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3篇

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3篇

党史学习 时间:2023-06-15 09:15:05 来源:网友投稿

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3篇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 小学生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党员故事事迹 十篇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3篇,供大家参考。

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3篇

篇一: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

生 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党员故事事迹

 十篇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全省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重温中国共产党 100 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动人故事。

 目录

 青山处处埋忠骨 ................................................................ 2 巾帼血染芙蓉山 ................................................................ 3 手术台就是阵地 ................................................................ 5 狼牙山五壮士 .................................................................... 6 一夜的工作 ........................................................................ 8 丰

 碑 .............................................................................. 10 江姐 .................................................................................. 11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 13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 15 马背上的小红军 .............................................................. 17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 中南海,毛泽东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我们今日 7 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 3 个参谋在房子内。11 时敌机 4 架经过时,他们 4 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 4 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 4 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二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

 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巾帼血染芙蓉山 我们都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其实在江西也有“五女跳崖”的巾帼英雄故事。故事发生在江西乐安芙蓉山。

 故事的主人公五位巾帼英雄分别是红军战士黄秀英、黄清香、邓洪祥张素英聂菊英,她们都出生于江西永丰县。

 1933 年底,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黄秀英、黄清香、邓洪祥、张素英、聂菊英随部队突围,辗转到了乐安县芙蓉山,并就地开展游击活动。在一次战斗中,她们与部队失散,被敌人围困在山上。黄秀英就与众人在芙蓉山上一边继续坚持游击战,一边寻找中心县委。当时正逢大雪封山,她们苦熬饥寒,备尝艰辛。坚持到第二年 3 月,为了开展新的斗争,她们决定下山,可是经过王家崖时不幸被敌人发现。王家崖一面是悬崖,另外三面是崇山峻岭,整整一个连的敌人从三面朝山顶包围上来。

 女红军战士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凭借山顶易守难攻的地势,消灭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聂菊英腿部中弹,无法行走,却依然匍匐前进攻打敌人,黄秀英头部、左腿、右手受伤,黄清香的腿负了重伤,邓洪祥右臂流血不止,张素英左腿中弹,但女英雄们仍然坚持战斗,直至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当敌人越逼越近时,女英雄们抱定宁死不当俘虏的决心,五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山风吹起了她们的秀发,鲜血染红了她们的衣裤,她们摔断了枪支,义无反顾地向悬崖走去。就在敌人蜂拥而上时,“轰”的一声,黄秀英向敌人甩出了最后那颗手榴弹。五位中帼英雄高呼口号,正义凛然地手挽着手从容坚定地纵

 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

 手术台就是阵地 1939 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 500 多人。

 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担架队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 69 个小时。

 狼牙山五壮士 1941 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

 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一夜的工作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

 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丰 丰

 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

 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江姐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份学习讨论提纲。听见叫她的名字,江姐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

 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忙着帮她收拾行李。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大家都不安起来。

 江姐梳好了头,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

篇二: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

史故事稿件十岁抗日小英雄——郑振华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唧唧喳喳讨论了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住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于是又在木住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间。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了……

 小英雄——李爱民

  1943年,李爱民的家乡白家庄被鬼子占领了,他们村的百姓都转移到了东沟。

 又到麦收的时候了,白家庄的群众夜里到他们的地里收割麦子。这真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抢粮食啊!

 天快亮的时候,人们背的背,挑的挑,急急往东沟走去。

 爱民背着一小口袋麦穗走在前面,和大伙拉开了一段距离,为的是一但被鬼子发现,就赶紧给大家报信,好迅速转移。他想,不能让到手的粮食让敌人抢去。

 眼看就要走出敌占区了,已经能看到东沟了。忽然,右面山上响了一枪,接着,出现了几个人影。爱民判断,这是遇上了敌人的游动哨╠╠鬼子发现了他们。爱民转身想往回走,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鬼子从路边钻了出来,挡住爱民的去路,大喊道:“干什么的?” 爱民沉着地应道:“自己人!” “口令!” 什么口令?爱民被问住了,可他一点没有慌。只听他大声咳嗽了三声,这是暗号,告诉后面的人有情况。大家伙迅速疏散到路边的庄家地里了。

 鬼子的机枪响了,子弹打中了爱民的腿,他倒下了。

 爱民被带到了河滩上,翻译官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白家庄的。” “干什么来了?” “收粮食啊!” 鬼子军官一听说是白家庄的,问道:“你们庄上的老百姓都躲到哪去了?” “太行山里呗!” “你们村的村长是谁?” “我不知道。” 那个狗翻译不耐烦了,恶狠狠地说:“你听着,今天你要是说实话,就放你回家,如果不说实话,就一枪嘣了你!”说着,就用手枪冲爱民晃了晃。

 爱民毫不畏惧地说:“嘣了我也不知道!” 敌人没办法了,把爱民用绳子吊在一棵小树上用皮带使劲抽,但是,爱民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硬的不行,鬼子军官又把爱民放下来改用软的办法。鬼子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引诱爱民说:“小孩,你的说实话,皇军大大的赏!” 爱民接过糖,使劲朝鬼子军官的脸上砸过去,说道:“谁稀罕你的臭糖!” 鬼子军官大发脾气,用脚踹向爱民,一脚又一脚,爱民倒在了地上。爱民忍着疼痛,心想,打吧,打死我也不说,死就死我一个,不能对不起八路军。

 鬼子军官踢了半天,见爱民死活不屈服,恼羞成怒,抽出大刀向爱民刺去。为反抗日本鬼子,13岁的爱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鸡毛信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

  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在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却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他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铁头等几人都哭了,老人们都说:“有志不在年高。”铁头说,我们沿着河沿往下找雨来的尸体吧!就在这时突然水面上露出了一个小脑袋,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

 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小英雄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

 刘胡兰

  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游击队员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

 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小英雄——王朴生

 王朴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一次,村里的乡亲们被日寇赶到村子,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王朴怎么也不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红星闪闪

  1931 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 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一):

  专心学习

  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 15 岁时就中了秀才。18 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 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 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

  四岁认字

  李大钊出生前 7 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出生后 16 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李大钊 4 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6 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

  李大钊的故事(三):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请大家注意,杨继盛当初的原作,是辣手着文章。1916 年 9 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

 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在这副对联中,李大钊地将辣字改成妙字。一字之差,李大钊为人谨慎和为文严谨的特点,就都表现了出来。

  我十分喜欢李大钊的一句名言:人生最搞笑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虽然被反动派杀害了,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李大钊的故事(四):

  李大钊从容就义

  1926 年 3 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天津大沽口,国民党被迫还击,击中了日本军舰。日本政府不但不对侵略行为认罪,还公然要求中国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腐败的段祺瑞军阀政府竟然全部理解了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五千名群众在天安门召开了抗议大会。会后,李大钊亲自举着一面红旗,走在队伍中间,到铁狮子胡同军阀政府门前示威。游行队伍来到军阀政府门口,段祺瑞反动政府开枪扫射示威群众。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周正铭等四十六人惨遭杀害。应对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李大钊为了使革命群众减少损失,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指挥示威群众疏散。当他看到几个受了重伤的青年倒在地上时,便一个个地把他们搀扶起来,织力量把他们背走。直到绝大部分群众脱离险境,李大钊才随着群众朝胡同东李大钊口走去。兵警见到他,用枪口对着他的胸膛,厉声喝道:

  你是干什么的

  我是做买卖的。李大钊从容不迫地回答。

  当时李大钊穿着长袍马褂,微胖的脸庞留着八字胡,并戴着一副眼镜,很像个商人的样貌。兵警信以为真,便用力搡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做买卖到这儿来,找死呀!还不快走!

  李大钊机智地透过了敌人的检查。

  当天夜里,李大钊召集了北京党组织的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新的战斗计划。

  1927 年 4 月 6 日,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了,关在京师警察厅拘留所里。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逼他供出党的机密。李大钊坚贞不屈,不仅仅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他的供词却成了一篇宣传马克思主义必胜的宣言书。敌人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并用竹签扎他的十指。十指连心啊,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手指骨都碎

 裂了。酷刑折磨得他死去活来,敌人却没有得到一点东西,只得把他押回牢房。

  在拘留所里,李大钊不放过一切斗争机会,他领导被捕的难友进行狱中斗争;他向监狱的看守进行革命宣传。一个看守同情革命,李大钊争取了他,让他帮忙传送消息。一天傍晚,这个看守悄悄地塞给李木钊一封信。他打开一看,是党组织写来的。信里说,北方铁路工人明白他被捕后受了毒刑,义愤填膺,强烈...

篇三:适合小学生讲的党史故事

党史天天学 红色精神记心间

 前 言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党史小故事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作风,体现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甚至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他们始终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家国大义,体现了他们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情怀。党史是丰富的营养剂,只有学习党史、悟透党史,我们党的大树在新时代才能更加枝繁叶茂,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辉煌。

 目 录CONTENT1、李先念借马帮助老百姓娶老婆2、要像“苦瓜”一样做人3、开国上将陈再道“被改姓”不改回4、何耀榜司令为战斗拒绝高位截肢保守治疗5、王新亭将军的家规6、不为一台照相机搞特殊7、刘华清力劝弟弟在家种田8、叶挺将军宁肯饿肚子也不吃嗟来之食9、不做“红墙里的贵族10、王必成将军下部队的“罢宴风波”

 目 录CONTENT11、刘华清上将为何两次“走后门”12、宛希先坚决跟着毛委员干革命13、官兵要有盐同咸14、李先念下连队检查工作自称是通讯员15、5位战士渡乌江16、6只木船过金沙17、在休整中扩军18、坐筐过绳桥会师19、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20王宏坤将军觉得自己不行

 目 录CONTENT20、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政治机关报21、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史22、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23、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24、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校25、王宏坤将军觉得自己不行

 党史小故事李先念借马帮助老百姓娶老婆

 党史小故事要像“苦瓜”一样做人

 党史小故事开国上将陈再道“被改姓”不改回

 党史小故事何耀榜司令为战斗拒绝高位截肢保守治疗

 党史小故事王新亭将军的家规

 党史小故事不为一台照相机搞特殊

 党史小故事刘华清力劝弟弟在家种田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叶挺将军宁肯饿肚子也不吃嗟来之食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不做“红墙里的贵族”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王必成将军下部队的“罢宴风波”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刘华清上将为何两次“走后门”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宛希先坚决跟着毛委员干革命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官兵要有盐同咸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李先念下连队检查工作自称是通讯员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5位战士渡乌江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6只木船过金沙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在休整中扩军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坐筐过绳桥会师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王宏坤将军觉得自己不行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政治机关报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史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党史小故事

 党史小故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党史小故事

 百年党史天天学 红色精神记心间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