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2023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3篇

2023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3篇

工作计划 时间:2023-07-07 09:25:05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3篇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 某市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行动方案(2022—52025年) 为进一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省第**次党代会、市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3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3篇

篇一: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

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行动方案( 2022 —5 2025 年)

 为进一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省第**次党代会、市第**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抓项目、促发展”系列行动工作要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返贫两条底线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抓实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三个载体,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产业质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四大提升计划”和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等“三大示范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至2025 年,全市脱贫对象收入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达***亿元,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互联互通、均衡同标,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打造标杆村、精品示范线、“五好”示范乡镇分别达到***个、**条、**个以上,形成一批山海包容、可学可鉴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计划。加强对脱贫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加大脱贫人口的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力度,持续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返贫人口“一个都不能有”。

 脱贫成果再巩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贯彻措施,对易返贫致贫对象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从产业、就业、社会综合保障等方面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力度,坚决防止发生返贫现象。

 帮扶成效再拓展。在巩固拓展建档立卡脱贫村、脱贫户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将**市、**县、**县、**县欠发达镇村、老区村、少数民族村、低收入村以及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当地低保标准 2 倍的低收入农户纳入监测帮扶对象范围,预防新增致贫现象。

 衔接质量再提标。优先支持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脱贫村参与乡村振兴各领域试点示范创建。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到 2025 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脱贫对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万元以上。

 (二)实施乡村产业质效提升计划。坚持绿色发展,科学优化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聚焦粮食安全、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速产业集聚和融合。实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着力粮食、生猪、蛋鸡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菜篮子”产品增产稳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加快粮油果蔬、食品饮料、渔业林产、畜禽屠宰肉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实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农产品加工观光园、乡村民宿和休闲农庄;实施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工程,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 2025 年,全面完成省上每年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 7 万亩;建

 设茶叶、果蔬菌、畜禽、水产等 4 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个以上,农产品电商项目**个以上,百亿农产品加工园*个;全市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亿元。

 加快品牌和示范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提级工程,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和监管。到 2025 年,新培育高素质农民 1.25 万人;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50 家、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310 家、家庭农场 250 家;新增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3 个以上,建设国际标准农产品示范基地 10 个,评选认定**知名农产品品牌 100 个以上,新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5 个。

 加强科技和人才赋能。实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工程,培育创业创新群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鼓励吸纳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入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到 2025 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 100 项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 95%以上;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100 个;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4200 人,评选**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125 人;争取每年获评 1 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三)实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计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针对短板弱项,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内在提升。

 推动规划编制统筹优化。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要求,注重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世遗文化等元素融入规划,统筹处理好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的关系,做到合理布局。优先推动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试点乡镇涉及应编村庄的规划编制,鼓励积极开展多村联编、整镇同编。到 2023 年,基本实现全市 1012 个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

 推进基础建设均衡一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电网升级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纤、5G 网络、移动物联网城乡同步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到 2025 年,全市实施农村路网建设改造 1000 公里以上,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 1000 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现千兆光纤、5G 网络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新建、改造提升电商服务站点 100 个;实施乡村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 50 个、乡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扩容增量工程 50 个;建设 100 个以上“三达标”乡镇卫生院,建设 1500 个以上“双达标”、有村医、有服务的村卫生所;改造提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少于 25 所。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围绕厕所粪污处理、污水垃圾治理、风貌管控、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体系》,分年度分层级提档晋级,建设更具**特色、闽南风貌的美丽宜居乡村。到 2025 年,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建成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78%以上;全市既有裸房整治实现“三年过半、五年基本完成”目标,60%以上的乡镇通过既有农房整治验收;人居环境 2.0版村庄达到 95%,3.0 版村庄达到 55%。

 (四)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计划。以党建强化、自治完善、法治提升、德治普及为抓手,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党建+”乡村邻里中心等创新

 经验,深入开展善治乡村试点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强化基层建设。实施“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千雁领航、连片带富”行动和“百万村财”攻坚行动,推行“导师帮带制”,抓好村主干培训。建设“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健全网格内一揽子村务协调解决机制。到 2025 年,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占比达到 80%以上。

 优化文明乡风。发挥乡村讲师团、农民讲师团等宣讲队伍作用,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到“泉民开讲”“**文化云”等平台;续推“一县一方案”,发挥“一约四会”功能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监督机制。到 2025 年,全市村级“一约四会”覆盖率超过 95%,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 98%;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乡镇占比超过 65%。

 深化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快推进乡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县乡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创新提升“12345”等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建好用好农村公共法律服务“12348”热线实体平台。到 2025 年,全市95%以上的乡镇(街道)和 95%以上的村(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 100%。

 细化治理机制。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赢”村级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说事议事机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七多”问题清理整顿,推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在村级延伸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经验,开展善治乡村创建评选。到 2025 年,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评选市级善治乡村 150 个左右,培育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300 个以上。

 (五)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按照《中共**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委振兴组〔2020〕**号),建立省级和市级试点村梯次管理(合格村 1.0、示范村 2.0、标杆村 3.0)名录库,每年度制定梯次推进任务清单,实行一年一调度。坚持“以评争先、以奖促建”,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指导 315 个省、市级试点村对照 20 个规范指引晋档升级,每年分类引导创建一批“五大振兴”领域典型案例。到 2025 年,全市所有建制村达到合格村、1000 个以上村达到示范村、300 个以上村达到标杆村。

 (六)实施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按照《中共**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委振兴办〔2020〕**号)和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串点连线成片”工作要求,继续开展示范线“拉练比拼”活动,重点聚焦“三无一改”(即无裸房、无黑臭水体、无凌乱杆线,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三有一壮”(有主题、有产业、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组织一次创建成效评估、一场现场交叉检查、一轮精品线路评选。到 2025 年,创建 100 条左右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评选 30 条以上精品示范线路。

 (七)实施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委办发〔2021〕**号),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围绕“五好”指标评价体系,聚焦以镇带村梯度晋档、村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壮大、镇域中心建成区裸房“零存量”等重点,有序组织创建乡镇按照“1+3”结对要求建立工作专班,加快镇域主导产业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完善,积极探索创设镇域发展主体,制定镇域统筹、一村一策、目标明晰、措施有力的创建方案,按年度实施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公共建设项目。到 2025 年,60%以上乡镇达到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领衔、单位联动、专班运行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要树牢“抓项目、促发展”工作思维,围绕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以县域或行业统筹,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打包,策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项目。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12 个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要结合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成立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委〔2021〕**号)精神,把落实专项行动任务融入专项小组工作方案,统一明确到 2025 年的节点目标和阶段任务,合力共为推动工作落实。

 (二)细化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细化分解“四大提升计划”和“三大示范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职能职责,对照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任务,逐项抓好落细落地。各县(市、区)、**台商投资区要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贯彻措施、具体目标、时序进度、责任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导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进情况的定期调度,将完成专项行动任务目标情况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适时组织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实地调研督导,督导结果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按序推进。

篇二: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

“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掀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热潮,提升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农民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按照省市县关于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的要求,结合全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作为提升乡村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和推动工作的能力,提升农村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措施,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二、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全面查找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激发乡村两级干部团结奋进的热情,增强争先竟位的意识,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确保全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三、对象范围

 村支部书记(副书记)、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村文书和业务专干。要求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动员乡村两级干部深入学习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学习中央、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政策举措,重点就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围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东西部协作、农户户情信息采集、产业培育发展、促进务工就业、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等重点任务,持续搭建练兵比武平台,在“练”中学习政策方法,分享心得体会,在“比”中检视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互学互鉴、互促互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

 一是举办演讲比赛活动。采取演讲比赛的形式,每一次由分管领导选定议题,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本村实际、工作实际、自身实际,认真撰写演讲材料,演讲时间不能少于 10 分钟。演讲时在参会人员中组成评审团,进行量化打分,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公示。

 二是业务知识竞赛活动。采取参加竞赛等方式,由村党支部办,主要围绕党建、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民政、项目建设、农业农村相关等方面的知识出题。分批次闭卷考试的,成绩按

 照高低进行排名公示,并按分数段积分。参加竞赛时,分别成立由个人参赛,进行知识竞赛,对成绩突出的进行奖励并积分。

 三是组织群众对垃圾清理程度好与差比赛活动。采取村组干部和帮扶工作队组织群众对每个社道德垃圾进行清理,最后由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各社道路进行一个评比活动。

 四是组织档案评比活动。采取档案现场评比的形式,重点围绕党建软件、乡村振新软件、帮扶工作队软件、民政软件、农业农村软件等台账资料,根据村上工作推进,结合调度会,由各业务负责将自己负责的业务台账携带资料到村会议室,进行互评,村乡各业务口业务员点评,进行量化评分。

 五、方式步骤 练兵比武按照村对村、人对人的方式开展,通过“业务培训+知识测试”、“专项检查+业务督导”,“问题反馈+点评提升”等形式进行。具体步骤参考如下。

 (一)村内练。召开相关会议,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深入农户开展宣讲培训。各级各类干部在岗位、在现场、在会上、在群众中广泛练兵。

 (二)个人比。以个人为单位,召开测评会的方式,干部与干部之间、帮扶队员之间、村干部之间开展练兵比武。

 六、 、时间安排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2 年 4 月 18 日前)。

 村上成立“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由村党

 委书记、第一书记任双组长,副主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其他干部以及帮扶工作队队员和社长。办公室设在村乡村振兴站,办公室主任由林娜娜担任,具体日常工作由林娜娜、陈勤勤负责。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 年 5 月至 11 月)。全村各级干部要按照村上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对照方案的要求,结合本职岗位实际,提出开展活动的操作细则,明确业务素质培训的具体计划,确定岗位技能练兵的具体内容,广泛开展各项岗位练兵、业务比武活动,每次练兵比武都要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受到培训、人人受到锻炼、人人有所提高。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村“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通过综合分析,评定先进单位、岗位标兵,并适时举办表彰大会,予以表彰奖励,同时作为优秀个人和先进单位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积极营造全乡“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村要召开会议,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要强化工作衔接,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活动开展。

 (二)务求取得实效。要创新活动方式方法,注重活动实效,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严明学习培训纪律,防止活动图形式、走过场。要坚持真练真比,练出真本领、比出真水平,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注重典型宣传。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宣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动员全社会关心、关爱支持乡村振兴。注重宣传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个人,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干部群众的政策知晓率。

 (四)健全长效机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政策及时更新、滚动轮训宣讲常态化,激发基层干部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热情,提升基层干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基层基础保证和组织保障。

篇三:2022年至2023年脱贫成果巩固计划

mdash; 1 — 附件 5

 独山县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2022—2024年)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促进居民均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黔府发〔2022〕6号)《贵州省乡村振兴局开展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方案》(黔乡振发〔2022〕2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农民稳步增收,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6%以上,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到 2024 年底现有年人均纯收入在低保线以上 1 万元以下的脱贫人口收入超过 1 万元,同时优化脱贫人口“四项收入” 结构,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具体目标。是 一是 2022 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增幅 18%以上,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家庭“四项收入”应统尽统,应算尽算,群众认可认账;是 二是 2022 年,建档立卡人口(脱贫人口、监测人口中除整户丧失劳动力或无劳动力、整

  — 2 — 户弱劳动力、未解除风险对象以外的对象)人均纯收入均在 1 万元以上,2023、2024 年实现人均纯收入在低保线以上 1 万元以下动态清零。

 二、工作重点和举措 (一)细化年度目标任务。

 一是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方面。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18%以上,增幅高于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二是年人均纯收入在低保线以上1 万元以下方面。2022年底建档立卡人口(脱贫人口、监测人口中除整户丧失劳动力或无劳动力、整户弱劳动力、未解除风险对象以外的对象)人均纯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各镇(街道)指导各村(社区)对存量年人均纯收入在低保线以上1万元以下(2021年度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数据)的农户2022年收入进行摸底排查,逐户摸清短板弱项,并制定“一户一策”,并于2022年于6月30日报县级备案。2023年起,每年1月底前根据上年度农户收入情况制定年度目标和帮扶措施计划,并按照动态清零要求全面清零;2024年底实现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 二 )

 强化监测帮扶

 1. 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基调,将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持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者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

  — 3 — 严重困难户的监测,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防贫问题,切实做到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照新标准和程序,及时梳理完善工作机制;用好全国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省乡村振兴云系统以及“贵州防贫申报”二维码申报小程序等,抓牢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用好用活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组织等力量,常态化开展预警监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严格落实风险消除标准,严格规范退出标准和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持续落实防贫险、防贫基金险,织牢织密防护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疗保障局、各县直部门,各(街道)] 2.。

 强化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防漏”“防错”预警功能与落实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相结合,实现线上预警线下核处高效融合,做到动态监测、动态核查、动态清零,并建立完善台账。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认真开展低收入人口摸排工作,根据低收入人口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落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综合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把各

  — 4 — 项救助政策综合起来精准施策,进一步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实施“支出核减”政策,加大对支出型困难家庭帮扶力度,防止过渡期内困难群众返贫致贫。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教育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残疾人联合会、县红十字会、各镇(街道)] ( 三 )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 1. 建好产业发展项目库。按照省州要求,完善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建设,建设三年(2022—2024 )滚动项目库,围绕我县特色产业,选准产业项目,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实现共建共管共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林业局、贵州鑫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组、贵州恒源国投集团有限公司筹备组、贵州金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备组,各镇(街道)] 2. 增加 产业发展投入。2022 年度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不低于55%用于实施产业类项目;推动省、州、县级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积极发挥好财政资金补贴、奖励、贴息等杠

  — 5 — 杆撬动作用,实施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金、乡村振兴产业贷、富民贷等金融产品,用活小额信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 e 贷等政策。结合搬迁安置点实际,发展劳动密集型、订单式产业,支持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在大型安置区域周边布局,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国有资产和金融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独山支行;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各镇(街道)] 3.。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持续壮大生猪和蔬菜主导产业,同步推进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水果、剌梨五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完善构建现代农业“125”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街道)] 4.培 培 育家庭农场和发展林下经济。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鼓励有条件的脱贫人口发展家庭农场和林下经济。落实庭院经济帮扶增收措施,对具备发展家庭农场条件且有发展意愿的脱贫农户,从制定发展规划,指导生产加工,到开展消费帮扶等全过程落实帮扶增收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花、林苗、林禽、林蜂等种植和养殖模式,采集林下用于食用、药用、工业和观赏产品,培育发展野生菌类、竹笋、林菜等林下产品采集业。抓好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立体种养模式,不断提高林下农产品的质量效益。[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 6 — 5.。

 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在 2 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百泉湖村拉外组、和平村麻往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实现水稻、玉米等主粮增产 10%以上;全面启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试验。[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科学技术协会,各镇(街道)] 6.。

 强化农产品品牌创建。指导开展好农特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工作,增强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展市场促销和专销活动,提高农特产品的销售收入。强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和消费协作,鼓励脱贫人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推动脱贫农户产品走向广东市场;抓实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落实与黄埔区农产品的产运销一体化协作机制,强力推进“黔货出山”“黔品入湾”;强化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消费帮扶,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2022 年,进一步持续开展驻粤招商工作,引进一批广东企业落户独山,力争 2022 年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 3 个以上,新增到位资金 5 亿元以上,到 2024 年力争累计引进产业项目 10 个以上,累计新增产业项目到位资金 12 亿元以上。加大对区域公共品牌“这山独好”的培育力度,将“这山独好”品牌嫁接进我县农特产品网货,利用县域电商企业将品牌推广出去,强化网销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实现品牌增效,2022 年网络零售额全年超 1.5 亿元;力争 2024 年“这山独好”区域共公品牌成为黔货标杆,提升我县乡村旅游、农副产品、特

  — 7 — 色美食的知名度,带动我县农业、旅游业、电商等产业赋能增效,进一步发挥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应有的力量。严格按照《独山县2022 年深入服务工业企业(项目)促进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方案》要求,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用好“中小企业信贷通”和“省工担”两大平台,推荐绿欣生态农业公司等积极申报中小企业信用贷,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企业朝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做大我县特色食品产业,力争到 2024 年特色食品产业规模总产值达 26 亿元。[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供销社,各镇(街道)] 7.。

 发挥科技助力作用。开展科技助农增收行动,合理确定科技特派员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管好用好科技特派员;积极向上级争取科技特派员赴我县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切实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发挥好科技人员在产业发展中技术指导和桥梁纽带作用,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技术难题。创建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科技助农增收的新模式。建立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及时为脱贫群众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等,帮助实现增收。[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学技术协会,各镇(街道)] ( 四 )增加工资性收入

 1.。

 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严格落实稳岗就业政策,支持

  — 8 — 基层创办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等。加大劳动力外出组织力度,实现以县为单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 70%以上。加强就业监测和帮扶,将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作为优先保障对象,强化劳务输出,加大内拓外输力度,确保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不低于上年水平,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 1 户至少 1 人稳定就业质量,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用好在对口帮扶城市和黔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地区建立的三级劳务协作站(点),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跨省就业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适当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各镇(街道)] 2.。

 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管理等合理开发就业岗位,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探索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解决订单不足的问题。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优先使用县内脱贫务工人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行以工代赈,将以工代赈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相结合,围绕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需求,组织实施好以工代赈项目,确保搬迁群众能就业。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将以工代赈项目投入中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 20%,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和管护。落实好脱贫人口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自主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脱贫人口自主创新创业,协调健全最低工

  — 9 — 资标准调整机制,保障脱贫劳动者权益。[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 3. 提升脱贫劳动力技能素质。

 。结合市场、劳动力、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脱贫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做好“粤菜师傅”等协作培训,打造“贵州技工” “贵州绣娘”等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有效性。落实培训补助资金和生活费补贴,实施好“雨露计划”助学补助,提升脱贫人口劳动技能。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东西部协作,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协作培训,[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县妇女联合会,各镇(街道)] ( 五 )增加财产性收入

 1. 提升扶贫资产 收益 。建立扶贫资产后续管护长效机制,明确扶贫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实现“五权”分置。强化公益性资产后续管护,抓好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加强到户类资产的指导帮扶力度,推动各类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增加脱贫人口收益。[牵头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移民局);责任单位:县有关部门,各镇(街道)] 2.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林地、“四荒”等集体资产和空房、设施等闲置资产,坚持

  — 10 — 市场导向,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做大做强新型集体经济,逐步消除“空壳村”,让脱贫人口直接获得资源开发的收益。将“三变”改革资金及时下达到各主管部门,并督促单位规范资金使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2022 年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牵头单位:贵州鑫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恒源国投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金晟实业集团有限...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