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6篇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6篇

公文范文 时间:2023-06-29 0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6篇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基金项目: 张斌贤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 !"#$%%!!!&am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莫里尔法案的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莫里尔法案的意义6篇

篇一: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项目:

 张斌贤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 “ 十五”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

 !"#$%%!!!&)

 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杨克瑞 ("*&%))

 , 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万方数据’!!( 年 % 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第 "& 卷第 / 期#0,1234 05 62271 802-0493 :01;34 <29=71>9?@ (AB,C3?90234 DC972C7)E04."&:0./美 国 高 等 教 育 与 经 济 的 腾 飞— — —"%&’ 年 《莫里尔法》 再探!杨克瑞(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 "!!%FG)内 容 摘 要:《莫里尔法》 的诞生是曲折的, 其意义是开拓性的。它不仅开拓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走向了自觉发展的新历程,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开拓了美国的强国之路, 是高等教育与经济腾飞互动发展的历史典范, 与英国及我国同期的教育发展相比, 更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莫里尔法》 ;经济腾飞中图分类号:

 HG""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F")!*"& (’!!()

 !/)!!!")!/美国内战后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霸行天下。然而从一个占有广大国土的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大国, 其中奥妙何在?过去人们习惯于分析其发生的工业革命。然而, 美国高等教育的变革, 特别是"%&’ 年克服种种困难颁布的 《莫里尔法》 , 可以说是美国的一场及时雨, 成为盘活国家经济的一招妙棋,同时也开启了世界教育市场化的先河。我们当前对该法的研究仍处于表面化, 对其形成过程往往是一带而过, 对其产生的巨大意义与影响也大而化之。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 该 《法案》 的颁布实施很难说历史条件成熟的必然,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美国一些社会人士的开拓与远见。它在美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将农业革命、 西部开发、 国民素质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转型巧妙地融为一体, 一兴俱兴, 成为历史的杰作。在我国当前 “ 教育先行” 与 “ 经济先行”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人们在认识上不一致, 美国 "%&’ 年的 《莫里尔法》 正是以历史的真实, 给予我们现实的思考。一、“ 西进运动”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挑战美国的建国历程, 在某种意义上是漫长的, 独立战争后一直处于国家未定型的发展之中, 其中最主要的事件就是历史上持续多年国家扩张的 “ 西进运动”。美国人的开拓冒险精神与广阔的地理舞台一结合,“ 西进运动”益发显得惊心动魄, 波澜壮阔。然而, 所开拓的西部并非当初美国人的 “ 乐园”, 西部大平原的气候特点也远不如人意。当时的气候特征是干旱恶劣, 夏季炎热, 冬季严寒, 在严重沙漠化的土地上, 加之虫灾等天灾人祸, 当时开拓者的艰难可想而知, 新建的农场中基本上有 ’I( 是以失败而告终,广袤的土地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资源。因此, 农业的发展就是美国人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 殖民地时期建立的 * 所高等学院由各宗教团体管理, 是以英国模式为模板的神学性学院, 远离社会, 超然世外, 也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的 “ 一潭死水”。当时的情况正如布朗学院院长韦兰德 (J3@)432B)

 所说, "%G! 年全美拥有 "’! 所学院, /F 所法学院, /’ 所神学院, 然而没有一所学院能够培养合格的农艺师、 制造业主和商人!。其实, 早期的高等教育往往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如早期的密歇根州立大学, 开学时仅有 ’ 名教授, & 名学生。到 "%&! 年 (即《莫里尔法》 颁布前两年)

 , 学生才增至 G"* 人["]。甚·"·

 至到了 !""# 年, 创办斯坦福大学的著名企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斯坦福先生不无感慨地说:介绍信从东部来的年轻人当中, 最派不上用场的就是学院毕业生。

 ”[$]可以看出, 当时无视社会现实的高等教育已经走到了末路, 英国式的精英高等教育在新的国土上需要进行新的变革。“ 持我的朋友的二、 立法的艰难历程社会的需求归需求, 作为美国西部的需求, 要想获得美国国会的通过, 又面临着各方的利益冲突或妥协, 这里也面临着部分与整体、 短暂与长远的矛盾。真正由社会的需要转为现实的存在, 往往并非一帆风顺的。

 《莫里尔法》 由最初人们的呼吁到最后的总统签署生效, 可谓是一波三折, 曲折多难。从最初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特纳 (%& ’& ()*+,*)

 在社会上广泛发起的呼吁到参议员莫里尔 (%)-./+ 0& 12**/33,!"!45 !"6")

 在国会两次的不懈努力争取, 前后历经三个阶段。不了解这段艰难的历程, 就不易真正理解该法的历史开创性及当时立法的积极倡议者特纳、 莫里尔等人坚强的人格魅力及其不朽的历史功绩。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特纳的积极倡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 “ 特纳运动”是 《莫里尔法》 产生的先声, 其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现实基础。特纳最初跟随其哥哥到美国的西部去做传教士, 在与当地农民接触的传教活动中, 他发现, 农民的发展急需新的知识, 无知识的农民在大自然的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也必然无所作为,真正的民主, 工业阶级也必须有他们自己的大学, 至少每州一所⋯ ⋯ 新型的大学将教授农业、 生产加工和簿记方面的知识; 它们将有实验农场、 果园和牧群”[7]。他把传教的狂热转向了教育的大众化, 多次建议伊利诺伊州立法机关向国会提出申请, 要求联邦赠与土地, 以便在每个州建立一所工业大学。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以至形成了影响空前的 “ 特纳运动”。美国国会资料表明。早在 !"8! 年, 弗蒙特州的议员帕特瑞杰 (93:,+ · ;<.*/:=,)

 就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向联邦政府建议捐赠给各州土地, 用于建立科学、 农业、 工程和商业学校。但真正提出 “ 赠地法案”并力促使国会通过而为人们所记忆的是帕特瑞杰的朋友, 同为弗蒙特州议员的参议员莫里尔(%)-./+ 0& 12**/33, !"!4 5 !"6")

 。对于这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我们过去研究的不多。他在 !">8 年第 78·$·“ 为了建立一种界国会上被辉格党选进国会, 但立即加入了新成立的共和党, 成为共和党的一名知名议员, 从 !">> 年到 !"?# 年连续任 > 届国会众议员, 此后转为参议员, 直至 !"6" 年 !$ 月 $" 日去世, 前后共作了 7! 年的议员。作为 !"?! 年美国 《关税法》的作者与 !"?$ 年的 《赠地法案》 一起永为人们所铭记。!"># 年 !$ 月 !8 日, 莫里尔首次向国会提交了“ 赠地学院法案” (C*<+:D3<+:E/33)

 , 建议联邦政府捐赠公地给各州, 以支持建立一些学院, 发展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但该议案在国会受到南方和西部一些州的议员强烈 反 对,当 时 的 民 主 党 总 统 布 坎 南(%<F,-’)B@<+<+)

 最终给予否决。时光流转, 风转物移, 不可遏制的美国南北分裂终于出现了。白宫易主, 林肯执政, 这使莫里尔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于是他在 !"?$ 年 !$ 月再次提出了赠地兴学的法案。此时, 国会中南方的议员已经撤出, 而且, 随着南北战争的爆发, 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奔赴战场, 农业生产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当年联邦成立了农业部, 农业发展的问题无疑为联邦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 《法案》 中也提到可以开设军事战术的课程, 切合了当时的战争环境, 正中总统林肯的下怀。这次, 国会顺利地通过了该法案, 林肯总统于 # 月 $ 日签署生效。((@, (<*/AA 9B.)三、《法案》 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莫里尔法》 全称为 《对开办学院以促进农业和机械工艺的各州和准州授予公有土地的法案》 。内容共 " 条, 核心内容就是要求各州用租售联邦政府拨授的土地而获得的收入基金资助建立农工学院。法令详细具体地规定了土地的授予办法与使用方式以及监督反馈的要求, 同时也明确了一些限制性的条款。其实质性内容是:!&以 !"?4 年人口调查为依据而确立的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名额计算, 每名议员, 联邦授予该州三万英亩无矿物资源的土地, 以支持开设重视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授予各州的土地在该州范围内的土地中挑选并勘定, 以每亩不低于 !&$> 美元的价格向私人出售, 如无足够的以最低限价出售的公有土地, 则该州有权颁发所缺部分的土地证券, 以供出售。7&以出售土地或土地证券所得的全部钱款, 要投资与联邦或各州的安全股票, 这些投资构成一项杨克瑞 G 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腾飞— — —!"?$ 年 《莫里尔法》 再探

 万方数据

 永久性基金, 其利息由各州全部拨给捐赠基金, 支持和维持农工学院之用。!"经各州议会批准, 用于学校地产或实验农场的经费不得超过所受数额款项的 #$%。&"任何受益的州在 & 年内必须提供至少一所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否则土地授予将被终止。由州政府义务偿还以前所售土地的全部款项。’"发生反对美国政府的叛乱和暴动的州, 不得得到本法案授予的权益, 各州议会应在总统批准本法案之日起两年内, 批准本法案, 否则不能得到本法案授予的权益。如果说美国内战的结束是美国走向现代化的转折点, 是其从农业国到工业国飞跃的关键, 那么,里尔法》 的及时出台及成功实施可以说功不可没。在当时林肯总统签署的诸多法令中, 如 《宅地法》 、《解放奴隶的宣言》 等, 我们传统上往往过多地基于意识形态而给予它们高度的评价, 对涉及教育这类部门的法律则简单地淡而化之, 事实上是不够客观的。任何生产无疑离不开人的作为, 但人首要的是作为消费者而存在的。试想如果没有当年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没有农业技术的革命以及由此而带动的工业的腾飞, 被解放的奴隶仍然在遵循传统的农耕模式, 人口只能沦为沉重的人口负担, 而非人力资源。沿袭贫困的农业国模式而与国家的现代化无缘。从历史上看, 当时被解放的黑奴未必都是那么的欢欣鼓舞, 许多奴隶一下子被抛到社会上反而更感到生活的困难孤独和无助, 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失业者和贫困人, 并由此引发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化解,《莫里尔法》 的意义是深刻、 潜在、 深远、 广泛的, 先后总共有##&( 万英亩的土地被分配给 !) 个州及阿拉斯加、 夏威夷和波多黎各岛[!]。这些学院发展了正规的教育, 又因地制宜地开办了一些冬季短期课程班, 并通过函授等形式散发学习材料, 扩大教学范围, 使美国的男女青年可以学到当时最有效的农耕方法和经营各式农场的本领。更多的农民开始科学地给他们的苗木施肥, 接受技术人员的忠告, 懂得土壤需要氮肥的道理。牛奶场主改良牛奶品种, 建立高产的霍尔斯坦 (*+,-./012.)

 品系新牛群。耐旱抗锈病的小麦新品被广泛地推广。养猪者改良了他们的品种, 也学到了给猪接种预防霍乱疫苗。科学家们、 学院的师生们, 在实验室里研究农业问题, 发展新的植物, 改良作物、 及牛猪等畜牧业的品种, 对提高美国农业人员技术素

 万方数据《莫质和农产品水平、 实现农业机械化, 起到了划时代的推动作用。在 《法案》 的实施过程中, 的确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合格教师严重缺乏, 学生来源也是个问题。新建学院的信誉自然不高, 在社会上, 即使普通平民子女去读的热情也不高。更为严重的问题还在于, 由于公立中学的不足, 某些小学文化程度的学生也入校学习, 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 课程所需要的技术资料、 教科书、 实验条件等等,都在困惑着新建学院的发展。然而, 美国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政府明知的大力支持, 随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法令, 帮助其克服经济的难关, 继续扶持其成长。#))3 年, 国会通过了 《哈奇法》验推广站建在这些高校, 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此 《法案》 规定, 国会每年拨款 #"& 万元给各州,用作各实验站的经费, 从而客观上扶持了 “ 赠地学院”发展。#)8$ 年, 年已 )$ 岁高龄的老议员莫里尔仍在关注着 “ 赠地学院” 的发展, 再次向国会提出了发展这些学院的法案, 其主旨在名称中清晰地表明,即 《关于把部分公有土地的收益向根据国会 #)’9 年3 月 9 日的法案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提供更充足的捐赠和资助的法案》 , 史称 《第二莫里尔法》 ,规定联邦政府以递增的方式向 “ 赠地学院” 拨款, 从#"& 万元开始, 以后每年增加 $"# 万元, 连续增加到第十年 9"& 万元的数额, 并将原来的一些赠地学院升格为大学。#8$3 年, 纳尔逊(:0,.+2)

 又提出的莫里尔法修正案 , 规定在 & 年之内向最初的赠地基金每年额外追加 & $$$ 美元。#8#! 年通过的史密斯—利弗法(;60 <=1/6->0?0@ 75/)

 授权赠地学院提供校外的推广教育和农业、 家政方面的服务。最后是#8(& 年通过的班克黑德—琼斯法案(A42B604C-D+20.75/), 进一步给农工学院拨款 ,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合作农业推广工作[&]。(*45/6 75/)

 , 把农业试四、《莫里尔法》 的历史反思《莫里尔法》 实施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其在教育上的历史意义, 人们已给予高度的评价。概而言之,就美国的高等教育而言, 一大批 “ 赠地学院” 拔地而起, 成为美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潮; 就美国的整个教育而言, 美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高等教育带动中等教育, 教育整体振兴的成功之路; 就世界高等教育而言, 它真正开启了高教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先河。然而, 我们认为, 它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腾飞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杨克瑞 E 美国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腾飞— — —#)’9 年 《莫里尔法》 再探

 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从 !"#$ 年至 !%$$ 年, 美国小麦产量增加 &’ (倍, 玉米增加了 & 倍。从 !""$ ) !%$$ 年, 美国新开垦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英法德三国的土地总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在世界从 !"#$ 年的排名第五位 (*’+,)

 上升到 !""$ 年的第二 (!-’*,)

 , 到 !%$$年就荣登第一 (+&’#,)

 。在美国经济神奇腾飞的背后并不神奇, 其真正的秘密就在于科技的运用, 而这种功劳无疑...

篇二: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11年6 月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Ju nV 0 1. 15 N o . 32 0 11第15卷第3期Jo u r n a lo fY a n g z h o uU n iv e r sity ( H ig h e rE d u c a tio nS tu d yE d itio n )论《莫里尔法案》 对美 国高朱宏清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 0 9 6 )摘要:

 《莫里尔法案》 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它不仅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开始从旧式学院成功地过渡到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也丰富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形式, 满足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需要, 为美国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注入了活力。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史; 《莫里尔法案》 ; 赠地学院; 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职能中图分类号:

 G6 4 9 . 3. 7 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7 —8 60 6( 20 11)0 3—0 0 19 一0 5自16 36 年哈佛学院诞生以来, 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37 0 多年的发展历程。

 其间, 美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也曾经历了战争的动荡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但总体说来, 其高等教育一直呈稳步发展的态势。

 时至今日, 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质量, 美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说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 到1996年, 美国各类大学和学院总数约为3 6 6 5所, 20 0 5年为4 216所; [ 1】19 9 6 年, 全国大学和学院所用各类经费总和为2255亿美元, 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 到20 0 5年止, 则上升到80 A 。

 [ 21更为重要的是, 美国的高等教育为其经济与科技发展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是美国经济、 科技得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之一。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究竟何在?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 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每隔一个阶段就会诞生一个新的、 里程碑式的法案——无论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民意的选择,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法案不仅给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且从体制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其中最为典型、 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18 62年通过的《莫里尔法案》 及其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法案,也称为“赠地法案” 。一、 鬈莫里尔法案》 的时代背景1. 美国的高等教育植根于殖民时期的美国文化。

 早在殖民时期, 最早一批来自于欧洲的移民就在他们新的家园开办了旨在培养神职人员和公共事务服务人员的学院, 从16 36 年到独立战争结束后的17 9 0 年间, 前后诞生了哈佛、 耶鲁、 新泽西等1l所学院, 到了南北战争时期, 全美国的学院和大学总数已经有10 0 多所。

 《莫里尔法案》 诞生于南北战争期间的18 6 2年, 毫无疑问, 该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转折时期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同时, 美国的高等教育与宗教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期的高等教育就是以宗教为背景、 以教会为依托, 同时也为宗教服务, 其目的是为教会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神职人员, 以及在宗教背景下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人员。

 所以, 美国第一代大学的创立者大都是活跃的新教徒, 即便到了第二代、 第三代乃至上个世纪的6 0 年代, 几乎所有开拓性大学的领导者都具有新教传统, 拥有新教精神所具有的观念。

 显然, 美国大学在创建之初并不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而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但是, 由于最早一代来自欧洲的新教领袖首先确立了他们在美国文化中的霸权地位, 因而其文化始终为新教教义所主导, 其高等教育当然也是如此。

 [ 3]18~19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蔓延到了美国, 对美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

 启蒙运动旨在反对宗教蒙昧、 封建专制。

 当时的美国思想家们认为, 社会之所以停滞不前, 人民之所以愚昧, 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对人民精神收稿日期:

 20 11—0 4 —0 8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 6 S JD 7 4 0 0 12)作者简介:

 朱宏清( 19 58一), 男, 江苏靖江人. 东南大学美国文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外语学院副院长,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美国文化, 高等教育, 翻译学研究.・19 ・万方数据

 的统治与束缚。

 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树立理性和科学权威。

 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启迪人们的头脑, 大力宣扬“天赋人权” 以及自由、 平等和民主的新思想, 认为只有理性发达、 知识普及后, 人类才会有很大进步。尽管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及其办学理念是对立的, 但客观上这些新思想迅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对于来到这块丰饶的处女地准备大力开拓自己家园的早期欧洲移民而言, 宗教的真正意义不再拘泥于或者局限于纯神学本身, 而更加倾向于把神学运用到日常生活, 特别是运用于社会发展, 他们对神学的兴趣相对于保守的欧洲更具实用性。

 “清教新英格兰是应用神学的一项宏伟实验。

 小]神学观点不再是他们讨论的焦点, 他们关心社会制度问题, 人们真正自由平等问题。

 人们不再专注予研究神学著作, 而是投身于社会生产实践当中,从而使得美国的工农业快速发展。总而言之, 这一由宗教向实用性方向的变革看似削弱了传统的学院教育, 实则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次蜕变,客观上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关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法案——《莫里尔法案》 的诞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2. 19 世纪中期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当时6 0 %以上的人口是农民, 大部分人生活在乡村地区, 而且其基本生活也依赖于农业; 西部地区是当时政府的主要财富来源, 可是其中大部分地区仍然尚未完全开垦。为此,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法案鼓励开垦荒地, 这不但满足了小农的利益, 也惠及了其他阶层, 还吸引了大量移民。

 然而, 随着移民的大量迁入, 美国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 农业生产体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而亟需改革, 尤其是必须迅速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显然, 这一美国历史上重要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的转变对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杰佛逊曾经说过:

 “在欧洲, 由于劳动力的充足, 就应该以尽量利用土地为目的; 而在我国,由于土地充足, 就应该以善于利用劳动力为目的。

 "[ 5]9 因此, 如何提高农业劳动者的自身素质成了美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此前的美国高等学校数量少、 学科分散, 显然很难满足进一步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需要。3. 殖民时期的美国只有一些比较原始的工业, 而且大多数是出于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

 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从而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建国后的美国工业也已经开始逐步走出萌芽阶段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 当时的劳动者并不能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进程, 劳动者的技术知识贫乏已经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建设。

 因此, 如何提高工业生产领域内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 资本家并未采取计划培养的方式。而当时的学校多数是私立的教会办学, 以培养神职人员为目的, 这不仅与社会需求相矛盾, 而且不符合大多数・2 0 ・美国人的利益。

 资本家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甚至大量雇佣妇女和儿童、 未经培训的徒工, 他们工资低下, 生产设备简陋, 工作环境恶劣。

 为了提高社会地位, 改善经济待遇, 不断掀起争取受教育权的运动, 如机械工讲习所运动、 科学知识普及讲座运动等。

 这虽然培养了一批工业急需人才, 但是并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工业生产的需要。

 显然, 美国早期的学院无论是办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不难看出,高等教育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二、 《莫里尔法案》 概述尽管托马斯・杰佛逊早就主张改革高等教育从而为更多的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 可是直到19 世纪中叶, 美国社会才具备了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条件。

 有识之士开始大力呼吁进一步发展公立高等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适应社会需要, 乔纳森・鲍德温・特纳和贾斯汀・斯密斯・奠里尔是其中的代表。特纳是早期农业学校的倡导者。

 早在19 世纪30 年代, 他就主张扩大教育机会并使之符合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他还特别强调科学的普及对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为产业阶级服务的州立大学计划” , 之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重申和大力倡导这一方案, 其举动得到了农民与工业联盟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 该方案未能得以通过。奠里尔从未读过大学, 却是积极的教育倡导者。

 他于18 57 年在众议院首次提出了赠地法案, 建议所在州给本州的每位国会议员划拨2万英亩土地, 用于开办传授工农业科目的学院。

 虽然该法案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 但却遭到了南部各州议员的反对, 最终未能实施。直到内战爆发, 南方各州脱离联邦政府, 与莫里尔有共同理想的特纳的好友林肯出任美国总统。

 机不可失, 莫里尔不失时机地重新提出了赠地法案并由林肯总统于18 6 2年7 月 2日签署生效。《莫里尔法案》 规定:

 联邦政府根据18 6 0 年各州拥有的国会议员人数, 向每位议员赠送3万英亩土地, 以出售此种土地或土地证券而获得的款项建立永久性基金,资助和维持至少一所赠地学院; 也可以使用出售土地所获资金购买债券以扩大永久性基金。

 [ 63条件是其主要课程必须按照各州议会所规定的方式, 在不排除学习其他科学和经典著作的前提下, 传授与农业和机械工艺有关的知识, 以便提高社会各阶层及各不同领域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 5]5l显而易见, 该法案使得农民子弟获得了接受专门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机会, 为培养更多有知识、 有技术的农业劳动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 尤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美国社会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打下了基础, 意义非凡。由于《莫里尔法案》 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受到万方数据

 了各阶层人民的欢迎, 其后美国国会又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 相似法案, 其中, 18 8 7 年通过的《哈奇实验站法案》 最为重要, 是整个赠地法案体系中的另一个代表性法案。

 该法案规定政府每年须向各州拨款15 0 0 0 美元以资助各州在赠地学院内设立农业实验站。

 而且, 所建农业试验站的规模和数量必须与州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州政府也必须根据联邦政府的经费支持额度予以配套支持。

 该法案的作用在于不仅巩固了《莫里尔法案》 的法律地位, 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作用范围。18 9 0 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莫里尔法案》 ,在南方少数几个州专为黑人建立赠地学院, 并规定政府必须向赠地学院提供年度拨款, 以保证这些新型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充足的财力得以正常运行。19 14 年, 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史密斯一莱沃法》 ,授权联邦政府资助各州赠地学院与联邦农业部合作, 共同推进社区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普及。

 [ 刀不难看出, 之后获准通过的相关和相似法案不仅是对第一个《莫里尔法案》 的充分肯定, 更是在此基础之上对州立赠地大学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这一系列法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强调赠地学院和大学对于社会的辐射和延伸, 对于所在州的地方经济的大力支持, 创造性地确立了美国赠地学院的教学、 科研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的运行体制。由于以上诸法案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似性,人们习惯性地把《莫里尔法案》 称为“赠地法案” , 并且把这一系列法案总称为“赠地体系” ( L a n d - g r a n t S y s-tem ), 把根据此类相关法案建立起来的大学或者学院统称为“赠地大学” 或者“赠地学院” ( L a n d - g r a n tU n i-v e r sitie s o rL a n d - g r a n t C o lleg es)。据不完全统计, 到目前为止, 美国共有137 所赠地大学, 每个州至少有一所以上。

 全美国第一所根据劳动者需要建立起来的密歇根农业学院, 即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前身, 早在18 55年, 《莫里尔法案》 通过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赠地大学的地位, 而《莫里尔法案》 批准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赠地大学则是堪萨斯州立大学。三、 赠地学院的办学特点1. 办学目的明确。

 《莫里尔法案》 规定以提高劳动阶级的文化和实用教育为目的, 办学目标就是培养新一代的有知识、 有文化的工人和农民, 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的效率服务。

 强调实用和技术主义是19 世纪后期支配美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 赠地学院从一开始便非常重视实用知识技能的教学, 注重技术的推广工作,培养能满足农业经济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 将教学、 科研与服务社会结合在一起。

 赠地学院并没有固定和统一的发展模式, 只是根据各州的需要培养人才。

 《哈奇法案》 的颁布进一步促进了赠地学院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该法案规定每个州在赠地学院的引导下建立农业实验站,进行农业科学原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实验。

 实验站的建立提高了赠地学院的科研水平, 强化了教学科研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 使得工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2. 教育收费低廉。

 学院有政府的资助, 办学成本相对于私立大学更为低廉, 因而可以开设各种实用课程,教授实用技术, 招收对象大都是中下层阶级的民众, 不分性别、 种族, 为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大量机会,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 使广大农工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群体。

 不仅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增加, 而且第二个《莫里尔法案》 的颁布赋予了不同种族、 不同肤色群体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这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有知识、 有文化的劳动力, 同时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3. 办学形式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社会。

 赠地学院本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根据学院所在州的地理、 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办学, 为各自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大量急需人才。

 各州赠地学院还根据本州实际情况做大量实用性科学研究, 为本州面临的各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赠地学院把培养科技人才看作是国家兴旺之本, 把发展和推广实用技术放在首位, 这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莫里尔曾经提出:

 “赠地学院集教学、 科研和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 促进工业阶级的文理和实用的教育。

 巩阳在课程内容方面, 赠地学院不是以...

篇三: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象牙塔”到社会 “服务站”— — —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朱国仁Ξ在高等教育史上 ,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 向来是以传播高深学问 、从事纯学术研究而远离社会现实 ,被誉为 “象牙塔”。

 但从整个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 ,自 16 世纪末 ,高等学校就开始了一个逐步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

 进入 19 世纪中期以后 ,高等学校参与社会的活动越来越广泛、频繁 , “象牙塔”在倾斜 ,社会 “服务站”在形成。

 高等学校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 ,就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一、 封闭时的开放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在西方高等教育历史上 ,从中世纪大学产生到 19 世纪中后期 ,高等学校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

 在这一漫长的封闭过程中 ,也时有个别高等学校打开校门直接与社会联系的情况 ,我们把这种情况成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这一时期 ,根据所掌握的文献 ,高等学校直接参与社会的活动最早是在英国出现的。

 16世纪末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对外贸易的扩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大城市也变得更加富足、繁荣。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新知识(尤其是技术) 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

 然而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沿袭中世纪传统 ,固守传统职能 ,对社会的新发展与新要求无动于衷 ,从而招致社会 ,特别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

 建立新的高等学校使之能 “利用城市的财富 ,反映城市在商业、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利益成为培养从事各种职业人才的手段” ,逐步成为十分迫切的要求。①1596 年 ,格雷沙姆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格雷沙姆学院除了 开设传统大学中的七艺学科外 ,还开设了一些与实际需要相关的课程 ,如物理、地理、航海等 ,以培养适应当时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更值得注意的是 ,这所学院允许其教师 “向学者、绅士、商人、海员 、造船人、零售商、工匠和其他人 ,提供咨询。

 数学家、测量员 、海员和仪器制造者对格雷沙姆学院举办的讲座和咨询深表感谢”。②格雷沙姆学院以提供咨询和举办讲座的形式直接服务于社会 ,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之先河 ,遗憾的是 ,这所学院的短命使其在高等教育史上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继格雷沙姆学院之后 ,英国高等教育史上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第二个范例 ,是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开办夜校讲习班 ,向工人传播知识和技术。

 早在 1765 年 ,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修理工瓦特在化学教授布莱克的理论指导下 ,成功地制造出了 冷凝器与汽缸分离的蒸汽机。

 1799 年 ,格拉斯哥大学的安德森在大学里开办了 讲习班 ,并亲自 向工人  1999 年第 1 期   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RESEARCH ON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No. 1 1999Ξ 朱国仁 :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0872

 讲授实验哲学 ;大学化学教授乔治・ 伯克贝克在夜校讲习班向工人和工匠讲授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他的 “培养机械工的教学通俗易懂 ,深受欢迎。”③讲习班也因此得到了 一些机械制造商的支持 ,并于 1823 年发展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技工讲习所 — — — 格拉斯哥技工讲习所 ,该讲习所的宗旨是 “向工匠们传授有关工艺和制造业的科学原理”。④格拉斯哥讲习所的创办 ,在当时英国产生了巨大反响 。

 一批类似的讲习所先后在英国各主要城市出现 ,对英国技术教育和技术本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这种技术知识传播形式的产生是与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对技术的迫切需求相关的 。

 也一定程度地满足了新兴中产阶级新的科学知识的需求。

 但是 ,开办讲习班和讲习所与格拉斯哥大学总体上无直接关联 ,这些活动基本上属于个人的事情。城市学院 (又称大学学院) 的建立与大学推广运动推动了英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

 19 世纪 50 年代起 ,在英国主要工商业城市陆续建立了 旨 在为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服务的学院 ,而且学院本身也成了当地的工商业研究中心。

 如利兹学院是纺织研究中心、谢菲尔德学院是钢铁研究中心、伯明翰学院是酿酒研究中心 ,利物浦学院和纽卡斯尔学院都是航海研究中心、伦敦学院是机电研究中心 ,诺丁汉学院为乳制品研究中心、雷丁学院是机械制造研究中心等。

 这些学院所从事的研究也多从本地实际发展的需要出发并直接为之服务。一些学院的教授在加强学院与当地工业界的联系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

 如罗斯科爵士 “是第一位为工业广泛提供咨询的教授 ,使曼彻斯特学院面向工业”。⑤上述学院一度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但受传统高等教育观(或大学观) 的影响 ,这些学院为获得大学地位 ,争得大学学位授予权 ,后来纷纷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后尘 ,逐步偏离其初衷 ,而失去直接为当地工业服务的动力 。大学推广运动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 ,是英国传统大学参与社会、为工人阶级提供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

 1873 年 ,剑桥大学的詹姆斯 ・ 斯图尔最早发起这场运动 ,并很快得到了 响应。

 剑桥、牛津大学先后于 1876、1878 年成立了大学推广运动学会。

 大学推广运动面向 所有人 ,包括妇女 ,而且开设课程广泛 ,颇受学员欢迎。

 在推广运动开展的前两年 ,剑桥大学开设的课程有 100 门 ,总听课人数超过万人。

 1893~1894 年度 ,听推广课程的学员有 6 万之多 。

 1890~1891 年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开设课程有 457 门 ,内 容包括自 然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文学、艺术、建筑学、哲学等。

 推广课程比较精炼、灵活。

 各门课程时间短 ,分量重 ,配有印好的课程讲授提纲、讲课总结、讨论课题目 、规定的阅读书目 和书面作业 ,还要进行考试并授予证书。

 推广课程分白天与夜晚两种 ,以适应不同听课对象的情况。大学推广运动是高等学校利用其知识服务于社会或向社会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创造。

 有人认为 “由于大学推广运动有众多的学生 ,聚集着社会各个阶级的人士 ,为妇女提供了上学的机会 ,主张自由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 ,使旧大学意识到其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对建立新大学学院作出了 贡献 ,所以它囊括了 现代高等教育中许多最重要的发展”。⑥19 世纪初期的德国 ,在普法战争失败后进行了 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促进了 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出现了社会服务的萌芽。

 在洪堡推行高等教育改革时建立的大学和工业专门学校 ,在直接为社会服务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现。

 尽管洪堡的办学思想是教学与研究统一 ,强调纯学术研究 ,但大学的实际发展并没有完全像洪堡所设想的那样。

 大学的科学家们 ,大部分致力于纯学术性的研究 ,但还有一些科学家大胆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动地推广至企业。・33・从 “象牙塔”到社会 “服务站”

 如利比希的学生霍夫曼发明了多种合成染料 ,并联合一些化学公司 ,将研究成果付诸生产 ,促进了德国染料工业的发展。

 这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显然是大学发展知识职能延伸的表现。与之同时 ,被洪堡排斥在大学之外的技术性高等教育 ,与大学教育的发展并驾齐驱。

 在新大学建立和旧大学改革的同时 ,一批工业专门学校纷纷建立起来 ,并有不少后来成为工业大学。

 这些学校虽是模仿法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建立起来的 ,但它们不象法国高等学校那样重于理论 ,而是把应用和实际放在重要地位 ,直接为德国的工商业输送各种技术人才。

 19 世纪中叶 ,这些工业专门学校陆续升格为大学后 ,获得了 与大学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但不象英国的城市学院那样为升格而转向模仿传统大学 ,而是继续坚持把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作为自 己的办学方向 ,为德国技术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强盛 ,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欧洲 ,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早在 17 世纪的英国已见端倪 ,到 19 世纪中后期就已成为常见的现象。

 但这些活动多为自发性的 ,甚至个别性的 ,尚未得以普遍的接受或正式的认可 ,只能称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

 国外有学者考察了 17~18 世纪欧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后 ,认为这一时期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开创期 ,并指出 ,当时欧洲一些进步的大学 “开创了 大学 ‘公共服务’ (Public service) ’ 的概念和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⑦他还认为 ,大学必须直接满足政府和社区的需要 ( “服务站”) 的观念并非是当今才有的 , “在 17、18 世纪的中部和北部欧洲 ,大学就已经通过培训管理人员和分析经济实况 (eco2nomic data) 发挥着这样的职能了 。”⑧然而 ,从这一时期整个欧洲高等学校发展的情况来看 ,尽管不少高等学校直接从事了一些社会服务性活动 ,但无论从高等学校自 身 的总体目 标还是从社会需求特别是政府的要求上来看 ,都还不能说这就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

 然而 ,上述事实恰好说明这一时期的一些高等学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或功能 ,这也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萌芽。二、美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与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 ,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 ,这已为人们普遍认可。

 一般认为 ,19 世纪末是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时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的报告指出 : “从历史上看 ,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 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⑨克拉克・ 克尔也曾说 , “公共服务概念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⑩事实上 ,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观念早在美国建国以前就有了 。“曾经早就为 18 世纪启蒙运动之先知先觉的富兰克林及杰弗逊二位所预示”。 λ ϖ所以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是最早在美国产生 ,决非偶然。本杰明・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政治家 ,也是一位教育思想家 ,他于 1755 年创建的宾夕法尼亚学院 ,体现着世俗性兼功利性的特色 ,与殖民地时期的其它八所学院形成鲜明的对照。富兰克林的办学思想是强调面向社会的实际需要。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宾夕 法尼亚学院正像当时的院长斯密斯所描绘的那样 , “学院对于社会上任何职业感有需要的科目 ,无不包容在其中 ,它乃是对于从事学术专业者、经营商业贸易者、承担机械制造者以及品类较低行业的从业者 ,都是面面兼顾而竭立予以满足的”。 λ ω当然 ,富兰克林的办学思想同其它学院的办学思想一样源自欧洲 ,所不同的是 ,富兰克林深受当时苏格兰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办学思想的・4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年第 1 期)

 影响 ,也正是 “他一方面向苏格兰取法 ,一方面向德国借鉴 ,才获得成功”。 λ ξ托罗斯・ 杰弗逊和富兰克林一样 ,是政治家兼教育家。

 他于 1825 年创办了 弗吉尼亚大学 ,揭开了 美国州立大学运动的序幕。

 他的办学思想也有较强的功利性 ,主张在大学中传播广泛的学科 ,而实际上 ,他特别重视的是理科、实科 ,比较轻视在当时大学中普遍占主导地位的神学等古典学科。在当时美国开拓西部边疆、人才急需的情况下 ,他反对欧洲大学的办学方向 。

 要求 “州立大学应成为建设各州的智囊团和人才策源地”。 λ ψ尽管创办后的弗吉尼亚大学并没完全实践他的办学思想 ,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得到了体现。

 弗吉尼亚大学也因此为当时州立大学树立了榜样 ,杰弗逊重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也对之后美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

 但是 ,无论是富兰克林还是杰弗逊 ,他们主张高等学校面向社会需要为国家服务 ,却并没有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他们重视高等学校的社会价值 ,主要是希望通过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来满足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需要。

 不过 ,这种思想不失为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观念的先声。

 因为正是当高等学校的教育与研究同社会需求联系之后 ,它们才能够进一步拓展 ,导致直接服务于社会活动的产生 ,并成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基础。《莫里尔法案》的颁布(1862) 为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提供了法律基础。

 它的产生既是美国现实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主张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占主导地位的表现。

 在该法案颁布之前 ,佛蒙特州议员帕垂之早于 1841 年就向联邦政府提出过类似的议案。

 伊利诺斯州的特纳更早在 1833 年就提出依靠科学改良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并于 1852 年提出了州政府或联邦政府捐地给每个州以使其建立一所农工大学。

 各校费用不得少于 50 万美元。

 特纳的思想得到较广泛的共鸣 ,但因时机不成熟而未得实现。

 1859、1861 年 ,国会议员莫里尔两次提出政府捐地创办农工学院的议案 ,直到 1862 年才获林肯总统批准。

 帕垂之、特纳、莫里尔等 ,作为赠地学院的先驱 ,他们的思想反映了正处于开发建设中的美国社会实际的需要 ,也代表了当时高等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的潮流。《莫里尔法案》就是当时美国现实社会需要与新的办学思想共同作用的产物。

 它的重要意义更主要的不在于它要求政府资助建立高等学校而在于它要求新办的赠地学院必须适应当地的实际需要。“在不排除其他科学和古典学科并包括军事战术学科的情况下 , ……教授与农业和工艺有关的学科 ,从而促进生活中各行业的工人阶级的文理和实用教育”。 λ ζ继第一个 《莫里尔法案》颁布之后 ,联邦政府于 1890 年又颁布了...

篇四: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 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

 1、 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

 荷马时代的教育、 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 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 柏拉图的《理想国》 和卢梭的《爱弥儿》、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 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 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 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 模拟演说、 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人道” 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 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要以“人道” 相处, 具有同情、 仁爱、 礼让、 谦和等品质; 此外, 还要有文化修养。

 4、 1780 年, 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 主要招收童工, 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 学习宗教条文, 兼学初步的读、 写、 算知识, 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 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 世纪后期, 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 17 世纪, 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 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 还传授农业、 政治、 法律、 医学、 建筑、 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 17 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 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 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 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 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 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 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 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7、 1890 年, 日本颁布《教育敕语》, 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 主要分为三段:

 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 的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 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条目的普遍意义, 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 的颁布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8、 泛爱主义教育的创立者:

 1774 年, 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

 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 提出培养博爱、 节制、 勤劳等美德, 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 体育、 音乐和劳动等, 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 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9、 最早提出归纳---演绎方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 中创立了形式逻辑, 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 程序, 并且研究了这个程序所要遵循的方法。

 名词解释:

 1、 导生制学校:

 18 世纪后期, 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在印度和伦敦创立“导生制学校”。

 这种学校将学生编成小组, 每组 10 人, 再指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 教师先教“导生”, “导生” 再对小组进行教学。“导生制” 学校在英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得到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19 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取代。

 这种导生教学制在教育史上也称为“兰卡斯特---贝尔制”。

 2、 智德统一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认为, 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 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

 因而, 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 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智德统一论” 的提出, 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 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 教人智慧。

 另一方面, 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 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 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3、 费里教育法案:

 1881---1882 年期间, 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 被称为《费里法案》。

 法案的要点有:

 提出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 免费和世俗化原则; 规定 6---13 岁为

  义务教育的年龄; 免除幼儿园、 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 废除教会学校的特权, 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 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 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 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4、 莫里尔法案:

 亦称赠地法案, 由美国国会于 1862 年颁布的教育法令, 该法案规定:

 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 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 向各州拨赠土地, 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莫里尔法案颁布后, 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

 农工学院的出现, 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 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5、 巴特勒教育法:

 也称《1944 年教育法》, 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

 其主要内容有: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 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 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 设立由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 实施 5---15 岁的义务教育, 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 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 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要求。

 《巴特勒教育法》 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 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简答题:

 1、 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 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 通常,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苏美尔时期, 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 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 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巴比伦时期, 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 、 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 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 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 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

 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 一般平民不能问津, 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 教育还轻视劳动。

 (3)、 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 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 吠舍(平民)、 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B. C8 世纪以后, 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 通称“古儒学校”, 教师称为“古儒”。

 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 学习年限为 12 年, 主要内容为《吠陀》 经。

 B. C 6 世纪的印度教育, 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

 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 以家庭教育为主, 主要学习《吠陀》 经。

 B. C5 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 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反对种姓制度, 主张“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 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

 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 也是学术机构。

 (4)、 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

 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 教育内容主要为《圣经》。

 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2、 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 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军事色彩, 完全为国家控制, 主要为公共教育。

 (2)、 教育过程:

 出生后进行严格体检, 7 岁前接受家庭教育; 7---18 岁, 开始军营生活, 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 18---20 岁, 接受军事训练团教育; 20---30 岁, 接受实践训练, 30 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 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

 (1)、 重视教育, 包括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

 (2)、 教育过程:

 出生后进行体检, 7 岁前在家由父母养育; 7---13 岁, 女孩接受家庭教育, 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 13---15 岁, 继续在文法、 弦琴学校学习或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15---16 岁, 大多数人开始就业, 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体育、 智育和审美教育; 18---20岁, 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 接受军事教育; 到 20 岁, 经过一定仪式, 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 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

 3、 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进行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它主要由讥讽(不断提出质疑) 、 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 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这种方法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 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 从具体到抽象、 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 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受教育者具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因此,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育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4、 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 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

 (1)、 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 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 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

 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

 (2)、 提倡德、 智、 体的和谐发展, 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 倡导算术、 几何、 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 )学科。

 (3)、 柏拉图在《理想国》 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 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男女教育平等, 注重早期教育等, 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 轻视变革, 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5、 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 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

 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 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 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 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此, 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6、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 和《伦理学》 两部著作中。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 、 教育适应自然。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 中的人性论思想。

 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 动物、 理性灵魂三部分。

 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

 在三部分灵魂当中, 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 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说” 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

 首先, 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 人具有理性, 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 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三, 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 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 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认为, 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 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 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 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 促进其和谐发展。

 (3)、 文雅教育, 也称自由教育, 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 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 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 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 避免专业化的训练。

 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

 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 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 二要有读、 写、 算、 体操、 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7、 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 不仅希腊文化教育对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影响, 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也影响了西方, 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1)、 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和移植, 对小亚细亚、 美索不达米亚、 波斯、 埃及等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 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出现,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 文化和教育中心逐步从古典时期的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3)、 东西方文化的接触, 使得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 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

 西方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8、 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公元前6 世纪---公元前1 世纪)的教育和帝国时期(B. C1 世纪

  --- A. D5 世纪)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主要特征是农民---军人教育, 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

 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存在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

 一种是以希腊语、 希腊文学的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 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 包括初等(读、 ...

篇五: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6 卷 第 2 期2014 年 2 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Vol. 6 No. 2Feb. 2014《国防教育法》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启示*曹晓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东 茂名 525000)摘要:《国防教育法》是美国应对国家安全危机, 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干预和支持的必然结果。

 该法案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诸多第一,前所未有地将高等教育发展提升到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开启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析该法案的立法原因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关键词:美国;《国防教育法》;国家安全;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53 /571. 7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 - 5884( 2014)

 02 - 0022 - 03《国防教育法》是美国“艰难时期”应对国内外危机、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教育大宪章, 它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不仅对美国成为高等教育第一强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因此, 分析该法案产生的深刻原因、内容特点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1《国防教育法》的立法原因《国防教育法》是美国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法案。

 对于该法案的产生, 一般认为这是苏联人造卫星率先升空, 给美国人带来强烈刺激的结果, 而实际上, 这一法案的诞生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从美国教育政策演变历程看 , 《国防教育法》是美国联邦政府实施逐步干预教育政策的产物。

 美国是一个崇尚教育自 由主义的国家, 教育权力属于州和地方政府。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受市场和社会影响, 高校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自 主性, 自 由竞争十分激烈。

 但是, 随着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作用日 益突显, 联邦政府越来越意识到, 高等教育自 由发展的“市场失灵”将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力图通过教育立法来干预高等教育的发展。

 1862 年,美国颁布了《莫里尔法案》,该法案以赠送土地的形式资助农业学院和工业学院。

 1890 年, 又通过了第二个 《莫里尔法案》为赠地学院提供每年 1. 5 万美元的资助。

 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迎来扩大发展时期。

 《军人权力法案》资助 223 万退伍军人进入高校学习, 加之战后初期“婴儿潮”使得美国中学毕业人数急速增长, 大学生入学人数从 1946 年的 207 万持续攀升到 1957 年的 332万, 致使许多高校的校区面积、 师资力量、 教学设施显得[1] 402。

 与此同时,50% 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无法严重不足正常完成学业,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比较低, 引 发多次教师联合大罢工。

 为解决美国高等教育扩大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联邦政府成立了“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为民主服务的高等教育》研究报告, 果断提出了联邦政府干预、 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其次,从美国教育思潮发展历史来看 , 《国防教育法》是 20 世纪中期美国教育界批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改革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的结果。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美国教育界兴起了各种进步主义教育思潮,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强调以学生兴趣和活动为中心。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活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忽视基本理论教学、 否定教师主导作用、 弱化学生学术能力等诸多负面影响, 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这引起了众多教育家、 思想家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尖锐批评。

 其中, 以史密斯、 利科弗、 贝斯特等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行了猛烈批判, 他们认为必须把高校从进步主义教育者的手中“拯救出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学术能力的提高。

 在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家的大批判下,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衰落。*收稿日 期:2013 - 11 - 01基金项目 :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二五”规划课题( 2012JK117)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 2012CZ013)作者简介:

 曹晓飞( 1980 - )

 ,男,湖南郴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第 2 期曹晓飞 :《国防教育法》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启示要素主义者的教育思想逐步受到美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视和推崇,其诸多思想主张后来都被写入了《国防教育法》。最后, 从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看 , 《国防教育法》 是美国力图压倒对手, 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产物。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格局。

 为赢得冷战的胜利, 美国与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和科技竞赛。

 1949 年苏联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1953 年美苏相继研制成氢弹。1957 年 10 月 4 日 , 苏联人造卫星率先升空, 这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朝野。

 为挽回颜面, 美国于同年 12 月 6 日 发射卫星,却栽落在地。

 美国人的自 信心严重下降, 并担忧美国国家安全,痛定思痛后,将反思国家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归结为教育的落后, 特别是高等教育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人才、 技术和智慧的支撑, 高等教育顿成众矢之的。

 在内外强大压力下, 美国政府迅即作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回应:1957 年至 1958 年美国国会提出了 1 500 多份教育问题议案;前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 1958 年 1 月 国会咨文中强烈提出了紧急制定《国防教育法》的建议;1958 年 8 月 , 美国参、 众议院通过《国防教育法》;9 月 2 日 ,艾森豪威尔签署该法案生效。2 《国防教育法》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国防教育法》共十章五十二款, 依次为总则, 国防学生贷款, 加强自 然科学、 数学、 外语以及其它重要学科教学,国防奖学金,指导、咨询和测验, 发现和鼓励有才能的学生, 语言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实验, 职业教育计划,科技情报服务和综合规定。

 其颁布实施是美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开创了美国教育史上诸多第一,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 1加强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话语权《国防教育法》首次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升到维系美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正如该法案前言所述“现在国会发现并宣布, 国家的安全需要青年一代男女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高等教育机会的保障机制, 以培养高质量人才确保国家安全。” 自此,美国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与国家安全关系给予了特殊关注, 联邦政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高等教育成了 联邦政府制订国家发展政策、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

 《国防教育法》指出:“联邦政府有必要对为国防服务的高等教育提供充分的援助。

 为了应对危机, 必须按照联邦政府的标准做出特别的努力”,第一次使得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干预获得了合法性,在理念和制度上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教育权限。联邦政府开始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导向, 前所未有地加强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援助, 联邦政府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资源提供者、教育改革的引导者。2. 2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国防教育法》中第一次公开表达了“任何孩子都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高等教育机会”的态度, 并设置了“国防学生贷款”, 在世界上开启了向学生提供直接贷款的先河 。

 《国防教育法》实施 10 周年之际, 约翰逊总统自豪地说 :“这项伟大法案…… 为 250 万学生提供了贷款,向 25 000 名研究生提供了奖学金。”[2 ] 43学生贷款项目 扩大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大学生数由 1957 年的 332 万成倍增长到 1970 年的 792 万。高校的数量也由 1957 年的 2 076 所增加到 1970 年的2 837所[3] 56。

 为解决高校师资严重不足问题 , 《国防教育法》规定向“只要对高等教师职业有兴趣”的申请人提供特别奖学金,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减免贷款, 并大幅提高教师工资和待遇, 吸引 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博士进入高校 。

 《国防教育法》 还规定每年向各州 提供6 000万美元赠款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使得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有了快速发展, 并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确立了重要地位。2. 3发展研究生教育,改变高等教育的重心苏联卫星上天后, 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加强“天才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倾斜更多资源才能保障国家的安全。因此 ,《国防教育法》规定向研究生提供无息贷款和为期 3年的奖学金,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飞速发展。

 1957 年获得硕士学位学生数仅为 6. 2 万, 博士学位学生数为 0. 87 万,到 1969 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学生数分别增加到 19. 3 万、2. 61 万[4 ] 156。

 为了保障更多高校有机会获得联邦政府的研究生教育资助 ,《国防教育法》还规定了各高校接受资助人数的上限。

 到 1970 年,颁发研究生学位的院校达到 800余所,颁发博士学位的高校达到 200 多所, 比《国防教育法》颁布前增加了 1 倍。

 研究生教育的兴起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原有格局,高等教育重心开始从本科生转向研究生。

 同时,高校发展重心从教学转向科研, 更多院校跻身研究型大学之列。

 高校普遍认识到发展科研不仅能获得更多资助,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学校知名度, 于是纷纷将发展科研作为推动学校进步的重要杠杆 。

 《国防教育法》颁布后的 10 年间,高校科研经费每年以 17% 的速度增长,高校科研人员从 4 万增加到 18 万多,到 1970 年,高校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科研经费占到科研总经费的 50%[5] 263。2. 4加强科技教育和外语教学,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国防教育法》指出:“国防取决于对复杂科学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掌握,有赖于发现和发展新原理、 新技术和新知识。”在该法案对科学研究和国防科技教育的强调下,科学主义方法论和价值观成为美国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钥匙, 高等教育改革出现了新趋势:尽快培养出高级科技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指向所在; 课程重点放在自然科学、数学基础科学知识与能力方面, 根据学科结构组织教育材料; 在教育过程中, 主张按照学科规律安排教学活动 。

 《国防教育法》实施 10 年后,1969 年美国成功实现登月 计划, 标志着美国的科技水平又超过了苏联。

 为了扩张美国的全球利益,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美国急需大量外语人才和国际问题研究人才。

 因此,《国防教育法》规定 :“凡在高校设立现代外国语中心和为了了解该语言区而需要的学科—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给予特别资助”, 这使得高校的32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年第 6 卷外语教学、地区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快速发展起来 。

 《国防教育法》 还确定了 7 种最迫切需要的外国语:

 阿拉伯语、中国语、印地乌尔都语、 日 语、 葡萄牙语、 俄语和拉美西班牙语,使得高校的外语教学和地区研究的重心开始从传统的欧洲国家转向亚非拉国家, 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3《国防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中, 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3. 1转变观念,提升高等教育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决定于军事力量, 而美国《国防教育法》独树一帜地强调“国家安全决定于教育的发展”,前所未有地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升到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开启了美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也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撑。

 美国《国防教育法》能够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关键原因在于:

 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以强烈的“危机意识”来认识国家安全与教育发展的深刻关系, 视发展教育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途径。

 2012 年 3 月 ,美国发布的《教育改革与国家安全》报告也大声疾呼 :

 “教育的不足及失败使得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虽然美国人的这种观念有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色彩, 但我们不得不肯定其重视教育与国防深刻关系的长远思想。

 2001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这对于我国加快国防教育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是 “因为其法律地位是一部专门法, 目 前的影响仅限于国防教育的开展,目 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6 ]因此, 这项法律并未对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家安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还没有清醒认识到教育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深刻关系, 还没有树立起教育攸关国家生存之本的国家安全理念。3. 2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财政支出的比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要优先发展, 必须优先增加教育投入。

 美国《国防教育法》能推动美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 就在于该法案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高校提供规模庞大、数量明确、用途清晰的财政援助,解决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急需的资金问题。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 1959 年到 1962 年间必须每年拨款8 亿多美元支持各类学校的教育发展, 并以大量条款明确规定了经费资助的额度、 范围以及如何拨付、 分配、 使用、监管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对而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 包括 《国防教育法》)

 对各级人民政府在教育投入中的责任都是“应然性”的模糊性陈述, 可操作性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1993 年我国就提出 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

篇六: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学校园的生活方式,了解大学教育活动的规律,把握大学人际关系的要求,尽快适应新环境,迈好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并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生活目标,努力按照成才目标塑造自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新时期合格的大学生。

 1.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2.引导新生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3.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 4.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尽快进入创造性学习阶段。

 教学课时:

 8 课时

  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教育,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同学们有幸跨入大学大门,这既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新转折。新起点使我们踏上一条光辉灿烂的成才之路,面前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前景;新转折又意味着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新环境、新变化,将使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在庆幸、激动之时,还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和变化,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新情况、新要求,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将自己造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倘若跨进高等学府的门坎之后便裹足不前,错把起点当终点,不仅难以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能遗憾终生。在这人生的转折时期,将遇到很多新问题,怎样迈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如何度过这美好的大学生活?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对大学阶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大学是一个闪光的字眼,也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被人们称为“象牙塔”、“精神的家园”、“永恒的校园”等,历来是莘莘学子魂牵梦萦、负笈求学的圣地,也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理想智慧得以发扬光大的渊薮。大学历来以其儒雅的风格,深沉的内蕴,令人油然生敬,它则以一种清高的姿态、深厚的城府张扬着它的个性、扩散着它的影响。一个个普通稚嫩的青年,经由这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之路;一代代的青年学子从四方八方走来,然后,又将从校园中走出。大学数载,积聚了许多青春最炽烈的年华,有些人在这里立下了一生的誓愿;也有人在这里走向久远的迷失。大学生活,可以是喜的,也可以是悲的。大学生青春的心事,是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大学风景线,永远是最美的诗篇。

 大学,是个美丽的字眼,是个神圣的地方,她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和人类精神的家园。大学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大学的繁荣,并赋予大学以新的时代内涵。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大学之“大”,因有“大家”而谓大。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有大家气度,有远见卓识的大学校长,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大学校长,起码是个教育家,不单是个大教授,要有全局意识,大学校长要成为政治家、教育家。大学荟萃着各地大师,学子们则如众星拱月般云集在大师周围,如饥似渴地探索真知。大学涌现了许多掀起时代惊涛骇浪的划时代的英雄人物。如:牛津的培根;波隆那的但丁;北大:蔡元培、马寅初、吴树青、陈佳洱、许智宏;清华:梅贻琦、王大中、顾秉林;浙大:竺可桢、潘云鹤;人大:李文海、纪宝成等。

 2、大学之大,因有“大师”而谓大。大师是大学学术繁荣昌盛的命根子。莘莘学子可从他们身上获得知识的财富和智慧的灵光。

 竺可桢曾说过: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 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 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原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一代代教师的质量”。—所大学,博士点的申报,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均需教授。一所大学的名气,主要是靠大师。如北京大学:

 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汇集了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高君宇、许德衔等;新中国成立后,有李四光、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翦伯赞(历史)、曹靖华(翻译)、王力(语言学)等; 现在,费孝通、雷洁琼、陈岱孙、季羡林、张岱年、黄楠森、胡代光、肖灼基、厉以宁、赵敦华等。

 3、大学之大,大学因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室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谓大。它们提供着大学教育的物质需求,并作为一种“无声教授”和“潜在课程”,日日夜夜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

 4、大学因对知识探究的高深与博大而谓大。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此乃大学的“正大宗旨”,有此,大学生才能探索知识,砥砺品行,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大学也因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雅量而谓大,此为“有容乃大”,有此宽宏的雅量,才有学术的自由,才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5、大学有“大学生”而谓大。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生源,集优秀青年进行教育。其次,大学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尤其是大师级的学生。如,世界—流大学:剑桥大学:62 人获诺贝尔奖,被称为世界政治家的摇篮。牛津大学:英国前 50 位首相中,29 位出自该校。哈佛大学:35 人获诺贝尔奖,6 位总统,美国 500家大企业老板有 2/3 在该校学习过,包括:比尔·盖茨。东京大学:18 位首相,4 位诺贝尔奖,日本 1/4 的大企业家。清华大学:200 多位部长级人物,现任朱溶基、胡锦涛、吴官正、吴邦国、黄菊等。

  今天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具备以下几种社会职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它们是随着大学中人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活动性质的不断改变而发展起来的。一般说来,大学职能的演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1、18 世纪以前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萨莱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最初不过是知识行业的行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中世纪大学仅有文、法、神、医四科,对他们来说,以保存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为根本目的。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在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2、19 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为教会、政府培养人才的职业学校,文艺复兴后,神学地位虽然受到了人文主义的挑战,但正在兴起的自然科学没有和大学联姻。在科学世纪来临之时。

 (17 世纪、18 世纪)大学中,宗教神学依然占统治地位,职能也比较单一,新的科学知识不能进入大学。这一时期被称为欧洲高等教育的“黑暗时代”。直到 19 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的诞生,才宣告这一时代结束。18 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人才和学术发展看作自身的目的,提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国家投资大学,大学教师成为国家文职人员,教学、科研相统一等,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柏林大学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的活动范围扩大。德国大学的改革和科学职能的确立,不仅使德国大学成为德国科学的中心,而且使世界科学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德国。德国大学改革为 19 世纪后世界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德国大学成为各国学者心目中的“麦加”,许多想进来深造的青年学者纷纷前往德国学习,如 1814—1914 年间,美国有上万名青年到德国大学学习过。19 世纪后半期美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学术界巨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很多都有在德国学习的经历。他们把德国大学的经验带回美国,对美国大学进行改造,从而,奠定了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德国大学的改革也为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德国迅速发展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3、19 世纪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当代大学职能的延伸) 由于德国大学强调科学研究,特点是培养具有高级抽象思维能力的学者,只研究理论不注重实际,大学要培养法学家而非法官,故不与法院联系,要培养医学家而非医生,故不设临床医院。这样大学走向了社会的边缘,成为“象牙之塔”。德国大学的传统与美国精神(锐意进取,乐观向上,讲求实效),格格不入。所以,美国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氛围的同时,把求实的美国精神注入了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形成了美国大学的独特风格,引发了大学第三职能的发展。

 1862 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著名的《莫里尔法案》,又称之为《土地赠予法》规定,联邦政府按 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可获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这些学院称之为赠地学院,典型意义的有,康奈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精神的提出。康奈尔大学提出,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威斯康星大学(范海斯校长)明确提出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职能,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专家服务。

 《莫里尔去案》法案的颁布,赠地学院的建立,给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使美国高等教育逐步发展成世界高等

 教育的先例。大学走向综合化,多科化,至此,大学跳出了“象牙塔”,开始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现在,服务形式趋于多样化。教学服务:委托培养,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成果转让,技术咨询;信息服务:高教数据库

 图书资料为社会服务;装备服务:高校的仪器设备、实验室、计算中心。

 能进大学,可以说是一种幸运。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共渡独木桥”,六月被称为是“黑色的六月”,经过“揪心的七月”,能迎来“金色的九月”的毕竟少数。在目前,对普通老百姓子女来说上大学被视为通向幸福的唯—道路。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人生课题都需要同学们观察、思索、实践、选择。

 1、大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人的成熟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身体的长成,以个体生理成熟特别是性成熟为标准;二是心理发展完善,以个性的成熟稳定,主要是自我意识的完善为标志:三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角色以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为标志。这三个条件达到成熟水平, 则形成完整的人格。在这里,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成熟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同人生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 18-22 岁之间,正是青年焕发,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身心发展趋向成熟,能力迅速增长,向成人转变的时期。从生理发展看,大学生已经历了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并到了生长稳定期,骨化逐渐完成,身体形态日趋定型,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日益完善成熟。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发展不仅为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前提,也为整修人生健康发展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成真正成熟的阶段。大学阶段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在心理发展方面表现出这样一些一般心理特征。第一,智能发展达到高峰。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第三,自我意识增强。第四,性意识进一

 步发展。总之,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阶段,这一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活将是同学们逐渐走向成熟、独立的重要历程。

 2、大学阶段是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 大学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最佳途径,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其专业设置和学科内容,都是根据社会需要而确定的,与今后同学们从事的职业活动有着直接联系,是向社会输送专门人才的最后一站。如果把小学看成人才成长的启蒙阶段,中学看成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大学则是人才定向发展的阶段。专业的选择使我们已经进入到事业的第一道“大门”,再经过顽强的拼搏,就可能达到事业的光辉峰巅。大学阶段是个人获取渊博知识,培养高级职业能力重要阶段,也是为走向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准备阶段。

 大学,为人才的飞跃成长提供了优越条件,是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放在客观实际的位置上,是过好大学生活,成才成长成功的前提。可是,大学生基本上还处于求学期,尚未进入贡献期,大学阶段是求学期向贡献期的过渡,在整个过程中,还存在两种可能性:如果考入大学,努力奋斗,会迎来成功的喜悦;如果考入大学,溢美之者不绝于耳,自己便飘飘然,俨然以人才以居,自满、自负、自傲,以为天下非已莫属,对社会知之甚少而“抨击”甚烈,热情可佳,却浮华浅薄。自以为功成名就,于是松懈,贪玩,结果把大好时光轻轻抛过,到头了悔之莫及。所以,大学生应该迎着朝阳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告别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产生困惑和迷惘。因此,怎样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和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许多显著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1、难以适...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