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事迹材料 > 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10篇

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10篇

事迹材料 时间:2023-07-02 16:20:33 来源:网友投稿

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10篇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关于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5篇 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一)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10篇,供大家参考。

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10篇

篇一: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 5 篇

  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一)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 月 2 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 2 月 5 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 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 1 月 20 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 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

 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 84 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 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 月 18 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 月 19 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 月 20 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 84 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二)

  84 岁逆行抗“疫”一线,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钟南山:生命的卫士》电子书陆续在全网发布,供读者免费阅读,向青少年讲述钟南山的成长经历和战斗在抗击病毒一线的故事。

  从鲁莽少年到运动健将

  新闻里的钟南山,总是精神矍铄、目光坚毅,如山一般稳健。但《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开篇,却讲述了一个鲁莽少年因为爱冒险、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

  十一岁的钟南山,趁父母不在家,拿着家里最大的一把布伞,从三楼的窗子跳了下去。“他太想像空中的鸟儿一样飞翔了。”这就是少年钟南山,像很多男

 孩子一样调皮、贪玩,也有着惊人的勇气。

  少年渐渐长大,天赋的才能在他身上绽放。1955 年,高三学生钟南山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获得了 400 米比赛的亚军,并打破了广东省纪录。随后,他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在男子 400 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这时,中央体育学院来信,希望他能到国家队去训练。面对抉择,父亲钟世藩建议儿子还是放弃当专业运动员,选择学业。钟世藩认为,体育竞技不能成为从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钟南山选择医学,则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

  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考入北京医学院的钟南山,依然是运动场上耀眼的明星。1956 年,他作为北京高校“三好学生”代表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1958 年,大三的钟南山被选拔参加北京市体育集训队集训。1959 年 9 月,他在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以 54.4 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1961 年,他获得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运动还为钟南山牵起了红线。在备战全运会期间,他与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李少芬相恋。一起训练的两个人,从此携手一生。

  如今,84 岁的钟南山仍然坚持运动,一身肌肉令年轻人都自愧不如。钟南山说:“我为什么到现在还喜欢体育运动呢?因为它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第一是竞争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任务。就像跑 400 米栏,练了一年,成绩才提高三秒,每一秒都那么宝贵。把体育的这种竞技精神拿到工作、学习上,是极为宝贵的。”

  35 岁才踏上为医者的道路

  出身医学世家,又是北京医学院最优秀的学生,钟南山的医学之路本该是一片坦途。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个人的命运只能任凭时代大潮裹挟。钟南山当过校报编辑、下放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毕业后整整十一年,他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

 直到 1971 年,钟南山终于从北京调回广州,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也回到了父亲身边。一天,钟世藩忽然问钟南山:“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了,真可怕……”父亲的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钟南山。四十多年后,钟南山回忆,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这话重新唤醒了他对医学事业的强烈追求。

  一切得从零开始。从那以后,钟南山虚心向同事学习,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他还接下了别人不愿接受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任务,没想到竟成为奋斗一生的事业。

  43 岁那年,钟南山入选公费出国人员名单,获得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的机会。面对导师的轻视,他以一场精彩的公开演讲完美亮相;为了做研究,他从自己身上抽血检测仪器、把自己当做小白鼠做一氧化碳吸入实验……对于心爱的医学事业,他奉献了全部身心。

  学成归国后,父亲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终于用行动让外国人明白了,中国人不是一无是处。”那时,钟南山已经 45 岁了,这是他自记事起,第一次获得父亲的表扬。

  后来的故事广为传颂。当两次疫情肆虐国家,给民众带来危难之时,钟南山逆行而上,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危重病人。他坚持真理、敢说真话,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在《钟南山:生命的卫士》一书中,作者李秋沅总结道:“钟南山多才多艺,他是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健将、在文艺舞台游刃有余的歌者、舞者、黑管演奏者,是仁爱的医生、严格的导师、开明的领导人、学术权威……他的天赋与意志力,赐予他生命发展的多种可能,但他最终专注于医学,执着探索,并将自己的才干,发挥至极致。”

 诚实是父母给他上的人生第一课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是一本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书籍。因此,对于钟南山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李秋沅用足了笔墨。她还将写作的重点之一,放在了钟南山的家风上。

  “钟南山父亲的教育背景,在公开资料中相对完整,而母亲的相对较少。”和钟南山的母亲一样,李秋沅也在鼓浪屿长大。写作期间,她不断向老鼓浪屿人和朋友求助,探寻钟南山母亲在鼓浪屿的痕迹。“当我得知她的母亲是毓德女中毕业之后,非常欣喜。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毓德女中所教育出来的女子,不像从前养在深闺的女子那般小气促狭,而是拥有大气魄、多才多艺。钟南山之母精通英文,运动、口才、音乐等各方面的才能都很拔尖。有这样优秀的母亲,培养出钟南山,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出生成长在战争年代,但钟南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父亲钟世藩在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博士学位,母亲廖月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学专业,他们给孩子创造了开明、讲理、充满爱的家庭环境。父亲严谨勤奋,对工作尽职尽责,回到家还带着钟南山一起做实验;母亲温柔善良,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依旧资助钟南山的同学上大学。父母都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从他们身上,钟南山学到了医者的博爱与敬业。

 另一个故事,关乎“承诺”。钟南山 11 岁时,妈妈许诺,如果他能考上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就奖励他一辆自行车。要知道,这对于顽皮、逃学甚至还留级过的钟南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后来钟南山真的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因时局原因,家里生活一下子困难起来。不过,母亲还是说到做到,真的买了辆自行车给他。这件事对钟南山的触动很大,他记住了,只要是答应过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诚实、承诺、仁爱、自强不息,是父母教育和生命成长留给钟南山的宝贵财富。这几个故事,钟南山多次在公开访谈中谈及,它们对于钟院士的成长、对于他品格的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李秋沅希望,这些良好的家风,能感染更多的青少年读者。“在钟南山身上,我们看到了源自他父母的清正之气,而他们的精神气质,与千百年来胸怀家国、心怀社稷的中华有识之士一脉相承。良好的家风和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高贵的中国精神,共同成就了钟南山的品质和成就。”

  疫情中紧急加写最后一章

  《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第二辑)中的一本,原计划 5 月纸质书先上市,再推出电子版。就在编校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之时,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中华大地。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登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他在拥挤的餐车一隅,蹙眉阖目休息的照片,令多少民众揪心感怀。而他对疫情的每一次权威解读,又让全国人民打消疑虑、坚定信心。

  《人民日报》官微评价他:“八十四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而这样的故事,必须被记录、被书写。很快,李秋沅便根据最新资料,补充了书稿内容。考虑到全国正处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该书的编辑、审校等加班加点,加速运作,让电子版提前上线,供读者免费公益阅读。

  在紧急加写的最后一章,李秋沅写道:“钟南山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始终不安于现状,这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轴……假如每个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很快,国家也会进步很快——钟南山执着向前,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对生命之爱。”

  她希望,小读者们能在钟南山的故事中感受到医者的风骨,汲取到战胜疫情的力量。“从钟南山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人之为人的高贵,看到了担当、诚信、

 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光芒。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中国国士,更是中国当代青年的榜样。”

  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三)

  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020 年的春节,祖国的上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我听不到往年鞭炮的炸裂,也看不见大人们的笑脸。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让我不寒而栗,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您......

  84 岁的您,满头银发,一丝不苟,镜片的背后是您坚定的目光和刚毅的脸,看了就叫人肃然起敬,爸爸说,“国士”也!

  这个春节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给大人们添乱,我想,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个寒假我重读《小王子》,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肤浅的书,这次重读,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优秀的哲学童话名著。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每个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启示。

  再读《小王子》,我读出了四个字“协同成长”,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爱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谢父亲的驯养,父亲的陪伴!

  2020 年 2 月 4 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

  父亲说,钟南山爷爷是“国士”。国之士,栋梁也,勇士也!再战肺炎,84

 岁的您依然坚毅不屈,依然老当益壮。国之士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日记里写道,2020 年 2 月 7 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钟南山人物事迹素材学习心得(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每到这时,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毫不松懈的斗争中夺取更多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疫”。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全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又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斗争的革命史。这场战“疫”是斗争精神的考验,是同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较量。在抗击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在与病毒作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许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与人民群众结成众志成城的“防...

篇二: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人物传记 张孝骞

 如若人生有转世希望大医张孝骞先生在我身上有所传承 1897 年 12 月 2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892 年--1913 年 6 岁入学先后在私塾长沙明德学校益阳信义中学读书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1914 年 9 月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1 年 7 月在湘雅医学院专门学校取得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被美国康州政府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内科学助教兼任湘雅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23 年首篇研究论文《腹膜内盐水输注》刊发在英文版《中国医学杂志》第 37 卷 3-4 期上。12 月离开湘雅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进修。以后担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26 年 9 月被选送赴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从事血容量的研究工作所撰两篇论文在美国临床研究会上宣读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27 年年初自美国回国本想回湘雅工作终因大革命失败湘雅停办只得在协和任讲师。1932 年晋升为副教授。1933 年两次去美国与斯坦福大学著名消化系统专家布龙菲尔德教授共同进行胃分泌研究。1937 年 6 月湘雅校董院董联席会议议决因院长王子玕受命为江西国立中正医学院院长公举张孝骞教务主任代理湘雅医学院院长。1938 年 5 月以代理院长身份撰写《私立湘雅医学院概况》。7 月湘雅校董院董联席会议议决迁校。随后赴广西、昆明、贵阳等地考察选择迁校地点。8 月迁校委员会议决迁校于贵阳但五、六级学生护校及医院全体留湘。8 月 18-19 日各部仪器、标本及图书及办公要件陆续迁运贵阳。10 月 11 日员生及图书、仪器、标本及办公要件均安全抵达贵阳。10 月 24 日在贵阳东山举行民国第 25 学年度开学典礼。时有教职员工及 1-4 年级学生共 260 多人。是月湘雅与由南京内迁贵阳的外科学家沈克非为院长的中央医院商谈合作使湘雅医学院获得一良好的临床教学基地。11 月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医院由皮肤病学家刘泽民教授任院长。1939 年 4月增设湘雅医学院贵阳疗养部。5 月湘雅医学院沅陵医院附设传染病医院一所。是月下旬增设湘雅医学院耒阳医院。8 月 16 日湘雅校董会公选代理院长张孝骞教授继任院长。12 月 9 日赴重庆向教育部接洽湘雅医学院国立事项等公要。陈立夫部长原则上接受湘雅的国立请求。之后张院长在重庆奔走10 余日吁请前校长颜福庆、前校董胡子靖及其在渝的其他湘藉名人协助湘雅医学院的国立运动。1940 年 6 月 11 日民国政府行政院第 469 次会议通过湘

 雅医学院的国立案。8 月 13 日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发(高字第 26404)训令湘雅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但湘雅医院与护校仍维持私立体制。随后院长为国立湘雅医学院择定了"公勇勤慎诚爱谦廉"的院训。1941 年 3 月 22 日签发《敬告湘雅毕业同学书(密)》。此书旨在让贤院长之职。4 月 7 日呈教育部批准起程返湘为学院由私立改国立后所有在湘的有关事业如长沙的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的沅陵医院以及湘雅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等均须继续进行并谋扩大。同时学院 6 年级的学生也派往各地实习。院长此行旨在考察上述事业的近况。院长出行期间学院院长暂由教务主任白施恩代理。至次年 1 月20 日院长公毕返筑。6 月 1 日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及院歌歌词说明同时出版。1942 年 3 月签发《因赴美考察医学教育致本院师生员工书》。4 月 27-28 日出席民国政府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在重庆召开的专门会议两天会议由陈立夫亲自主持。同年签发《致本院留院毕业同学书》。1943 年 10 月中旬离贵阳赴湖南耒阳并便道视察长沙的湘雅医院。勘查湘北第三次会战后受敌破坏的长沙校、院之地看到瓦砾遍地而谋划本院战后复兴的计划事业。后因事急飞昆明于 11 月 27 日返筑。1944 年冬日寇进逼贵阳边境校舍为国民党军队占用形势异常紧张。12 月号召师生师生将学校迁往重庆自己留守在贵阳。1945 年 2 月上旬押运学院最后一批物资由贵阳迁往重庆。3 月上旬无偿借得兵工署重庆杨公桥三栋仓库作临时办学点高年级的临床教学在高滩岩的重庆中央医院进行。9 月 30 日在重庆出席教育善后会议。10 月中旬向教育部部长朱家骅面呈《国立湘雅医学院请求将临床医学生提前迁湘缘由的报告》并获准。1946 年 2 月请求教育部长朱家骅解决湘雅迁校经费。5月中旬到 6 月底在重庆的湘雅师生先后迁回长沙。1946 年抗日胜利湘雅迁回长沙。7 月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考察。1948 年 4 月辞去湘雅医学院院长职务。9 月应聘为协和医学院教授主持协和医院内科诊务。11月北平解放长期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学术活动任该会常务理事和第一任内科主任委员。并为协和医学院的发展从四方招聘人才充实师资队伍。1951 年春人民政府接管协和医学院仍在该院继续任职具体负责内科方面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1955 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1962 年此后长期任中国医科大学(即原协和医学院)副校长。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和"特务"帽子打入"牛棚"。1972 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搬进红霞公寓。1974 年经邓小平同志过问卫生部为之解决用车问题。1978 年从是年起一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并补推选为全国政协党委。1980 年夏再次去美国、加拿大考察访问。1982 年9 月 23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之举行从事医学教育工作 60 年庆祝会。邓颖超、陈慕华、康克清、王首道等各界人士 200 余人出席陈云等同志写信祝贺。1985 年 12 月 8 日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1987 年 8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终年 90 岁。

篇三: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华佗人物生平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 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 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 、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 《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 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

  2

 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 。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 、 《诗经》 、 《周易》 、 《礼记》 、 《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 《黄帝内经》 、 《黄帝八十一难经》 、 《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华佗精于医药的研究。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 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 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

 至于现存的华佗 《中藏经》 是宋人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3

篇四: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中国 2016 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 感动中国 2016 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

  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xx 年 2 月 8 日,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荣获“感动中国 xx 年度人物”称号。以下是关于梁益建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 xx 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事迹材料(一)

 “小医生”建造一座专业高峰

  12 月 14 日上午 9 点,梁益建身着白大褂走进了 瞪 市三医院的一间小会议 宛 室,此时,已经有好几 模 家媒体记者等在那里。

 栽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 亭 的 xx 年度“感动中国 终 ”人物评选从12 月 5 酉 日启动网络投票,从那 辗 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有 箕 记者前来采访,毕竟, 隘 他是今年四川唯一一个 卸 入选者。

  “我只是 勤 一个小医生,我更重要 性 的事情是在手术室里给 谚 病人做手术。”梁益建 悯 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这 呜 样说,言语中充满真诚 厦 。因此他留给记者采访 造 的时间仅有一个半小时 棘 ,10:30,他将做 梧 一台难度较高的脊柱矫 壁 形手术。

  虽然自我 哗 定位为“小医生”,但 潘 梁益建做出的却是大成 僚就:他所接受的脊柱畸 搂 形患者,很大一部分是 邯 屡次被国内医院所拒绝 颅 的,他不仅让他们重获 捡 新生,而且在专业领域 居

 上,他建造了一座同行 夏 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 砌 峰”。

 受尽挫折的病人 守 ,辛酸故事在此戛然而 姨 止

  梁益建的手机里 胳 存着一组照片:一个漂 蜀 亮的女孩穿着婚纱,阳 孕 光投射在她脸上,她面 尸 露灿烂幸福的笑容。

 掩

 女孩叫李湘宁(化名 躯 ),25 岁,两年前, 在 她还是一个身高仅有 1 葬 38 厘米的“驼背”, 烁 两年她来到市三医院求 瓦 治,梁益建成功为她实 篓 施了脊柱畸形的矫形手 乱 术,“她现在身高16 厌 0 厘米,很多人不相信 姨 她曾经是个身体几乎折 野 叠的‘驼背’!”李湘 掠 宁目前还没结婚,但她 光 用拍摄婚纱照的方式昭 郸示了对全新生活的态度 罩 。

  比李湘宁病情严 娱 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 堪 双流县一个叫黄波的 3 卵 1 岁小伙,他的脊柱呈 搞 正侧位 360 度畸形, 阅 梁益建解释,“就像龙 震 盘柱!疾病导致他极重 馏 度呼吸功能障碍,再不 蔼 手术,命都难保。”黄 改 波经过一年半的手术和 粥 康复训练,已经出院, 诧 不过他经常被梁益建请 柬 回医院,为“天线宝宝 迄 ”们做呼吸训练示范。

 毋

 黄波出院后已经恋 卡 爱结婚,在以前,这是 息 想都不敢想的事,“如 疤 今我和正常人一样,要 锐 感谢梁爸爸。”他叫梁 克 益建为“梁爸爸”,因 予 为是梁益建给他带来新 蛤 生。

  从 xx 年到现 刀 在,已经有 507 名脊 炙 柱畸形患者在市三医院 枉 成功接受了手术,这些 羹 病人,无一例外地奔走 酋 过国内多家医院,然而 些 因为手术风险太高屡屡 滞 被拒,每一个病人,

 都 祟 能书写一段辛酸故事, 摔 他们的故事,在梁益建 久 这里戛然而止,剧情反 呀 转走向幸福。

  他们 压 大多数人来自贫穷家庭 市 ,因而面对高额医疗费 看 ,梁益建使出浑身解数 骨 帮助他们寻找资助,他 稽 的帮助,让曾经受尽磨 憎 难挫折的病人内心充满 善 感动。

  梁益建说:

 腕 “我的努力,是让他们 匆 身体正常、心理正常, 谢 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剩 因为有那么多人默默地 现 帮助了他们!”从目前 云 来看,梁益建的病人们 搭 都做到了这些。

 他创下 个 一个专业高峰,让同行 创 难以翻越

  国际公认 素 的极度重症脊柱畸形手 雨 术有三大禁区,即:极 淤 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 醒 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 似 衰竭。“禁区”,意味 畜 着很多医生不敢触及, 锋 这也是病人跑遍北京、 寝 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粮 医院仍被拒绝的原因。

 滔

 梁益建对病人有个 练 统计:75%的人是北 饮 、上、广等地医院告知 展 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 袜 畸形患者。他们无一例 账 外是从网络上查询到梁 线 益建及他所做手术的病 栈 案后赶来的。

  在病 犯 房内,来自湖北的 21 防 岁女孩小欣(化名)对 禾 记者说,她被多家医院 煎 拒绝后,抱着一种悲凉 驳 的心情等待死亡的降临 宙 ,在来到市三医院时, 协 脊柱畸形导致的神经压 末 迫已经彻底让她瘫痪了 谣 ,“当我从网上查到梁 觅 益建老师的时候,我仿 啸佛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 愚 光。”

  小欣如今正 赦 在做脊柱的牵引,她已 冶 经恢复了行动能力,

 再 君 过一段时间,她就可以 货 接受手术,不久的将来 臻 ,她将以直立的姿态重 凿 新迎接生活。

  而梁 媳 益建正式终结极度重症 债 脊柱畸形手术“禁区说 料 ”的人,从 xx 年至今 漂 ,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 衣 术已经超过 1000例 吨 。“别人问我为什么可 润 以做到,我唯一可以介 涅 绍的经验就是‘坚持、 惩 不放弃’,我一步步地 溉 走,边走边总结经验, 妈 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 雪 然经历了很多坎坷,但 疲 坚持下来,回头一看:

 柳 我一不小心竟然到达了 壹 别人从未抵达的高度! 掷 ”

  梁益建创造的脊 丫 柱畸形手术高度,不论 疏 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在 星 专业领域内是无可争议 曰 的。去年 2 月,他发表 唾 在国际脊柱顶级杂志《 册 Spine》上的论文 活 ,以“无一问题提出” 蔽 状态全文发表,打破了 育 该杂志在审稿时针对每 漏 篇文章提约 20 个问题 笆 的惯例。

  在国内, 喻 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 酣 做到如此高难度、如此 谨 多例数,唯有市三医院 蔼 骨科专家梁益建,因此 诛 有业内同行说:梁益建 杏 “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 精 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辕 ”。

 他把爱心做成一件 志 平常事,连续坚持了 8 浙 年多

  梁益建看起来 尔 身体很单薄,尽管天气 裕 较冷,他依然穿得很少 兔 ,他说:“我每天坚持 蚕 锻炼,我必须身体好! 泽 ”

  如果身体不够好 较 ,动不动就是站立 10 酞 小时的手术,是难以坚 郊 持下来的。因此梁益建 畏 每天在凌晨零点后打太 腆 极,

 除了健身,还养心 瞩 ,一颗波澜不惊的心能 汹 让他在手术台上从容面 诲 应对各种难题。他一部 槐 分是为自己锻炼,一部 蜡 分是在为病人而锻炼。

 械

 xx 年,梁益建从 喧 泸沽湖边将第一个叫伍 鸡 才立的重度脊柱畸形带 正 回成都并治好他后,源 稠 源不断的同类病人找到 产 他,他们大多来自农村 韦 ,在经济穷困与身体痛 磷 苦的双重折磨中寻找治 饰 愈希望。从那时起,生 挥 为医生的梁益建同时做 摊 起了慈善者,他时常去 娱 为病人募集治疗经费、 澈 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向医 册 院争取费用的减免、也 淹 常常将自己的钱掏出来 斜 补贴部分病人的生活费 灶 。

  他对记者说:“ 宠 他们是有希望站起来的 媳 善良的人,如果我不帮 亲 他们,他们就会失去最 丧 后那一线希望。”

  脏 记者从 xx 年便开始采 拌 访梁益建,病人的故事 疫 、手术的高难以及梁益 贺 建为病人四处筹资的事 龄 都构成非常好的报道元 弧 素,因而不断有新闻被 疡 报道出来,除了本报外 呛 ,从中央媒体到省内媒 需 体都在跟进。

  然而 乖 新闻做到后来,那些类 损 似的事情已经被梁益建 鞋 做成了一件平常事,即 灰 便媒体少有报道,但他 玛 却将爱心坚持下来,一 彰 做就是 8 年多,他付出 忧 的爱,深深扎根在病人 袜 心里,难怪病人都将他 掷 叫做“梁爸爸”。

  破 “付出爱心,目的不是 汽 让人关注,我只是希望 解 ,让病人能得到力量, 严 看到希望,并让他们懂 侩 得感恩,让爱心从

 他们 蚂 身上得到传递。”梁益 噪 建说。

  感动中国 x 库 x 年度十大人物梁益建 著 事迹材料(二)

  “ 版 感动中国”,是一年一 蕊 度的中国“精神收成” 椅 。梁益建,一个成都医 具 生,一个成都好人,入 膜 选 xx 年“感动中国” 绝 十大人物,其医者仁心 蹿 ,大爱情怀,在全国传 棺 递温暖、弘扬道德。而 消 在前几天,歌手赵雷在 乓 湖南卫视《歌手》节目 褒 演唱一曲《成都》,曾 厩 打动无数国人,至今余 份 波荡漾。xx年成都的 识 春天,正从温暖和“感 昭 动”中徐徐向我们走来 占 。

  身为一名医生, 肘 入选“感动中国”十大 继 人物,本身就具有特殊 优 的意义。在医患紧张关 笺 系并未得到根本缓解的 帘 当下,一边是对医生群 匈 体、职业道德的疏离和 良 质疑,另一边却是对高 啡 尚医德的呼唤和热盼。

 蜀 这样的矛盾,凸显现实 钥 与内心的挣扎,折射舆 毗 论场的多元与分裂,但 布 阻止不了我们追求美好 寄 情感、高尚德行、和谐 每 族群的脚步。

  梁益 眼 建为什么感动中国?一 唯 位深入采访过梁益建的 掣 记者这样写道:他像一 傍 束光,用责任和担当照 朽 亮许多曾经伤心绝望的 跪 人前行之路;他像一捧 杖 清泉,用理解和宽慰滋 阐 润许多已失去生活信心 盒 的心灵;他更像一团火 欣 ,用大爱点燃许多人冬 我 眠的善意和奉献的热情 部 。在央视网上,则如是 抬 “点评”梁益建的“感 仿 动”事迹:医学博士, 筛 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 烤 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 勃 国,参与“驼背”手术 散 3000 多例,亲自主 牵 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 宋 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 雅 为国

 内首屈一指的极重 蹲 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择 为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 醒 ,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 狙 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 沟 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 嫡 缘,甚至尝试过在茶馆 拱 募捐。短短一百来个字 骚 ,浓缩了一位医者几十 袁 年的职业人生,是对其 规 持业敬业、医者仁心的 廷 道德礼赞。

  生活在 熬 沪沽湖畔的伍才林,患 尚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弯 腋曲近 120°。xx 年 投 ,梁益建与其偶遇,当 啊 即说服其接受救治,并 桶 将其接往成都。13 个 韵 小时的手术后,这个不 赠 到 1.3米、十多年没 屿 躺着睡过觉的小伙子能 氓 够平躺了,而且康复后 红 身高达到 1.78 米。

 咬 如今的伍才林已改名“ 残 伍才立”,微信名叫做 粕 “自由自在”。

  重 谐 庆璧山的肖强,脊柱向 掘 右侧弯达 190°,世 意 界罕见。从 xx 年到 x 也 x 年,梁益建为其施行 颁 三次手术。如今的他, 右已迎来了女儿的诞生。

 筐

 河北沧州的于建红 器 ,患 40 年脊柱侧弯。

 重 xx 年,他最终找到梁 蒸 益建。从短信咨询、手 瑶 机发送检测数据,到收 拥 治入院、手术,如今像 猖 正常人一般上下楼梯、 淘 聊天。奇迹,就发生在 纬 一周之内。

  在同行 赠 的眼中,梁益建是一位 样 “勇士”。因为脊柱侧 瘪 弯手术“是骨科手术中 臭 风险最大的”,而梁益 峪 建收治的病人,则大多 崖 为北、上、广大医院告 钠 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 厂 柱畸形患者。这些手术 宅 难到什么程度?用梁益 签 建自己的话来说,

 “就 隐 像在川藏线的悬崖边开 孵 车”。用“工匠精神” 旱 形容梁益建的职业操守 值 、职业水准再合适不过 整 。看门诊,他有个规矩 侥 :一上午只看 20 个号 讶 ,平均看一个号大约 1 沽 0 分钟。“对病人不能 鼓 轻易打发”,就是这个 痒 规矩的来由。每日在病 犹 区查房的随身医疗器械 阔 ,就是各种规格的扳手 职 、螺母、螺帽。每一次 要 对患者身体的调整、矫 畜 正,差不多就要耗时 3 狗 0 分钟时间。

  “有 怠 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 替 ,总是去帮助”。面对 使 每一个患者,梁益建以 耶 对生命的敬畏,对医术 捣 的精益求精,对每一个 大 医疗流程的精细把控, 砸 对病人永不缺乏的伟大 陕 的同情心,成为患者生 弘 命曲线、精神曲线努力 胸 向上的“矫正天使”。

 司 梁益建有一个有 300 淳 余名成员的“梁益建脊 波 柱侧弯咨询群”,繁重 副 的工作之余,他与群里 蒸 病友交流常常到凌晨; 形为了锻炼病人的肺活量 能 ,他自己掏腰包请音乐 逾 老师来医院教病人唱歌 援 ;为了纾解常年卧床患 罐 者的孤独,他掏钱为他 荒 们办迎新春联欢会;更 燕 有甚者,他还帮病人筹 殖 措手术费。从自己捐钱 摩 、找朋友帮助筹款,到 缅 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展开 义 合作,带动了超过 20 绪 00 万元社会投入帮助 官 脊柱畸形患者。目前, 椭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茄 就诊的 90 名脊柱侧弯 五 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 帖 会的捐助比例达 95% 伯 以上。

  如果说《希 摹 波克拉底誓言》是医学 兴 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仪 寥 书,那么,在中国晋代 煮 《物理论·论医》则用 靳 中国人

 的言说方式、中 哭 国人的语言习惯活画出 繁 何谓“医者”:“夫医 恐 者,非仁爱之士,不可 硬 托也,非聪明理达,不 仗 可任也,非廉洁淳良, 晶 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 疡 医,必选名姓之后,其 泵 德能仁恕博爱”。在这 应 部中国语境的“医者” 锯 字典中,“仁爱”、“ 厩 达理”是“医者”的必 锄 备条件,而“医者”, 合 则必须是医疗技术与人 畜 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

 殆 梁益建,就是这一“医 惑 者”诠释的活标本。

 俺

 一个成都医生,一个 班 成都好人。其背后,是 态 他的团队,其脚下,是 畔 他生于斯、工作于斯、 栈 成就于斯的成都土壤。

 玉梁益建是成都这座城市 鸣 的骄傲,也是城市精神 喀 的最佳诠释。正如叶芝 如 所言:“我们所做所说 邓 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 冉 大地的接触。”以梁益 惮 建为标杆的成都人,正 斑 写就一个个精彩的成都 发 故事,凝聚其中的理想 亏 、信念、道德、立场和 呸 境界,源起于成都城市 民 精神的沃土之中。这是 贪 成都的“软实力”,是 娥 成都奋力建设国家中心 恢 城市的精神打底,必将 阳 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整 四 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 谋 力。

  今夜,梁益建 须 站上感动中国的宏大舞 姬 台接受颁奖,领受来自 恳 人们内心深处的赞美与 溜 敬意。他带来的“感动 扔 ”,则犹如一场持久的 吾 春雨,荡涤蒙尘的心灵 诈 。

 梁益建颁奖词:推诚 缔 结仁爱

  自谦小医生 知 ,却站上医学的巅峰, 僳 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 抑 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 音 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 美 的脊柱,一

 根是妙手, 氖 一根是仁心。

篇五: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山抗疫感人事迹

  钟南山抗疫感人事迹

  在这次疫情之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我们之所以会这样相信他,是因为在17年前的那场SARS战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17 年后,已经 84 岁高龄的钟老又一次站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很多人都说钟南山是个英雄,但是作为英雄钟老这一辈子都做了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的英雄人物呢?

  钟老这一辈子很有传奇性,像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些钟老年轻时候的事迹,他曾是个体育健将,曾经荣获过全运会 400 米栏冠军,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足以拿来自豪一辈子的成就了,但是对于钟老来说,这只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

  钟老的绝大部分成就都在医学领域的,钟老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性哮喘这个概念,这个观点后来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编写到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另外钟老还系统的分析了我国慢性咳嗽病因,他阐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经炎症机制,再就是证实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存在着蛋白营养不良问题,然后他又提出并补充了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对这些一头雾水,不过没关系,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咱们外行也没有必要了解,其实我们从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钟老的贡献,他主持完成了国家 973 计划,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且他还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就是 863 计

 划、十*五科技攻关等等这类水平的 10 来项重大科研项目!

  所谓的 973 计划呢,就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你看这个定位,就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还有 863 计划;863 计划呢,其实就是 80 年代的时候,美国正在跟苏联打冷战,然后提出了一个星球大战计划,可能很多朋友也听说过,咱们国内的几位老科学家也向国家提出建议,要追赶世界高新技术,然后当时是小平同志亲自批示,然后就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也就是 863 计划,不过无论是 973计划还是 863 计划,在 16 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取代这些,那就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时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钟南山抗疫感人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每到这时,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毫不松懈的斗争中夺取更多的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疫”。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全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又以“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斗争的革命史。这场战“疫”

 是斗争精神的考验,是同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较量。在抗击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在与病毒作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许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与人民群众结成众志成城的“防护墙”,拉起一条抗击病毒的“生命线”。“到前线去!”“到武汉去!”“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既是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也是斗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摒除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的思想,知险就控、有险必控,决不麻痹、决不松懈,冲锋在前、争做表率,积极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坚定斗争意志、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斗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到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走向强大,从来不惧艰难险阻。这场战“疫”是斗争意志的考验,是新长征路上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纷纷递交“请战书”,近万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彰显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意志。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才能抵御惊涛骇浪、战胜艰难困苦。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做勇于抗击疫情的“战士”,而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全力以赴、敢于交锋、攻坚突破,在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攻克一座座堡垒中,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增强斗争本领、善作善成,全力以赴打好“持久战”。斗争不是蛮干,能不能取得胜利,最终还要靠斗争本领来说话。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场战“疫”是对斗争本领的考

 验,是对应急响应、联防联控和治理能力的检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多地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让这场战“疫”成为众志成城、力破病魔的防控阻击战。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和职务的变化而“水涨船高”,必须在重大风险和斗争的考验中得到提高。党员干部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积极摸索斗争规律,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知道风险在哪里,有哪些表现形式,有什么发展趋势,在疫情防控一线长才干、壮筋骨,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党员干部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新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篇六: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击病毒的无数人的举动,感动你和我,比如钟南山、李兰娟……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下李兰娟。她今年 73 岁,是对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之一。以下是大家创业网分享的李兰娟抗疫事迹 3 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李兰娟抗疫事迹 1

 李兰娟从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李兰娟高中毕业后尽管自己成绩优异,但正赶上运动,于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尽管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学习,学习经络,学习认识草药等,很快成为的百姓信任的优秀医生。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凭借努力,她成绩优异而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儿子郑杰说“今日事今日毕”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为准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相当繁忙,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学习从不放松,儿子郑杰看到深夜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丈夫也是严格要求,从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丈夫成为院士后,丈夫看一会电视,她会催着赶紧去看论文。

 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上世纪 80 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 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初,我们工作的 314 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 10余年的反复探索、实验,1996 年,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 19%上升到 79%,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 2001 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 31 个省市,她还多次举办全国暨国际人工肝会议,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

 率先提出“封城“

 武汉疫情出现大爆发的时候,她和钟南山院士星夜驰奔武汉,作为国家卫健委特别专家组的这次武汉之行是非常关键的,钟南山院士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以后,她率先提出武汉“封城”,郑杰认为李兰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直果敢冷静。作为传染病学专家,这其实是一个基本的自我要求。因为专家学者不做表态,更加没有人说了。她的决策,不是一时之举,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零一方面来源于自己抗“非典”经历。在抗击 SARS 时期,浙江省 2003 年 4 月出现第一例 SARS患者,除了快速对患者所在的小区进行隔离处理外,李兰娟同时进行了病毒的分离和研究。“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使得浙江省中除了 3-4 个患者,没有其他民众以及医务人员被感染。”

  为国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

 李兰娟深知,一个想要拥有健康的民族,一个想要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的国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拥有一大批医学名家大师。于是,2012 年 5月 25 日,李兰娟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一起捐资,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

 李兰娟抗疫事迹 2

 2019 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趁虚而入,在人的体内大肆繁殖,破坏。于是全中国上下的人民联合在一起,抵抗着这病毒。

 在抗击病毒的无数人的举动,感动你和我,比如钟南山、李兰娟……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下李兰娟。她今年 73 岁,是对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之一。

 她在读书时,因家境清寒,没钱供她上学,所以一度想辍学,但在善良的班主任的帮助下把高中读完,却又遇上了“wenge”,但她对医学的渴望是无尽的,于是她放弃了有着二十四元月薪的工作不做,去做了“赤脚医生”。后来,她靠着自己的好口碑和无私为人民奉献的精神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继续深造,而她也靠自己创造出了许多耀眼的佳绩,如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当武汉的病情恶化的越来越严重后,她依然是一次又一次地申请去武汉。已经七十三岁的李兰娟院士,已经忘了自己已过古稀了,依然冲在战场的最前面了。

 除夕,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是她却仅仅只吃了一盒饺子,就继续工作了。庆幸的是她们团队一共分离出五株新型冠状病毒株,其中两棵还十分适合于研究疫苗。李兰娟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分离到病毒,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从当年 SARS 时走过来的,我们当年是最早分离到 SARS 病毒的单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离经验,这也对我们这次的病毒分离有了极大的帮助。的确如此,2003 年时,声势汹涌的“非典”爆发,56 岁的李兰娟,作为卫生厅厅长,对浙江省“非典”防治应对十分给力。后来在对 SARS 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李兰娟竭力倡导,对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克制谨慎,只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应用。SARS十周年纪念时,医学跟踪发现,曾在浙江治疗的 SARS 病人,没有一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遗症。可见李兰娟院士她在医学界有着很深的造诣。

 李兰娟这位巾帼英雄,在人们选择逃离武汉时,她明知武汉情况的危险,却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逆行而上,因为在她的眼里只有那些病人。

 在这场疫情抗击中,不止有钟南山,还有李兰娟,还有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尊重且依赖的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和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

 李兰娟抗疫事迹 3

 像过去的 18 天来一样,李兰娟院士上午 8 时 30 分准时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国家医疗队指挥中心,准备查房。这一次,记者获准独家跟随李兰娟见证全程。

 自 2 日凌晨率医疗队抵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开启固定作息模式赴东院与其他医院会诊、回驻点撰写文字材料及远程指导实验室工作。

 2 月 20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 ICU 病房查房,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情况。图为李兰娟院士走进更衣室前。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20 日,73 岁的李院士要进入“红区”重症监护室(ICU),探视 8 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

 工作人员按铃打开更衣室大门后,李兰娟第一个走了进去,待记者再次见到她已是缓冲区内。

 她全身被白色防护服裹严,仅露出护目镜下的双眼。助手在其防护服前胸和后背用马克笔写上姓名帮助辨认。为鼓舞同事士气,她建议在后背名字下方添上

 “加油”二字及感叹号。这天正巧是其团队成员张园园生日。李兰娟拿过笔来,特意在她衣服上写下“祝园园生日快乐”。

 戴上两层手套扎紧袖口、撕开防护衣胸前封条粘紧缝隙、盖上防护面罩……10 多道措施检查完毕,李兰娟的防护达到“红区”查房标准。

 隔着“红区”玻璃窗及监视器,记者看见李兰娟走进第一间病房。站在床旁,她同病患做手势沟通、给予鼓励安慰,与同事了解人工肝治疗及病人情况,并观察治疗设备显示仪。

 大约十分钟后,李兰娟出来再沿走廊一间间进行查房。有病患注意到李院士前来查房,向其表示由衷感谢。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目前有患者 700 余人,其中大多为重症及危重症病患。据院长肖红军介绍,目前对这些病例治疗趋势整体向好。院士团队用人工肝等技术进行积极治疗,有 8 例病人已从危重症向重症转移。李兰娟团队将应对其他疫情总结的“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应用于武汉。

 “有几位病人经人工肝的治疗已明显好转,其中一位估计明天就能转出 ICU。”李兰娟结束查房后透露,之前已有 3 位病患转出 ICU;病区内还有 4 至 5 位病况均出现好转、程度不一,2 位危重患者尚未脱离危险期、炎症明显。“当前最重要是争取时间。”

  脱掉防护装备,李兰娟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她说,ICU 集中了全院病情最严重的病人,进入“红区”查房、面对面交流是增加他们信心的一种方式。“这也有利于我直接了解他们的情况,更好地与同事们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据其团队成员、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介绍,院士每天行程满档,“早上 8 点就开始工作,最近已连续几天凌晨 2 点睡觉了”。

 据通报,武汉市 19 日新增确诊病例 615 例,湖北全省经核减确诊病例新增349 例,两项数字相较近期出现较大下降。李兰娟对此指出,当前各级政府控制疫情措施的力度是很大的。按照此趋势下去,不用太长时间,武汉的疫情是能够控制下来的。

 肖红军表示,从东院近期治疗情况亦能感受疫情向好的趋势。该院发热门诊人数日趋减少,19 日仅 17 例;病患向重症、危重症发展趋势得到控制;轻症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数量增多,目前有 100 多例转阴及出院。

 李院士还称,出院人数逐渐增多是各方辛苦努力的结果,我们的诊疗效果正开始显现。

 不过,当前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接受中新社记者数次专访,李兰娟均提及“传染源发现和控制”的重要性武汉应继续保持社区排查力度,控制人传人,防止病

 患疏漏,保证“外面的安全”。“底牌要清,否则(疫情)还会蔓延。”

 “如果所有的感染病人都找出来了,那才是‘拐点’到了。”在李兰娟看来,不能仅从确诊、疑似病例等数据下降来判断疫情。不把传染源彻底、仔细找出,“谁都难说‘拐点’”。

 回到指挥中心已过中午 12 时,换回棉袄的李兰娟走到洗手池旁再次将双手清洗、消毒。查房完毕,她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篇七: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钟南山的人物事迹作文素材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钟南山的人物事迹作文素材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钟南山,一位 84 岁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下面我整理关于钟南山的人物事迹,欢迎阅读。钟南山的人...

 钟南山,一位 84 岁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下面我整理关于钟南山的人物事迹,欢迎阅读。

  钟南山的人物事迹 1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 至 1981 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 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 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 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 年 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 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 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

 "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病人也有 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863 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 10 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 200 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 50 余篇,其中包括 Nature Medicine、Lancet 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达 438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 20 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 年至 2002 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 50 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 4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1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31 名、博士研究生 30 名,博士后 4 名。其中,2 人获得广东省

 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 SARS 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 SARS 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 SARS 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 SARS 患者,获得了 96.2%的国际最高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 1990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2 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 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 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 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 CCTV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 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 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 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 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2020 年领衔获

 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钟南山的人物事迹 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 2020 年 12 月 19 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 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 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 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

 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 H1N1、H7N9 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20 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 26 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钟南山的人物事迹 3

 在 2003 年抗击 SARS 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 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 SARS 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 年 9 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 秒的成绩夺得男子 400 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 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 年 10 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0 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篇八: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疫情先锋人物事迹钟南山

 篇( ( 一)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 2018 年 12 月 19 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 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 67 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 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 H1N1、H7N9 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 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 26 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篇( ( 二) )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 至 1981 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 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 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 年 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 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 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 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863 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 10 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 200 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其中包括 NatureMedicine、Lancet 等国际刊物,被引用次数达 438 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 20 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 年至 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 50 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 4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 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12 部;培养硕士研究生 31 名、博士研究生 30 名,博士后 4 名。其中,2 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 SARS 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 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 SARS 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 SARS 患者,

 获得了 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 1990 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 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 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 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 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 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 CCTV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 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 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 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 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篇( ( 三) )

  在 2003 年抗击 SARS 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 SARS 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 SARS 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 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 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 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 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

  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 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篇( ( 四) )

 前不久,在南方航空一架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一名 9 岁男孩突发过敏症状,全身红肿,正当男童家人和空乘人员万分焦急时,一个熟悉身影出现,让大家悬着的心都落了地,他就是钟南山。在替男孩仔细检查并确认没有危险后,钟南山才放心离开。虽然已是成就等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但他却没有一刻忘记过自己的医者本心。

  在投身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 50 年当中,钟南山作为带头人之一推动着中国呼吸病学发展不断迈向国际前沿。钟南山曾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2003 年初,非典疫情突如其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应对灾难,夜以继日地工作。在非典病因不明的情况下,他以客观事实和临床经验为依据,最终证实非典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最终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多年来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带领团队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疫情侦察监测能力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全国建立了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现在人活得很长,80 岁还能干很多事。”在钟南山院士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停步”二字。这位自诩“80 后”的院士,时至今日仍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查房,会诊、科研、带研究生,样样不落。他还希望再奋斗 20 年,建设亚洲最大的心肺呼吸研究中心,包括对疑难病症的科研、培训、治疗,打造一个产学研中心。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如何为祖国培养储备更多创新人才,是年过八旬的钟南山正在思考的新课题。

  篇( ( 五) )

  在 2003 年抗击 SARS 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 SARS 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 SARS 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

  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扩展资料: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 年 9 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 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 400 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 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篇九: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山事迹三篇 钟南山事迹一篇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 84 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 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 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 年后,84 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钟南山事迹二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 20xx 年12 月 19 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

 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 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 67 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 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 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xx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 26 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钟南山事迹三篇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 月 2 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

 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 2 月 5 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 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 1 月 20 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 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 84 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 月18 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 月 19 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 月 20 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 84 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

 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篇十:医学伟大人物及其事迹

:熊猫奶爸 时间:2020.10.012022/4/19

 钟南山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医务人员的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们医者的初心使命

 CONTENTS目录钟南山院士简介 1钟南山院士医路 2钟南山院士敢言 3钟南山院士品格 4钟南山院士获奖 5

 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福建厦门人; 呼吸内科学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 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钟南山院士简介个人简历

 钟南山院士简介1234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9年4月,到英国进修;1981年8月,回国;

 钟南山院士简介5678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获政府通令嘉奖;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

 钟南山院士简介9101112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1998年6月,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2003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

 钟南山院士简介131415162004年4月8日,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院士简介17181920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2020年9月3日,入选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名单;2020年9月4日,钟南山入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钟南山院士医路钟南山生在医学世家,父亲是儿科专家,母亲,是广东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因为钟院士出生的南京中央医院在钟山以南,所以父亲给他起名钟南山。希望他能够像大山一样茁壮成长,经历大风大雨后依然屹立不倒。

 钟南山院士医路1955年,高三学生钟南山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获得了400米比赛的亚军,并打破了广东省纪录。随后,他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在男子4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这时,中央体育学院来信,希望他能到国家队去训练。面对抉择,父亲钟世藩建议儿子还是放弃当专业运动员,选择学业。钟世藩认为,体育竞技不能成为从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钟南山选择医学,则可以一辈子治病救人。钟南山最终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钟南山院士医路钟南山曾到英国进修医学,当时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两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八个月,钟南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取得了六项重要成果,完成了七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四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令英国的医生和学术界刮相看。他的勒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人想把他留下,但钟南山说“是祖国 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钟南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亲爱的祖国。

 钟南山院士敢言不!是病毒非典元凶是衣原体?2003年春,一场传染病席卷了祖国南北。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报最新的感染人数,很多医护人员都倒在一线,到处都在抢购板蓝根和醋,学校全部放假……有位医学界的权威专家认为,“非典”是支原体感染造成的。甚至还有人说,这不过就是个肺炎罢了,没必要如临大敌。这种轻敌和大意,导致了医生们都没有采取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以至于一批批地倒在了岗位上。

 钟南山院士敢言不!是病毒非典元凶是衣原体?相关部门在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为避免对社会造成过大压力,引起公众的恐慌。于2003年2月18日,由中国疾病预防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却共同宣布: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采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治疗非常有效。钟南山陷入了两难之境。

 钟南山院士敢言不!是病毒非典元凶是衣原体?一方面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这根本不是什么支原体感染,而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并且传染性极强。因为所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他都使用过了,全都没有效果。如果按照衣原体治疗,不仅会延误治疗时间,也将会导致很多人传染和死亡,疫情也将彻底失去控制。另一方面此时的他已经收到了有关部门的指示:少说话。因为他“不和谐”的声音已经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不满。如果此时他再坚持,他的前途也将充满变数。

 钟南山院士敢言不!是病毒非典元凶是衣原体?在当晚广东省的紧急会议上,钟南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强烈反对使用抗生素,并坚持说: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同年4月3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公布非典的最新情况时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在中国大陆社会稳定,人们工作生活持续正常,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中国工作、生活,包括旅游都是安全的。”

 钟南山院士敢言不!是病毒非典元凶是衣原体?而4月12日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中外记者举办的发布会上,钟南山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要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面对中外记者,钟南山的“直言,引来全国人民的赞赏。随即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被撤换,我国“抗非”战役自此打开了新局面。

 不!是病毒非典元凶是衣原体?钟南山院士敢言而4月12日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中外记者举办的发布会上,钟南山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要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面对中外记者,钟南山的“直言,引来全国人民的赞赏。随即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主要领导被撤换,我国“抗非”战役自此打开了新局面。

 钟南山院士敢言2020年1月18日,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登上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为的是查明在武汉报告的一种未知的“新型肺炎”。在武汉实地调研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确认,这种“新型肺炎”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1月20日,钟南山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果断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拉响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警报。不!是病毒新冠

 钟南山院士敢言此后,他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为公众答疑解惑,为一线战疫注入信心。“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1月28日,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焦灼的时候,钟南山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动情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书本上没有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不!是病毒新冠

 钟南山院士品格实 践 真 知钟南山铿锵有力地说:“这不是一般的学术讨论,是救命问题,假如我们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我们死的人会更多得多,这种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别的选择的。”有朋友悄悄地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钟南山平静的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钟南山院士品格实 事 求 是钟南山说:“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不是什么。”这恰恰表现出一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夸大,也不说过头的话的求实精神。“如果我们看到的这个事实跟权威是不一样的话,我们当然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

 钟南山院士品格敬 业 奉 献钟南山说:“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钟南山只是平静地回答说:“既然是肺炎,就是我们搞呼吸的、胸肺科医生的首要责任,就是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它是什么,这个是我们的本行,我们本身的责任。”

 钟南山院士品格合 作 共 赢钟南山认为: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广泛的协作,包括各方面的,我相信这样的结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飞跃的。

 钟南山院士获奖

 钟南山院士获奖“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和国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这是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家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国家勋章,是国家最高荣誉。

 钟南山,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止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巨大贡献。颁奖词

 我叫钟南山,是一名胸肺科医生。由衷感谢党和国家把这份荣誉授予我们四位医务工作者,这是党和国家对全体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们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道,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尊重事实、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病毒分离、社区联防联控、支援湖北、中西医并重及重症救治等方面不懈努力、攻坚克难。获奖感言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同奋斗下,我国仅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赢得了全国上下及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扬。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我们仍不能松懈,必须慎终如始。我们将与全国及世界医务工作者携手,在病毒溯源、切断传播、快速诊断、药物研制、重症救治及疫苗研发等方面持续攻坚,努力为全球抗疫事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获奖感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想,“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者的初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是我们医者的使命。有幸亲历了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由弱而强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目睹了共和国从贫穷落后不断走向繁荣富强,我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也由衷感恩党和人民的培养,倍加珍视难得的人生际遇和干事创业舞台。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面对尊崇和荣誉,我们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敬畏生命、护佑生命、捍卫生命为己任,努力为加快实现全民健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止!获奖感言

 最后,衷心祝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更加辉煌,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伟大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谢谢大家。获奖感言

 当时一下的就是疫情大量发展,病人突然增加很多。使得我们整个医疗支撑受到很大的打击。武汉市全力的封堵,封堵完了全国支援,其他地方群防群控。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钟南山院士授勋后接受采访时,哽咽说

 新增确诊病例两个星期就达到高峰,完了新增确诊病例就往下降了,再过两个星期就跟原来差不多了,差不多一个月就基本稳定了。这个我没想到,非常振奋。到了真正关键的时候,抓住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党中央,还是习主席。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钟南山院士授勋后接受采访时,哽咽说

 我的一个学生是在武汉同济医院,给我写了一个很多的一个微信,他说钟老师,我今天早晨突然在我的小区的外头听到有些居民唱起了国歌,而且高喊武汉加油。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钟南山院士授勋后接受采访时,哽咽说

 当时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他讲的这个东西,武汉老百姓的表现,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中华民族!这个民族他就有这么一个,有这么一股气。因为我在解放的时候才13岁,这个整个过来我也经历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国人,什么都压不倒。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钟南山院士授勋后接受采访时,哽咽说

 分享走红毯领奖“小心机”钟南山院士回广州医科大学向在校师生透露当天钟南山抵达广州,在广州医科大学受到全校师生热烈欢迎。现场师生高喊“南山风骨,国士无双”。并自发用手机打灯,亮起一片灯海,场面震撼。

 分享走红毯领奖“小心机”钟南山院士回广州医科大学向在校师生透露“今天从京西宾馆坐中巴一出来,就看到现场大概有二十几辆的摩托仪仗队在前面开路,就像欢迎国外总统一样。”钟南山院士笑言,“我们国家给抗疫的医务工作者这么高的荣誉,我觉得真是很意外,也觉得很激动!我激动并不是觉得我的礼遇有多高,而是感受到我们党和国家对医务人员的热爱。”

 分享走红毯领奖“小心机”钟南山院士回广州医科大学向在校师生透露钟南山说,他年纪很大了,但在走红地毯和出去领奖时,却故意走快点儿。他幽默地说:“走快点儿就说明我还没老,还可以干点儿事!我们就是应该体现中国人的面貌,体现医生的面貌,体现我们广医人的面貌!”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分享走红毯领奖“小心机”钟南山院士回广州医科大学向在校师生透露“现在是...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