崇,都孜孜不懈,勤耕不辍。他的绘画亦是如此,早期跟随恨石、王廉成学习,2008年赴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研习深造,以取法传统山水为根基,尤以元代的黄公望、倪云林和明代的沈石田、王原祁等为圭皋,并专门研习明清时期的王原祁等经典佳作,作画常参以麓台笔意,用笔直率劲练,水墨氤氲从容,画面开阖大气,情趣俊雅闲逸,如其书,如其文,亦如其人。

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称贺忠是“与古为徒,推陈出新”,正因为广收博采而荟萃融通,溯本清源而旁征互鉴,李贺忠总能在传承法度中另辟新境。田原论其篆刻“直追秦汉,别出心裁”,指的就是他的艺术创作追求古趣盎然而新颖别出,意境辽阔而情韵悠长。而他也在强调法度精神的基础上,着重展现新景不拘陈象,如印屏《文白观书》:“尚书吧是深圳文化名片,其品味格调之高雅,版本目录之精研,名闻天下读书人,文白先生乃创办人之一……文化共享,文化自信……”同时,他也着意开创新境不泥古意,如行书条幅《福·宝安有福》:“中华福文化,源远流长。周朝姜子牙封神时即有福字传说。宋吴自牧梦粱录有记,‘岁在旦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春牌即在红纸上写福字。国之昌明,文化大兴,福字文化,薪火相传。宝安人秉持传统,打造中华福文化品牌,是有福之镇……”观贺忠作品,虽然气韵古趣静雅,却又处处可见新风,时时可感新意,是别开生面的独特创造,更是从心随性的自然发挥。

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书法创作是创作主体性情意志的形迹展示,是以抽象的线条和虚实的墨韵,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汉字造型的生动演绎和丰富阐释,表现创造主体的精神气质、思想旨趣和生命追求,并进一步诉求沉广深邃的人文情怀和无限辽阔的寰宇奥义。因此,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始终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刘熙载在《艺概》里中所言:“写字者,写志也”便是此意。修炼性情品德谓之“养气”,研习宗法经典谓之“炼气”,下笔前构思谋划谓之“聚气”,凝神聚力运筹笔墨谓之“运气”……“气”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生命本体的内蕴精华,其实就是创作主体的品格气质、胸怀境界。没有浩然之气,是绝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李贺忠为人坦诚率真,既有北方汉子耿直磊落的性情,又有南方文人清雅俊逸的气质。我与他算得上多年知交,2006年,我在武夷山建造青竹碑林时,就曾邀他写一幅隶书斗方勒碑刻石,不想贺忠竟一次寄来五六幅佳作让我挑选,其为人质朴厚实、为艺谦逊诚恳的品质,令人深深感动。而后他曾到福州考察交流,我邀约几位书法同道共同开展座谈,大家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希望收藏交流,贺忠又是二话不说地把随身带来的十几幅精品佳作馈赠众人,其真诚潇洒的风格,实在令人赞佩。这番率真纯粹的人格风采,在艺风略显浮躁的当代社会,尤其难能可贵。

林语堂曾说:“只有在书法艺术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其实不止中国书法,任何艺术都是个体生命的凝萃外显,是抒写主体性灵,探求法理万象,叩问生命奥秘的精神方式。因此,艺术意境的创造和格调的提升,从来不是靠钻研形式技巧的雕琢,而是应该在探求灵魂内宇的澄明间,不断沉潜精进,不断深研创新。李贺忠用他持之以恒、勤耕不辍的艺术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当代艺术家涵养气度、陶冶性情的风华,也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持守艺术本分、尊重艺术本体所达到的深远意境与高雅格调。

推荐内容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