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8篇

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8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6-15 18:2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8篇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XX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工作经验材料 一、创新背景XX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ldq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8篇

篇一: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工作经验材料

  一、创新背景 XX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同构、四级联创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成功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及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三大”示范,各民族政治共信、经济共强、文化共荣、社会共通、生态共建、信息共用、民生共享成为现实。

 二、具体做法

 (一)建机制:硬性保障创建工作。出台了《XX 县“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XX 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八个一”标准》等文件,调整充实 XX 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强宣传:创建氛围更加浓厚。XX 县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创建示范县的过程之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民族种类多、民族节日多、宗教种类多、信教群众多、宗教节日多的特点,引导和支持各民族及各宗教活动场所组建民间文艺队、唱诗班,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民族团结是福”等宣传教育为主题。以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等为载体,深入到广大农村、学校、企业、社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三 )保民生:惠民 利民增添福祉。走进 XX 县 XX 镇XX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村,一群身着彝族和苗族服饰的人在音乐的伴奏下,正悠闲自在地跳着广场舞和的脚舞。彝族企业家 XX 高兴地介绍:“得益于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我们村硬化了村间道路,架了自来水,建了垃圾池,有了公共厕所、装了太阳能路灯、建了民族文化园……如今

 村庄越来越漂亮、村风更加文明、村民的生活更富裕了,为乡村振兴战略谱写着新篇章。”这是 XX 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一个缩影,也是 XX 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的一面标杆。

 (四)打基础:注重民族地区教育卫生。XX 县不断加大民族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基础发展步伐,竭尽全力做好民族助学金的发放,在不通晓或基本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山区开展双语教学教育,实施对口帮扶支教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灵活制定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年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解决了民族聚居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些实质性的民生问题。

 (五)提实力:民族文化欣欣向荣。XX 县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县,境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为不断提升和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文物古籍、民俗文化、手工刺绣品等的保护,完成“小广场大喇叭”工程、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村(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注重培育民族文化产业,扶持发展少数民族刺绣产品、银器饰品,搭建文化平台。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依托社会和民间力量及民族学会办好传统节日,统筹开

 展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花山节等大型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实现了“一乡一节”办活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六)抓载体:示范引领彰显亮点。XX 县积极搭建平台,找准突破口,以“八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进民族文化研究学会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开展县、乡、村、组四级联建机制,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产业支撑、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 XX 镇 XX 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出村企合作的新模式,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乡村民族文化大舞台,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之路;插甸镇大黑山苗族村整合多方资金,把扶贫整村推进与示范创建相结合,重点种植高山反季蔬菜和发展黑山羊、XX 壮鸡、肉牛养殖等产业,打造生态秀美、风情浓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三、主要成效 (一)宣传成果显著。XX 县组建了 X 多人的志愿者宣传队,先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达 X 余场(次)、文艺演出共 X 场(次),参与群众达 X 万人(次);在公路沿线明显位置书写宣传标语达 X 多条,设置咨询台接受群众

 咨询 X 人(次),发放《民族团结知识读本》共 X 万册;借助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广场大屏幕等媒介和平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及标语口号共 X期,通过采取全方位的各种媒介和平台,进行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做到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字、广场大屏幕有视影,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成果显著。

 。

 (二)民生工程改善。XX 县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加快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乡村公路硬化 X 公里,X 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实施水利沟渠工程 X 件、旱地水浇工程 X 件、人畜饮水工程 X件,新建库塘 X 座,解决了 X 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 X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X 万亩;安装太阳能路灯 X 盏;新建垃圾池 X 个;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 X 个;修通机耕路X公里;完成扶贫整村推进项目X个、扶贫安居房建设X户,改造危旧房 X 户。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各类社会救助资金X 亿元。由于举全县之力,扎扎实实抓好了各项民生工程建设,使各民族群众获得了幸福感。

 (三)文化活动覆盖。XX 县在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抓,把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室建设同规划和同实施,以及积极主动抓好民间文艺队等建设,目前共组建了 X 支民间文艺队,建成 X 个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X 个农民素质网络培训学校、X 个农家书屋,实现“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行政村 100%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使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向标准化、均等化迈进,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四)民族文化繁荣。XX 县注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彝族、傣族、傈僳族、苗族 4 个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学会,支持各学会研究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文化研究学会机构健全,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积极主动和力所能及地开展民族文化的研究活动。抢救即将失传的罗婺彝族文化礼俗,完成彝族祭祖、丧葬、八方历算、婚礼、节庆、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服饰、民歌、民风民俗等 X 个方面内容的调查搜集整理;新挖掘 20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获批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X 人,编辑出版了《XX 酒歌》《XX 情歌》《带着耳朵听 XX》《XX彝族火把节》《罗婺彝韵》《罗婺彝族礼俗采撷》《从 XX走进苗族历史文化》等一大批展示 XX 民族文化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力促 XX 民族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繁荣。

 (五)创建特色之路。XX 县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活动中,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推动、部门参与、群众配合,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新路子。XX 镇香水社区把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与基层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一谋划,组建民族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爱心驿站”,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和科技培训,开办红色课堂、道德讲堂等社区文化活动,打造各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社区。

 (六)创建取得成效。XX 县 27 万人民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活动,并取得了累累硕果,XX 年 10 月,XX 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XX 年 9 月,XX 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第一轮“十百千万工程”XX示范点创建工程通过省级验收;XX年5月,XX 县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XX 年 12 月被国家民委命名表彰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篇二: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3 篇 【篇 【篇 1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开局良好。

 一是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副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抽调了 5 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办公室,协调办公室 3 间,工作用车 1 辆,拨付工作经费 20 万元,配备了桌椅、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各乡镇党委、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了专、兼工作人员。确保人员、经费、车辆、办公场所四到位。

 二是区、州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结束后,县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下发了《吉木萨尔县民族团结进步年行动计划》,确定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并于 4 月 18 日召开了我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会。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县政协、人大、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政法委、督查室、民宗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定期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二)措施到位,效果明显。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1.坚持每季度 1 次,邀请区、州知名专家和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人物为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专题理论培训。2.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教育,全年进行分期、分批专题业务培训不少于 12 场次。3.编印、发放了“身边的感动——民族团结小故事”口袋书,制作了以“民族团结手拉手·和谐发展心连心”为主题的“水杯子、书皮子、布袋子、纸扇子”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品并发放到各族群众家中。4.在县“两台”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年专栏,邀请区、州专家学者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做客演播厅。在县“零距离”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专栏,组织策划了“图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和民族团结理论知识网络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5.广泛开展了“互学语言文字文化”活动。教育系统各族师生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学习非本民族语言文字;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学习非本民族语言,提高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各乡镇坚持每周利用一天时间,组织乡镇机关干部进行双语学习。6.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庆“三·八”徒步、民族团结大讲堂、少数民族服饰展演、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各级党组织结合元旦、元宵节、三八妇女节、诺鲁兹节、五四青年节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7.全县各学校以“六个一”(即:举办一次书画展、举办一次知识竞赛、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举办一次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活动、观看一次

 民族团结教育影片,举办一次文体活动)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融情实践活动。同时,各族学生结成融情对子,以微信、微博、班级联谊、民汉合班、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8.广泛开展了“互学歌曲舞蹈”活动。全县共组建成立阿肯弹唱团、“金马驹”民族风情自乐班等少数民族文艺团队 23 个,打造文化大院 9 个,促使各族群众聚在一起,跳在一起,唱在一起。开展了基层农牧民小品大赛,各族群众发挥聪明才智编排出了小品、快板、新疆曲子等多部优秀文化作品。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织分批分期在北庭园广场举办了“民族团结手拉手·和谐发展心连心”专场文艺晚会。9.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网上互动活动。充分利用“吉木萨尔零距离”、QQ 群、微信群等网络媒体,开展了“大美北庭随手拍”、“融情·微记录”等网络互动活动,各族干部群众通过传视频、晒照片、点赞、转发、网上投票等形式,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10.把每月 15 日确定为“民族团结公益日”,以北庭园、天地园、体育馆、各乡镇文化广场为阵地,广泛开展了“八个一”(即:举办一场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政策知识和全县发展成就以及学生书画展;举办一场民族团结及相关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开展一次专家义诊和送医送药及健康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开展一次北庭风味小吃品尝体验及民俗特色产品展示、义卖活动;开展一场

 就业创业供需见面会;组织一场“民族歌舞大家跳”活动;开展一次民汉干部群众“结对交友”微行动;举办一场民族团结大讲堂)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有 1800 余名党员干部、部队官兵与 6000 余名各族群众参与了活动。

 二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1.启动实施“百场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宣讲活动。2.组织千名师生、企业骨干、宗教人士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3.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年设立吉木萨尔县“幸福北庭”社会公益日并如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2 场次。4.外请专家举办“民族团结大讲堂”宣讲活动 3 场次。5.举办“民族团结”主题职工演讲比赛和“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活动、双语口语大赛。6.从不同行业、不同民族中挖掘了以李焱、巴哈义·古丽为代表的 20 名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 15 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二、亮点及特色 今年我县以“宣传教育点滴工程、民族团结细胞工程、文化引领塑魂工程、平安建设铸盾工程、民生建设惠民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抓好 36 项重点工作,实施 20 项行动计划,使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取得实效。

 (一)实施宣传教育点滴工程,通过专家教授讲理论、党政干部讲政策、宗教人士讲正信、现身说法讲变化、教科人员讲科普、企业人员讲奉献、政法人员讲法制、群团骨干讲风尚“八

 讲”工作机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开展巡回宣讲报告会 300 余场次,“送学”上门 7500 余户。重点组织宗教界人士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宣讲 37 场次,组织基层宣讲员宣讲 64 场次,组织教师培训 17 场次,1300 多人次,组织干部培训 11 场次,720 多人次。发放汉、维、哈三种语言的学习宣传资料 14300 余份,“水杯子、书皮子、布袋子、围裙子”等宣传品 3 万余份。

 (二)实施民族团结细胞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一是以二工镇柳树河子村“石榴籽”民族团结小区为模式,综合运用棚户区改造安置和公租房、廉租房以及牧民定居、安居富民工程等政府公共资源,建成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小区、团结新村,促进各民族共居;二是以县三小“1234”(“1”即:每周互学一句双语,“2”即:每人学会两项技能,“3”即:每天队会开展三分钟民族团结教育,“4”即:全校学生每天课间操跳自编的维、哈、回、蒙四个民族的健身操)民族团结融情教育机制为模式,在全县教育系统全面推行“嵌入式”教育学习环境,促进各民族共学;三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团场连队”“八进”活动,促进各民族共事;四是深入开展民汉干部群众“十结对”(①民汉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子;②民汉班级结对子;③民汉教师结对子;④民汉学生结对

 子;⑤民汉青年结对子;⑥民汉妇女结对子;⑦民汉商户、员工结对子;⑧领导干部和宗教人士结对子;⑨“访惠聚”干部和农民居民结对子;⑩民汉邻里结对子)融情交友活动,促进各民族共乐。截至目前全县有 5245 名党员干部与 5335 名不同民族的群众、91 个单位与 182 户、19 家企业与 19 个村结成对子,走访“四老人员”、宗教人士、生活困难群众 1800 余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275 件,投入人力、物力折合人民币 50 多万元。

 (三)实施文化引领塑魂工程,促进各民族努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县财政投入 29 万元,在全县 9 个乡镇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大院”9 个,鼓励扶持各少数民族聚居村组建了“金马驹”民族风情自乐班、“花儿朵朵”等少数民族文艺团体 17个。坚持“六个引领”,发挥党员干部、文化思潮、榜样示范、现代服饰、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的引领作用,努力将现代化的文明风尚、世俗化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各民族为建设“三个北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实施民生建设惠民工程,促进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年内投入 5000 万元,修建贯穿 6 个乡镇、25 个村的南部山区伴山公路;投入 10.5 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 1171 户、安居富民 900 户、公租房 285 套和 20%的乡镇和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1.24 亿元,完成农贸市场改扩建和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市

 政建设工程等一批民生建设项目;争取 200 万元用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五、实施平安建设铸盾工程,促进各民族为建设“实力北庭、洁净北庭、幸福北庭”凝心聚力。从今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 1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宗教人士创业贷款贴息,以引导和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打造一批创业就业基地,引导和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就业问题。目前我县创业就业基地有新疆月花制衣公司和佳轩服装厂。

 三、存在的不足 1、我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需争取更多项目加大民生投入,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活、生产条件。

 2、个别干部对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理念、方法创新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

 3、对社会闲散人员的教育引导不到位。虽然举办了许多宣传教育讲座、培训,但覆盖面不够,造成受教育的经常教育,不受教育的经常得不到教育。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入推进“八进”工作。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村(社区)为突破口,以机关单位、青少年、流动人口为重点,深入推动

 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团场连队,充分发挥各级党支部和“工青妇”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20xx 年 10 月底前完成 47 个(其中乡镇 1 个,村 19 个,社区 1 个,单位 21个,学校 4 个,企业 1 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申报验收工作。

 2、继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自治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见》,对2013 年以来命名的 31 个(其中村 1 个,单位 18 个,学校 2 个,企业 10 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开展“三年届满、零基启动”验收工作。

 3、继续深入开展“结对子、交朋友”融情教育活动。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向基层延伸,重在平时、重在交心,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活化民族团结的“社会细胞”,不断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向深入。

 4、围绕“八”工作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培植建设培育村级示范点。1、培植庆阳湖乡大泉村“亚克西”民族团结家园、大有渭户民族特色美食村、新地小分子民俗文化村和老台乡芦草咀子金马驹幸福家园等 4 个村级示范点,适时召开全县的民族团结示范点现场观摩会。

 【篇 【篇 2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根据《中共甘洛县委宣传部中共甘洛县委统战部甘洛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开展 20xx 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20xx]17 号文件精神要求,今年 8 月被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结合我乡民族工作实际,乌史大桥乡党委、政府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突出“三个离不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在全乡干部、群众当中广泛深入的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宣传月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全乡民族工作发展,不断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结合我乡实际,

 乡党委、政府及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组织召开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工作部署会议,对全乡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安排。乡属各部门、各单位也结合本单位实际,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在乡域范围内主要交通要道悬挂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横幅,广泛张贴宣传标语。乡域范围内各单位、各村在 8 月份内,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召开座谈会、悬挂标语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地向干部职工、寸民和青少年学生宣传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我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全乡营造浓厚宣传月活动氛围。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通过宣传栏、板报等以信息、标语的形式宣传。在各单位、各寸的宣传栏里张贴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资料。

 2、乡属 7 个寸分别召开了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在座谈会和干部会上通报了全乡民族工作基本情况,宣传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交流思想,共叙友情,为本乡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3、大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步伐。首先认真落实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加快乌史村农田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积极做好通乡大桥的重建...

篇三: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创建结硕果 xx 遍开团结花 ——xx 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典型经验材料(1)

 过去,各民族自我为上、互不往来的现象较为常见。党的十八大以来,xx 镇深化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民族方针政策,理清思路,突出重点,通过党建、产业、文化等方式引领,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就像一座座“连心桥”架起了全镇六种民族的爱国心、向党心和民族心,更像一条条蓝丝带将各族群众缔连在一起,各民族之间真诚相待、真心认同、真情关怀、真正互助,亲如一家,共同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和自己的家园,在边陲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族赞歌。

 一、突出组织引领,谋民族团结进步之策 “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就 xx 而言,民族工作事关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进展,xx 镇党委、政府从未放松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依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十有”的要求,确立了做好民族工作、讲好民族故事、传好民族佳音、建好民族示范的创建任务,把民族工作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紧紧扭住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抓住党员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坚持“两个共同”的理念,团结、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相互敬重、相互包涵、相互观赏。全镇形成党政主抓、村组共抓、全民参与,上下一盘旗、一股劲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

 建工作格局,呈现出“人人在讲民族团结情、人人在说民族团结话、人人在办民族团结事、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局面,为全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供应了坚强的组织堡垒。

 二、突出扶贫减贫,行民族团结进步之举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进展,共同致富脱贫,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在奔小康人的路上掉队”。近年来,xx镇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充分发扬“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举全镇之力开展扶贫减贫民族事业,确立了“找准贫根子、与民结对子、为民找路子、多方筹票子、精准搭台子”的扶贫减贫“五子”工作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和资金,解决各族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出行难、通讯难、移风易俗整治难等问题,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全镇累计投资 x 亿元,组织实施了整乡推动、易地搬迁、沿边三年行动等惠民工程,改造完成 C、D 级民居民宅 xx 余户,易地搬迁安置档卡户x 户 x 人;实施村组大路硬化 x 余公里,x 个行政村道路全部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 x 多盏;建设农村饮水水窖 1.14 万口;建成新寨、大寨、青岗堡、下木洋等 x 余个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全镇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取得长足进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贫困人口从 x 户 x 人减到 x 户 x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 x%,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平安感日益增加。“我们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已换成“小洋房”,泥土路都变成了水泥路,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木树村党总支书记赵直关兴奋地说。该村是 xx唯一一个没有汉族的少数民族村,居住着苗、瑶、彝三种民族,全村水、电、路等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三种少数民族过上了惊异的日子。

 三、突出产业培植,增民族团结进步之福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魂”,产业则是民族团结的“根”。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中,xx 镇以解决各民族“增收难”为突破口,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深化推动民族产业规模化、特色化进展,坚持“政府引导、公司运作、集体组织、大户带头、群众参与”的原则,通过“三权三证”盘活各民族进展资金,把种植养殖业、果蔬食用菌、劳动力转移、木本油料、中药材等作为各民族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进行细心培植,提出“八入股、八增收”进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各民族民间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进展。全镇引进企业 x 家,成立农夫专业合作社 x 个,建成食用菌菌棒生产加工和菌种接种培育基地 x 个,建成蔬菜种植大棚基地 x 亩,带动各族群众种植果蔬食用菌 x 亩,进展木本油料 x 万亩、林下草果 x 万亩、中药材 x 余亩,进展甘蔗、热带水果等 x 余亩,建成万头商品猪和千头商品牛基地,实现大牲畜出栏 x 头(匹),开展农夫有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 x 万余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 元,各民族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惊异幸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突出边疆稳定,固民族团结进步之基 民族团结进步是实现 xx 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镇内多民族杂居,边疆线长,边民互市、人情往来亲热,涉边涉外问题简洁多变。

 始终以来,xx 镇把“守住祖国疆土,保证地方清静,促进军民团结,实现各族群众安居乐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守土固边为己任、以兴边富民为担当,把“组织强起来、经济活起来、群众富起来、边防固起来”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毒瘤”。充分发挥各民族作用和力量,健全“情报信息、治安巡防、群防群治”一体化防控网络,成立 x 个村级警务室,依托各民族农村青年、退役士兵等力量组建维稳防控巡逻队 x 支,探究推行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扶贫联帮、教育联抓、边防联守和信访同接、纠纷同处、冲突同排、应急同力、村情同摸、团结同创的“五联六同”工作机制,狠抓民族冲突纠纷排查调解、违法犯罪打击、治安巡查管控等工作,全镇多年来未发生民族冲突和民族纠纷,各族群众在边疆地区世代坚守,危难时期投身保家卫国,和平进展年月全民守地固边,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实现了边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进展”和边疆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五、突出移风易俗,绘民族团结进步之画 民族风貌要靠民族精神来体现,只有转变民族恶习,革除陈规陋俗,才能更加增加民族自信、增进民族互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民族共荣。近年来,xx 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优化完善村民自治管理体系,由各村党组织牵头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组织制定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为主的《村规民约》x 份 x 余条,发挥各族群众自治、监督的能动性,定期开展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地旁、山旁、公共区域旁等“七旁”垃圾清理和粪堆、柴堆、杂物堆治理。同时,组建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

 师、老复员退伍军人等“五老”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自发开展移风易俗,整治农村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等问题,革除大操大办、铺张铺张、薄养厚葬等民俗陋俗,各族民风转好向善、互鉴良俗,宽敞农村、各族群众呈现出“地洁净、物洁净、人精神”的秀丽 画卷和良好风貌。

 六、突出文化传承,筑民族团结进步之魂 “苍茫的天际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每天傍晚,随着音乐的响起,各村文化广场成了一片欢快的海洋,村民们吃过晚饭后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村子的活动场地上,跳起广场舞,汉、壮、苗、瑶、彝等民族群众相聚休闲、其乐融融。近年来,xx 镇坚持文化惠民,强化民族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全县首个乡村电影院,实施x 个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新建农村民族文化活动广场 x万多平米、民族舞台 x 个,配备广播、体育器材 x 套,培育民族文化传承人 x 人,组建民族文艺队 x 支,通过各级组织和传承人、文艺队利用民族节日宣扬民族政策、民族文化,引导群众深化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生疏,广泛传承进展彝族“跳宫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相互了解、相互敬重、相互包涵、相互观赏、相互学习、相互挂念的良好氛围。“我们村里,汉族敬重彝族传统,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团结汉族乡亲,邻里之间格外和谐。这不,没事大家就聚在一起跳舞、闲逛

  、谈天,民族大家庭的氛围在普阳村蔚然成风。”村民王武丽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今,走进 xx 这个边陲小镇,民族团结之花炫丽绽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像一颗颗石榴籽那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在党的光辉普照下,携手走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

 维护民族团结践行惊异教育 ——记 xx 区 xx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2)

 xx 市 xx 区 xx 学校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壮族等学校生x 余人,近年来 xx 学校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以四个“度”为抓手,教育引导各族各族师生坚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生疏,把民族团结、爱我中华的认知深深种在每一个同学心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加大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xx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学校总体教育教学中,并配套工作资金,通过在校内内悬挂横幅、编写宣扬材料、丰富民族学问读物、设置民族学问读书角、打造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廊道、民族活动功能室等措施,营造良好民族团结共建的氛围。学校每年 9 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民族常识问答、民族主题演讲、民族团结小故事等对同学进行民族学问启蒙教育。经常性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征文、班级外文化墙设计等竞赛。开展民族团结争创活动,促进同班级全部蒙、汉同学相互“结对子”,并先后开展了“班级联谊”、“两校特色运动会”、“艺术谊”、“科技竞

 赛”、“校内文化沟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坚固树立民族团结思想。

 二、挖掘深度,呈现民族文化魅力 xx 学校开设了马头琴、民乐、民族舞、民族声乐等民族特设课程且已初具规模;学校还邀请少数民族家长走进课堂,为同学介绍民族风俗,提高同学了解民族文化的爱好;学校的蒙古族教师开设了蒙语口语社团;xx 学校和手拉手学校乌审旗蒙古族试验学校还联合开发了蒙语口语校本教材,让蒙古族师生、家长学习民族母语并实施 xx 民族园班本课程。学校依据同学年龄特点为每个班级支配一到两方面的民族学问内容。一系列的民族教育,使各族同学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进而不断增加中华民族傲慢感、归属感。

 三、提上升度,树立核心价值观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xx 学校将“五个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把“五个认同”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其更贴近生活和学习,让主题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学校以《中学校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我们的节日”、“日行一善”等活动对同学进行情感教育,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教育更贴近生活和学习,让德育教育更加丰富,以此不断提升同学进展核心素养。通过各类竞赛、校内广播、讲座等形式引导宽敞各族师生不断增加对宏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连着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惊异校内,共创教育的惊异将来。

 四、体现温度,校内外共建推动 一是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如鼓舞同学和家长参与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了解摔跤、射箭、骑马等传统项目。二是走进民族校内。组织师生家长前往蒙古族学校了解学习祭火节学问,品尝美味的手把肉和祭灶饭,观赏惊异的歌舞;前往市蒙古族学校参观校内文化和儿童节文艺汇演,感受蒙汉情意的深厚。三是深化开展民族团结结对活动。更与“手拉手”学校乌审旗蒙古族试验学校、新疆乌鲁木齐市其次十二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手拉手”结对活动。

 薪火绵延促团结 师生同心共筑梦 ——xx 民族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典型经验(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陲,社会动荡担忧,民族冲突错综简洁,急需培育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帮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亲热党群干群关系,加强血肉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边疆稳定,xx 县省立民族学校应运而生,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不忘“团结进步”的建校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征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传颂校史,树牢师生感恩心 作为 xx 省解放后第一批寄宿制民族学校,xx 市唯一的寄宿制民族学校,与其他一般学校相比,民族学校的创办具有深刻的政治历史背景,进展更具有时代意义。新生入学了,校史是民族学校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同学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向何方。

 传颂学校创办史。1952 年 5 月,时任 xx 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 xx军政委员会主席 xx 提议,经 xx 省人民政府批准,在 xx 县 xx 镇 xx村创办了省立 xx 县民族学校。建校初,主要招收云、贵、川三省八县的少数民族同学,实行短期文化速成教学,毕业后支配到西南地区工作,成为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民族工作骨干,为西南地区的解放、建设、进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叙述学校进展史。民族学校创办后的数十年间,曾经受从创办、停办到恢复、进展;校址从村乡迁移到县城;校舍从数百平方米扩展到 3 万多平方米;教师从 5 名增加到 x 名;同学从 x 名增加到 x 名;民族类别从 3 种扩展到 x 种,三次搬迁,三次扩建的进展历程,先后投入...

篇四: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党支部书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党支部书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党支部书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交流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 xx,是 xx 区 xx 社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我发言的题目是:共居、共建、共事,团结、和谐、发展—深入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我们社区成立于 2001 年,常住人口共 10700 人,3600 户。外来人口有 2000 余人,有三座清真寺、80%是回族,是一个典型的民族社区。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社区等荣誉,多位中央、省、市领导曾到社区视察和指导工作。下面,我把近年来 xx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领导核心,健全民族工作机制 我们常讲责任,究竟什么是责任?对于社区工作,对于群众要求,我们应该怎么看?什么是工作的份里、份外?对此社区党支部明确了党组织是社区工作的战斗堡垒,始终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围绕社区建设抓党建,以党建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构建创先争优的机制。在党支部领导下,先后建立了议事监督、劳动保障、环境卫生、治安调解委员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团支部、妇联、社

 区统战、社区残协、计生协会、警务室等 20 多个服务机构。我们每季度通过评选“优秀党员”和“服务之星”,树立起党员模范意识,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共有 112 名在职党员在我们社区报到,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达成在职党员双向管理的协议,动员在职党员进社区,积极参加“党员公开承诺”、“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三亮三比三评”等活动,截止目前共实现辖区居民微小心愿 80 余个。

 社区工作繁杂琐细,群众的要求各式各样。党支部一班人遵循的原则是无论大小事,只要是群众的合理要求,都要认真办理、积极关注,工作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不分份里、份外。我们经历了好多次重大的突发事件,如:“花季少女误诊死亡”事件、“四少年偷挖文物工地塌方被埋死亡”事件、“外地务工者触电身亡”事件、“群众上坟路遇车祸”事件等,这些突发的重大事件,处理不当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支部成员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这些关头往往是群众看党员的时候,也是党员意志和能力表现的关键之时。

 社区党支部还注重组织好各种大型活动,解决好困难问题。如:“尔德节民族团结大型文艺汇演”、百盛广场举办“助残献爱心活动”等。处理多项重大突发事件,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和谐、平安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社区在修路和

 建设办公楼时,利用大街上拆除的行道砖铺设我们的小街,在很困难的情况下,给残疾人铺设上盲道和坡道,没有忘记为残疾人修建方便的“洗手间”。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体现了社区党支部的用心和责任。

 二、坚持协调发展,推动社区全面进步 社区成立前,社区辖区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相对比较贫困,生活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如厕难等难题。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没有等、要、靠,而是立即行动起来,2004 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先期完成了社区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造,发动群众对社区小街道路全面整修,对低洼住房、危房进行改造,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问题,解决小街电力供应严重不足、集资重置了增容变压器,对三座公厕进行了改造。在原有一处涝池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 560 平米“星光工程”综合办公大楼,楼内设施齐全,是一座功能齐备的现代化社区样板工程,还建立了“老年人日间托管中心”、“孤独症、精神采集托养训练中心”、“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站”、“爱心超市”、“社区图书阅览室”等,改变了社区面貌和基础条件。社区成立之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为“三多一低”,即无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孤寡老人多、文化层次低。为此我们打造市场、发展经济,建立新的民族特色旅游景区,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就业、生活问题。社区带领群众致富奔

 小康,对辖区主要街道进行仿唐式的历史街区立面改造,路口修建了仿古牌楼和整体改造的三座清真寺共同构成独特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商品小吃市场”和“民族饰品青干果市场”,安置了 500 余经营户千余人就业岗位,繁荣了市场,基本上解决了辖区的就业问题,使社区群众生活向奔小康的目标迈进。这样的建设与发展速度,在我市社区建设中尚属首例。被媒体评价为“创造了社区建设的深圳速度”。

 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社区办起了各类培训学校,学习班举办之多、活动举办之多、参与群众之多,前所未有!我们修建了街头广场、文化墙、阅报栏、黑板报。同时绘制弘扬民族团结、拥军拥属、人口文化、科普知识、邻里和睦等内容的展板,张贴民族团结、倡导文明等内容的标语牌。利用少数民族节日和民族团结宣传月等机会,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弘扬辖区内民族工作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例,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居民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民族团结教育,让“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的思想深入社区居民的心中,营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也营造了十分浓郁的文化氛围。社区回、汉相处融洽,有着浓郁的乡土亲情。街区的文化氛围十分浓郁,营造了非常温馨、干净清爽、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美好环境。

 三、突显民族特点,构建和谐稳定 我们的工作始终注重民族特色,和三座清真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社区重大事件,活动学习都有寺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邻里节百家宴、学雷锋、拥军、各大节日的慰问、维稳与人民调解等。我们已形成共识和不成文的惯例,特别是在扶贫救助上发扬了宗教慈善传统,表现出社区特有的善功善举,为贫困群众服务。我们破除了许多陈规陋习,民族观念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教育、殡葬、婚嫁、朝觐、生育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变化,投入很大精力,收到了非常可喜的成果。

 在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方面,我们更有深刻的感触。近些年来,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大部分是来自甘肃平凉、张家川一带的少数民族,还有部分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我们热情欢迎他们,使他们很快的适应与融入,为我们社区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消除负面影响,增强团结与和谐稳定,解决他们经营和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他们子女上学、入托难等问题。这里有许多典型的事例。如:为新疆餐馆解决租房纠纷和营业执照,使他们深受感动,百家宴时,他们积极参与,送来了全羊一只。社区每年的元宵节,特定为外来人口迎接日,将外来人员请到社区团聚,吃元宵,为迎接他们返乡归来,他们倍感温暖,就像回到亲人身边一样。“六一”儿童节组织了外来人口家长与儿童联谊会,给每位

 儿童赠送了书包和学习用品。社区坚持每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奖励考取大学的学生,外来人口子女一视同仁。大量的活动和关爱,极大地促进了外来人口与本地群众的交融与感情,成为社区志愿者和积极分子。

 在我们社区,人数仅占总人口 10%的汉族成为了少数民族,但却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优先待遇,得到了社区群众普遍认可和接受。汉族孤寡老人的救助和安葬,社区均帮助料理,在社区谁家有难,众人相助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为一位汉族孤寡老太太治病、护理直至安葬;抢救突发心脏病的汉族孤寡老大爷;为患白血病少儿一次捐款 2 万余元等。

 四、加强学习创新,推动民族团结 我们非常重视学习,特别是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文件,学习社区发展与建设前沿方面的信息,经常同社区各方面人士举行座谈,研究新问题,新动向,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群众要求,重视创新,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进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高举一面党旗”“建好一支队伍”“帮扶一个家庭”“结好一帮对子”“做实一件事情”“发挥一技之长”“带活一片区域”七个一为抓手,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素质。

 这些年来的创新项目很多。2008 年,我们去南方几个城市社区学习回来,就率先在社区建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工作站”。我们根据社区少数民族特点开展创业活动,这几年相

 继建立了民族商品、清真食品两全市场,开发了民族特色的就业服务项目,形成了“何家卤汁凉粉”、“老望炒菜”等十几家特色小吃,解决了大量群众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社区邻里节百家宴已连续举办六届,人民日报给予大幅面的报道。奖励大学生已连续 12 年,奖励大学生 300 余名,发放奖学金 40 余万。社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遇到丧事,均有社区全程负责送埋安葬,无论回、汉一视同仁。民族团结形成一条惯例与理念“视辖区的汉族同胞为少数民族,处处给予优待”。“送春联”、“元宵节”、“雷锋日”等都已形成传统活动;“尔德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向困难群众施善,帮困扶贫的大举措行动。创新婚礼、朝觐形式,推行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礼仪的做法,社区群众的文明观念和精神文明状况得到极大的提升。2016 年 3 月 7 日,社区在清真营里寺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穆斯林葬礼,前来参加葬礼的群众站满了清真营里寺大院,前往墓地送埋安葬的社区干部群众及穆斯林同胞达百余人之多,安葬归来后,按照穆斯林葬礼的传统仪式为亡者举行了“过乜贴”形式,社区做好丰盛的菜肴“付子白菜丸子烩菜”答谢送埋的群众和邻里乡亲。看到社区如此隆重举办葬礼,悼念的不是名人、贵人,是一位居住在我们辖区 82 岁陕西蒲城城关镇籍外来的孤寡老太,她叫卢秀仙,老人生前无儿无女,属当地低保户,晚年老人来到辖区居住,社区一直对这位孤寡老人给予特别

 的关心照顾,给老人安装取暖炉、送去煤炭、衣服被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经常看望老人,送上热汤茶饭,为老人洗漱和收拾房间,老人生活缺什么,社区立刻给送上,社区的邻里乡亲也经常给老人送饭,帮助老人生活困难和不便,老人在这里晚年生活很满意。几个月前,老人因病住院,我们安排社区志愿者轮流值班 24 小时护理和照顾老人,一切费用均由社区负担。此次老人生病住院,卧床不起直至去世,整整有三个月时间,社区志愿者始终守候在老人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让老人经受一点痛苦安然的离去。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作为,是人间大爱,是孝亲厚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升华,是我们社区所创造的全国先进典型的精神所在。

 保持民族团结稳定、和谐平安相处是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与创新,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与长久发展。

 谢谢大家。

篇五: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精品合集)

 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1 1

 朝阳市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地区之一。现有 33 个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4%,其中蒙古族198117人,满族27669人,回族 16378 人,朝鲜族 1377 人:全市有一个民族自治县(略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6 个民族乡(朝阳县乌兰河硕蒙古族乡、松岭门蒙古族乡,北票市马友营蒙古族乡、凉水河蒙古族乡,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凌源市三家子蒙古族乡),124 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市有经国家、省批准的民贸县 1 个,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28家:全市有蒙古族中学 14 所、小学 60 所、回族小学 3 所,210 所学 校开设了民族语文课。

 下面将我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机制,实现创建活动的制度化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我市努力加强创建活动体制机制建设,为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 28 个市直部门组成。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均成立了相关协调组织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制。二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2011 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朝政发(2011)23 号),实施责任目标管理,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考核各级政

 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内容。三建立保障机制。每年市政府划拨 10 万元,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费,各县(市)区政府也给予相应配套资金。四是建立应急机制。着眼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规律特点,制定了涵盖组织协调、宣传教育、信息预警、应急处理、区域合作、法制保障、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预防民族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及时排查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倾向性问题,建立了由各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加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统筹协调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纠纷。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市、各县(市)区都建立了每四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的制度。1988 年以来,朝阳共有 14 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84 个全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省政府表彰,558 个市级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继 2009 年市政府被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 年我市龙城区海龙街道紫金苑社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二、抓宜教,促进创建活动的社会化 针对创建活动的广泛性、群众性特点,树立“大宣教”理念,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共同研究策划、同步组织推进,促进了创建活动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

 一是抓好“三个纳入”.即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各级理论学习

 中心组学习计划之中、纳入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之中、纳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民族观、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教育,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民族工作意识,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培养民族团结为荣的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另外,举办了 11 期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受训人员达 500 多人次:

 二是抓好“三个结合”。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以“宜传月”为龙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良好的與论氛围:注重抓好日常宣传,结合民族工作的实际,利用会议、活动、少数民族节日,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法规:深入基层开展宜讲,市、县民委领导经常深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已作报告 60 余场次:把抓好社会宜传与新闻媒体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区域主要媒体作为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渠道,与宣传部共同组成强大的宜传阵容,深入机关、乡村、学校等,总结宣传在民族团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大力宜传全市各项民族事业发展成果,全面展示各族人民幸福生活:把专题宜传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把民族政策法规教育纳入全市“五五”、“六五”普法总体规划,编印了《民族宗教知识 200 问》等相关学习资料,在全市每年举办的“法律宣传周”中开展民族政策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宗教场所活动。

 三是抓好“两发挥”。适应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工作生活逐渐增多的新情况,发挥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人流大的优势,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到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挥尹湛纳希纪念馆、罗布桑却丹纪念馆和喀左档案馆等省、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开展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

 三、抓结合,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化 为增强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抓好“四结合”。

 一是与发展民族经济相结合。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加快发展是开启民族团结进步的“金钥匙”。我市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朝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有关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文件。市本级设立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补助费每年 78 万元、少数民族乡发展资金每年30 万元、民族特色新村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每年 50 万元。先后将 45 个民族村列入“整村推进”和“定点包扶村”工程中,几年共争取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折人民币 4500 多万元,使 2 万多少数民族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落实国家民贸优惠政策,促进民贸企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十一五”以来,经过我们向上积极争取,每年为全市 28 家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争取贷款贴息、技术改造和补助资金 3000 多万元。民族企业积极为民族地区“三农”服务,

 有力地带动了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如辽宁中泽集团朝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出资 500 万多元扶持各族群众种植优质棉花。

 二是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市 6 个民族乡都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广场、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建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目室、民族文工团等民族文化工作基层单位,在新华书店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民族图书阅览室。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少数民族剪纸作品展,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蒙古族少儿艺术节、蒙古象棋比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加强民族传统文体基地建设,相继组织实施了“星光工程”和“繁荣之星”工程,已建成了尹湛纳希纪念馆及文化园、凌源市罗布桑却丹故居纪念馆、略左民族文工团、凌源三家子乡天盛号蒙古族小学和建平三家蒙古乡新爱里蒙古小学、朝阳龙搏击俱乐部、略左蒙古族自治县体育运动学校、东蒙民俗博物馆等多个文教体基地。其中:朝阳龙搏击俱乐部、略左蒙古族自治县体育运动学校被命名为辽宁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喀左民族文工团被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力度,制定了《朝阳市少数民族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收集工作规划》,先后挖掘整理了清代略喇沁左旗王府档案、“朝阳蒙古族民间故事”、朝阳蒙古族民歌、《尹湛纳希全集》等。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市组建有蒙古语文学会、尹

 湛纳希研究会、马头琴协会、蒙文书法协会、蒙古象棋协会等少数民族文化群团组织,专业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体育学术研究等民族文化活动。

 三是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把创建活动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不懈地抓好民族工作各项应急机制建设。建立了由各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加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统筹协调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纠纷:在不断完善《少数民族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结合我市实情,建立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民族工作信息网络,并建立了包括公安、国安、城管等多家单位的民族宗教矛盾化解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和动态,做到“了解情况准确,通报信息及时,处置问题得力“。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市、县(市)、区两级民族工作部门分别建立了《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因“清真不清”引发的事件应急预案》等,完善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在民族学校、民族乡、民贸企业、社区聘请了 20 名民族关系监测员:保持应急反应机制的时效性,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保障。尤其是今年,针对“三股势力”和邪教的挑战,我们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集中进行了法规政策教育和宣传,引导各民族群众认清“三股势力”和邪教本质,旗帜鲜明的开展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是与建立民族事务服务体系相结合。加快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政府解决新阶段民族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创建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12 年以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批转了市民委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今年,按照省民委《关于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辽民族发(2013)32 号)要求,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朝阳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建立了由统战、民族、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人社、城管等部门组成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协调解决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下,在编制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市民族事务中心正式挂牌工作,设全额事业编 4 人.目前,全市已建服务中心 8 处,服务站点 33 处,形成了市、县(市)区、街道(乡)、社区(村)四级动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市法律援助体系内,单独设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少数民族律师库”:在市伊协、市佛协分别设立了服务站,突出做好来自新疆、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和来自西藏、青海等地区的藏传佛教教职人及其随行人员两个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在各乡(镇)街、村(社区)分别建立了一支工作热情、群众信得过、能力素质高、服务有专长的一批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民族事务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同步发展,业已形成了上下左右服务体系和网络,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服务到面前,第一时间把矛盾化解

 在萌芽。很好地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包括流动少数民族)的“入学、入园、入企、入保、入医、入寺和入土”等事务。为进一步加强清真食品监管,满足穆斯林群众的特定需求,在全市成立了“穆斯林群众消费者权益维护服务站”体系。为加大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科技培训力度,我们在民族地区培育了少数民族电脑农业中心示范户 98 户, 覆盖 7 个县(市)区的 85 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00 多期,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和下岗职工 8000 余人次。

 四、抓示范,引领创建活动规范化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我们结合民族团结进步“七进”,开展了七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创建活动。以“学习民族政策法规、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主题,推进全市机关的创建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形成了学习掌握民族政策法规,真心实意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良好氛围。如朝阳市扶贫办在安排部署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时,把少数民族聚居村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将全市所有贫困少数民族聚居村纳入到整村推进、定点帮扶和扶贫示范村中,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邻里和谐、生活富裕”为创建目标,以“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工程为牵引,全面推动乡村创建活动。市政府印发《朝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的实施方案》,每年选择 10 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为试点村,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少数民族特色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强化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确立本村的特色产业:增设民族元

 素,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氛围,我市已有 3 个民族村列入国家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成为全市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活动的示范典型。

 三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管理好、治安好、环境好、团结好、服务好”为创建标准,将创建活动从农村拓展到城市社区。制定了《朝阳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实施方案》,各社区按照以“知民”为起点、以“安民”为重点、以“帮民”为支点、以“为民”为切入点、以“乐民”为结合点的要求,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涌现出了以龙城区紫金苑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社区创建设活动的典型。

 四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企业创...

篇六: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市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

 工作经验材料

  XX 省 XX 市 XX 村是多民族杂居村寨的典型代表,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分析该村情况可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村级组织功能发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XX 村的建设模式,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XX 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XX 年 1 月和 XX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两赴 XX 考察,提出 XX 要努力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恒久保持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是中央对XX 的顶层设计和建瓴之策,也是理论界和实践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为了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建设情况,提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村级模式,XX 年 7 月下旬,课题组一行深入 XX 村,并走访了州、县两级民族宗教部门,镇政府、

 村委会等机构,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查阅资料、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了调研。

 一、调研点基本情况 XX 省 XXXX 州是一个集“边疆、边境、边民”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脍炙人口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让 XX声名远扬。在 XX 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XX 村。XX 村位于 XX 州州府 XX 市遮放镇,位于 XX镇坝尾,隶属 XX 村委会,国土面积 X 平方公里,距镇政府17 公里,320 国道贯穿全村。

 “XX”在傣语和景颇语中都是在一个小山包上建有村寨的意思,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村寨,共有 49 户 244 人,世居民族以景颇族、傣族为主。全村共有耕地面积 757 亩,其中:水田 520 亩,旱地 237 亩,林地 803 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水稻、烤烟、甘蔗、橡胶等,同时还兼种四季豆、辣椒、甜脆玉米、咖啡等经济作物。XX 年以前,XX 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落后村寨,农民人均收入也很低。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如今,XX村在发展生产、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族团结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 XX 村,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民族不管哪家有大事小情,大家齐帮忙。几乎所有人都是逢节一起过、一起乐,不分民族,不分彼此。各民族亲如一

 家,大家团结互助、共同奋进,构成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美丽画卷。

 二、XX 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主要做法 随着 XX 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推进,XX 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XX 年实现了所有少数民族贫困户全部脱贫。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各民族同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不懈努力。通过实地调研了解,XX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建强党组织并发挥作用为基础

 XX 村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让党旗在边疆民族地区高高飘扬。目前,XX 村设党支部 1 个,党员 15 人,村干部 5 人。一是成立创建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职责。成立以村党支部和村两委成员参加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细化工作网格,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对党员干部开展理论教育。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大政方针政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扫黑除恶、平安

 村寨建设等内容,广泛开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三是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把现代规范和传统知识相结合,制定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贴近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村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村规民约,逐步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以提升村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XX 村立足村情民情,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村民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和道德素养。一是开展经常性教育。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宗教政策、基本道德规范、卫生健康常识教育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利用村前寨后的横幅、标语、板报、广播、墙体、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来提高村民的法治水平及社会公德意识,同时结合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和广场集体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一家亲、凝心聚力促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

 尚蔚然成风。二是普及科学知识教育。XX 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型村民入手,组织村民进行蔬菜、甘蔗种植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劳动实用技能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文明、明事理、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三是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XX 村重视民族教育发展,深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村寨的未来。XX 年实现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适龄少年入学率 100%的目标,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三)以发展村寨经济改善民生为根本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XX 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此,XX 村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在抓好传统农业工作,做好春耕、秋种生产,确保全村粮食产量稳定的同时,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引进了高品质水稻、烤烟、甘蔗、橡胶等项目,同时还兼种四季豆、辣椒、甜脆玉米、咖啡等经济作物。對于一些“能闯、敢闯、不得不闯”的村民,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村民组劳

 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实现增收目标。

 (四)以促 进社会事业发展为保障

 一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硬化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XX 年以来,XX 村立足于村情实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寨面貌扮靓了祖国西南边疆。在安排确定改造对象时,村民处处谦让,形成了共识,优先改造最急需、最危险的房屋,解决最困难的群众和最亟待改善的基本居住环境。全村完成了连户路硬化 47 户 1500 米和农村危房改造 11 户,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助推和谐社会进程。做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完成参保人数。村内电力设施较完善,电力供给基本有保障。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覆盖率 100%,村内移动通讯普及较好,基本实现全村覆盖。让全村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共享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视域下的 XX 现象

 “在 XX 村,各民族亲如一家人,各民族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矛盾”,XX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排木崩告诉笔者的这句话也在调研中得到了印证。当课题组一行来到 XX 村文化活动室,一幅由傣族与景颇族特有的民族图腾相融形成的长条图腾,凝聚着 XX 人民同心同德的智慧和团结精神。调研中发现,平日村里举办的一些活动,也都在此进行。此外,一些宗教活动、仪式会在大力神山下的奘房内进行,奘房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问卷显示,只要有节日庆典活动,村民几乎都会自发前来参加。在 XX 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信仰的各族村民,在一个共同目标之下,紧紧团结在一起。

 景颇族村长何勒堆不光会说景颇语,还会说一口流利、地道的傣语。他的母亲保留着景颇族最原始的织布技艺,为浓厚的民风增添了不少的民俗色彩;他的妻子并非景颇族,而是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两人因在外打工相识结缘,结成姻亲,构成了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现象。在村里,两人不是惟一一对反映通婚现象的夫妻,还有不少类似组建的家庭。新的民族成分产生更多是源于人口的流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据问卷统计,一个家庭中有两种民族成员的占 16户,三种民族成员的占 4 户,三种以上的占 7 户。不同民族的男女结为夫妻时,都会充分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也都会尊重对方民族的结婚习俗。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着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村民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掌握,随着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会说两种及两种语言以上的人数占比为 91%。

 “XX 现象”随着 2008 年在 XX 村口落碑的“新农村:民族团结和谐示范村”而生根,碑上刻画着 XX 民族团结进步路上走过的十多年历程。如今,XX 民族团结已逐步超越了民族、语言、文化、宗教等范畴,成为“双手共力”的命运共同体。

 四、启示及建议 民族工作千条万条,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是第一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事业对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模范引领作用。要让模范精神散发持久魅力,就要讲好模范的故事。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让各族群众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XX 不光孕育了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精神,还始终坚持把经典当家训,把历史当家书,把团结当家事。笔者认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永远在路上。

 (一)做乡村振兴模范,打造 X XX 新面貌

 昔日具有民族特色的 XX 村逐渐革新,如今村里有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和矗立在菠萝蜜树下的一栋栋新楼房。村容村貌上,XX 村一边跟随新时代解放思想,一边实事求是,与时代互补而不跨界。建设上,既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机遇,又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多向升级。重点抓好特色民居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构建民族良好生态宜居环境等,努力让少数民族村寨美起来、强起来、富起来。在人文上,挖掘民族歌舞剧等资源,发展地方特色的大力山神文化,推动人文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经济上,依托 XX 独具橡胶、烤烟、甘蔗、咖啡等优质热带作物,打造一批 XX 农产品品牌,实现“一村一品”多元化。在生态上,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厕所、垃圾、村容村貌“三大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民族和谐稳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做脱贫攻坚模范,创 造群众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XX 不仅要秉持着对原有成果持有成之惟坚、倍加珍惜的精神,同时也要饱含对未来事物持有勇于实践、临难不避的精神,达到“新”和“旧”相互改革,相互发展,相互彰显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业已告一段落的

 基础上,继续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农业、林业、渔业上精成一门,实现特色优势产业,突出绿色健康和生态环保理念,达到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要求,依托电商开展对外宣传和带动。夯实民族地方经济,特别是要有效链接起新技术和新平台,为培育新经济发展赋新能。

 (三)做民族文化模范,构筑精神新高地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构成民族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的传承则是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实现民族文化价值就要和其他文化相互结合,丰富文化内涵,展现文化特色,使文化鲜明,这也是新时期传承文化的方式之一。如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民族文化艺术长廊,开展乡村理由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不断加强和重视文化组合、文化整合、文化包装和文化传播四个方面。將优秀民族歌舞文化进行包装整合,适时进行推广。把民族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产业化开发,借助融媒体技术向外宣传推广,把“XX”这个名字叫响,让外地人心向往,让本地人能自豪,把民族文化打造成为XX 的新名片、新特色和精神民族新高地。

 (四)做民族教育模范,提升村民新品质

 教育不仅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据问卷统计,XX 村村民学历普遍偏低,最高学历是高中,初中学历 14 人,小学学历 15人,小学以下 15 人。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形式多样的优势,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开展继续教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要求,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加快文化教育和文化场所建设,合理推进 XX 教育资源整合,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鼓励村民走出去,通过实践锻炼获取新知识,打开新视野,待归来时满载新知识。

 (五)做党员干部模范,塑造组织新形象

 近年来,XX 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標,“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意识已经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落脚点在基层干部和党支部的引领带动。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职责担当和责任意识,抓常、抓细、抓严民族团结工作,将党的主张宣传好、党的政策落实好、党的关怀传递好,是基层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要把村党支部作为党联系群众的堡垒和阵地,把党员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民族心向党,凝聚起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篇七: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典型材料

  XX 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 XX 族乡之一,全乡面积 146 平方公里,辖 1 个农村社区,5 个村民委员会,38 个自然村,65 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 4541 户,乡村总人口 15400 人,其中:4251 人,占总人口的 27.6%。境内居住有傣族、XX、德昂族、傈僳族等世居少数民族,横路村、丙盖村、勐科村为 XX 聚居村。

  多年来,XX 乡党委、政府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突出创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酒,丰富创建形式,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全乡呈现出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新气象。开创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 XX 篇章。XX 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德宏州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多措并举,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党建引领抓创建。把加强 XX 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统筹起来,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名,培养民族工作干部 73 名,致富带头人 XX名,党组织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

 堡垒,每一名党员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融合拓展抓创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乡党委、村总支、支部三级书记抓创建,与乡村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推进会、提质会,重心下沉到社区、村组、学校,形成了资金投入保障,群众便于乐于参与的好机制,创建工作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到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典型示范抓创建。培养、挖掘各族群众中的先进个人及集体,总结提炼经验亮点和特色,打造了荒田村、XX 村、管家寨等民族团结典范,以点串线、线面结合,全乡形成了学先进、争先进、当示范的良好氛围。2016 年以来 XX 乡受国家、省、州、县四级表彰累计 55 次,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207 名,最美 XX 人 20 名、最美 XX 家庭 16 户、光荣脱贫户 6 户,让全乡干部、群众学有目标,干有榜样。

  紧扣核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乡镇机关开展党史、新中国史等四史教育,举办道德讲堂,在学校开展爱国主义、革命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族群众中开展“感党恩,思进取”教育,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五进”活动,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全乡各族群众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中华优

 秀传统节日一起过,窝罗节、沷水节、目脑纵歌节等民族节日一起庆,开展快板、小品、文艺汇演等,在包棕子、话团结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联欢中展示民族团结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中小学国民教育、乡党校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发挥李根源故居、李根源广场、三眼井抗战遗址、永和民族文化广场宣传阵地作用,利用传统宣传渠道与新技术、新媒体宣传渠道,采用小喇叭播放、群众会讲解、民族节日展示、标语宣传、干部培训等方式,广泛宣传全县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刷写永久性标语 15 条,悬挂宣传标语 42 余条,制作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海报 200 余份,发放宣传单 7800 余份,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搭桥建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始终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以异地搬迁为契机,建设云盘山、XX 村搬迁点,促进汉、阿昌、傣等多民族共居;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缮李根源故居,建设根源广场、阿露窝罗广场、三眼井抗战遗址等,打造共同的文化共享平台;在全乡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实行普通话教学,在各族群众中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造共学平台。以省、州、县 4 四全文物保护点为平

 台,以 5 名非遗传承人为纽带,开展舞狮、祭孔、洞经音乐、阿昌织锦、阿昌山歌传承保护活动,组织阿昌织锦、美食制作、阿昌民间舞蹈、阿昌拳术、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交流活动,举办“阿露窝罗节”联欢活动,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风俗中,凝聚社会价值共识,推进民族进步;开展“同进一个厂”和“同做一个产业”活动,确保各民族共事共富;开展村与村、寨与寨、妇女之家、老年协会联谊联欢等“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老人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比赛,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各族群众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各种措施,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各族群众在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深度嵌入,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共同奋斗,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XX 乡牢牢把握发展进步主题,紧紧抓住 XX 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机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打得更牢。投资 XX 万元,完成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一大批脱贫攻坚项目,解决了各族群众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事。人居环境改造提升 XX 户,易地扶贫搬迁 2 个集中安置点,搬迁 XX 户,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族群

 众幸福感大幅提升。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开发挖掘 XX 饮食旅游文化产业,实施 XX 古镇“美丽乡村+文化”试点项目,引进建设台联九公司万头畜牧生态园、XX 中药饮片厂、XX梁诚科技白花油茶精深加工厂等项目,开发了一大批信息员、生态护林员、村寨保洁员、巡河员等岗位,增加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实现了各族群众家门口就业的夙愿,获得感大幅提升。XX 省烟草公司、世博集团、县卫计局、团县委、统战部、民宗局等省州县的真情帮扶,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凝聚起 XX 乡各族群众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乡顺利脱贫注入强大动力。截止 2021 年,村至乡道路硬化 XX%,动力电、广播电视、网络电视覆盖率 XX%,中小学入学率 XX%,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XX%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参合率 XX%,农民人均纯收达到 XX 元。各村各寨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产业巨大发展,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群众住上了青瓦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安全水、过上了好日子,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巨大提升。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XXXX乡阿昌整族脱贫,各族群众全面脱贫,实现了千百年的幸福梦。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牢固,中国梦和党的

 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篇八:党支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共居、共建、共事、团结、和谐、发展 深入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 XXX,是 XX 区 XX 社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我发言的题目是:共居、共建、共事,团结、和谐、发展—深入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我们社区成立于 2001 年,常住人口共 10700 人,3600户。外来人口有 2000 余人 确 ,有三座清真寺、80 瘟 %是回族,是一个典型 火 的民族社区。社区先后 沃 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 搞织,省、市民族团结进 圃 步模范集体、示范社区 垢 等荣誉,多位中央、省 票 、市领导曾到社区视察 峨 和指导工作。下面,我 精把近年来 XX 社区开展 春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陪 的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 岁 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 路 评指正。

 一、强化领导 扩 核心,健全民族工作机 等 制

  我们常讲责任, 龋 究竟什么是责任?对于 迂 社区工作,对于群众要 帚 求,我们应该怎么看? 池 什么是工作的份里、份 贺 外?对此社区党支部明 蝎 确了党组织是社区工作 啤 的战斗堡垒,始终把党 兄 建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 殆 的各个方面,围绕社区 郎 建设抓党建,以党建促 捣 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瘁 ,构建创先争优

 的机制 烛 。在党支部领导下,先 痕 后建立了议事监督、劳 尘 动保障、环境卫生、治 梭 安调解委员会、综合治 器 理办公室、社区团支部 哑 、妇联、社区统战、社 窘 区残协、计生协会、警 帜 务室等 20 多个服务机 炽 构。我们每季度通过评 绽 选“优秀党员”和“服 婴 务之星”,树立起党员 惺 模范意识,将创先争优 段 活动落到实处。共有 1 惑 12 名在职党员在我们 韶 社区报到,与在职党员 砧所在单位达成在职党员 磅 双向管理的协议,动员 训 在职党员进社区,积极 冬 参加“党员公开承诺” 频 、“党员自愿认领社区 化 岗位”、“三亮三比三 霄 评”等活动,截止目前 学 共实现辖区居民微小心 挥 愿 80 余个。

  社区 赌 工作繁杂琐细,群众的 朱 要求各式各样。党支部 荤 一班人遵循的原则是无 允 论大小事,只要是群众 糟 的合理要求,都要认真 凿 办理、积极关注,工作 崭 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 碍 ,不分份里、份外。我 垒 们经历了好多次重大的 倚 突发事件,如:“花季 荤 少女误诊死亡”事件、 金 “四少年偷挖文物工地 脏 塌方被埋死亡”事件、 懂 “外地务工者触电身亡 菊 ”事件、“群众上坟路 噬 遇车祸”事件等,这些 甫 突发的重大事件,处理 质 不当严重影响社会和谐 痛 稳定。面对这些棘手的 嘲 问题,支部成员敢于担 犀 当、敢于挺身而出,这 硬 些关头往往是群众看党 蹈 员的时候,也是党员意 绵 志和能力表现的关键之 下 时。

  社区党支部还 瓢 注重组织好各种大型活 蔬 动,解决好困难问题。

 惫 如:“尔德节民族团结 桐 大型文艺汇演”、百盛 翼 广场举

 办“助残献爱心 椰 活动”等。处理多项重 旬 大突发事件,消除了社 里 会不安定因素,为和谐 涸 、平安地发展奠定了良 格 好基础,加强了民族间 弥 的团结,提高了社区的 叔 凝聚力和号召力。社区 焦 在修路和建设办公楼时 肘 ,利用大街上拆除的行 友 道砖铺设我们的小街, 贼 在很困难的情况下,给 倍 残疾人铺设上盲道和坡 留 道,没有忘记为残疾人 靛 修建方便的“洗手间” 威 。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 液 ,体现了社区党支部的 庐 用心和责任。

 二、坚持 姜 协调发展,推动社区全 竟 面进步

  社区成立前 芝 ,社区辖区环境条件差 扬 ,基础设施落后,群众 酉 生活相对比较贫困,生 宅 活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 膝 出行难、吃水难、用电 痹 难、如厕难等难题。面 亚 对这些困难,我们没有 掘 等、要、靠,而是立即 莱 行动起来,XX 年我们 距 依靠自己的力量先期完 宣 成了社区的基础设施的 矢 大规模改造,发动群众 伸对社区小街道路全面整 件 修,对低洼住房、危房 换 进行改造,解决了长期 腹 困扰群众吃水难、用电 挝 难、出行难问题,解决 柯小街电力供应严重不足 剁 、集资重置了增容变压 爹 器,对三座公厕进行了 撂 改造。在原有一处涝池 麦 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 岁560 平米“星光工程 黎 ”综合办公大楼,楼内 椰 设施齐全,是一座功能 逛 齐备的现代化社区样板 怨 工程,还建立了“老年 丁 人日间托管中心”、“ 湍 孤独症、精神采集托养 蜘 训练中心”、“残疾人 挞 康复训练工作站”、“ 托 爱心超市”、“社区图 再 书阅览室”等,改变了 忻 社区面貌和基础条件。

 邀 社区成立之初经济发展 勇 相对

 滞后,表现为“三 挫 多一低”,即无业人员 耿 多、残疾人员多、孤寡 詹 老人多、文化层次低。

 悄 为此我们打造市场、发 骇 展经济,建立新的民族 察 特色旅游景区,从根本 匀 上解决了群众就业、生 便 活问题。社区带领群众 在 致富奔小康,对辖区主 缚 要街道进行仿唐式的历 批 史街区立面改造,路口 乐 修建了仿古牌楼和整体 呈 改造的三座清真寺共同 拄 构成独特的民俗风情。

 薄 打造“民族商品小吃市 甜 场”和“民族饰品青干 款 果市场”,安置了 50 揽 0余经营户千余人就业 犹 岗位,繁荣了市场,基 暖 本上解决了辖区的就业 邪 问题,使社区群众生活 爸 向奔小康的目标迈进。

 缺 这样的建设与发展速度 扁 ,在我市社区建设中尚 杰 属首例。被媒体评价为 议 “创造了社区建设的深 玉 圳速度”。

  在抓好 岛 基础建设的同时,我们 冤 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 卤建设同步发展。社区办 孙 起了各类培训学校,学 盼 习班举办之多、活动举 格 办之多、参与群众之多 烃 ,前所未有!我们修建 尧了街头广场、文化墙、 翘 阅报栏、黑板报。同时 则 绘制弘扬民族团结、拥 犹 军拥属、人口文化、科 配 普知识、邻里和睦等内 瓷容的展板,张贴民族团 融 结、倡导文明等内容的 汝 标语牌。利用少数民族 象 节日和民族团结宣传月 涌 等机会,宣传民族政策 散与法律法规,弘扬辖区 炳 内民族工作及民族团结 俏 进步的典型事例,通过 椭 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 钨 大居民群众在耳濡目染 择中接受了民族团结教育 续 ,让“少数民族离不开 又 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 柯 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 掖 离不开”的思想深入社 削

 区居民的心中,营造了 斯 平等、团结、互助、和 悍 谐的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御 ,也营造了十分浓郁的 鸭 文化氛围。社区回、汉 舀相处融洽,有着浓郁的 胸 乡土亲情。街区的文化 贮 氛围十分浓郁,营造了 掏 非常温馨、干净清爽、 猪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美 堵好环境。

 三、突显民族 寒 特点,构建和谐稳定

 庸

 我们的工作始终注重 誓 民族特色,和三座清真 训 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咋 社区重大事件,活动学 怨 习都有寺里的积极参与 云 和支持。如:邻里节百 虏 家宴、学雷锋、拥军、 侠 各大节日的慰问、维稳 皱 与人民调解等。我们已 窿 形成共识和不成文的惯 铅 例,特别是在扶贫救助 药 上发扬了宗教慈善传统 俘 ,表现出社区特有的善 沏 功善举,为贫困群众服 讯 务。我们破除了许多陈 集 规陋习,民族观念素质 铜 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教 趴 育、殡葬、婚嫁、朝觐 愈 、生育观念等方面都有 层 很大进步和变化,投入 衍很大精力,收到了非常 匪 可喜的成果。

  在为 辐 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服务 刽 方面,我们更有深刻的 燕 感触。近些年来,外来 党 人口不断增多,大部分 毒 是来自甘肃平凉、张家 栈 川一带的少数民族,还 玉 有部分来自新疆的少数 刚 民族。我们热情欢迎他 送 们,使他们很快的适应 卑 与融入,为我们社区经 尺 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促 纪 进作用,同时消除负面 貉 影响,增强团结与和谐 闰 稳定,解决他们经营和 棚 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他 鞋 们子女上学、入托难等 锐 问题。这里有许多典型 阜 的事

 例。如:为新疆餐 哭 馆解决租房纠纷和营业 蔓 执照,使他们深受感动 滥 ,百家宴时,他们积极 决 参与,送来了全羊一只 蚤 。社区每年的元宵节, 氮 特定为外来人口迎接日 痒 ,将外来人员请到社区 引 团聚,吃元宵,为迎接 峻 他们返乡归来,他们倍 目 感温暖,就像回到亲人 英 身边一样。“六一”儿 炊 童节组织了外来人口家 脾 长与儿童联谊会,给每 替 位儿童赠送了书包和学 枚 习用品。社区坚持每年 黔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怯 ,奖励考取大学的学生 爷 ,外来人口子女一视同 所 仁。大量的活动和关爱 钾 ,极大地促进了外来人 候 口与本地群众的交融与 盆 感情,成为社区志愿者 盂 和积极分子。

  在我 照 们社区,人数仅占总人 骤 口 10%的汉族成为了 益 少数民族,但却受到了 谨 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优 露 先待遇,得到了社区群 煎 众普遍认可和接受。汉 宴 族孤寡老人的救助和安 址 葬,社区均帮助料理, 拓 在社区谁家有难,众人 窍 相助的事例不胜枚举。

 敌 如:为一位汉族孤寡老 燥 太太治病、护理直至安 神 葬;抢救突发心脏病的 巍 汉族孤寡老大爷;为患 霸 白血病少儿一次捐款 2 旋 万余元等。

 四、加强学 雷 习创新,推动民族团结 闹

 我们非常重视学习 绪 ,特别是学习党在各个 乙 时期的重要文件,学习 圾 社区发展与建设前沿方 妈 面的信息,经常同社区 右各方面人士举行座谈, 柜 研究新问题,新动向, 钨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群 巨 众要求,重视创新,不 啃 断推进社区建设和各项 蛹

 工作的进展。在“两学 喷 一做”学习教育中,以 远 “高举一面党旗”“建 僻 好一支队伍”“帮扶一 翰 个家庭”“结好一帮对 政 子”“做实一件事情” 蚂 “发挥一技之长”“带 刑 活一片区域”七个一为 眼 抓手,增强党员党性, 帖 提高党员素质。

  这 予 些年来的创新项目很多 措 。XX 年,我们去南方 仆 几个城市社区学习回来 蔼 ,就率先在社区建立了 凳 “一站式便民服务工作 品 站”。我们根据社区少 幂 数民族特点开展创业活 阿 动,这几年相继建立了 冬 民族商品、清真食品两 良 全市场,开发了民族特 统 色的就业服务项目,形 腮 成了“何家卤汁凉粉” 涩 、“老望炒菜”等十几 门 家特色小吃,解决了大 烟 量群众的就业和生活问 搀题。社区邻里节百家宴 观 已连续举办六届,人民 云 日报给予大幅面的报道 俞 。奖励大学生已连续 1 耶 2 年,奖励大学生 30 培 0余名,发放奖学金 4 勿 0 余万。社区的孤寡老 旧 人和困难家庭遇到丧事 筏 ,均有社区全程负责送 箕 埋安葬,无论回、汉一 形 视同仁。民族团结形成 纳 一条惯例与理念“视辖 蟹 区的汉族同胞为少数民 滦 族,处处给予优待”。

 恋 “送春联”、“元宵节 沈 ”、“雷锋日”等都已 找 形成传统活动;“尔德 赤 节”、“古尔邦节”等 谬 民族节日向困难群众施 彰 善,帮困扶贫的大举措 野 行动。创新婚礼、朝觐 踊 形式,推行低碳简约的 莽 生活方式和文明礼仪的 遁 做法,社区群众的文明 速 观念和精神文明状况得 乒 到极大的提升。XX年 锡 3 月 7 日,社区在清真 驴 营里寺举办了一场隆重 人 的穆斯林葬礼,前来参 稀 加葬礼的群众站满了清 铁 真营里寺大院,前往墓 灿

 地送埋安葬的社区干部 淬 群众及穆斯林同胞达百 寂 余人之多,安葬归来后 琶 ,按照穆斯林葬礼的传 归 统仪式为亡者举行了“ 夺过乜贴”形式,社区做 辰 好丰盛的菜肴“付子白 任 菜丸子烩菜”答谢送埋 氰 的群众和邻里乡亲。看 啦 到社区如此隆重举办葬 镁 礼,悼念的不是名人、 验 贵人,是一位居住在我 祸 们辖区 82 岁陕西蒲城 杀 城关镇籍外来的孤寡老 蹄 太,她叫卢秀仙,老人 求 生前无儿无女,属当地 喳 低保户,晚年老人来到 需 辖区居住,社区一直对 桂 这位孤寡老人给予特别 越 的关心照顾,给老人安 阁 装取暖炉、送去煤炭、 札 衣服被褥、米面油等生 鞠 活用品,经常看望老人 鸦 ,送上热汤茶饭,为老 适 人洗漱和收拾房间,老 牌 人生活缺什么,社区立 狭 刻给送上,社区的邻里 路 乡亲也经常给老人送饭 劣 ,帮助老人生活困难和 暇 不便,老人在这里晚年 恭 生活很满意。几个月前 箱 ,老人因病住院,我们 浙 安排社区志愿者轮流值 殖 班 24 小时护理和照顾 旭 老人,一切费用均由社 惯 区负担。此次老人生病 甫 住院,卧床不起直至去 森 世,整整有三个月时间 恿 ,社区志愿者始终守候 瞅 在老人床前,无微不至 勾 的照顾,没有让老人经 拦 受一点痛苦安然的离去 吏 。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鹿 的作为,是人间大爱, 迪 是孝亲厚德,是社会主 揩 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 旗 升华,是我们社区所创 逐 造的全国先进典型的精 恤 神所在。

  保持民族 历 团结稳定、和谐平安相 桃 处是民族工作的重中之 刑 重。在今后的工作中, 桂 我们将坚持推进民族团 优 结进步工

 作作为社区工 睛 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积 币 极进行探索与创新,促 触 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与长 震 久发展。

 谢谢大家。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