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自通范文网 > 策划方案 >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篇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篇

策划方案 时间:2023-09-19 11: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知识,具有仓储与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调度业务处理、采购与供应业务处理、国际货代业务处理、快递营运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能力,拥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素质,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采购与供应、国际货代操作、快递运营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能力目标

(1)具备仓储业务处理、配送业务处理、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专业能力;

(2)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3)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管理能力。

2、 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2)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等基本作业流程;

(3)了解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3、 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性格随和,乐意与人交往;

(2)具有责任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

(4)为人正直、诚信、踏实、忠诚;

(5)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乐观向上。

三、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指向

xxxx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xxxx

五、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xxxxxx

六、毕业要求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1、 学分要求

毕业应修满126学分。

2、 证书要求

(1) 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

(2) 普通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或B等级考试证书。

(3) 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①助理物流师;

②国际商务单证员;

③国际货代职业资格证;

④报关员、报检员职业资格证;

⑤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

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七、专业教学团队基本要求

1、 本专业教学团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备本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独立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应具备物流师资格证书(含高级工)或“双师型”教师;从事辅助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熟悉物流设备操作;

(3)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讲师以上教师系列职称,并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或两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

(4)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不超过1:28,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5)师资梯队中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比例基本达到1:3:6。

2、 本专业目前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1人,双师素质12人,“双师”素质达100%,中青年教师占75%,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均较合理,涵盖采购与供应、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代、信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物流设施设备等专业方向。另有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0人。

八、其他必要的说明

1、20xx级《创业与职业通用能力》已开课。

2、综合实践课的上课时间根据场地情况灵活安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二

一、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是我校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 本专业秉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专业依托我校雄厚的法学、商学教育背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在充分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兼修法律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成为既有英语语言优势又有专业特长的适应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有一支团结敬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成绩斐然。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率稳定在20%以上;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平均通过率85%,高出全国通过率29.7个百分点;专业八级考试曾以85.14%的一次通过率创得佳绩,高出全国43.11%的平均水平。另外,我系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山东省科技英语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授予“山东省外语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的光荣称号。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因既掌握英语又兼修法学、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法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

三、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政治、文化、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熟悉英语语言学、文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 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对英语国家的语言、经济、社会、文化等有较广泛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6、 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7、 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8、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要求;

9、 掌握日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

10、鼓励学生获得至少一种专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能力证书: 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全国英语翻译证书、上海外语口译证书、托福、雅思等。

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导游资格证、法律英语证书、律师资格证等。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基本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修业年限3到6年。

总学时:2416学时。

总学分: 16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8.5学分(通识必修课27.5学分,专业必修课52.5学分,实践必修课48.5学分);选修课34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实践实训选修课10学分);素质拓展3学分。

五、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

1、基础英语 20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精修课程,它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为学生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学习《高级英语》及相关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2、高级英语 8学分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主干课,它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丰富学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3、英语泛读 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篇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积累语言知识,加深英语语言文化的积淀。

4、英语听力 16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必修课。它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正规严格的听力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各类视听语料的理解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5、英语口语 8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6、英语写作 2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英语思维能力、篇章组织能力和表达艺术,有助于书面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生动性和说服力。

7、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英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8、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美国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名家名作,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异域文化特质和审美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研究、评价美国文学思潮流派、经典作家作品,提高综合的文学批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9、英语翻译 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英汉互译基本理论和实用技巧,注重提升翻译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胜任英汉互译任务的专门人才。

10、英语语言学 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教学等各种关系,并提高对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三

一、培养目标

1、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工程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阅读专业书籍查阅文献并撰写论文,博士生应能熟练使用第一外语听说√小编★√读写。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水污染控制过程

2、有机毒物控制及资源化

3、清洁生产工程与环境友好材料

4、大气污染防治

5、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6、生态修复工程

师资力量

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一名,教授七名,博导六名,副教授七名,高工两名。科研水平

环境工程系在2000年内获得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得

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在国家科技部选中的8项环保类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中占有一项,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近百项。

环境工程系现主持有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各部门地方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科技活动覆盖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环境材

料及环境修复等领域。

三、培养方式、学制、课程和毕业论文学制

一般为三年,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鼓励在学研究生创新和创业,可以本硕贯通、硕博连读。

课程设置(一)硕士生阶段

A类: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自然辩证法

3.硕士英语

B类:

1.环境科学研究进展

2.环境工程技术进展

C类:

1.环境工程CAD

2.新型工业分离技术(离子交换与吸附等)

3.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4.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

D类:

1.现代废水处理技术

2.生态毒理学与环境质量

3.固体废物控制及资源化工程

4.大气污染防治原理

5.环境分析化学进展与实践

6.化工设计概论

7.有机污染化学

8.环境生物工艺学原理

9.流体力学

10.环境材料学

11.环境催化技术

12.生物修复技术

13.现代生态工程技术

14.地下水修复

15.水处理过程化学

16.环境生物工程

17.厌氧生物处理微生物学原理及应用

18.微生物生态学

19.辐射高分子化学

20.安全饮用水原理与技术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为32个学分,非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个学分。

(二)博士生阶段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位课

●环境流体力学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水处理工程

●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

●新型工业分离技术(离子交换与吸附等)

●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进展

(一)硕士生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应完成所有学位课程和大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学位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或提交读书报告的方式进行,选修课程采用课堂讨论及自学的方式进行。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着手准备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的第十周完成开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实验阶段。研究生应积极地参加本系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了解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以拓宽知识范围和受到启发,提高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生培养

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如中期考核进行评优分流,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改变课程考核的单一的考试形式,代之以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查方式。

中期考核时间由系考核小组统一规定,不迟于第三学期第十周,基本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可向系里提出申请,接受考核。考核小组由本系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

(1)检查是否完成了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要完成的课程学习,特别是必修课和学位课;

(2)看课程考试成绩、试卷难易程度,看专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的完成情况

和学术水平;

(3)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可行性;

(4)研究生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5)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

硕士生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

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自主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预答辩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在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至少应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及通过省部级鉴定一项或申请专利一项。

论文在答辩前要请两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二)硕博连读和直博生

1、选拔办法

由研究生根据中期考核的具体情况,经博士点和导师同意,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硕博连读。直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表现突出者中进行选拔,必须再经过一次综合考核。这两者经资格考核并通过后均可取得博士生资格,享受博士生待遇,由学校作为新录取的博士生上报国家教委备案。

2、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一般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一般为三年半。直博生课程学习的总分不低于40学分。在课程学习阶段除完成学位课程外,应根据学科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和本人特点,选读5~6门选修课。进入博士论文阶段的半年内要完成开题报告。

(三)博士生的培养方式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一般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文献阅读量不得少于20篇,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在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由博士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学科综合考试按专业统一组织,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对同专业的博士生试题要有一定比例的共同要求。还要有一定比例的跨二级学科的内容,博士生指导教师负责命题部分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覆盖3~4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考试委员会应提前1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生。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1次学术报告,在学期间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两次以上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

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在学期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文章,其中有1篇文章发表在被SCI收录的期刊上或EI收录的期刊上,如果有发明专利申请前三名或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前三名,则论文要求可以降低到有1篇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应于正式申请答辩前3个月,做1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应,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以上。论文在答辩前要请5—7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二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系学位委员会讨论,上报校学位委员会,经批准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学硕士或工学博士。

参考书目

1.必读书目

1)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P、 Aarne Vesilind et al

2)Ecology of a Changing planet,Mark B、 Bush

3)Centralized Wast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Edward R、 Saltzberg et

4)Industrial and Hazardous Waste Treatment,Nelson L Nemerow et al

5)Air Pollution,Liu et al

2.一级期刊

1)2)3)4)5)

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中国给水排水环境工程

3、重点期刊

1)给水排水

2)水处理技术

3)工业水处理技术

4)环境保护

5)Water Research

6)Environmental abstract

7)Water treatment

8)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9)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0)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11)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2)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3)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Chemosphere

15)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6)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17)Adsorp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工程专业简介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肇始于1978年成立的部批环境科学研究所和1984年成立的环境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同时独立设环境工程系。现既招收本科生,也招收硕士、博士生,且与环境科学一起在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活跃在学科前沿的教师队伍,其中环境工程系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各一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和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各一名,教授七名,博导六名,副教授七名,高工两名。

环境工程系在2000年内获得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并在国家科技部选中的8项环保类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中占有一项,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近百项。

环境工程系现主持有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各部门地方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科技活动覆盖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环境材料及环境修复等领域。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四

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能强,提高学生就业为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教学方式也以实践为主,并面向企业发展。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为此需引进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和革新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而提高质量,构造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方便。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特色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结合了动画和漫画两者的特色,要求学生在掌握动画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要熟悉动漫设计并能实际操作。另外,该专业也需要学生及时了解影视界的发展方向,熟悉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独有的特色。

项目化课程体系

项目化课程指的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有目的的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并完成所安排的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大要点,其一:在整个课程安排过程中都以学生意愿为前提;其二:项目化课程多用于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不难看出项目化课程的寓意在于通过学生自愿的学习,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学生在整个课程模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项目化课程通过将教与学结合到一起,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使得理论可以在实践中很好的被应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角,都是通过老师主动教、老师催促学生们学,而项目化课程则转换了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也由原来的以课本理论为主转变为实践为主。

教育的目的是人才,而不是培养读书机器,为此高职学校教育也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可以在实践中很好发挥特长的人才。他们既热爱学习也对操作很感兴趣,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肯定了他们的能力,也给予了他们信心,最终结果是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由此我们可以肯定教学方案的知道思想就是:以个人能力提升为目标,着重于实践,培养操作力强的人才。

如何运用于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

1.项目化课程内容的设计

从前面的讲述可以看出,项目化课程对于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极其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及目标。此处,我们就高职影视专业的影音处理为例,从中选取了比较典型的任务,并且通过精读提出了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1)基本模式划分,在动漫课程的影音处理中通常将内容以模块形式划分,工作流程则按这些模块进行,各个模块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学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影音处理中用到的软件及计提实施步骤。(2)毕业设计阶段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提高与毕业设计完成的好坏密切相关,为此做好这一模块的工作相当重要。毕业设计通常包括5个方面:第一:清楚所做项目的背景以及具体内容;第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探讨制定实施方案,这一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第三:依据制定的方案,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顺利完成工作;第四:将所得的成果展现给人们看,并进行解说;第五:项目结题,这个阶段可以增强人们的团队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一直都强调在毕业设计中要有创新性,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使得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强的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找工作做一铺垫。

2.评价方式

任何事物或是工作的好与坏都可通过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同样的课程教学的还坏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可以进行考核。在进行项目化课程的考核时,通过考核其职业技能为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学生平时所表现的能力并依据评价方案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案的制定需结合以下4个方面:(1)针对项目课程考核,首先就每个项目进行评价,最后各个项目的总成绩作为学生的项目课程的得分;(2)结合小组和学生自身的考核;(3)评价时同时考虑项目完成的过程和最终成果;(4)评价异同化。

3.推行与企业合作,重视基地建设

合作是当前最为火热的一种实现双赢的方式,动漫专业课程实施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工作室,并且学校也给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同样的各大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他们对学生到他们各自的企业实习很是欢迎,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起到很大的帮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五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评价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以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设置污染预防与控制、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等两个专业方向。重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突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特色,并且具备环境评价、管理综合的能力。

四、支撑学科

化学、生物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五、专业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水污染原理与工艺、化工原理、环境毒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生态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八、毕业总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总学分160学分,其中必修课93.5学分,选修课39.5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27学分,方准毕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六

职业教育逐渐摆脱了学科体系的制约,回归其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将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联系起来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物流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承担这样一个连通的作用:一方面,大赛项目设计都来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体现了对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将项目上的内容融入其中,并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是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并提出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大赛,既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1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体现,包括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和实训内容的建设和制定,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建设以及课程日常的教学工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实现的,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成为必要。

1.1 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是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将当前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与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前沿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大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契合。这样,通过对大赛项目的理解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以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从而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

1.2 将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主体是学生,但是真正的实力较量是教师团队的较量,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多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实现。一是“传帮带”制度,对于新进教师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的相关过程,提升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引进行业或企业的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大赛和实验实训。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有保障,从而达到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2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作用

2.1 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是高考中分数比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不爱传统的学习,但是动手和实践能力比较强。如果还是采用学科教育体系,无疑就将这部分学生的缺点放大了。而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成就感使得学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 以赛促教

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按照科目分类之后融入课程标准中,“课赛相融”需要对原有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以理论课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学和岗位实践。将每一门专业课都体现出技能大赛的相关能力要求,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项目的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将大赛由传统的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化转变。

2.3 以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践行这个模式的重要平台,对于专业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融入大赛元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强化职业技能大赛方向与技能培养。有针对性地将赛事项目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充分借鉴大赛组织、大赛评价、过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充分实现“课证岗对接、学训赛相通”。

3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理念,就应当着力构建基于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物流职业技能教学大赛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三个主体的建设,即教师、学生和企业。

3.1 教师团队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新型要求,由于之前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只具备单一的知识技能,这和职业教育的本质相差甚远。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完成。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恰恰是“双师”能力展现的主要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的试金石。

3.2 强化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发挥“双证联动,半工半读”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赛的重要特点是不仅要比赛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论知识,以行业从业者的标准和要求,从“知”和“会”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和比赛。因此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课时,用于学生的实践训练。

3.3 引企入校,将企业需求与教学体系构建深度融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环境建设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实际是相吻合的,同时结合院校实训基地的条件而构建的,这样使得竞赛环境既能满足生产型需求,又能满足教学型需求。学校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来编制实训方案。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引企入校”,将企业所需的设备和学生实训所需的设备相结合,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基地。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不同于本科学科竞赛封闭式模式的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如果技能大赛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来参与,就违背了“职业性”的特征。因此,物流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行业、企业和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赛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条件,将实训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4 结 论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将物流前沿理论和生产实践进行融合,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同时可以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师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广泛参与技能大赛,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三赢”局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6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小编。

自通范文网 https://www.476k.com Copyright © 2018-2024 . 自通范文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自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8025769号-17

Top